人人文库网 > 教育资料 > 中学教育 >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课件+学案+练习(打包10套)岳麓版选修1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课时检测岳麓版选修120200217076.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课件+学案+练习(打包10套)岳麓版选修1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6299321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7.37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03-29
上传人:伐***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 关 键 词:
-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课件+学案+练习(打包10套)岳麓版选修1
2019
2020
学年
高中历史
第三
单元
西方
近代
早期
改革
课件
练习
打包
10
岳麓版
- 资源描述:
-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课件+学案+练习(打包10套)岳麓版选修1,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课件+学案+练习(打包10套)岳麓版选修1,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西方,近代,早期,改革,课件,练习,打包,10,岳麓版
- 内容简介:
-
- 1 -第第 1111 课课综合探究:体会移风易俗综合探究:体会移风易俗( (略略) )单元优化提升一、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宗教“异端”形式的原因1是由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格局决定的。在当时,天主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不仅支配着各国封建政治的重要权力,还垄断了整个思想文化与教育的意识形态。人们的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会的严格控制,新兴资产阶级在当时还找不到更为先进的思想武器来批判封建主义,为了将具有浓厚宗教信仰的民众发动起来,也需要为这一斗争披上神圣的宗教外衣。2当时欧洲资本主义还不是很发达,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在反封建斗争中,他们无力通过大规模的革命手段实现自己的愿望,所以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3是由新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加尔文教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这些思想和资产阶级早期的反封建思想相吻合,因而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对应训练1中世纪时,欧洲人民的反封建、反教会斗争都以宗教“异端”的形式出现。其根本原因是()a教会是中世纪欧洲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b教会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焦点- 2 -c教会对人们的影响无处不在d早期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解析:选 d。早期人们反封建斗争常以宗教“异端”思想发动民众,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萌芽刚刚出现,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只能依托宗教“异端”形式进行反教会斗争。二、德国、瑞士和英国三大宗教改革运动的比较改革人物新教派别核心教义其他主张影响地区马丁路德路德教“因信称义” ;全体信徒皆教士;信仰的惟一根据是圣经简化仪式;神职人员可娶妻;蔑视权威德国、北欧加尔文加尔文教圣经权威至高无上;主张信仰得救;先定论简化仪式;选举神职;生活节俭法国、英国等亨利八世英国国教至尊法案规定英王为教会首脑;神职人员须效忠英王基本保留原教义和仪式;解散修道院英国对应训练2马丁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约翰加尔文又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先定论,即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类不能改变上帝的决定,甚至不可能知道上帝的选择,只能通过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去证明上帝的决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前者否定了圣经的绝对权威 b后者不利于人文主义的发展c二者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信仰要求 d二者都破除了教权与世俗权力的束缚解析:选 c。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宗教改革都是以资产阶级宗教代替封建宗教,体现资产阶级要求,故 c 项正确;两场改革并没有否定圣经的绝对权威,两场改革均体现人文主义精神,故 a、b 项错误;二者均没有破除教权与世俗权力的束缚,故 d 项错误。三、新教与天主教(旧教)的主要差异1在经典方面:新教认为, 圣经是教徒的惟一最高权威;而天主教则认为圣经只有通过罗马教廷的解释才能成为教徒的最高权威。- 3 -2在教义方面:新教主张“因信称义” ,破除罗马教皇的绝对权威,开展革新;而天主教则要维护教皇绝对的传统权威和领导地位,主张“因行称义” ,教权高于王权。3在教规方面:新教无严格的教规制度,其活动方式较为灵活、开放,与各方面接触和对话;而天主教则有严格的教规制度,其活动方式较为保守。4在仪式方面:新教主张主教、牧师都可以结婚,反对独身;而天主教则规定,主教、神甫都不能结婚,必须“守贞洁” ,终身不娶。对应训练3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和加尔文的“信仰得救” ,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主要是由于其()a否定教皇地位b主张个人宗教信仰自由c否定封建特权 d宣扬圣经精神解析:选 b。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观点都强调了上帝在人的心中,人的精神自主权在于自己,否定了教皇作为上帝代言人的身份和特权。也就是说,宗教改革中的人文精神是从神学的角度解放人的思想,鼓励人去创造,提倡人自己的精神。四、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1改革的基本性质属于专制王朝推行的封建性改革。2改革发生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时期,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彼得一世效法西方,推行“重商主义”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工商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俄国工场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因而改革在客观上带有资本主义色彩。3但是,改革的阶级基础是贵族地主和商人阶级;宗旨是巩固贵族地主和商人的统治,强化沙皇专制;改革的方式是剥削农奴。改革没有超出封建社会形态的范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只是对旧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某些领域的调整和完善。对应训练4长篇小说彼得大帝主要描写彼得一世的业绩及其对俄国的贡献,展现了俄国 17世纪末 18 世纪初宏伟壮阔的生活图景和历史事件。他的改革 ()a建立了贵族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b巩固了贵族地主和商人的专制统治c确立了君主立宪体制的沙皇统治d巩固了商人和新兴地主的封建统治解析:选 b。彼得一世改革巩固了贵族地主和商人的专制统治,这时的俄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真题练1 16 世纪上半期欧洲掀起宗教改革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4 -材料一马丁路德说:“世俗的世界,由宝剑统治,能够被眼睛看到;精神的世界,由恩典统治,并宽恕罪。 ”材料二恩格斯说:“在路德遭到失败的地方,加尔文却获得了胜利加尔文的教会的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而在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的地方,人间的王国还能够仍然从属于君王、主教和领主吗?当德国的路德教变成诸侯手中的驯服工具的时候,加尔文教在荷兰创立了共和国”(1)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一中马丁路德原意的是()a上帝建立了两个世界:精神的和世俗的b精神的世界归上帝统治c世俗的世界与上帝无关,归世俗统治者统治d上帝用恩典统治,世俗统治者用强权统治(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加尔文对“人间的王国”的贡献。(3)比较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的历史局限性。解析 (1)解答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一中马丁路德所说的话的主旨以及马丁路德的“两个世界”的理论。马丁路德认为上帝建立了两个世界:精神的和世俗的,精神的世界归上帝统治,故 a、b 两项与马丁路德所说的话的主旨相符。 “世俗的世界,由宝剑统治”体现了世俗统治者用强权维护统治;“精神的世界,由恩典统治”体现了上帝用恩典统治,故 d 项与马丁路德所说的话的主旨相符。世俗的世界也是由上帝建立的,并非与上帝无关,故本问答案为 c 项。(2)根据材料“加尔文的教会的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并结合加尔文在日内瓦建立新的教会组织等概括归纳。(3)概括马丁路德的历史局限性可从如下两个角度出发:一是从与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对比中概括,二是从马丁路德反封建的程度方面概括。答案 (1)c(2)建立共和式长老制,实行政教合一。(3)主张世俗的权力从属于君王、主教和领土,反封建不彻底。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德意志)“所有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 ;“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1520 年)材料二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第一版印了 4 000 册,不到一周便销售一空。这本书在一年之中,至少重版了十三次。 克利斯坦宗教改革材料三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 5 -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1)据材料一指出马丁路德的主张。为什么材料二所述“公开书”销量这么大?(2)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推动“点燃了整片森林”的力量还有哪些?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 “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进行概括;第二小问从内在原因(公开书的内容)和外在原因(技术因素)分析。(2)第一小问从马丁路德的初衷与最终的影响角度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答案 (1)主张:建立民族教会;司法权实行政教分离。原因:反映了德意志民族的迫切要求;印刷技术的应用。(2)理解:路德原本反对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结果引发了西欧宗教和世俗社会的改革。力量:国王、诸侯等;人民群众;加尔文等教会人士。自选练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维新人士唐才常在 1897 年写道:“路德者,不服从天主教教皇之压力,别立新教以抗罗马,而改教之徒云集景附雷奔电激,为古今中外不可一世之业。 ”材料二1902 年梁启超指出“路德新教之起,全欧精神为之一变” 。(1)你如何看待材料一的观点。(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的观点。解析 (1)材料一维新人士的观点“路德者,不服从天主教教皇之压力,别立新教以抗罗马”旨在借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为维新变法营造舆论条件;其“而改教之徒云集景附雷奔电激,为古今中外不可一世之业”的说法过分夸大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2)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破除天主教会世俗垄断权,启迪民智,解放思想。答案 (1)看待:有利于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片面夸大了路德改革的作用。(2)观点: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走向现代化创造了条件。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他开始,基督教的信仰的根基开始回到圣经当中,不再是教会的公会议。 他对“人如何得救” “宗教权威性何在”等几个问题,给予了鼓舞人心的崭新答案。摘编自福音时报纪念马丁路德诞辰 526 周年材料二自此以后,上帝又从壁垒森严的神龛之中回到了人们的心灵,复又成为欧洲信心与进步的内在动力,从而将欧洲文明带上了一条近代化之路。文明启示录: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马丁路德对“人如何得救” “宗教权威性何在”给予了怎样的答案?- 6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的理解。解析 (1)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 , “信仰的根基开始回到圣经当中”即“宗教权威性”在圣经 。(2)考查宗教改革对近代化的影响,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回答。答案 (1)信仰得救;圣经 。(2)打击了天主教会;解放了人们思想;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推动欧洲近代化。3加尔文被誉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 ,但他的多面形象远未被我们所充分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和美国这股争取政治自由和宗教自由的奋斗精神,是加尔文主义孕育出来的;而实践这个精神,使它成为具体制度的,也多半是加尔文主义者。加尔文成为历史上最英勇的法国胡格诺派、荷兰乞丐派、英格兰清教徒、苏格兰誓约派和美国新英格兰地区清教徒前辈移民之父,他们都以为为了良心自由的缘故可以牺牲世界上任何东西而闻名于世。 甘雅各和杰利纽康如果没有耶稣材料二值得注意的是,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家的自由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塞尔维特正要发现血液循环过程的时候,加尔文却烧死了他,而且还活活地把他烤了两个钟头。 恩格斯(1)概括指出材料一、材料二对加尔文的评价有何不同?(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加尔文的评价相矛盾吗?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解析 (1)依据材料一、二中的文字内容可以直接看出两段材料对加尔文评价的不同。(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材料二对加尔文的评价不同原因在于二者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不矛盾。答案 (1)材料一认为加尔文主义孕育了政治自由和宗教自由的奋斗精神,并成为了英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和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材料二认为加尔文迫害科学家的自由研究超过了天主教会,阻碍了近代医学和近代科学的发展。(2)不矛盾。理由:两则材料对加尔文的评价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得出的结果。材料一是站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主政治制度发展角度评价加尔文的。加尔文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由选举产生等民主思想使其成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和制度的楷模,从这一角度看加尔文是值得肯定的。材料二是站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角度评价加尔文的,加尔文镇压其他信仰的教派和个人是由其政教合一的宗教领袖地位决定的,这体现了其落后性,从宗教思想阻碍近代科学发展的角度看加尔文是应该被否定的。4以下是路德教和加尔文教在社会领域方面的主要观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领域马丁路德加尔文- 7 -个人与社会在“因信称义”基础上,认为一切职业都是有价值的,符合上帝道义的强调在生活中效法基督,学会忍耐、克己、勤劳、无止境的追求的艰苦创业精神来荣耀上帝续表领域马丁路德加尔文经济方面倾向于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他最推崇的是农业、手工业,最后才是商业在财富观念上,认为合理合法地赚取更多的财富,是上帝恩宠的外在证据政治方面认为信仰和政治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世俗领域不得介入和干涉信仰领域要求建立信仰和政治相互独立的权力和法律体系,但对于不义的世俗权力,主张以上帝的义去直接对抗 据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整理(1)有学者认为,马丁路德是一个宗教“煽动家就其实践来说,更多的是一个摧毁者”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观点。(2)对比路德,加尔文则更多的是一个新教“构建者” 。结合材料,扼要概括加尔文在构建新教中体现出的“资本主义精神” 。解析 (1)所谓摧毁,针对的是天主教的传统观念。马丁路德公布九十五条论纲 ,宣扬“因信称义” 、政教分离等,确实对天主教的传统观念和权威构成摧毁作用。(2)所谓构建,指的是重新阐释宗教理论,使得它能够更好地为资本主义发展服务。从“忍耐、克己、勤劳、无止境的追求的艰苦创业精神” “认为合理合法地赚取更多的财富,是上帝恩宠的外在证据” “要求建立信仰和政治主张以上帝的义去直接对抗”等归纳。答案 (1)说明:公布九十五条论纲 ,宣扬“因信称义” 、主张政教分离等,否定了天主教的传统观念和权威。(2)资本主义精神:忍耐、勤劳、艰苦创业品质;合理合法地追逐财富;建立法律法治秩序,宗教信仰服务于现实政治等。(言之有理即可)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正当欧洲大陆的宗教改革如火如荼的时候,英格兰新贵族和资产阶级也希望加强王权,削弱教会,摆脱教皇的控制。但亨利八世却是天主教会的坚决支持者,由于他在反对马丁路德的异端邪说中的功劳,教皇克雷芒七世授予他“信念捍卫者”的称号。但当教皇拒绝了亨利八世要求宣布他与凯瑟琳的婚姻无效时,亨利八世公然反抗教皇,与安妮博林结合,并被革除教籍。他立即着手清除国内的反对力量,包括解散修道院,禁止英格兰教会向教廷交纳岁贡。1534 年,促使国会通过至尊法案 ,宣布英格兰国王是英国圣公会的首脑,从而正式把教会与国家合为一体。摘编自程维宪政与宗教- 8 -材料二时间事件1534 年亨利八世促使议会通过至尊法案1571 年伊丽莎白女王指使英格兰教会通过三十九条信纲 ,标志着宗教改革的结束,英国终于建立了独立的安立甘教会1633 年查理一世起用威廉劳德为坎特伯雷大主教,大肆迫害清教徒1640 年以清教徒运动面目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89 年议会通过宽容法 ,赋予不从国教者以信仰自由1701 年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 ,规定今后王位一律由信奉新教者继承,与天主教交往者、信奉天主教、与天主教徒结婚者,一律丧失继承王位的资格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据材料一,说明亨利八世对罗马天主教会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英国历史上宗教与王权两者关系的演变。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宗教在英国政治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解析 (1)第一小问考查对材料一的概括,亨利八世对罗马天主教会态度由支持到反对;第二小问需要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角度归纳。(2)第一小问需要归纳宗教与王权的演变,从 15341633 年国王通过宗教改革成为教会的最高首脑,16331701年以清教徒为重要力量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国王受法律限制;第二小问概括宗教在英国政治发展中的作用。答案 (1)变化:从支持罗马教会,反对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到与罗马教会决裂,建立英国国教会。原因: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壮大;欧洲大陆宗教改革的影响;加强王权的需要;国王的婚姻受到教皇的干预。(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演变:从通过宗教改革国王成为教会的最高首脑到以清教徒为重要力量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作用:英国政治发展受到宗教因素的影响或制约。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宗教改革时期,天主教对于科学教育及科学传播的贡献更多于新教,一些新教徒教育改革者也承认知识水准受到耶稣会学校“极大促进和加强” ;耶稣会在向全球传播信仰时也极大地推动了科学的传播,中国最早对西方天文学和数学的接触也正是缘于利玛窦等耶稣会士。路德与加尔文都曾公开对日心说报以鄙夷,而最先对日心说提出强烈抗议的也是新教徒,而天主教最终裁定哥白尼为“异端”也在很大程度上是迫于新教徒的压力。但是,新教“如何得救?不凭善功,惟凭信心” “权威何在?不在教会,惟独圣经 ”的主张在某种程度上对科学有所促进。首先,人们认为“自然之书”是上帝的完美作品,所以探索自然- 9 -便是更深入地体验自然的完美,于是科学探索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其次,剥夺了教会的权威的观念意味着新教更强调个人的理解,使学者的自主思考和自由评论更为充分了。最后,所谓的新教伦理使得世俗工作更受重视,而科学活动尤其是实用性的科学成就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无论是哪一种宗教,对于科学的发展都会同时具有促进和束缚的影响,与其把宗教改革对科学革命的促进作用归功于新教的独特主张,不如说是新教与天主教的冲突本身催化了科学及社会变革的某些进度。摘编自古雴宗教改革与科学革命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新教与科学革命的关系。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新教与天主教的冲突本身催化了科学及社会变革的某些进度”这一观点?解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根据材料“首先,人们认为而科学活动尤其是实用性的科学成就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答案 (1)关系:新教徒反对以“日心说”为代表的科学革命,阻碍了近代科学革命;但新教教义推动人们探索自然、独立思考、重视实践和实用,又推动了近代科学发展;新教在宗教改革时期对科学革命具有促进和束缚的双重影响。(2)理解:新教与天主教的冲突,使人们挣脱了教会权威思想束缚,推动人们探索自然和社会运行规律,对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言之成理即可)- 1 -单元综合检测单元综合检测( (三三) ) (时间:45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60 分)1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自创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这体现了()a教权高于王权 王权与教权平等c王权高于教权 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解析:选 a。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的敕令,实际上就是否定了世俗政权的君主任命本国或本地区主教的权力,这是教权高于王权的反映。2中世纪时,天主教及其教义成为禁锢人们思想的“紧箍咒” 。天主教及其教义的思想基础是()a理性高于信仰 b原罪说c信仰高于理性 d禁欲说解析:选 c。理性是指一个人用以认识、理解、思考和决断的能力,是人们利用已有知识客观准确地判断事物的能力;而信仰则是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其相信和尊敬。天主教会为了控制人们的思想,禁锢人性,大力宣扬信仰高于理性,防止人们对其提出异议。3马丁路德决心将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德语。面对德国方言林立的状况,他“不得不去问一问在家里的母亲们,问一问在胡同里的孩子们,问一问集市上的贩夫走卒,要亲眼看一看他们在谈论时是如何开口的,并按此进行翻译” 。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使人人可以阅读和理解圣经b建立民族教会c推动德语的统一和德意志民族的形成d清除神学束缚解析:选 a。面对德国方言林立的状况,马丁路德广泛了解社会各阶层的语言习惯,并按此进行翻译,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人人可以阅读和理解圣经 ,故 a 项正确;马丁路德主张摆脱罗马教会控制,建立民族教会,但与题意无关,故 b 项错误;马丁路德主张推动德语的统一,有利于德意志民族的形成,但与题意无关,故 c 项错误;他作为神学家,并不反对宗教神学,故 d 项错误。4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中说:“一个传教士在基督教世界中只是一个职位的充任者而已。当他担任某种职位时,他享有较高的地位;当他被免职之后,他仍是一个农民或一个市民,与其余的人并无分别。 ” 他想强调的是()a农民或者是市民都有可能成为僧侣b传教士可能随时被免职- 2 -c人在上帝面前享有平等权利和地位d世俗权力一定高于教权解析:选 c。从材料“传教士只是一个职位的充任者而已”可看出马丁路德认为教士与普通人没什么太大的差别,联系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可知其强调的是人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5宗教改革使基督教信仰回归它原来的单纯与直接的状态,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其中的“隔阂”不包括()a 圣经 b教皇c教士 d繁琐的宗教仪式解析:选 a。宗教改革反对封建天主教会,不反对宗教信仰, 圣经是“基督教信仰回归它原来的单纯与直接的状态” ,故 a 项正确;b、c、d 项是“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 ,故 b、c、d 项错误。6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人,不论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解析:选 d。题干材料中“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等信息,说明马丁路德反对教皇的神权统治,故 d 项符合题意;a 项与题干材料中“基督教世界”的范畴不符;b 项与路德主张宗教改革但不否认基督教的史实相矛盾;c 项表述正确但与题干材料没有关系。7加尔文学说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日内瓦成了宗教改革一个重要的国际中心,被称为“新教的罗马” 。加尔文学说能够在西欧广泛传播,主要是因为()a他宣传信仰得救,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b他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c他的先定论将上帝摆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d他的学说符合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解析:选 d。加尔文教更好地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因而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国家得到广泛传播。8加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材料所体现的是()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b加尔文宗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c符合世俗封建主的利益- 3 -d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解析:选 a。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读懂材料。由材料信息“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完全靠上帝恩赐” “财富本身决不应予斥责”可知是先定论思想。91555 年,德意志贵族们签署奥格斯堡和约 ,承认诸侯有权决定臣民的宗教信仰,不能接受者只有迁居他国。这意味着德意志地区()a路德教合法化 b宗教迫害不复存在c天主教销声匿迹 d实现了宗教信仰自由解析:选 a。马丁路德在 1517 年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 ,开始宗教改革,材料中1555 年,由诸侯决定臣民的宗教信仰,不能接受者惟有离开,从而确认了路德教的合法地位,故 a 项正确;不同教派之间的宗教迫害不会因为和约而消失,天主教在德意志地区依然有市场,故 b、c 项错误;诸侯决定臣民的宗教信仰,这本身已经不是“自由” ,故 d 项错误。101534 年,英国国会通过至尊法案 ,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和教士的保卫者和惟一的最高元首” 。一切臣民在需要时都得作效忠至尊的宣誓,承认亨利而否定教皇的宗教领袖地位。英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b加强世俗统治的权力c摆脱罗马教皇控制 d维护民族国家的利益解析:选 b。 至尊法案的规定承认英国国王亨利而否定罗马教皇的宗教领袖地位,建立本民族的教会属于摆脱罗马教皇控制的措施,故 a 项错误;至尊法案的规定强化了英国国王世俗统治的权力,故 b 项正确;摆脱罗马教皇控制不是最终的目的,故 c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国王与罗马教皇之间的宗教教权之争,与维护民族国家利益无直接关系,故d 项错误。11 “它(指宗教改革)意味着人人都应有同样的自由,根据他们自己良知所指示的方式来信仰上帝如果良知不让他们这样做的话,他们还根本有不信神的自由。 ”这说明宗教改革的意义在于()a确立了信仰自由的原则b确立了无神论的思想体系c涌现出大量的新教教派d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解析:选 a。宗教改革使人们掌握了信仰的自主权,不再依赖罗马教会,故 a 项正确;宗教改革反对的是罗马教会而不是上帝,所以宗教改革家们没有宣扬无神论,故 b 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出现大量新教教派,故 c 项错误;题干强调人信仰的自由,而没有强调国家的权力高于教会,故 d 项错误。12对彼得一世改革中“实行保护关税,限制进口”这一措施的正确评价是 ()- 4 -a不利于竞争,妨碍了本国工业的发展b有利于保护本国工业的发展c当时西欧国家围困俄国,彼得一世不得已这样做d保护了本国贵族的利益,巩固了沙皇统治解析:选 b。这一措施可以削弱外国商品对本国工业的冲击,有利于保护本国工业的发展。13马克思说:“彼得一世改革确实是现代俄国政策的创立者。 ” “现代俄国政策”是指 ()a资本主义政策 b中央集权c发展工场手工业 d欧化政策解析:选 c。马克思所说的“现代”指资本主义近代社会。判断社会性质的依据是生产关系。b、d 两项不是生产关系;a 项是综合概念;只有 c 项才是引进先进的生产关系。14列宁认为彼得一世改革是“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独特尝试” ,这里的“独特”是指()a用对外军事扩张带动国内相关经济的发展b用资本主义制度强化君主专制统治c采用资本主义的某些成果和方式强化封建制度d经济上采用资本主义,政治上加强封建主义解析:选 c。彼得一世改革后走上了对外军事扩张的道路,因此 a 项颠倒了逻辑关系;彼得一世改革没有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而且其经济也没有成为资本主义经济,所以 b、d 两项也不符合史实。15普希金赋诗赞美彼得一世说:“用一只专制的手,他勇敢地播下了启蒙的种子。 ”这里的“种子”指()a推动农奴制改革的手段专横b保留了农奴制c推动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d加强了俄国的中央集权解析:选 c。俄国的彼得一世改革引进了西方近代文明,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二、非选择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路德等改革家)提出改革婚姻制度的主张,具体内容是:制订新的婚姻法规,废除秘密婚姻(秘密婚姻原指男女两人在教士面前互换婚誓后所构成的正式婚姻,它不经过婚礼,也不需要取得父母的同意和公众的承认),政府的世俗法庭批准婚姻或由经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来审核批准婚姻登记等。新的婚姻法规定,结婚不再属于宗教七大圣仪之一。- 5 -材料二新教的婚姻改革家们在付诸实践的时候比较保守,往往没有家长同意的签字就不给办理结婚登记,这使得父母们实际上控制了儿女的婚姻。新教徒视婚礼为大事,强调必须举行公开的婚礼,并且一定要有证婚人,才算完成了结婚。以上材料均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世界近代前期宗教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新教徒结婚的条件。(4 分)(2)在婚姻改革前后,婚姻的主导力量发生了什么变化?上述婚姻改革对西欧社会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6 分)解析 (1)直接据材料一、二提炼相关信息回答即可。(2)第一小问“主导力量”应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政府的世俗法庭批准婚姻” “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来审核批准婚姻登记” ;第二小问应结合当时西欧社会的变化来论述其“积极影响” 。答案 (1)依法登记,家长同意,婚礼公开,要有证婚人。(2)变化:以教会为主导转变为以世俗力量(政府和家长)为主导。积极影响:冲击了传统婚姻,削弱了教会权力,宣扬了人文主义,增强了人们的法治观念。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德国历史上,对路德的评价非常高,很多人用优美的言辞来赞美他。胡腾说:“路德是日耳曼解放者。 ”海涅说:“路德在我们历史上不仅是最伟大的也是德国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有人说他是“人文主义的巨人” ;也有人说他是“日耳曼史上的奇峰”材料二从 1529 年开始,亨利八世接连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教会的法令,规定教会立法必须经国王批准方可生效,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的年贡改交国库,禁止英国教、俗人员向罗马教廷上诉,取消教皇的最高宗教司法权和教皇任命英国主教等神职人员的权力,任命改革派教士领导英国教会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意志宗教改革与英国宗教改革的共同作用。(4 分)(2)比较德意志宗教改革与英国宗教改革,指出二者的不同点。(6 分)解析 (1)根据材料一信息“路德是日耳曼解放者” 、材料二信息“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可知德意志宗教改革和英国宗教改革的共同作用之一是都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根据材料一信息“人文主义的巨人” 、材料二信息“规定教会立法必须经国王批准方可生效”可知德意志宗教改革和英国宗教改革的共同作用之二是均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结合两次改革的时间及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来分析,可以得出两次改革的共同作用之三是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两次改革的不同点可以从改革的本质、矛盾、方式等方面分析。答案 (1)共同作用: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6 -(2)不同点:本质上,德意志是追求个人信仰自由,思想自由,反映各阶层民众的需要;英国是追求国家自由,反映的是王权的需要。矛盾上,德意志体现民族主义与教权主义的矛盾;英国体现王权与教权的矛盾。方式上,德意志自下而上从民间开始;英国自上而下从官方开始。1816 世纪的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是欧洲从中古向近代转型时期的一次伟大变革。这次变革曾经开创了西方近现代社会的发展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马丁路德国家学说的中心内容是“君权神授”说,认为君主的权力是神授的,而教皇的权力是人为的,是不合法的,神授的君权有改革教会、钳制教皇的义务。他呼吁世俗的政府应义不容辞承担起改革教会的责任,割断与教廷的一切联系,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廉俭教会,要求政教分离。加尔文虽然主张政教合一,但也认为君权神授,也提出要建立独立于罗马教廷之外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要求建立共和化、民主代的教会组织长老制教会,这些思想都是资产阶级建立近代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的理论武器。16 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作用(1)根据材料比较马丁路德与加尔文在宗教改革思想方面的异同之处。(4 分)(2)结合材料,回答加尔文主张建立的长老制教会的特点。在欧洲从中古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该教会具有怎样的意义?(6 分)解析 (1)要注意比较的要点化和多元化,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即可。(2)“特点”要突出共和性和民主性, “意义”要站在社会转型的角度来分析。答案 (1)异:马丁路德主张政教分离,加尔文主张政教合一;加尔文的主张更为激进,要求建立共和化、民主化的长老制教会。同:都主张君权神授,都认为世俗权力高于教权,都主张建立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2)特点:是一种共和化、民主化的教会组织。意义:成为西欧建立近代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的理论武器;影响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特别对法国和英国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圣祖(注:康熙)天纵神明,多能艺事,贯通中、西历算之学,一时鸿硕,蔚成专家,国史跻之儒林之列。测绘地图,铸造枪炮,始仿西法。凡有一技之能者,往往召直蒙养斋。其文学侍从之臣,每以书画供奉内廷。又设如意馆,制仿前代画院,兼及百工之事。故其时供御器物,雕、组、陶埴,靡不精美,传播寰瀛,称为极盛。清史稿艺术传材料二俄国彼得一世(16721725)深刻感受到俄罗斯与西欧各国的差距。他迫不及待地要将自己的国家改造成一个同样强盛的欧洲国家,他采取各种措施加速把俄罗斯赶向文明。他把个人对西方科学技术的痴迷化作了国家的行为。他按照西欧的模式兴办学校,开设数学与海洋学校、炮兵学院等,他不断地引进俄国人闻所未闻的新鲜事物。1725 年 12 月,俄国- 7 -科学院正式成立,成为国家集中科学人才、发展科学事业的核心机构。彼得亲自为科学院制定了预算,每年约 2.5 万卢布。优厚的待遇吸引了德国、荷兰等国的大批科学家,从这时开始,对科学研究的重视成为俄国的传统,并一直延续。(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康熙帝是怎样对待西学的。(4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康熙与彼得一世对待西学的态度加以评价。(6 分)解析 (1)提取材料一中康熙帝重视西学的相关信息进行概括。(2)从个人与国家的角度去分析康熙与彼得一世对待西学的不同,进而对其进行评价。答案 (1)融合西方历法于中国历法之中;仿照西法测绘地图,铸造枪炮;重用在西学方面有特长的人才;设立画院展览、观赏西式器物。(2)评价:康熙向西方学习基本上是个人行为,而彼得一世将其化为国家行为;康熙设立的画院是个人观赏之用,彼得一世设立的俄国科学院成为发展科学事业的领导核心;康熙引进西方科技人才有限,彼得一世引进了西方大批科学家。彼得一世使重视科学研究成为俄国的传统;而康熙以后中国逐步走向闭关锁国,西学东渐的势头逐渐衰落下去,科学研究亦未成为清朝的传统。彼得一世统治时期,俄国大规模向西方学习,使俄国摆脱了落后局面,逐渐成为欧洲强国;康熙帝个人观赏式的学习西方,没有使国家摆脱落后状态。- 1 -第第 1010 课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本课无课标要求认识彼得一世改革的意图、性质和特点。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历史进步性。一、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时代的要求1改革的必要性(1)17 世纪末,西欧各国发展迅速,而俄国基本上还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2)强邻瑞典和土耳其分别在北方和南方控制着俄国通向西欧的通道。(3)俄国要想改变落后的面貌,跻身于强国之林,当务之急是打开通向欧洲的海路。2改革的可能性(1)1689 年,彼得一世正式掌握了大权,立志改革。(2)16971698 年,彼得一世微服出访西欧,增长了见识,扩大了视野,进一步了解了国际形势。深度点拨辩证地认识彼得一世改革的意图(1)彼得一世改革有改变俄国落后面貌、跻身于世界强国的一面,这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2)但是彼得一世改革又有服务于侵略扩张的一面,改革是为了打通入海口,扩大疆域,而这又不利于欧洲的稳定。(3)其根本目的在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二、移植西方文明1改革措施(1)军事方面按照欧洲方式改造俄国军队,实行征兵制。重视发展海军,建立庞大军队。(2)经济方面目的:满足军队经费的需要。措施:鼓励私人开办企业,规定工厂主有权向贵族购买农奴充当劳动力;实行重商主义,保护关税,增添新税种。(3)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设最高权力机关参政院,直属沙皇。在地方设立直接听命于沙皇的总督。- 2 -废除旧贵族特权,选拔人才。(4)文化教育引进西欧的文化教育体系。派遣留学生到欧洲学习。推行西方的文明生活方式。2推进改革的手段(1)强迫贵族子弟到一定年龄必须上学,不毕业就不准结婚或进军队服役;不服从命令的,就剥夺其特权。(2)严厉镇压保守势力近卫军的反叛,将叛乱者全部处死,并处死了太子,加强了沙皇的权威。3存在问题:强迫农民当兵或征调农民服徭役,加重农民的负担,对农民非常残暴。课中思考阅读教材 p69,思考:你如何理解这种评价?提示 彼得一世为了推广一套“全盘西化”的改革措施,不惜用残酷粗暴的手段,但就是这些粗暴的手段,使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并使俄罗斯帝国跻身于欧洲强国的行列。三、俄罗斯帝国的崛起1积极作用(1)俄国国力增强,成为欧洲强国。(2)大力移植西欧文明,促进了俄国社会的进步。2局限性(1)改革后俄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2)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深度点拨尽管彼得一世改革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它毕竟是封建王朝推行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生产关系,因而是封建性质的改革。- 3 -1.17 世纪末,促使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之一是夺取瑞典人控制的波罗的海和土耳其人掌握的黑海,打开通向欧洲的海路。2彼得一世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俄国取得了对欧洲事务的发言权,跻身于欧洲强国的行列。3彼得一世改革增强了俄国的国力,但改革后的俄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并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重点知识评价彼得一世改革史料一17 世纪末,俄国只有 21 个手工工场,主要使用农奴劳动。中央政务由按沙皇意愿设置的几十个部门负责,职责不清,效率低下,贪赃枉法盛行。地方的“督军”权力广泛,往往成为独霸一方的小沙皇。当时的俄国只有陆军,没有海军。士兵一面当兵,一面还从事手工业和做买卖。文化教育受教会控制,学校数量很少。全城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字的居民也只占人数的 23.6%。史料二18 世纪中期,俄国的手工工场大有增加,俄国的贵族开始建立手工工场,手工工场中广泛使用农奴劳动。世界近代史资料选辑史料三正如俄罗斯哲学家别尔嘉耶夫所说:“彼得大帝的改革完全是不可避免的,以前的进程为其做了准备,同时,它又是带强制性的上层革命彼得大帝的改革对人民是如此巨大的痛苦,但没有彼得的强制性改革,俄罗斯就不能完成自己在世界历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