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农职院测绘1231班3组技术总结_第1页
玉溪农职院测绘1231班3组技术总结_第2页
玉溪农职院测绘1231班3组技术总结_第3页
玉溪农职院测绘1231班3组技术总结_第4页
玉溪农职院测绘1231班3组技术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和农科所地形测量研和农科所地形测量 技术总结技术总结 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园艺系 测绘工程技术专业 测绘 1231 班 3 组 赵应顶 201210207009 二零一三年十二月 测区概况 研和镇位于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 位于北纬测区概况 研和镇位于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 位于北纬 24 8 34 24 8 34 至至 24 17 28 24 17 28 和东经和东经 102 25 43 102 25 43 至至 102 35 102 35 之间 属于低纬度的内陆地区 东与通海县之间 属于低纬度的内陆地区 东与通海县 相连 南与峨山县为邻 西南隅紧倚红塔区洛河乡 北相连 南与峨山县为邻 西南隅紧倚红塔区洛河乡 北 与红塔区高仓镇接壤 距省会昆明与红塔区高仓镇接壤 距省会昆明 101101 公里 距玉溪市公里 距玉溪市 中心城区中心城区 8 8 公里 作业时间为一个月 因受季风气候影公里 作业时间为一个月 因受季风气候影 响 加以测区内草木茂盛 给测绘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响 加以测区内草木茂盛 给测绘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测区地形困难类别定为一般地区类 测区地形困难类别定为一般地区类 一一 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根据教学需要 为了让同学们更加熟练掌握测绘工程技术这门 专业课 在学院领导的批准下 在专业老师和相关人员的带领下 对研和农业科学研究所 100 亩左右地形 有路 水系和居民地 范 围进行实地测量训练 生成 1 500 地形测量图 该项目由玉溪农业 职业技术学院园艺系测绘工程技术专业 1231 班学生完成 玉溪农业 职业技术学院园艺系专任教师负责该项目的组织协调工作 测绘实 训第 3 小组负责该项目的控制测量 地形测量及资料整理 工作如 下 1 熟悉数字测图的内 外业的作业流程和施测方法 通过理论配合实 践 让学生将 实地 数字 图形 一一对应 2 加强学生在测 记 绘方面的训练 培养认真 耐心的作业习惯 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2 实习要求和任务实习要求和任务 1 实习要求 实习要求 1 理论及软件的学习 按照 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 与及实际工作测图需要 进行 课程理论内容的重点 难点学习 根据地籍图 地形图的成图规范 学习 CASS 软件的操作 同时熟悉全站仪的功能 从而掌握地形外 业测量 2 全站仪的功能介绍 1 角度测量 2 距离测量 3 坐标测量 3 全站仪的检验与校正 1 照准部水准轴应垂直于竖轴 2 十字丝竖丝应垂直于横轴 3 视准轴应垂直于横轴 4 横轴应垂直于竖轴 4 地形外业测量 1 选点要求 碎部点采集时应注意掌握地形的全局变化 忽略偶尔的微 小 起伏 地形测量在施测的 E 级 GPS 点基础控制网基础上 采用图根 级控制点加密 建立地籍平面控制系统 地形测量采用内外业一体 化地形测量技术 运用南方 CASS 地形 地籍一体化成图软件进行 内业编辑地形图 最后由绘图仪等设备输出所需图件与图表资料 为了满足本次地形测量工作的需要 本次地形测量布设了由 4 个 E 级 GPS 点组成的控制网 内业工作主要包括 GPS 测量的技术设 计 测后数据处理以及技术总结等 如果按照 GPS 测量实施的工作 程序 则大体可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技术设计 选点与建立标志 外业观测 成果检核与处理 2 地形图测绘精度要求 一般地区解析图根点的个数 比例尺图幅尺寸 cm 解析控制点 个数 1 50050 508 1 100050 5012 1 200050 5015 1 500050 5030 地形图基本等高距要求 不同比例尺的基本等高距 m 地形类型 1 5001 10001 20001 5000 平原区0 50 51 02 0 微丘区0 51 02 05 0 重丘区1 01 02 05 0 地形图的精度 图上地物点位置中误差 mm 等高线的高程中误差 mm 主要地物一般地物平原区微丘区重丘区山岭区 0 6 0 81 3HD1 2HD2 3HD1HD 注 HD 为基本等高距 全站仪数据采集点位要求 比例尺地形点间距 m 测距最大长度 m 1 50015300 1 100030450 1 200050700 1 50001001000 3 地形图内业处理 其内容为使用 CASS 软件制作地形图的过程 通过对本次学习后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形图的制作过程及软件的操作 课程准备 在绘制地形图之前 学生已完成各种地物绘制的学习 能够根据野外草图将各种地物绘制出来 A 绘制出地形图测量规范所要求的地物 B 展高程点 山岭区1 02 02 05 0 C 建立数字地面模型 D 绘制等高线 E 等高线的注记 F 等高线的修剪 5 地籍外业 内业 本次任务 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进行低级侧量实习前能够对地籍图 的测量要求有所了解 通过对本次的学习 学生们能够在测量中正 确取舍地物 并能够按要求注记建筑物结构和层数 在此期间学会使用 CASS 软件 制作分幅地图 1 地籍图的精度 地籍图精度应优于相同比例尺地形图的精度 地籍图上地物点的 点位中误差不超过图上的 0 5mm 相邻地物点之间的间距中误差 不超过图上的 0 4mm 2 设站时精度要求 设站时 仪器对中误差不应大于 5mm 照准一图根点作为起始 方向 观测另一图根点作为检核 算得检核点的平面位置误差不应 大于图上 0 2mm 检查另一图根点高程 其较差不应大于 0 1m 每 站测图过程中 应该常归零检查 归零差不应大于 4 3 地籍测量的要素内容 A 界址点 界址线以及其他重要的界标设施 B 行政区域和地籍区 地籍子区的界线 C 建筑物和永久性的建筑物 4 地物的取舍 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 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 注 记层数 房屋应逐个表示 临时性房屋可舍去 建筑物和围墙轮廓凹凸在图上小于 0 4mm 简单房屋小于 0 6mm 时 可用直线连接 测区内道路应将车行道 人行道按实际记位置测绘 其他道路 按内部道路绘出 沿道路两侧排列的以及其他成行的树木均用 行树 符号表示 符号间距视具体情况可放大或缩小 电线杆位置应实测 可不连线 但应会出电线连线方向 架空的 地面上的管道均应实测 并注记传输物质的名称 地 下管线检修井 消防栓应测绘表示 沟渠在图上宽度小于 1mm 的用单线表示并注明流向 斜坡在图上投影宽度小于 2mm 用陡坎符号表示 当坡 坎比高 小于 0 25m 或在图上长度小于 5mm 时 可不表示 各项地理名称注记位置应适当 无遗漏 居民地 道路 单位 名称和房屋号应正确注记 5 整饰分幅宗地图 A 删除多余图形 B 修改文字 C 进行界址点圆圈修饰 图根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测量 本测区共布设埋石图根点 10 点 全部采用全站仪和动态双频 GPS RTK 的方法测量求取 GPS 的观测作业时 在对中杆的气泡居 中稳定后才保存其坐标值 同时经常检测已知点或已测的图根点 以确保观测精度 在数字化测图作业中 通过定向检查没有发现错 误或粗差的现象 图根点的成果精度满足数字化测图的要求 所采 用的动态双频 GPS 接收机均在鉴定有效期内 地形碎部测量的检查地形碎部测量的检查 本项目的地形测量采用内外业一体化的作业方法 外业采用苏 光系列全站仪和南方 GPS RTK 采集各类属性点的坐标 并在现场绘 制草图 经检查地形要素 地物要素测绘齐全 综合取舍合理 经过作 业组自查 项目组检查后对发现的问题全部进行了修改 最后由公 司组织检查人员进行量边检查 对有表示不符合规范的地物已经进 行改正 成果质量评价成果质量评价 研和镇农科所 1 500 地形测量工程技术设计方案合理 内容符 合国家 规程 要求 控制布网方案经济合理 能够满足本次地形 测量工作的要求 GPS 控制点的施测方法正确 各项精度指标满足 精度要求 地形测绘采用全解析法内外业一体化技术 手段先进 精度较高 质量可靠 可以满足今后的土地规划使用 提交资料齐 全 美观 成果符合设计要求 三三 习纪律及注意事项习纪律及注意事项 1 严格遵守学生守则中的有关规定 并以小组为单位签定 安全 责任书 2 严格按照测量实习流程和技术规范作业 3 搞好组内团结和集体协调 不打闹 要随时注意仪器看管和人 身安全 五五 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在大二上半学期的时候 我们在老师的组织下 开展了测量实 习 测量是一实践性较强的工作 紧张而又难忘的测量实习生活已 经结束了 经历了这么多以后 却觉得真的很充实 很有意义 通 过本次实习 巩固 扩大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 让 我明白了既然是要测量就离不开实践 实践是对测量学知识的最好 检验 只凭在课堂上的听 我并没有掌握很多具体知识 尤其是对 仪器的使用 对课堂知识的实际应用更是一塌糊涂 当第一天开始 测量的时候 我的心里还一阵的发愁 该如何把任务进行下去 当 动手的时候 发现其实并不难 听别人一说或者翻阅一下课本 然 后自己动手操作一遍 就基本掌握了方法 要想提高效率和测量精 度 还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