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140页)
编号:639138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53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7-12-13
上传人:毕****做
IP属地:江苏
50
积分
- 关 键 词:
-
甘肃
窑街煤电
集团
团体
- 资源描述:
-
甘肃窑街煤电集团三矿,甘肃,窑街煤电,集团,团体
- 内容简介:
-
第 页窑街煤电集团公司三矿目录目录 .11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 .31.1 矿区概述 .31.1.1 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31.1.2 井田地形与河流 .41.1.3 气象及地震 .41.1.4 开发历史、现况及小窑分布、开采 .51.1.5 水源及电源 .51.2 井田地质特征 .51.2.1 井田内的地形情况 .61.2.2 地质构造 .61.2.3 煤层及其顶底板岩石特征 .7二 煤层顶底板条件 .81.2.4 水文地质特征 .91.2.5 煤质、煤的用途 .101.3 井田勘探程度 .142 井田境界和储量 .152.1 井田境界 .152.1.1 井田划分的依据 .152.1.1 井田范围 .152.2 矿井工业储量 .152.2.1 勘探类型及储量等级的圈定 .152.2.2 储量等级的圈定 .162.2.3 煤层最小可采厚度 .162.2.4 矿井工业储量的计算 .162.3 矿井可采储量 .182.3.1 各类永久煤柱的计算 .182.3.2 矿井可采储量的计算 .233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43.1 矿井工作制度 .243.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44 井田开拓 .264.1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264.1.1 井筒形式及数目的确定 .264.1.2 井筒位置的确定 .26第 页4.1.3 工业广场位置、形状和面积的确定 .284.1.4 开采水平数目、位置和标高的确定 .294.1.5 开拓方案的确定 .294.1.6 带区和采区的划分及布置 .414.1.7 煤层生产能力 .414.1.8 矿井开拓延伸及深部开拓布置方案 .414.1.9 矿井水平间、带区间和煤层间接替顺序 .414.2 矿井基本巷道 .424.2.1 井筒 .424.2.2 井底车场 .434.2.3 主要开拓巷道 .435 准备方式 带区巷道布置 .565.1 煤层的地质特征 .565.2 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595.3 带区车场选型设计 .666 采煤方法 .706.1 采煤工艺方式 .706.2 回采巷道布置 .857 井下运输 .907.1 概述 .907.2 带区运输设备选择 .917.3 大巷运输设备选择 .958 矿井提升 .978.1 概述 .978.2 主副井提升 .979 矿井通风及安全 .1009.1 矿井通风系统选择 .1009.2 带区及全矿所需风量 .1119.3 全矿井巷通风阻力 .1209.4 扇风机选型 .1269.5 防止特殊灾害的安全措施 .13310 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137第 页1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1.1 矿区概述1.1.1 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窑街煤电集团公司三矿地处甘、青两省交界处甘肃侧,东距甘肃省兰州市120km,西至青海省西宁市 124km。矿区内专用铁路支线(海窑铁路),由铁运处集配站向南 13.7km 到海石湾火车站与兰青铁路接轨;向北 25Km 经连城铝厂、连城电厂至西北铁合金厂;向东 2.5km 到三矿选煤楼装车点。矿区公路向南17km,到海石湾与兰青公路相接;向北 66km 至永登县与兰新公路衔接。铁路、公路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18305 1830 183518305 1830 1835一一40 40 3540 340 2540 40 3540 340 25一 一 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图 1-1 窑街煤田交通位置图第 页1.1.2 井田地形与河流本井田位于窑街煤田的中部,基本上呈一北东南西向不规则的条带状展布(见图 11)。井田范围根据甘肃省国土资源厅 2001 年 10 月 15 日颁发的三矿6200000140145 号采矿许可证确定。西部以煤层零点边界线为界;南部以煤层露头、原窑街矿务局确定的人工边界及 1735 岩石中巷为界,与已报废的三号井相邻;中东部及东南部以 F512 逆断层上盘煤二层底板断煤交线、五二和五四风井保护煤柱边界线、1700 岩石中巷为界,与地方煤矿相邻;东北部以 F6 逆断层下盘煤二层底板断煤交线、煤二层 1720 底板等高线、F14 正断层煤二层下盘断煤交线、煤二层 1800 底板等高线为界,与红古区炭洞沟煤矿毗邻,以 F15 正断层下盘煤二层底板断煤交线、煤二层 1400 底板等高线为界,与红古区獐儿沟煤矿相邻;北部以 F602 正断层上盘煤二层底板断煤交线以北 150m 为界;西北部以煤二层 1100 底板等高线、F3ab 正断层下盘顶板切割线、F3 逆断层下盘煤二层1100 底板等高线、矿区铁路线为界,与深部扩大区相连。本井田展布于大通河河谷东侧、级阶地上,西部及西北部地势比较平坦,东南部、东部及东北部为中山区。海拔标高在 17912060m 之间,大通河自北向南从井田西侧流过,经享堂峡汇入湟水河。大通河为矿区内唯一的常年河流,河水最大流量为 1540m3/s,最小流量为7.13m3/s,一般流量为 100200m 3/s,最大流速 4.74m/s,一般流速 3.6m/s。年总径流量为 2036 亿立方米。1.1.3 气象及地震窑街矿区属干旱大陆性山地气候,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根据气象资料,年降雨量最小值为 198.6mm(1965 年),最大值为 573.2mm(1967 年)。每年降雨多在 7、8、9 三个月,11、12、1 月降雨较少。年蒸发量最小值为1360.9mm(1989 年),最大蒸发量为 2111.2mm(1965 年),年蒸发量是年降雨量的 4.6 倍。矿区内 6、7、8 三个月气温较高,12、1、2 三个月气温较低。月平均最高第 页气温 21.6(1961 年 7 月),月平均最低气温-9.2(1977 年 1 月)。气温极值:最高气温 40.5(1956 年 8 月 2 日),最低气温-22.2(1972 年 2 月 8 日)。矿区多山谷风,根据气象资料,历年最大风速 20m/s(1961 年 7 月),历年月内最大风速一般为 812m/s。根据气象资料,矿区最早冻结日期为 11 月中旬,最迟解冻日期为次年 3 月底,历年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 108cm(1977 年 2 月)。窑街在中国主要地震区和地震带上,位于祁连山褶皱系地震带内,祁连山褶皱带内的地震活动性总的来看并不很高,但在某些地段则相当强烈。1995 年 7月 22 日发生在永登七山的 5.8 级地震,窑街、海石湾一带震感强烈,人们至今记忆犹新。根据井田周边区域发生的地震情况综合分析,本区地震烈度定为八度。1.1.4 开发历史、现况及小窑分布、开采原四号井 1958 年 9 月由西安煤矿设计院提出按水力采煤设计,同年 10 月动工,12 月停工,1959 年 5 月 15 日复工,1966 年 8 月正式移交投产,1971 年达到设计生产能力。1980 年第一次核定矿井生产能力为 30 万 t/年。1998 年第二次核定矿井生产能力仍为 30 万 t/年。据不完全统计,在井田井田范围内及周边地带,小煤窑有资料记载的达 126个(实际数量大于此数据),目前大部分小煤窑已关闭或停采,但井田范围内或周边区域仍有 28 个(对)小煤窑正在开采。关闭和正在开采小煤窑的井口地面位置大多分布在红沟、炭洞沟、獐儿沟一带,少数分布于三分库、原供应处、矸石山周围及葛家庄等一带,但其井田范围内留有井田隔离煤柱,对本井田开采无太大影响。1.1.5 水源及电源靠近大通河,水源有大通河提供,能够满足生产需要;矿区供电由窑街变电所供电,矿内有 35/6kv 变电所一座,16000kv 的变压器 2 台。1.2 井田地质特征第 页1.2.1 井田内的地形情况本井田地表绝大部分被第四系黄土层所覆盖,仅在其东北、东南部的獐儿沟、炭洞沟、红沟、东山坡一带,有煤系基底元古界震旦系变质岩、中生界白垩系、侏罗系沉积岩、新生界第四系烧变岩地层出露,在井田东北部 F19-1 断裂带的变质岩地层中,还有岩浆岩侵入体存在。1.2.2 地质构造窑街煤田位于祁吕贺“ 山”字型构造体系。窑街煤田的成煤环境自始至终都受着祁吕贺“山 ”字型构造体系的控制。侏罗纪晚期到白垩纪早期,由于受区域应力的作用,在煤田西南部沉积边缘附近形成了北东向的一系列短轴褶皱构造,分别为喇嘛沟背斜、马家岭向斜、程家窑背斜、塌山向斜、羊场背斜、机修厂向斜等。表 1-1 窑街煤电井田地层综合柱状图地层单位界 系 统 群 组地层代号层次柱状分层厚度(米)最大-最小平均岩石名称 岩性描述1074.7019.51黄土层 上部为腐植煤,下部为淡黄色黄土层。新生界第四系Q2043.088.53砾石层 灰色砾石层,空隙间被中、细砂充填。白垩系下统可口群Klh 3 未见全厚砂质泥岩粉砂岩砂岩砂砾岩上部紫红色、灰绿色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下部紫红色厚层状沙砾岩、砂岩,夹粉砂岩或砂质泥岩。中生侏上统享堂群J3x 40336.49134.00砂岩砂质泥岩含砾砂岩上部紫红色为主的杂色砂岩,砂质泥岩;下部灰白色、灰绿色含砾砂岩为主,夹薄层紫红色砂岩及砂质泥岩第 页第五组J52x50132.3046.50砂岩粘土岩粗砂岩上部厚层状砂岩;中部粘土岩和砂岩互层;下部粗砂岩夹粘土岩及煤线。第四组J42x60192.9864.01油叶岩砂岩砂质泥岩油叶岩(油一、二、三层)、砂岩、砂质泥岩第三组J32x 7038.7117.61铝质泥岩 厚层状灰绿色、深灰色铝质泥岩,致密。8018.3210.11油叶岩 灰黑色油叶岩(油四层)90 6.373.05煤一层 为井田主采煤层,分布稳定。100109.8827.41煤二层 为井田主采煤层,分布稳定。界 罗系中统窑街群第二组J22y110 7.451.60煤三层 为井田主采煤层,分布稳定。F19 断层是窑街煤田东部的边界断层,是由一条主干大断层和一组大小不等的分支断层所组成的一个断裂带,称为 F19 断裂带。 F19 断层走向近 SN,倾向E,倾角 3565 (或更大)。它北起连城以西,向南东到塔儿沟折向南东东,经连城铝厂过大通河,到乐山村南再折向南南东,经獐儿沟、炭洞沟、捷路沟进入海石湾,向南延伸到下旋子。F19 大断裂控制了窑街煤田的沉积面貌,而成为窑街煤田煤田与海石湾的天然境界关系。1.2.3 煤层及其顶底板岩石特征一 煤层条件1、煤一层煤一层为本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之一,深黑色,沥青光泽,层状构造,条带状结构,阶梯状断口。以光亮型煤为主,中间夹暗煤条带。煤层结构比较简单,第 页除局部地方偶含透镜状、薄层状炭质泥岩夹石 12 层外,一般不含夹石。煤一层位于中侏罗统窑街群第二组的顶部(即 J 的顶部),厚度为2 2y06.37m,平均厚 3.05m,属中厚煤层,分布较稳定。2、煤二层为矿井主采煤层,黑色,沥青光泽,块状构造,条带状结构,阶梯状断口。中上部特别是中部以光亮型、半亮型煤为主。煤二层厚度为 0109.88m,平均厚 27.41m,属特厚煤层,煤厚变化不大。3、煤三层为井田内局部可采煤层,黑色,沥青光泽,层状构造,条带状结构,参差状断口。以暗淡型煤为主,间夹亮煤条带。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石或仅有一层夹石。煤三层厚度为 07.45m,平均厚 1.60m。煤三层局部与煤二层合并或相变为炭质泥岩夹煤线。二 煤层顶底板条件1、 煤一层直接顶板为灰绿色、灰色厚层状铝质泥岩,致密坚硬,块状构造,有时相变为隐晶质灰岩或油页岩。平均厚 17.61 米,随回柱而垮落,属易冒落的松软顶板,顶板管理困难,该岩石的抗压强度为 24.529.4MPa 。直接底板为黑色层状油页岩(油四层),水平层理发育,间夹菱铁矿透镜体,致密坚硬,无受压隆起现象,平均厚 7.06 米,该岩石的抗压强度为19.639.2MPa。2、煤二层直接顶板为灰白色中细粒石英砂岩,厚层状,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硅质胶结,致密坚硬,平均厚 4.54 米。井田内局部在石英砂岩之下有薄层的炭质泥岩,为煤二层的伪顶,页片状,松软易冒落。煤二层的老顶为油页岩(油四层)。在井田东部烧变岩区一带,煤二层直接顶为烧变岩,烧变岩松散、破碎、易冒落,顶板管理极难。直接顶板石英砂岩的抗压强度为46.1107.8MPa。第 页直接底板为黑色炭质泥岩或炭质粉砂岩夹煤线,致密块状,遇水易膨胀变软,平均厚 2.15 米,该岩石的抗压强度为 24.578.4MPa ,软化系数为0.160.5。有时煤二层底板相变为砂岩或砂砾岩,此类岩石致密坚硬,机械强度较高,稳定性好。3、煤三层直接顶板和直接底板均为黑色炭质泥岩或炭质粉砂岩夹煤线,岩石机械强度较小,易冒落。直接顶板平均厚 2.15 米,直接底板平均厚 4.30 米。表 1-2 本井井田煤层组合特征简表 最大最小煤层名称含煤层组 平均厚度(m)结 构层间距(m)稳 定程 度可 采程 度煤一层 J2 2y 0 6.373.05较简单 较稳定中厚煤层全局可采煤二层 J2 2y中部0 109.8827.41复杂 7.06 较稳定特厚煤层可采煤三层 J2 2y底部0 7.451.60简单 12.15 较稳定 全局可采1.2.4 水文地质特征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矿井水文地质,按照目前井田的含水层、涌水量、开采受水害影响及防治水的难易程度,根据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第二章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及其工作要求将井田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分析如下:一、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本井田煤系地层之上分布有强透水强含水的第四系冲积层,砾石层与井田西侧的常年性河流大通河连通,形成砾石层潜水,其补给条件好,补给水源充沛,单位涌水量在 0.5343.47 公升/秒米;煤层底板之下煤系地层底部的侏罗系下统炭洞沟群由厚层状砂岩、砂砾岩、砾岩、砂质泥岩等组成,补给水源少或极少。第 页二、涌水量井田矿井平均涌水量为 254m3/h,最大涌水量为 534m3/h(2004 年)。井田内有代表性的含水层为砾石层,而砾石层的涌水量约占矿井涌水量的 75%,因此,砾石层潜水的平均涌水量为 190.55m3/h。水文地质复杂类型应属中等。三、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采掘工程受水害影响,但不威胁矿井安全。因小煤窑在井田内无序地开采,使井田内有大量的小窑废巷存在,而这些废巷和地面相通,一但发生暴雨,洪水沿小窑井筒及废巷溃入本井田下,威胁矿井安全。属中等。四、防治水的难易程度防治水的工程量较大,但难度不大,防治水的经济技术效果较好。属中等。从以上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涌水量、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及防治水工作的难易程度四个方面综合评价,井田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应属中等。1.2.5 煤质、煤的用途煤质即与煤有内在联系的各种物理、化学指标的综合。井田井田范围内共有140 个钻孔采过煤样,其中煤一层 69 个,煤二层 128 个,煤三层 29 个,在生产过程中也采了不少煤样,但都不是全层厚的样。一、煤一层1、物理性质深黑色,沥青光泽,阶梯状或参差状断口。条痕褐色,较脆,硬度 2.5 左右,容重 1.3t/m3,比重 1.43t/m3,橙黄色火焰。2、化学工艺性质经精查勘探和生产补充勘探阶段钻孔煤样化验成果确定,原煤工业分析结果,分析基水分(W )为 2.108.37% ,平均为 5.46%,可燃基挥发分(V )为f r 27.6047.13% ,平均为 36.84%,灰分(A )为 4.1134.85%,平均为g 第 页11.89%,干燥基发热量(Q )为 21.7130.27MJ/kg,平均为 27.28MJ/kg,可g DT燃基发热量(Q )为 29.0032.98MJ/kg,平均为 31.36MJ/kg,焦渣特征 1r DT5,全硫(S )平均为 1.11%,磷分(P )平均为 0.0433%,胶质层最终收缩率g Q g (X)值为 40.22mm,胶质层厚度(Y)为 0,焦炭粉状,。根据煤炭质量分级(GB/T 15224.12004),煤一层按照动力煤质量分级标准为:低灰、中硫、高热值的不粘煤。主要用途为工业和民用燃料用煤。井田范围内煤一层灰分的变化规律:井田范围内大部分区域煤一层灰分小于 10%,属于特低灰煤区。在六采区东北部及西南部沉积边界以东 20 米左右之区域、五采区东北部沉积零点边界线以西 30 米左右及烧变边界以里 3060 米左右的区域,煤一层灰分在 1016%之间,为低灰煤区。窑街煤田成煤环境为山间断陷盆地,因此在井田东北部及西南部沉积零点边界线附近煤一层的灰分较高。在井田的东部靠近烧变无煤区附近煤一层灰分也较高,在六采区深部 F3 断层下盘煤一层灰分也较高,以上三个区域灰分大于 16%,为中灰、高灰区。二、煤二层1、物理性质黑色,沥青光泽,阶梯状或参差状断口,硬度为 2.53.0,容重 1.40t/m3,比重 1.57t/m3,易燃,呈黄色火焰,内外生裂隙均较发育,性脆。2、化学工艺性质经精查勘探和生产补充勘探阶段钻孔煤样及生产过程中采样化验成果确定,原煤工业分析结果,分析基水分(W )为 0.8216.72%,平均为 7.17%,可燃基f 挥发分(V )为 7.6146.92%,平均为 31.97%,灰分(A )为 7.3639.80%,r g 第 页平均为 17.55%,干燥基发热量(Q )为 14.82 29.56MJ/kg,平均为g DT24.93MJ/kg,可燃基发热量(Q )为 24.2532.72MJ/kg,平均为r DT30.93MJ/kg,焦渣特征 1-4,全硫平均(S )0.44% ,磷分平均(P )0.0311%,g Q g 罗加指数(LR)11.54,低温干馏焦油率 6.58%,胶质层最终收缩率( X)值为40.67mm,胶质层厚度(Y)为 0,焦炭粉状,曲线形态呈平滑下降,灰熔点12361304。煤灰成分分析结果:SiO 2 44.09%,Fe 2O3 12.45%,Al 2O3 20.57%,CaO 12.37%, MgO 5.31%。元素分析结果: Cr80.45%, Hr4.54%, Nr1.07%, Or13.16%。平均着火点为 286.3。根据煤炭质量分级(GB/T 15224.12004),煤二层按照动力煤质量分级标准为:中灰、特低硫、高热值的不粘煤。虽然煤二为特低硫煤,但煤质牌号为不粘煤,焦油产率低,不能做炼焦和配焦煤,而其发热量较高,为良好的动力用煤(机车和火力发电)、化工用煤及民用煤(露头附近的煤腐植酸含量较高,可制化肥或提取腐植酸等)。三、煤三层1、物理性质黑色,暗沥青光泽,层状构造,条带状结构,硬度较大,比重 1.43t/m3,容重 1.40 t/m3。2、化学工艺性质工业分析结果:分析基水分(W f)为 2.546.71%,平均为 5.23%,可燃基挥发分(V r)为 18.7545.55%,平均为 35.03%,灰分( A )为 13.735.1%,g 平均为 25.38%,干燥基发热量(Q )为 18.91 27.12MJ/kg,平均为g DT22.07MJ/kg,可燃基发热量(Q )为 27.9132.10MJ/kg,平均为r DT第 页31.05MJ/kg,焦渣特征 1-4,全硫平均(S )0.51% ,胶质层最终收缩率(X)值g Q为 32.70mm,胶质层厚度(Y)为 0,焦炭粉状。根据煤炭质量分级 (GB/T 15224.12004),煤三层按照动力煤质量分级标准为:中灰、低硫、高热值的不粘煤。为良好的动力和化工用煤。从以上煤质资料可见,各煤层的物理及化学性质是接近的,另外,各煤层镜煤最大反射率也很接近,煤一为 0.540、煤二为 0.547、煤三为 0.543,均属类变质阶段;稀散元素 Ge、Ga 、 U 的含量也很接近:煤一分别为 10.0、2.5、1.0PPM,煤二分别为 20.0、50.5、3.0PPM,煤三分别为 20.0、26.5、4.0PPM。表 1-3 本井井田煤质分析结果汇总表 工 业 分 析(%) 发热量(MJ/kg)项目煤层Wf Ag Vr Sg QQg DTQr DT 磷Pg 煤二层0.82 16.727.17 7.36 39.8017.55 7.61 46.9231.97 0.20 0.860.44 14.82 29.5624.93 24.25 32.7230.930.0311元素分析(%) 煤 灰 分 析(%)胶质层测定项目煤层 Cr Hr Nr Or SiO2 Fe2O3Al2O3CaO MgO X Y煤二层80.45 4.54 1.0713.1644.09 12.45 20.57 12.37 5.3140.670灰熔点()容重项目煤层焦渣特征罗加指数LR低温干馏T (%)g T1 T2 T3 t/m3煤二层14 11.54 6.58 1236 1273 1304 1.40第 页1.3 井田勘探程度解放前,本矿区曾先后进行了地质调查,并著有报告及地质简图。煤田中的油页岩最先由霍世诚先生所发现,并著有评述。解放后,1954 年 3 月国家地质部六 O 三队进行了窑街至炭山岭间 150000地质路线图的测绘工作,提交有甘肃省永登窑街煤田外围普查报告,并附有地质图。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1959 年原窑街矿务局组建了勘探队,从建队至 1987年在井田内进行了必要的生产补充勘探,施工了大量的地面和井下钻孔。从 1953 年至 1987 年长达三十四年的普查、详查、精查、精查补充勘探及生产补充勘探过程中,一三四队、一四九队及原窑街矿务局勘探队在本井田范围内,共计施工地面钻孔 283 个,钻探总进尺达 79451.99m。普查、详查、精查、精查补充勘探及生产补充勘探过程,勘探程度基本满足井田设计要求。第 页2 井田境界和储量2.1 井田境界2.1.1 井田划分的依据在煤田划分为井田时,要保证各井田有合理的尺寸和境界,使煤田各部分都能得到合理的开发。煤田范围划分为井田的原则有:1、井田范围内的储量,煤层赋存情况及开采条件要与矿井生产能力相适应;2、保证井田有合理尺寸;3、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进行划分,如地质构造(断层)等;4、合理规划矿井开采范围,处理号相邻矿井间的关系。2.1.1 井田范围甘肃窑街煤电集团三矿井田位于 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地区。井田境界为:东北以 FS18 断层和 FS68 断层为界;东以峄山断层为界;西南以鲍 61 号孔和204 号孔的连线垂直下切与鲍店煤矿为界;西北以 35 号孔及 54 号孔连线为界;西以 54 号孔与 218 号孔的连线垂直下切与兴隆庄煤矿相临;南至 F60 断层与南屯井田相邻(如图 21)。井田东西长约 6.77km,南北宽约 4.84km,面积 32.75km2。开采深度标高为-400-1000m。地层走向以 3060东为主,倾向北西或南东。2.2 矿井工业储量2.2.1 勘探类型及储量等级的圈定1、 井田勘探类型根据矿井勘探情况,其勘探类型为类型。2、 钻孔及勘探线分布全区经过普查、详查、精查勘探及使用综合勘探的精查补充勘探后,使完成第 页钻孔 145 个,地震物理点 3466 个,平均每平方公里有 2.13 个,地震物理点23.9 个,共计工程量为 10621.27m,其中水文钻孔 3 个,为 1865.61m。铁路以西块段,3、16 上 、17 煤层勘探工程间距和见煤点控制密度为:A 级750 m;B 级 1500 m;C 级 3000 m。铁路以东块段,3、16 上 、17 煤层勘探工程间距和见煤点控制密度为:A 级500m;B 级 1000 m;C 级 2000 m。2.2.2 储量等级的圈定根据对煤矿床的勘探,研究程度和煤炭工业建设的需要,将煤炭储量划分为A、B、C、D 四级。由于本矿井煤质稳定,煤类单一,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煤系中无岩浆岩破坏活动,因此储量级别的划分主要依据对地质构造和煤层的控制、研究程度。总的来看,铁路以西地质构造复杂程度总体上偏简单,以东偏中等,一号井东断层以西,第 14 勘探线以南,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较简单;一号井东断层以东,第 14 勘探线以北,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偏复杂。邻近不可采边界的块段均不圈定高级储量;断层煤柱不圈定高级储量,一律降为 C 级储量;对难以开采的小而孤立的块段,不圈定储量,不进行单独计算。2.2.3 煤层最小可采厚度该井田煤层倾角小于 25,各煤层经洗选后均能达到炼焦用煤要求,根据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的规定,确定煤层的最小可采厚度为 0.70 m。2.2.4 矿井工业储量的计算矿井工业储量是指在井田范围内,经过地质勘探,煤层厚度与质量均合乎开采要求,地质构造比较清楚,目前可供利用的可列入平衡表内的储量。矿井工业储量一般即 A+B+C 级储量。井田范围内全区可采煤层为 3 煤、16 上 煤和 17 煤共 3 层煤。其中,3 煤平均厚度为 10.44m, 16 上 煤平均厚度为 0.93m,17 煤平均厚度为 0.98m,可采煤层第 页总厚为 10.44m。矿井的工业储量根据经纬网网格法来计算。经过计算,得出井田范围内有123 个经纬网格,根据煤层倾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煤层平均倾角平均 7,完整方格个数为 90 个,不完整部分拼合方格 13 个;第二部分煤层平均倾角为18,完整方格个数为 12 个,不完整部分拼合方格 8 个。每个经纬网方格的面积为 S=500500=250000m2,煤的容重取 1.35 t/m3。矿井工业储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Zg = N1SM/cos 1+ N2SM/cos 2 (21)式中 Z g矿井工业储量,万 t;S 每个经纬网方格的面积,m 2;N1第一部分煤层倾角较小部分面积,m 2;N2第二部分煤层倾角较大部分面积,m 2;M煤层平均厚度;煤的平均容重,t/m 3; 1第一部分煤层平均倾角,; 2第二部分煤层平均倾角,。则矿井的工业储量为:Zg = N1SM/cos 1+ N2SM/cos 2=25000010310.441.35/cos72500002010.441.35/cos18=43974.2513 万 t根据甘肃窑街煤电集团三矿矿地质勘探资料,矿井各级储量具体情况见表21。表 21 矿井工业储量表 (单位:万 t)A 级 A+B 级 储量级别项目A+B+C 级储量 储量 百分比 B 级储量 C 级储量 储量 百分比全矿井 43974.2513 20381.9391 0.463 12894.059210698.2530 33275.9983 0.757第 页第一水平 35929.1536 17461.5686 0.486 10850.6044 7616.9806 28312.173 0.788第二水平 8045.0977 2920.3705 0.363 2043.4548 3081.2724 4963.8253 0.617(其中,百分比为该级储量与其对应工业储量的比率。)由表中数据可以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