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同步练习6_第1页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同步练习6_第2页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同步练习6_第3页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同步练习6_第4页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同步练习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的干旱 洪涝 寒潮与台风我国的干旱 洪涝 寒潮与台风 同步练习同步练习 一 选择题一 选择题 每小题每小题 5 5 分 共分 共 6060 分分 中广网 2012 年 5 月 24 日消息 据国家气象中心统计数据显示 2012 年春季 3 5 月 全国 降水量普遍偏少 华北和西南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旱情 而且还有进一步发展趋势 据此回答 1 4 题 1 目前 我国最容易发生旱灾的地区是 A 西北地区 B 华北地区 C 华南地区 D 东北地区 2 下面对我国干旱的描述 正确的是 A 我国各地的干旱主要发生在春季 B 长江中下游的伏旱发生时 北方降水也很少 C 随着全球变暖 我国干旱将得到缓解 D 台风带来的降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长江地区的伏旱 3 关于我国干旱的社会经济因素 分析正确的是 A 冬小麦播种面积的增加将减少干旱的发生 B 耕地复种指数的增加可加大干旱的发生频率和程度 C 人口数量的增加是用水量增加的唯一因素 D 为减少干旱发生 应减缓工业生产 4 下列关于干旱的谚语与地区对应不正确的是 A 三九欠东风 黄梅无大雨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冬旱 B 春雨贵如油 华北地区的春旱 C 春旱不算早 夏旱减一半 长江地区的伏旱 D 三天一小旱 五天一大旱 东北地区的夏旱 解析 第 1 题 华北地区是我国淡水资源最短缺的地区 第 2 题 我国干旱发生具有地域 性差异 南方出现伏旱时 北方多降水 台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旱情 第 3 题 复种 指数增加 会造成灌溉面积的扩大 造成需水量的增加 从而加剧旱情 第 4 题 黄梅 是指芒种节气 A 项的意思是 三九 期间如没刮过东风 或东风很少 则芒种节气降雨 量也将偏少 答案 1 B 2 D 3 B 4 A 读 我国农作物水灾受灾面积与成灾面积年际变化图 回答 5 7 题 5 从图中看 农作物水灾受灾面积与成灾面积均较大的年份是 A 1991 年 1998 年 B 1990 年 1996 年 C 1999 年 2000 年 D 1985 年 1995 年 6 图中显示农作物受灾面积变化趋势是 A 在波动中平稳变化 B 在波动中有增加的趋势 C 在波动中变化幅度大 D 在波动中有下降的趋势 7 下列人类经济活动不会增加洪涝灾害风险性的是 A 围湖造田 B 植树造林 C 阻塞河湖水库 D 在下游低洼地过度开发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 提取有用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 第 5 6 题 通过读 图可以看出农作物水灾受灾面积与成灾面积的大小及变化趋势 第 7 题 A C D 选项 使水域面积减小 湖泊调蓄功能下降 增加洪涝风险 植树造林 可涵养水源 降低洪涝 风险 答案 5 A 6 C 7 B 2011 天津高考 下图的四幅 天气图 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 结合图文材料 回 答 8 9 题 8 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 四幅 天气图 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 A a c b d B b c d a C c b d a D d a c b 9 据上图中四幅 天气图 判断 下列城市的天气状况接近实际的是 A a 武汉地区晴朗温暖 B b 天津地区大风降温 C c 北京地区雷雨交加 D d 杭州地区阴雨连绵 解析 第 8 题 寒潮天气的发生过程与冷锋活动密切相关 其发生过程就是冷锋南下的过 程 第 9 题 在四个 天气图 中 冷锋的位置不同 不同地区的天气特征也不同 a b 图中的武汉和天津基本都处于冷锋过境时 出现大风 降温和阴雨天气 c d 图中的北京 和杭州都处于冷锋过境前 都是温暖晴朗的天气 答案 8 C 9 B 中央气象台 2012 年 4 月 1 日 18 时继续发布台风预报 今年第 1 号热带风暴 帕卡 的中 心已于 4 月 1 日 16 时前后在越南巴地头顿省沿海登陆 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 9 级 中心最低气压为 995 百帕 预计 帕卡 将以每小时 20 千米左右的速度继续向西偏北方向 移动 结合下图 回答 10 12 题 10 4 月 1 日 16 时左右 当 帕卡 于越南南部沿海登陆时 胡志明市的风向为 A 东南风 B 西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北风 11 帕卡 登陆后可能 A 风速减小 强度增大 B 强度减弱 暴雨不减 C 风力增大 产生风暴潮 D 受摩擦力影响 中心气流下沉 12 若判断天气图中的热带风暴 帕卡 能否影响台湾岛 最有价值的信息是 帕卡 的 A 形成原因 B 形成源地 C 移动路径 D 移动快慢 解析 第 10 题 由图知 帕卡 登陆时胡志明市位于 帕卡 中心的西南部 为西南风 第 11 题 帕卡 登陆后强度减弱 可能暴雨不减 如果有地形的阻挡 或者有充足的水 汽 暴雨可能增加 第 12 题 移动路径反映了台风移动的方向 顺着这个方向可以预测未 来台风经过的地方 能判断 帕卡 能否登陆台湾岛 答案 10 B 11 B 12 C 二 综合题二 综合题 共共 4040 分分 13 请分析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20 分 材料 1 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 据统计 自然灾害中 85 为气象灾害 而 干旱灾害又占气象灾害的 50 左右 材料 2 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灾害分布区域图 材料 3 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季节分配 占年总量 地区春雨夏雨秋雨冬雨 华南地区 1143397 华北平原 9 873134 2 长江中下游 22451815 西北干旱区 32291029 1 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特点 4 分 2 图中 A B C 是我国三个干旱严重地区 分别说明 A B 两地区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 6 分 3 我国 地全年降水比较丰富但干旱严重 简要分析其干旱的主要原因 4 分 4 请根据所学知识 提出防御干旱的有效措施 6 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干旱的分布 成因及防治 第 1 题 结合材料 3 即可分析出我国的 降水有东南多西北少 夏秋多冬春少的时空分布特点 第 2 题 由材料 2 可知 A 为华北地 区 以春旱为主 B 为长江中下游地区 以伏旱为主 两地干旱的成因都和夏季风的影响 密切相关 第 3 题 由材料 2 可知 图中 地位于西南喀斯特地形区 该地干旱主要与多 地下暗河 缺乏地表水有关 第 4 题 防御干旱的有效措施 可从生物措施 工程措施和 农业技术措施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 东南多 西北少 夏秋多 冬春少 年际变化大 2 A 地主要为春旱 原因 春季降水少 并且春季气温回升较快 造成蒸发量大 形成春 旱 B 地主要为伏旱 7 8 月份 原因 该地在 7 8 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降水少 气温高 形成伏旱 3 地主要受地质影响 当地石灰岩广泛分布 形成喀斯特地貌 多地下暗河 地表水渗 漏比较严重 4 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 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 有利于减轻和避免 干旱的威胁 在干旱多发地区 选择耐旱的作物 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营造防护林 改进耕作制度等 都是防御干旱的有效措施 14 材料 1 中国天气网消息 中央气象台 2012 年 3 月 18 日 06 时继续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受 较强冷空气影响 预计 18 日 08 时至 20 日 08 时 内蒙古中东部偏南地区 东北地区中南 部 华北 黄淮大部等地将先后出现 6 8 降温 其中 河南东部 河北南部 山东西部 辽宁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 10 12 上述大部地区并将先后出现 4 5 级偏 北风 渤海 黄海中北部将有 7 9 级偏北风 黄淮 江南大部有雾 材料 2 入侵我国寒潮的源地和路径图 1 寒潮的发生季节 源地 2 寒潮的路径 3 寒潮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结合以上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20 分 1 西路寒潮源地是北冰洋 先后途经我国 盆地 河西走廊 高原东侧南 下 这次给黄淮 华北带来大风 降温的主要是 路寒潮 源地是 C 区域一带 从 贝加尔湖西侧南下 先后经我国内蒙古高原 山脉 高原 华北平原 到达我国长江流域和华南 5 分 2 说明我国 A B 地形区受寒潮影响较小的原因 3 分 3 寒潮对我国农作物危害最大主要在什么季节 哪些措施可以减轻寒潮灾害 6 分 4 C 区域为北半球的寒冷中心 试分析其成因 6 分 解析 寒潮入侵我国的路径从图中可直接读出 受寒潮影响大小要考虑离源地的距离 地 形的阻挡作用等 减轻寒潮灾害的措施很多 合理即可 C 区域为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