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实习最终版_第1页
测量实习最终版_第2页
测量实习最终版_第3页
测量实习最终版_第4页
测量实习最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测测 量量 实实 习习 报报 告告 实习名称 实习名称 第四教学楼地形图测绘第四教学楼地形图测绘 专业班级 专业班级 XXXXXXXXXXXX 小组组号 小组组号 2 2 姓名学号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 张晓楠老师张晓楠老师 起止时间 起止时间 2011 11 72011 11 7 2011 11 132011 11 13 前前 言言 本次实习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进一步锻炼 实际操作能力 培养在测量实习中实事求是的精神 要讲究职业道德 最重要的是锻炼个人小组的组织能力 相互之间协作的能力 在本次测量实习中 范围为 62500 的河北工程大学四教及周围区 域 要求以 1 500 的比例在 5 5 的格纸上展绘出 给出 4 个控制点 其中一个为已知点 组成一个闭合导线或附合导线 其次控制测量 1 5 天 包括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 测定测设也需要 2 5 天 根据已知一个 点的坐标 相继求出各个控制点的坐标 再碎步测量 观测各点物点 用视距法或卷尺测距离 注不能用钢尺 最后 展点测图 2 天和填写 实习报告 0 5 天 在本组测量实习中 组长为 XXX 成员为 X XX 在画方格网图中 由完成 在普通水准 测量中 仪器为水准仪 尺记录员为 观测员为 立标尺为 计算者 为 在经纬仪皮尺导线测量中 仪器为经纬仪 皮尺 记录员煜 测角者为 量距者为 在特殊天气条件下 经纬仪视距测量中 记录员为 测角者为 立标尺 为 在碎部测量中 人员安排 画图为 记录员 观测者为 立标尺为 目目 录录 第一部分 控制测量 测量一 水准测量 测量二 角度测量 测量三 导线测量 第二部分 地形图测绘 测量一 碎步测量 测量二 展点绘图 第三部分 实地检核及误差分析 第四部分 心得体会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控制测量 任务一 水准测量 1 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 利用一台能够提供水平视线的仪器 水准仪 并借助水准尺 来测 量地面两点之间的高差 进而 由已知点的高程来推算未知点的高程 如 已知 A 点的高程 HA A B 两点之间的高差为 hAB a b 则 HB HA hAB 水平视线 b a B hAB HB A HA 大地水准面 2 水准测量的实验步骤 步骤一 在第一测站之间 放上水准仪并安装好水准仪 调整 水准泡使其整平 步骤二 利用两次仪高法 测出两点 3 1 和 3 2 之间的高差 并记录 步骤三 利用相似的方法依次下面各测段之间点的高差 3 成果整理 水准测量的成果整理工作主要内容是调整高差闭合差 计算出 个待定点的高程 由于该导线是封闭的闭合导线 从理论上闭合水准导线的高差 和应等于零 即 h理 0 但在实际测量中总会存在误差 从而致 使高差闭合差不等于零 则高差闭合差为 f测 h测 各种路线形式的水准测量 其高差闭合差均不应超过规定的容 许值 否则即认为水准测量结果不符合要求 对于等外水准测量的 高差闭合差容许值为 fh 允 40 L mm 平地 fh 允 12 n mm 山地 其中 L 为水准路线长度 以 km 为单位 n 为水准路线总 的测站数 由于我们所选的控制点近似位于一平面 故选用平地的 高差闭合差容许值计算 高差闭合差的产生与水准路线的长度或水准路线的测站数成正 比 因此 调整高差闭合差的原则是 将闭合差反号 按各测段的 测站数多少或路线长短正比例计算出高差改正数 vi fh Li L 其中 L 为水准准路线总长度 Li第 i 测段水准路线的长度 vi为第 i 段 测段的高差改正值 加入各测段的观测高中 并计算出各测段的改正高差 根据已知点 3 1 点的高程 从而推算 出各未知点的高程 水准测量数据如下 水准测量手簿 日期 2011年11月7日天气 小雨地点 第四教学楼 仪器 水准仪观测员 沈明辅记录员 许新 水准尺读数 测站测点 后视读数前视读数 高差 m平均高差 m高程 m备注 TP31 1377 1301 1 TP32 1370 1291 0 007 0 010 0 009 TP32 1360 1426 2 TP33 1345 1415 0 009 0 011 0 010 TP33 1411 1310 3 TP34 1342 1240 0 069 0 070 0 069 TP34 1220 1339 4 TP31 1309 1420 0 089 0 081 0 085 10 74410 7380 0060 003 10 744 10 738 0 006 计算检核 0 006 2 0 003 附合水准路线计算表 测点路线长度高差 m高差改正数 m改正后高差 m高程 m备注 TP3149 8650 86 0 0 009 0 0010 0 0080 TP3249 8730 45 2 0 010 0 0005 0 0095 TP3349 8825 86 0 0 069 0 0010 0 0680 TP3449 9505 47 0 0 085 0 00050 0855 TP3149 8650 264 2 0 003 0 00300 辅助计算fh h1 0 003m fh 容 20 52mm 0 02052m 测量二 角度测量 1 水平角观测方法 测回法 由于特殊天气采取只测左盘 2 实验原理 A B O 如图所示 经纬仪安放于 o 处 先利用盘左测 A 点的角度 并记录 a左 顺时针旋转至 B 处 测得 B 处的读数为 b左 则盘左的半测回角为 左 b左 a左 再倒转望远镜成盘右位置 依次瞄准 A 和 B 读数为 a右 b右 则盘右的半测回角为 右 b右 右 如果 左和 右的差数不大于 40 则取盘左和盘右的均值作为一测回的结果 则 左 右 2 3 数据记录整理 测回法水平角观测手簿 测 站 输盘位置 目 标 度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 备 注 TP40 00 00 左 TP290 12 30 90 12 30 TP4180 00 00 1 右 TP2270 12 30 90 12 30 90 12 30 TP10 00 00 左 TP389 54 06 89 54 06 TP1180 00 00 2 右 TP3269 54 06 89 54 06 89 54 06 TP20 00 00 左 TP491 12 00 91 12 12 TP2180 00 00 3 右 TP4271 12 12 91 12 12 91 12 12 TP30 00 00 左 TP188 40 00 88 40 00 TP3180 00 00 4 右 TP1268 40 00 88 40 00 88 40 00 测量三导线测量 1 导线测量概述 导线从一组已知控制点出发 经过几个点 又回到起始点上 形成一闭 合多边形 成为闭合导线 由于测量了多边形的各内角及边长 闭合导 线也具有检核作用 角度检核条件 多边形各内角的观测值之和与其理论值之差 应满足 限差要求 f 限 60 n 其中 n 为多边形角个数 坐标增量检核条件 闭合导线测量理论值应为零 可实际上一般不等于 零 限差为导线 k fD L 1 2000 L 为导线总长 fD为导线全长闭合 差 2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1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 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测角 量边等 在本次实习中四个控制测点已给出 其中一个数据已知 2 测角 导线转折角的测量采用测回法观测用 DJ6 经纬仪测两测回 当盘左 盘 右两半测回角值的较差不超过 40 时 取其平均值 3 量边 由于下雨特殊天气的影响我们采取视距测量的方法进行距离 测量 由于初次误差较大 进行二次测量以最终达到测量误差要求 3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就是计算各导线点的平面坐标 x y 计算之前 我们先全面检查导线测量外业记录 数据是否齐全 有无记 错算错 成果是否符合精度要求 起算数据是否准确 闭合导线测量数据如下 闭合导线平差计算表 增量计算值改正后增量坐标值点 号 观测角 改正数 改正角 坐标方位角 边长 m x m y m x m y m x my m 点 号 1234 2 35678910111213 318960 2914134 97431 86 41 0486 0 4 97 85 85 5 01 85 81 3289 54 06 1989 54 258965 3014220 78432 356 35 2945 2 45 12 2 69 45 14 2 70 3391 12 06 2091 12 269010 4194218 08433 267 47 5586 0 3 30 85 94 3 26 85 98 3488 40 00 1988 40 199007 1814132 10434 176 28 1447 0 46 91 2 98 46 89 2 87 3190 12 30 2090 12 508960 2914134 97431 86 41 04 A 78A 总 和 359 58 42360 00 00 264 2 0 120 11 备 注 f n 2 180 78 f 限 60 4 120 导线全长闭合差 fb 0 130 fx x 测 0 12 fy y 0 11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k 0 130 264 2 1 2032 1 2000 第二部分地形图测绘 一 碎步测量 1 仪器 经纬仪 小平板仪 半圆仪 皮尺等 2 测区需要测量的碎步点分为建筑物 草地 花圃 道路 井盖 散树等几大部分 其中 建筑物 花圃 井盖的碎步点比较 繁杂 需要测量的点很密集 部分碎步点在控制点上根本测不到 还必须采用平移 皮尺量距的方法 而建筑物虽然范围很大 但是 需要测量的碎步点很少 为了得出比较完整的地形图 我们尽量多 测碎步点 在绘图时多余的删掉 由于天气原因 前期我们均采用 草图法 最后展点绘图 测量时以控制点以基准 四教为中心 以视距测量测绘四教及 内部地物 三教 二教 图书馆 第一餐厅 思敏斋 思进斋 乒 乓球场等四教外围轮廓 描绘在草图上 为加快进度 充分调动小组成员的能动性 我们采取分工合作 全组分两组 一组使用经纬仪进行建筑物及道路定点测绘 另一组 以道路为基准测花圃 井盖 散树的位置 测量时先描绘草图 再 用皮尺逐步测距 各组成员之间轮流交换角色 均能学到测量实习 的方法 二 展点绘图 1 测图前先准备好图纸 将绘图图纸用图钉固定在图板上 按 本图幅西南角坐标值在图上标出各坐标格网线的坐标 并展绘控制 点 2 在测站 假定测站的高程 安置经纬仪 量取仪器高 选择 起始方向 零方向 并将水平度盘配置为略大于 0 00 00 3 在图纸上找出测站位置 确定方向线 用小针将半圆仪圆孔 中心钉在该测站点 4 首先我们以控制点描绘出第四教学楼轮廓 四周道路从而为 下一步描绘其他地物提供参照 起始绘图时发现诸多错误 我们便进行数据的重测修正 在大范围地物绘制完毕后 我们便开始对诸如井盖 路灯 散 树小地物的测绘定点 最后进行地形图的整饰 美化 加上标注等 使之成为一幅完 整的地形图 第三部分 实地检核及误差分析 1 实地检核 测绘地形图完成后我们拿着地形图实地检核所画地物是否 准确 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漏测的点 以及图上与实际不符 的地物及时进行修正重测 通过这个过程让我们加深了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