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遗传对于生物体的重要意义遗传对于生物体的重要意义 遗传物质的变异是进化的内因 环境对遗传物质的变异起 到诱发与筛选的作用 进化后的生物对环境又有反作用 1 遗传物质的变异是进化的内因 自然界存在数亿种生物 它们形态各异 种类纷繁 生物 的多样性 主要就是遗传物质不同造成的 同一物种遗传物质 的相对稳定性保证了该物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而遗传物质的 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可能性 1 1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中性学说在对生物大分子的量化分析后认为 基因随时会 产生大量的中性突变 1 2 基因重组 病毒的进化很难用渐进突变累积来解释 病毒与宿主或其 它病毒之间的基因重组引起的飞跃式突变起了很大的作用 2 环境对遗传物质变异的诱发与筛选作用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说 任何生物都生存在总体稳定又时时 处于变化之中的生态环境中 与环境存在物质 能量 信息的 交流 2 1 环境诱发遗传物质变异 就化学环境而言 生物体从环境中摄入各种物质 经分解 吸收作用后 送入细胞中 这些物质中的某些化学成分与元素 可能会与遗传物质的组成物发生反应 或使遗传物质的结构发 生变化 某些化学物质直接作用于生物体的表面 也可能引起 表面细胞的破坏 并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 物理环境能引起遗传物质变异的最主要因素是射线 生物 生活在地球上 无时无刻不受宇宙射线和地球上的放射性物质 发出的射线的照射 获得性状是否能遗传一直是生物进化研究 中争论的焦点 如果获得性状可遗传 就可以进一步说明环境 可引起遗传物质变异 生物学家已发现了不少获得性遗传的实 例 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获得性是可遗传的 但并不能认为获 得性遗传是生物进化的主要方式 因为在环境条件未发生剧烈 变化的很长时期 生物进化的脚步并没有完全停止 生物进化 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归根到底都必须是遗传物质发生 了改变 只有这样变异才能一代一代延续下去 环境只能是进 化的外因 2 2 环境对遗传物质的筛选 3 生物进化后对环境的反作用 约在 27 亿年前 出现了含有叶绿素 能进行光合作用 属于自养生活的原始藻类 如燧石藻 蓝绿藻等 这些藻类进 行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 进入大气后开始改变大气的成分 大 气中游离氧的出现和浓度不断增加 对于生物来讲有极重要的 意义 生物的代谢方式开始发生根本改变 从厌氧生活发展到 有氧生活 代谢方式的改变打打出进了生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盘锦辅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综合题)
- 2023年益阳辅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3年茂名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夺冠)
-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企业内部控制》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3年鹤壁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含答案详解)
-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一中2026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实验中学2026届生物高一上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声乐河南统考试卷真题(3篇)
- 淮阴工学院《人力资源统计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2026学年辽宁省凌源市联合校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混凝土结构平法识图》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16.1.1同底数幂的乘法 课件(共22张)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件
- 2025年行政执法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真题(含答案)
- 窝沟封闭口腔宣教
- 基层治理考试题库及答案
-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授课课件3
- 2025年中国足协e级教练员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跨部门协调与协作案例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