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1页
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2页
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3页
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4页
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一. 培养目标1. 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职业道德。2. 具备高度的环境意识和二十一世纪环境保护事业赋予的责任感,在“知识”、“能力”、“做人”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能够为新世纪我国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的环境保护专门人才。3. 具备环境工程方面扎实的基础知识及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技能和能力;熟悉和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进程和学术动态;具备独立从事环境工程设计、污染防治工艺技术研究开发及成果转化的能力。进入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应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相关的学科领域有着广泛的了解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且要更加具有创新和独立工作能力。4. 掌握一至二门外语,具备良好的国内外学术交流的能力,能熟练使用第一外语阅读专业书籍查阅文献并撰写论文,博士生应能熟练使用第一外语听说读写。二. 学科介绍 南京大学环境工程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且与环境科学一起在全国首批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并与同济大学共建有“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1. 水污染控制过程2. 有机毒物控制及资源化3. 清洁生产工程与环境友好材料4. 大气污染防治5.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6. 生态修复工程师资力量环境工程系现有国家级和省级突出贡献专家各一名,江苏省333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国家级学科带头人)和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各一名,教授七名,博导六名,副教授七名,高工两名。 科研水平 环境工程系在2000年内获得江苏省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2001年获得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一项,并在国家科技部选中的8项环保类重大科技推广项目中占有一项,获得和申请国家专利近百项。环境工程系现主持有科技部“863”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各部门地方科研项目以及大量的污染防治工程项目。科技活动覆盖水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大气污染防治、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开发、环境材料及环境修复等领域。三. 培养方式、学制、课程和毕业论文 学制 一般为三年,实行有条件的弹性学制。鼓励在学研究生创新和创业,可以本硕贯通、硕博连读。 课程设置(一)硕士生阶段 A类: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学分)2 自然辩证法 (2学分)3 硕士英语 (4学分) B类:1 环境科学研究进展 (2学分)2 环境工程技术进展 (2学分) C类:1 环境工程CAD (2学分)2 新型工业分离技术(离子交换与吸附等) (2学分)3 精细化工清洁生产工艺技术 (2学分)4 当代给水与废水处理原理 (2学分) D类:1 现代废水处理技术 (2学分)2 生态毒理学与环境质量 (2学分)3 固体废物控制及资源化工程 (2学分)4 大气污染防治原理 (2学分)5 环境分析化学进展与实践 (2学分)6 化工设计概论 (2学分) 7 有机污染化学 (2学分)8 环境生物工艺学原理 (2学分)9 流体力学 (2学分)10 环境材料学 (2学分)11 环境催化技术 (2学分)12 生物修复技术 (2学分)13 现代生态工程技术 (2学分)14 地下水修复 (2学分)15 水处理过程化学 (2学分)16 环境生物工程 (2学分)17 厌氧生物处理微生物学原理及应用 (2学分)18 微生物生态学 (2学分)19 辐射高分子化学 (2学分)20 安全饮用水原理与技术 (2学分)硕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一般为32个学分,非本科及同等学力入学者为36个学分。(二)博士生阶段公共基础课专业学位课 环境流体力学 大气污染化学和物理 水处理工程 固体废弃物控制工程 新型工业分离技术(离子交换与吸附等) 环境污染防治理论与实践 工业废水治理技术进展 (一)硕士生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一学年应完成所有学位课程和大部分选修课程的学习,学位课程采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或提交读书报告的方式进行,选修课程采用课堂讨论及自学的方式进行。第三学期在导师指导下着手准备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开题报告,应不迟于第三学期的第十周完成开题报告,经硕士生指导小组评议通过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的实验阶段。研究生应积极地参加本系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了解相关专业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以拓宽知识范围和受到启发,提高创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硕士生培养 建立研究生分流培养的机制,配合多规格多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阶段性考核,如中期考核进行评优分流,开题报告或文献综述,选拔培养对象,重点扶持。改变课程考核的单一的考试形式,代之以面试、论文答辩等多种考查方式。中期考核时间由系考核小组统一规定,不迟于第三学期第十周,基本完成课程学习和开题报告的研究生可向系里提出申请,接受考核。考核小组由本系五位专家组成,另设一名秘书。考核内容包括:(1) 检查是否完成了专业培养方案规定要完成的课程学习,特别是必修课和学位课;(2) 看课程考试成绩、试卷难易程度,看专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报告的完成情况和学术水平;(3) 毕业论文的选题、研究方案、进度安排、预期成果和可行性;(4) 研究生是否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5) 考核小组本着公正、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生做出评价。硕士生学位论文科学研究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学位论文的选题应体现本学科领域的前沿性和先进性,要与导师的科研任务相结合,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鼓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自主选题 。学位论文要有开题报告,进展检查,预答辩等过程,有明确的时间安排。在论文工作期间,研究生至少应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篇及通过省部级鉴定一项或申请专利一项。论文在答辩前要请两位在环境工程领域有较深造诣的专家评阅,其中至少有一位是外校专家。论文答辩应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答辩委员会主持进行。(二)硕博连读和直博生1. 选拔办法 由研究生根据中期考核的具体情况,经博士点和导师同意,向研究生院提出申请硕博连读。直博生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表现突出者中进行选拔,必须再经过一次综合考核。这两者经资格考核并通过后均可取得博士生资格,享受博士生待遇,由学校作为新录取的博士生上报国家教委备案。2. 培养方案第一阶段以课程学习为主,时间一般为一年半,第二阶段以科学研究和撰写博士学位论文为主,时间一般为三年半。直博生课程学习的总分不低于40学分。在课程学习阶段除完成学位课程外,应根据学科拓宽知识面的要求和本人特点,选读56门选修课。进入博士论文阶段的半年内要完成开题报告。(三)博士生的培养方式 入学三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个人培养计划。内容包括:研究方向、课程学习、文献阅读、选题报告、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学位论文及实践环节等方面的要求和进度计划。 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深入调查研究,确定具体课题一般在1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开题报告。文献阅读量不得少于20篇,开题报告应包含文献综述、论文选题及其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工作特色及难点、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等。开题报告在二级学科或跨部分二级学科范围内进行,由博士导师为主组成的考核小组评审。开题报告应吸收有关导师和研究生参加,跨学科的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参加。若学位论文课题有重大变动,应重新作选题报告,以保证课题的前沿性和创新性。评审通过的选题报告,应以书面形式交研究生院备案。 学科综合考试按专业统一组织,考试内容包含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两部分,对同专业的博士生试题要有一定比例的共同要求。还要有一定比例的跨二级学科的内容,博士生指导教师负责命题部分一般不超过三分之一。考试由笔试和口试两部分组成。考试内容覆盖34门基础理论和专业课,考试委员会应提前1个月通知参加考试的博士生。博士生入学后第二学期末或第三学期初进行学科综合考试。 实行博士生学术报告制度。博士生在论文工作期间每学期至少在二级学科范围内做1次学术报告,在学期间至少有1次在全国性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自己撰写的学术论文,博士生在学期间应参加8次以上学术报告,其中两次以上为跨二级学科的学术报告。 博士生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实行中期检查制度。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中期按二级学科或跨部分二级学科组织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状况以及工作态度、精力投入等全方位的考查。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论文中期检查可与学术报告统筹安排。 在学期间至少在核心期刊上发表3篇文章,其中有1篇文章发表在被SCI收录的期刊上或EI收录的期刊上,如果有发明专利申请前三名或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前三名,则论文要求可以降低到有1篇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 在博士学位论文工作基本完成以后,最迟应于正式申请答辩前3个月,做1次论文工作总结报告。 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集中反应,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应是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应在科学上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的学术成果,应能反映出博士生已经掌握了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了独立从事教学或科学研究的能力。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为2年(选题报告通过之日起至论文评阅前止)以上。论文在答辩前要请5-7位在环境工程领域有较深造诣的专家评阅,其中至少有二位是外校专家。论文答辩应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答辩委员会主持进行。四. 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经系学位委员会讨论,上报校学位委员会,经批准可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学硕士或工学博士。 参考书目1 必读书目)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P. Aarne Vesilind et al) Ecology of a Changing planet, Mark B. Bush) Centralized Waste Treatment of Industrial Wastewater, Edward R. Saltzberg et al) Industrial and Hazardous Waste Treatment, Nelson L Nemerow et al) Air Pollution, Liu et al 2一级期刊1) 中国环境科学2) 环境科学学报3) 环境科学4) 中国给水排水5) 环境工程3. 重点期刊1) 给水排水2) 水处理技术3) 工业水处理技术4) 环境保护5) ater Research6) Environmental abstract7) Water treatment8) Water environmental research9)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Critical Review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emospher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 Adsorption Science & Technology环境工程专业简介 南京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肇始于1978年成立的部批环境科学研究所和1984年成立的环境科学系,1993年更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1999年成立环境学院,同时独立设环境工程系。现既招收本科生,也招收硕士、博士生,且与环境科学一起在全国首批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并与同济大学共建有“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工程专业拥有一支老中青年龄结构合理活跃在学科前沿的教师队伍,其中环境工程系现有国家级和省级突出贡献专家各一名,江苏省333人才工程第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