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试卷D卷_第1页
粤沪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试卷D卷_第2页
粤沪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试卷D卷_第3页
粤沪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试卷D卷_第4页
粤沪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试卷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4 页 粤沪版粤沪版 2019 20202019 2020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试卷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试卷 D D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2 分 北京人打制的石器主要包括砍砸器 刮削器 尖状器等 这说明北京人的主要生产方式是 采集 狩猎 农耕 畜牧 A B C D 2 2 分 假如你去北京旅游 你可以参观下列哪个原始人类遗址 A 北京人遗址 B 河姆渡遗址 C 元谋人遗址 D 半坡人遗址 3 2 分 考古挖掘发现 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 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 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 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 刀耕火种 B 游牧渔猎 C 农耕定居 D 铁犁牛耕 4 2 分 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都生活在大河流域 这是因为 A 战略地位重要 第 2 页 共 14 页 B 适宜航行 交通便利 C 水资源丰富 土地肥沃 适宜农业生产 D 环境优美 5 2 分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农业生产的出现 B 火的使用 C 建造房屋 D 使用陶器 6 2 分 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居民 D 河姆渡人 7 2 分 从 2001 年起 前往黄帝陵祭祖的港澳台同胞 海外侨胞 以种植 炎黄子孙林 的形式 来表达 对始祖的崇敬与追思之情 华夏儿女自称为炎黄子孙的原因是 A 中国人是黄色人种 皮肤是黄色的 B 炎帝 黄帝创造了中华民族的一切文明 C 我们的祖先炎帝生活在黄河流域 D 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8 2 分 在半坡遗址挖掘过程中 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个罐子里存储了芥菜之类的种子 这个罐子可能是 A 彩陶 B 白陶 第 3 页 共 14 页 C 黑陶 D 青铜器器皿 9 2 分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 朝代更替是人们共知的客观事实 从某种意义上一部中国古代史 就是一部 朝代兴亡史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 清朝 B 夏朝 C 唐朝 D 商朝 10 2 分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D 墨子 11 2 分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合理 配置教育资源 孔子的下列观点中 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 A 因材施教 B 温故知新 C 仁者爱人 D 有教无类 12 2 分 尚书 中记载 惟殷有先人 有典有册 在这些典册上不可能记载的内容是 A 春秋争霸 B 盘庚迁殷 C 武王伐纣 第 4 页 共 14 页 D 商王狩猎 13 2 分 下图中耕作方式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分封制的瓦解与崩溃 B 诸侯争战的连绵不断 C 百家争鸣的宣传鼓动 D 铁犁牛耕的普遍使用 14 2 分 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 乱 二是 变 以下各项中 不属于战国历史的是 A 商鞅变法 B 长平之战 C 楚王问鼎 D 合纵连横 15 2 分 某班四位同学撰写了历史小论文 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 趣谈孔子的思想与和谐社会的创建 B 论唐太宗时期安史之乱的影响 C 从交子看北宋的商品经济 D 论清代军机大臣的历史作用 16 2 分 史书上说 御史大夫 秦官 银印青绶 掌副丞相 是秦代中央官制三公九卿中 三公 之 一 地位重要 请问以下哪项归他掌管 A 地方官员的升迁 第 5 页 共 14 页 B 边疆战事的奏报 C 官员贪污受贿 D 外国使节的到访 17 2 分 如图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 局部 为消除图中反映的威胁兵权的因素 汉武帝 A 实行 削藩 B 推行分封制 C 颁布 推恩令 D 宣布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18 2 分 罗马帝国建立的最初两百年间 帝国境内局势安定 经济繁荣 当时我国正处于 A 西汉时期 B 东汉时期 C 秦朝时期 D 三国时期 19 2 分 博物志 记载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经归 故名安石榴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 识 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A 引进果树品种 B 推动经济交流 C 加强友好交往 D 寻求军事联盟 第 6 页 共 14 页 20 2 分 图所反映的是 A 张骞通西城 B 丝绸之路 C 郑和下西洋 D 玄奘西行 21 2 分 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 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 把公主嫁给汉人 改姓为元 赐群臣以汉 衣 对 30 岁以下仍操胡语者 降黜官职 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 采用汉姓 改穿汉服 学说汉语 采用汉族官制 提倡与汉族通婚 学习汉族的礼法 A B C D 22 2 分 东汉末年 关中地区人口从 240 万减少到 50 万 扬州从 320 万增加到 433 万 荆州 今湖北境 内 从 359 万增加到 620 万 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江南地区开发 B 民族融合加强 C 经济重心南移 D 北方战乱频繁 第 7 页 共 14 页 23 2 分 战国 西汉 三国 东晋 框中朝代顺序正确的是 A 秦 春秋 西晋 南北朝 东汉 B 春秋 秦 南北朝 西晋 东汉 C 春秋 秦 东汉 西晋 南北朝 D 春秋 秦 东汉 南北朝 西晋 24 2 分 下表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鲜卑族改用汉姓的情况 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利于 鲜卑姓拓跋独孤步六孤勿忸于贺赖拔拔丘穆陵尉迟 汉姓元刘陆于贺长孙穆尉 A 政权分立 B 江南开发 C 南朝稳定 D 民族交融 25 2 分 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 它以 纪 传 等体例进行编写 史料详实 文笔生动 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 鲁迅先生称其为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 离骚 这部史书是 A 尚书 B 春秋 C 史记 D 道德经 26 2 分 中国人在传统节日 婚礼 庆典 庙会等场合 特别是在春节期间 对下图所示的燃放物使用得 特别多 在中国古代 对这种燃放物的生产起了直接促进作用的有 第 8 页 共 14 页 造纸术的发明 印刷术的发明 指南针的发明 火药的发明 A B C D 27 2 分 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曾经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观察下图 该项发明的名称是 A 罗盘针 B 司南 C 指南针 D 突火枪 第 9 页 共 14 页 28 2 分 佛教传入我国后 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 其根本原因是 A 佛教的教义适应了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 B 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 C 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D 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29 2 分 根据下列信息判断此人是 生活在北魏和东魏 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 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 A 郦道元 B 贾思勰 C 祖冲之 D 王充 30 2 分 屈原受到我国人民崇敬并每年纪念他 最主要是因为 A 他在文学上创造了新的文学体裁 B 他主张变革的政治成就 C 他的抗秦事迹 D 他的爱国爱民精神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5555 分分 31 20 分 从秦汉时期起 国家的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行政系统简表 下表 第 10 页 共 14 页 材料二 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 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 拱卫天子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有 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 不听天子诏令 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 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汉 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 千乘万骑 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 府库的 珠玉宝器 多于京师 引自人教版 北师版教材 材料三 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 为了有效地维系 大一统 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 用以规范 整齐全 国上下的思想 大一统 之梦 1 上表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依据上表指出这一制度的主要内容 2 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问题 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 秦朝统治者用以 规范 整齐 思想的措施是什么 汉武帝对 统治思想 又 是如何选择的 4 以上三则材料反映的措施有什么共同作用 32 15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 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1 词中的 三国 指哪三国 2 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著名战役有关 3 这一战役爆发前 曹操已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是 33 20 分 中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 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西北面 击退了游牧民族 为防止他们卷土重来 还修筑世界著名的长城 斯托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第 11 页 共 14 页 材料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 大量的南下的少数民族与 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 他们互相渗透 取长补短 材料三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孝文帝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 于 494 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摘自北师大版七 上 历史教材 1 材料一中所说的事件发生在哪个朝代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修长城的目的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二结台所学知识写出大量内迁的两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3 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次重大改革 这一重大改革有什么积极影响 4 结合以上三则材料 概括我国从秦朝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趋势 第 12 页 共 14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