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I)卷_第1页
粤沪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I)卷_第2页
粤沪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I)卷_第3页
粤沪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I)卷_第4页
粤沪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2 页 粤沪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粤沪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I I 卷 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2 分 下列朝代曾结束分裂割据局面 统一中国的是 秦朝 北魏 西晋 北宋 隋朝 元朝 A B C D 2 2 分 以下盛世局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贞观之治 开皇之治 开元盛世 康乾盛世 A B C D 3 2 分 隋朝统一南北的条件有 经济繁荣 全国户数增加 1 倍以上 南北朝后期 北方民族大融合 大运河的开通 加强了南北交通 南北朝后期 江南经济的发展 A B C D 4 2 分 下列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第 2 页 共 12 页 A 开凿于隋炀帝统治时期 B 全长四 五千公里 C 加强了南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D 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 2 分 唐太宗时期 轻徭薄赋 戒奢从简 虚心纳谏 为政宽容 社会矛盾相对缓和 史称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6 2 分 隋朝的重要在于它结束了魏晋南北朝 300 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南北民众获得休息 社会呈现空 前的繁荣 下列图示能够正确表现出隋朝结束分裂割据这一历史进程的是 A A B B C C D D 7 2 分 电视剧 贞长歌 深受观众喜爱 创下很高收视率 你认为不可能在该剧中出现的画面是 A 唐太宗在长安称帝 建立唐朝 B 唐太宗轻徭薄赋 精减机构 C 文成公主入藏 与松赞干布成婚 第 3 页 共 12 页 D 鼓励大臣直言皇帝的过错 8 2 分 旧唐书 称武则天 制公卿之死命 擅王者之威力 意为诛杀公卿 独断专权 武则天遗言立 无字碑 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 今天史学家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 主要是因为 A 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 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C 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D 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9 2 分 我国历史上曾出现 文景之治 贞观之治 的盛世局面 它们的共同特征有 社会比较安定 民族关系融洽 经济得到发展 科举制度完善 A B C D 10 2 分 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 唐人 的原因是 A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威望 B 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C 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 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11 2 分 他不仅极有胆量和魄力 而且精通治国方略 深知用人乃治国根本 也很善于发现人才 起用姚 崇 宋璟等人为相 使得朝政充满朝气 A 文景之治 B 开元盛世 第 4 页 共 12 页 C 开皇之治 D 贞观之治 12 2 分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不包括 A 皇帝荒废朝政 B 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衡 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C 节度使权力膨胀 D 发生严重灾荒 13 2 分 徐来军在 调笑令 中写道 翻倒 翻倒 喝得醉来吐掉 转来转去自行 千匝万匝未停 未 停 未停 禾苗待我灌醉 他描述的农具是 A 青铜工具 B 铁犁牛耕 C 曲辕犁 D 筒车 14 2 分 唐代陶瓷业闻名于世的工艺珍品是 A 景德镇瓷器 B 越窑青瓷 C 邢窑白瓷 D 唐三彩 15 2 分 某班要出版一期介绍西藏历史知识的黑板报 其中有一个 唐与吐蕃 的小专栏 请你帮他们推 荐一下可以选用的素材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金城公主和尺带珠丹 唐蕃会盟 第 5 页 共 12 页 册封五世达赖为 达赖喇嘛 在拉萨设驻藏大臣 A B C D 16 2 分 下列反映唐代民族关系融洽的佳句中 最能和如图图片故事相吻合的是 A 和同为一家 B 车书本一家 C 回鹘衣装回鹘马 D 自古汉人为吾师 17 2 分 唐朝政局可用右图表示 图中 处应为 A 唐太宗统治前期 B 唐太宗统治后期 C 唐玄宗统治前期 D 唐玄宗统治后期 第 6 页 共 12 页 18 2 分 在唐朝 被称为 诗仙 的浪漫主义诗人是 A 孟浩然 B 李白 C 杜甫 D 白居易 19 2 分 隋唐时期最著名的石窟艺术是 A 龙门石窟 B 云冈石窟 C 敦煌莫高窟 D 麦积山石窟 20 2 分 清朝赵翼说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材料 中的 李杜 指的是 A 李白 杜甫 B 李商隐 杜甫 C 李白 杜牧 D 李商隐 杜牧 21 2 分 汉赋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反映了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文学所呈现的突出成就 其中下列哪个朝代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清代 22 2 分 李白诗句 天生我才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从侧面体现了盛唐时期社会博大宏放的精神 第 7 页 共 12 页 风貌 下列哪项不适合描述盛唐时期社会风貌 A 昂扬进取 B 激昂豪迈 C 蒙昧黑暗 D 博大开放 23 2 分 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 国家统一 民族团结 民族友好 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下列史 实反映这一主题的是 文成公主入藏 玄奘西行 郑和下西洋 五世达赖觐见顺治帝 A B C D 24 2 分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这首诗追述了唐朝文 化 A 对日本的影响 B 对新罗的影响 C 对天竺的影响 D 对波斯的影响 25 2 分 下图佛座侧面刻有 大唐龙朔二年三藏法师玄奘敬造释迦佛像供养 三藏法师玄奘 的历史功 绩有 第 8 页 共 12 页 A 出使西域 B 西行取经 C 七下西洋 D 抗击沙俄 二 二 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 共共 2 2 题 共题 共 2626 分分 26 15 分 民族的强弱 国力的大小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公开 公平地选拔人才是人们美好的愿望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 有能则举之 高予之爵 重予之禄 任之以事 故官无常贵 而民无终贱 有能则举之 无能则下之 墨子 材料二 唐太宗 尝私幸端门 见新进士缀行而出 喜曰 天下英雄 入吾彀中 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 范围 后用以比喻牢笼 圈套 矣 正所谓 太宗皇帝真长策 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三 科举弊政乎 科举法之最善者也 梁启超 变法通议 论科举 1 根据材料一 墨子有关官员选拔的观点是什么 2 材料二 三都涉及历史上的什么选官制度 3 概括指出上述选官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并援引材料二中的某一句话加以印证 27 11 分 城市是历史变迁的见证者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回答问题 第 9 页 共 12 页 1 结合所学知识 依据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补充完整上述图文信息 2 城市 见证了唐朝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 请从对外关系角度 列举唐代强盛的表现 至少两例 3 大都 填图中序号 见证了元朝多民族的融合 分析元朝出现民族大融合情形的主要原因 第 10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