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4.2南方的初步开发同步练习A卷_第1页
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4.2南方的初步开发同步练习A卷_第2页
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4.2南方的初步开发同步练习A卷_第3页
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4.2南方的初步开发同步练习A卷_第4页
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4.2南方的初步开发同步练习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4 页 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4 24 2 南方的初步开发同步练习南方的初步开发同步练习 A A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 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2 分 魏晋南北朝时期 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因素是 A 雨量充沛 气候较热 B 土地肥沃 C 人民勤劳 D 大量北方人迁到江南 2 2 分 两宋时期 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是 A 小麦 B 粟 C 大豆 D 棉花 3 2 分 如下图为南朝青瓷莲花尊 反映了当时南方制瓷业较高的发展水平 除制瓷业以外 南方还有哪 些方面有显著的发展 缫丝 冶铸 造纸 制盐 A B C 第 2 页 共 14 页 D 4 2 分 祖国大陆与台湾友好交往是从下列哪个时代开始的 A 春秋 B 战国 C 汉朝 D 三国 5 2 分 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 我国古代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 A 秦朝末年 B 西汉末年 C 东汉末年 D 西晋末年 6 2 分 史记 货殖列传 所描写江南地区因为地广人稀 土地垦殖常常采用火耕水耨 一种原始料种方 式 但这种局面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了较大改变 主要原因是 A 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B 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C 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D 南方社会较为稳定 7 2 分 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图中 处的政权应是 A 北魏 B 西晋 第 3 页 共 14 页 C 东汉 D 三国 8 2 分 宋朝时期 国家根本 仰给东南 这段描述反映出当时的经济重心位于 A 黄河流域 B 淮河流域 C 珠江流域 D 长江流域 9 2 分 东汉末年 关中地区人口从 240 万减少到 50 万 扬州从 320 万增加到 433 万 荆州 今湖北境内 从 359 万增加到 620 万 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江南地区开发 B 民族融合加强 C 经济重心南移 D 北方战乱频繁 10 2 分 南京被称为 六朝古都 下列政权曾建都于此的是 西汉 吴 西晋 东晋 A B C D 11 2 分 下列政权中 没有统一过黄河流域的是 A 曹魏 B 西晋 第 4 页 共 14 页 C 东晋 D 北魏 12 2 分 下列地图所示现象对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 促进了民族融合 B 丰富发展了中华文明 C 完成了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D 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 13 2 分 三国时期今四川地区主要属于下列哪一政权管辖 A 魏 B 蜀 C 吴 D 西晋 14 2 分 魏晋南北朝时期 北方人口大量向南迁移 它所带来的是最重要的积极影响是 A 加剧南方的混乱局面 B 使北方趋于平静 C 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D 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 15 2 分 南方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同时也促进城市的繁荣 下列城市人口达到百万的是 A 建业 第 5 页 共 14 页 B 长安 C 洛阳 D 建康 16 2 分 读图说史 读图 解读正确的是 A 北方自然环境恶劣 B 北方民族学习中原文化 C 江南地区相对发达 D 民族交融和江南开发 17 2 分 下图 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 中历史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 江南经济发展 B 北方文化繁荣 C 专制统治加强 D 国家统一完成 18 2 分 促进我国古代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原因有 第 6 页 共 14 页 南方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北民南迁 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传入北方 南方统治者注重调整统治政策 A B C D 19 2 分 宋 齐 梁 陈 因为都城都在一个地方 都偏安于江南 统称为南朝 南朝时经济最为活跃的 大都市是 A 洛阳 B 建康 C 临安 D 宁波 20 2 分 我国古代以农业立国 再现南方经济发展的农业技术是 A 获湖 和粪肥 B 翻车 C 齐民要术 D 区田法和代田法 21 2 分 史记 货殖列传 记载 楚越之地 地广人希 饭稻羹鱼 或火耕而水耨 无积聚而多贫 江南地区的这一现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改观的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第 7 页 共 14 页 C 西汉时期 D 魏晋南北朝时期 22 2 分 魏晋南北朝时期 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 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C 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D 南方社会较为稳定 23 2 分 今浙江的乌镇 下图 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 有着 鱼米之乡 丝绸之府 之美誉 被国家 旅游局评为国家首批 AAAA 级景区 在东晋 南朝时期 该镇及周围地区的农作物种植情况是 A 以种植水稻为主 B 以种植玉米为主 C 以种植小麦为主 D 以种植棉花为主 24 2 分 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 A 司马懿和司马昭 B 司马昭和司马炎 C 司马炎和司马睿 D 司马睿和司马炎 25 2 分 南朝时期 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是 第 8 页 共 14 页 A 统治者的重视 B 北方农民大批南迁 C 军事上的需要 D 北方自然环境恶化 二 二 列举题 列举题 共共 2 2 题 共题 共 2525 分分 26 20 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王朝更替 种族迁徙 民族交融 江南地区也得到开发 请结合所学知 识 回答下列问题 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 下图 1 图示中 和 处分别是什么政权 或王朝 它们的都城都位于今天的哪座城市 2 依据图示指出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征是什么 3 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 x 示意图 下图 依据右图 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 x 的两种情形 想一想 人口迁徙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4 读下面的知识结构图 第 9 页 共 14 页 填出上面图示中改革的著名人物 该图示反映出这一改革与民族融合怎样的关系 27 5 分 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历史上的 五胡 指哪五个少数民族 三 三 材料题材料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4545 分分 28 15 分 材料 文皇南面坐 夷狄千群趋 献号天可汗 以覆我国都 请回答 1 文中的 文皇 指的是谁 夷狄 指的是谁 我国都 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2 说说 天可汗 的含义 3 夷狄千群趋 献号天可汗 的原因是什么 29 16 分 读下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第 10 页 共 14 页 1 请写出图 1 中字母所代表的政权名称 A B C D 2 请写出图 2 中字母所代表的政权名称 E F 3 为图 2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什么 此战役的交战双方是什么军队 4 结束图 1 图 2 政权并立局面的分别是哪两个王朝 中国古代政权的更替呈现出什么发展趋势 30 14 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我国国家分裂 政权林立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鼎立示意图 下图 材料二 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 给予南迁人民免除枕役的权利 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 到梁代 江南许多地区已是 良畴美拓 吐吠相望 连宇高花 叶陌如绣 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曾说 国家兴自北土 移居平城 此间用武之地 非可文治 河洛 今洛阳一带 王里 因兹大举 光宅中原 魏书 任城王传 第 11 页 共 14 页 1 请写出三个政权的名称 2 写出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下图 说明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哪个城市成为当时最活跃的大都市 4 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 第 12 页 共 14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 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1 16 1 第 13 页 共 14 页 17 1 18 1 19 1 20 1 21 1 22 1 23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