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药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药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药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药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如果某药在体内的转运与分布符合一房室模型,则该药A. 只存在细胞外液中B. 高解离度,在体内被迅速消除C. 仅存在于血液中D. 在体内转运快,在体内分布迅速达到平衡E. 药物先进入血流量大的器官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2、药物代谢动力学中房室概念的形成是由于A. 药物吸收速度不同B. 药物消除速度不同C. 药物分布容积不同D. 药物分布速度不同E. 药物达峰时间不同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3、药物消除是指A. 首过消除B. 肾排泄C. 肝肠循环D. 全部都不对E. 蛋白结合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4、生物利用度反映A. 表观分布容积大小B. 进入体循环的药量C. 药物血浆半衰期的长短D. 全部都不对E. 药物消除速度快慢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5、主动转运的药物有A. 5-氟尿嘧啶B. 利多卡因C. 全部都不对D. 氯丙嗪E. 肾上腺素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6、药物消除半衰期的影响因素有A. 首过消除B. 血浆蛋白结合率C. 表观分布容积D. 全部都不对E. 曲线下面积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7、有肝肠循环的药物有A. 利多卡因B. 洋地黄毒苷C. 苯妥英钠D. 全部都不对E. 硫喷妥钠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8、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的方法有A. 将第一个半衰期内静脉滴注量在静脉滴注开始时推入静脉B. 将第一个半衰期内静脉滴注量的1.44倍在静脉滴注开始时推入静脉C. 每隔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时采用首剂1.44倍剂量D. 每隔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时采用首剂减半剂量E. 全部都不对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9、肾上腺素的油剂比水剂A. 吸收不完全B. 吸收较慢C. 吸收较快D. 中枢神经作用较强E. 全部都不对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10、首过消除是药物口服后A. 经胃时被胃酸破坏B. 经肠时被粘膜中酶破坏C. 进入血液时与血浆蛋白结合结合而失活D. 全部都不对E. 被唾液淀粉酶破坏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11、在下列情况下,药物经肾脏排泄减慢A. 苯巴比妥合用氯化铵B. 阿司匹林合用碳酸氢铵C. 全部都不对D. 苯巴比妥合用碳酸氢铵E. 色甘酸钠合用碳酸氢钠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12、苯巴比妥中毒时静脉注射滴注碳酸氢钠救治的机制是A. 促进苯巴比妥从肾排泄B. 促进苯巴比妥在肝代谢C. 全部都不对D. 抑制胃肠道吸收苯巴比妥E. 抑制苯巴比妥在肝代谢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13、下列哪些叙述符合药物的主动转运A. 逆浓度(或电位)梯度转运B. 对药物无选择性C. 全部都不对D. 受药物脂溶性的影响E. 包括易化扩散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14、药效学是研究A. 药物的疗效B.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C.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D. 影响药效的因素E. 药物的作用规律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15、量效曲线可以为用药提供什么参考A. 药物疗效的大小B. 药物的毒性性质C. 药物的安全范围D. 药物的给药方案E. 药物的体内分布过程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16、部分激动药的特点为A. 与受体亲和力高而无内在活性B. 与受体亲和力高而有内活性C. 具有一定亲和力,但内在活性弱,增加剂量后内在活性增强D. 具有一定亲和力,内在活性弱,低剂量单用时产生激动效应,高剂量时可拮抗激动药作用E. 无亲和力也无内在活性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17、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指A. 既有对因治疗作用,又有对症治疗作用B. 既有副作用,又有毒性作用C. 具有治疗作用,又有不良反应D. 既有局部作用,又有全身作用E. 具有原发作用,又有继发作用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18、药物的内在活性是指A. 药物穿透生物膜的能力B. 药物激动受体的能力C. 药物水溶性大小D. 药物对受体亲和力高低E. 要物质溶性强弱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19、药物不良反应不包括A. 副作用B. 变态反应C. 戒断效应D. 后遗效应E. 特异质反应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凡用药后产生与用药目的不相符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继发效应、特异质反应及“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戒断反应是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挤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物特殊的心理症候群,一般表现为与所使用的药物作用相反的症状。20、量反应是指A. 以数量的分级来表示群体反应的效应强度B. 在某一群体中某一效应出现的频率C. 以数量的分级来表示群体中某一效应出现的频率D. 以数量的分级来表示个体反应的效应强度E. 在某一群体中某一效应出现的个数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21、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A. 能使群体中有半数个体出现某一效应的剂量B. 能使群体中有五十个个体出现某一效应的剂量C. 能使群体中有一半个体死亡的剂量D. 能使群体中有一半以上个体死亡的剂量E. 能使群体中半数个体出现疗效的剂量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22、副作用是指A. 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B. 用药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引起的C. 用药后给病人带来的不舒适的反应D. 在治疗剂量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E. 停药后,残存药物引起的反应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23、下列药物和受体阻断药的搭配正确的是A. 异丙肾上腺素-普萘洛尔B. 肾上腺素-哌锉嗪C. 去甲肾上腺素-普萘洛尔D. 间氢胺-育亨宾E. 多巴酚丁胺-美托洛尔,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24、下列哪一组药物可能发生竞争性对抗作用A. 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B. 组胺和苯海拉明C. 毛果芸香碱和新斯的明D. 阿托品和尼可刹米E. 间氢胺和异丙肾上腺素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25、受体阻断药的特点是A. 对受体有亲和力,且有内在活性B. 对受体无亲和力,但有内在活性C. 对受体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D. 对受体无亲和力,也无内在活性E. 直接抑制传出神经末梢所释放的递质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26、药物的副作用是A. 一种过敏反应B. 因用量过大所致C. 在治疗范围内所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但无多大危害的作用D. 只指剧毒药所产生的毒性E. 由于病人高度敏感所致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27、药物的毒性反应是A. 一种过敏反应B. 在使用治疗用药时所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C. 因用量过大或药物在机体内蓄积所致的反应D. 一种遗传性生化机制异常所产生的特异反应E. 只剧毒药所产生的毒性作用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28、药物的选择作用取决于A. 药效学特性B. 药动学特性C. 药物化学特性D. 三者均对E. 三者均不对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29、药物是A. 一种化学物质B. 能干扰细胞代谢的化学物质C. 能影响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D. 用以防治以及诊断疾病的物质E. 有滋补营养、保健作用的物质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30、药理学是研究A. 药物效应动力学B. 药物代谢动力学C. 药物的学科D. 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与原理E. 与药物相关的生理学科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31、新药开发研究的重要性A. 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药物B. 新药的疗效优于老药C. 市场竞争的需要D. 肯定有药理效应的新药,有肯定的临床疗效E. 开发祖国医药宝库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32、新药进行临床实验必须提供A. 系统药理研究数据B. 急慢性毒性观察结果C. 新药作用谱D. LD50E. 临床前研究资料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33、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A. 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和血浆蛋白结合及解离的规律B. 药物吸收后在集体细胞分布变化的规律C. 药物经肝脏代谢为无活性产物的过程D. 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循环的过程E. 药物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34、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血浆的半衰期等于A. 0.693/KeB. Ke/0.693C. 2.303/KeD. Ke/2.303E. 0.301Ke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35、一个pka为8.4的弱酸性药物在血浆中的解离度是A. 10%B. 40%C. 50%D. 60%E. 90%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36、pka4的弱碱性药物如地西泮,在胃肠道pH的范围基本是A. 离子型,吸收快而完全B. 非离子型,吸收快而完全C. 离子型,吸收慢而不完全D. 非离子型,吸收慢而不完全E. 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相等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不论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的pKa都是该药在溶液中50%离子化时的pH值,各药有其固定的pKa值。碱性较强的药物及酸性较强的药物在胃肠道基本都已离子化,由于离子障原因,吸收均较难。pKa小于4的弱碱性药物及pKa大于7.5的弱酸性药物在胃肠道pH范围内基本都是非离子型,吸收都快而完全。37、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的pka都是该药在溶液中A. 90%离子化时的pH值B. 80%离子化时的pH值C. 50%离子化时的pH值D. 80%非离子化时的pH值E. 90%非离子化时的pH值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38、离子障是指A. 离子型药物可以自由穿过细胞膜,而非离子型的则不能穿过B. 非离子型药物不可以自由穿过细胞膜,而离子型的也不能穿过C. 非离子型药物可以自由穿过细胞膜,而离子型的也能穿过D. 非离子型药物可以自由穿过细胞膜,而离子型的则不能穿过E. 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只能部分穿过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39、药物进入循环后首先A. 作用于靶器官B. 在肝脏代谢C. 在肾脏排泄D. 储存在脂肪E. 与血浆蛋白结合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40、某药按零级动力学消除,其消除半衰期等于A. 0.693/KeB. Ke/0.5C0C. 0.5C0/KeD. Ke/0.5E. 0.5/Ke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41、药物的生物转化和排泄速度决定其A. 副作用的多少B. 最大效应的高低C. 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D. 起效快慢E. 后遗效应的大小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42、大多数药物是按照下列哪种机制进入人体A. 易化扩散B. 简单扩散C. 主动转运D. 过滤E. 胞饮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43、pka7.5的弱酸性药物如义务巴比妥,在肠道pH范围基本是A. 离子型,吸收快而完全B. 非离子型,吸收快而完全C. 离子型,吸收慢而不完全D. 非离子型,吸收慢而不完全E. 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相等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44、某药在pH=5时的非解离部分为90.9%,其pka近似值是A. 6B. 5C. 4D. 3E. 2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45、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时,其半衰期A. 随药物剂型而变化B. 随给药次数而变化C. 随给药剂量而变化D. 随血浆浓度而变化E. 固定不变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46、某药的半衰期为8h,一次给药后药物在体内基本消除时间是A. 1天B. 2天C. 4天D. 6天E. 8天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药物一般经过56个半衰期代谢完。47、在碱性尿液中弱酸性物质A. 解离多,重吸收少,排泄快B. 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快C. 解离多,重吸收多,排泄快D. 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慢E. 解离多,重吸收少,排泄慢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48、时量曲线下面积反映A. 消除半衰期B. 消除速度C. 吸收速度D. 生物利用速度E. 药物剂量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49、有首过消除的给药途径是A. 直肠给药B. 舌下给药C. 静脉给药D. 喷雾给药E. 口服给药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50、舌下给药的优点A. 经济方便B. 不被胃液破坏C. 吸收规则D. 避免首过消除E. 副作用少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51、在时量曲线上,曲线在峰值浓度是表明A. 药物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相等B. 药物吸收过程已经完成C. 药物在体内分布已经达到平衡D. 药物消除过程才开始E. 药物疗效最好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52、某药剂量相等的两种制剂口服后曲线下面积相等,但达峰值时间不一样,是因为A. 肝脏代谢速度不同B. 肾脏排泄速度不同C. 血浆蛋白结合率不同D. 分布部位不同E. 吸收速度不同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53、在时量曲线中血液浓度上升达到最小有效浓度之间的时间距离称为A. 药物消除一半时间B. 效应持续时间C. 峰浓度时间D. 最小有效浓度持续时间E. 最大药效浓度持续时间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54、在碱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A. 解离多,重吸收少,排泄快B. 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快C. 解离多,重吸收多,排泄快D. 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慢E. 解离多,重吸收少,排泄慢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55、以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若以一定的时间间隔持续给一定剂量,达到稳定血液浓度的时间长短取决于A. 给药剂量B. 生物利用度C. 曲线下面积D. 给药次数E. 半衰期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56、每隔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时,为立即达到稳定血液浓度可以首次给予A. 5倍剂量B. 4倍剂量C. 3倍剂量D. 加倍剂量E. 半倍剂量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57、诱导肝药酶的药物是A. 阿司匹林B. 多巴胺C. 去甲肾上腺素D. 苯巴比妥E. 阿托品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58、决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A. 血浆蛋白结合率B. 吸收速度C. 消除速度D. 作用强弱E. 起效快慢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59、pka与pH的差值以数学值增减时,药物的离子型与非离子浓度的比值变化为A. 平方根B. 对数值C. 指数值D. 数学值E. 乘方值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60、最常用的给药途径是A. 口服给药B. 静脉给药C. 肌内注射D. 经皮给药E. 舌下给药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61、葡萄糖的转运方式是A. 过滤B. 简单扩散C. 主动转运D. 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E. 胞饮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葡萄糖不溶于脂质,不能以单纯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但它可在载体介导下顺浓度梯度进入红细胞,属于易化扩散。肠上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来自上皮细胞基底膜上Na+泵的活动,和Na+一起由腔侧膜上的同向转运体运入细胞内,故属于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葡萄糖为水溶性物质,不经过人胞作用方式进入细胞。62、甲基多吧的转运方式是A. 过滤B. 简单扩散C. 主动转运D. 易化扩散E. 胞饮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63、与药物在体内分布及肾排泄关系比较密切的转运方式是A. 主动转运B. 过滤C. 简单扩散D. 易化扩散E. 胞饮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64、绝对口服生物利用度等于A. (静脉注射定量药物后AUC/口服等量药物AUC)100%B. (口服等量药物AUC/静脉注射定量药物后AUC)100%C. (口服定量药物AUC/静脉注射定量药物后AUC)100%D. (口服一定药物后AUC/口服定量药物后AUC)100%E. (静脉注射定量药物后AUC/口服定量药物AUC)100%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65、口服生物利用度可反映药物吸收速度对A. 蛋白结合的影响B. 代谢的影响C. 分布的影响D. 消除的影响E. 药效的影响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66、负荷剂量是A. 一半有效血液浓度的剂量B. 一半稳态血液浓度的剂量C. 达到一定血液浓度的剂量D. 达到有效血液浓度的剂量E. 维持有效血液浓度的剂量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67、有效、安全、快速的给药方法,除少数的t1/2特短或特长的药物,或按零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外,一般可采用A. 每一个半衰期给予有效量并将首次剂量加倍B. 每一个半衰期给予1个有效量并将首次剂量加倍C. 每半个衰期给予半个有效量并将首次剂量加倍D. 每半个衰期给予1个有效量并将首次剂量加倍E. 每一个半衰期给予2个有效量并将首次剂量加倍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68、关于表观分布容积小的药物,下列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 与血浆蛋白结合少,较集中于血浆B. 与血浆蛋白结合多,较集中于血浆C. 与血浆蛋白结合少,多在细胞内液D. 与血浆蛋白结合多,多在细胞内液E. 与血浆蛋白结合多,多在细胞间液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69、苯巴比妥可使氯丙嗪血药浓度明显降低,这是因为苯巴比妥A. 减少氯丙嗪的吸收B. 增加氯丙嗪与血浆蛋白的结合C. 诱导肝药酶使氯丙嗪代谢增加D. 降低氯丙嗪的生物利用度E. 增加氯丙嗪的分布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70、保泰松可使苯妥英钠的血液浓度明显升高,这是因为保泰松A. 增加苯妥英钠的生物利用度B. 减少苯妥英钠与血浆蛋白的结合C. 减少苯妥英钠的分布D. 增加苯妥英钠的吸收E. 抑制肝药酶使苯妥英钠代谢减少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71、药物的pka是指A. 药物完全解离时的pHB. 药物解离50%时的pHC. 药物解离30%时的pHD. 药物解离80%时的pHE. 药物全部不解离时的pH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72、药物按零级动力学消除是A. 单位时间内以不定量的消除B. 单位时间内以恒定比例消除C. 单位时间内以恒定速率消除D. 单位时间内以不定比例消除E. 单位时间内以不定速率消除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73、易化扩散是A. 靠载体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B. 不靠载体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C. 靠载体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D. 不靠载体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E. 主动转运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74、丙磺舒延长青霉素药效的原因是丙磺舒A. 也有杀菌作用B. 减慢青霉素的代谢C. 延缓耐药性的产生D. 减缓青霉素的排泄E. 减少青霉素的分布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75、消除速率是单位时间内被A. 肝脏消除的的药量B. 肾脏消除的的药量C. 胆道消除的的药量D. 肺部消除的的药量E. 机体消除的的药量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76、主动转运的特点A. 通过载体转运,不需耗能B. 通过载体转运,需耗能C. 不通过载体转运,不需耗能D. 不通过载体转运,需要耗能E. 包括易化扩散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77、甲基多巴的吸收是靠细胞中的A. 胞饮转运B. 离子障转运C. ph被动和扩散D. 载体主动转运E. 载体易化扩散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78、相对生物利用度等于A. (试药AUC/标准药AUC)100%B. (标准药AUC/试药AUC)100%C. (口服剂量药后AUC/静脉注射等量药后AUC)100%)D. (静脉注射等量药后AUC/口服剂量药后AUC)100%)E. 绝对生物利用度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79、某药半衰期为36小时,若安一级动力学消除,每天用维持剂量给药约需要多长时间基本到达有效血液浓度A. 2天B. 3天C. 8天D. 11天E. 14天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80、静脉注射某药500mg,其血液浓度为16g/ml,则其表观分布容积应约为A. 31LB. 16LC. 8LD. 4LE. 2L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81、某药的表观分布容积为40L,如欲立即达到4mg/L的稳态血液浓度,应给的符合剂量为A. 13mgB. 25mgC. 50mgD. 100mgE. 160mg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82、维拉帕米的清除率是1.5L/min,几乎与肝血流量相等,加用肝药酶诱导剂苯巴比妥后,其清除率的变化是A. 减少B. 增加C. 不变D. 增加1倍E. 减少1倍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83、药物的排泄途径不包括A. 汗腺B. 肾脏C. 胆汁D. 肺E. 肝脏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84、药物通过肝脏代谢后不会A. 毒性降低或消失B. 作用降低或消失C. 分子量减少D. 极性增高E. 脂溶性加大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85、无首过消除的药物是A. 硝酸甘油B. 氢氯噻嗪C. 普萘洛尔D. 吗啡E. 利多卡因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硝酸甘油为舌下含服,无首过消除,另外通过直肠给药的药物也无首过消除。86、药物在肝脏生物转化不属于第一步反应的是A. 氧化B. 还原C. 水解D. 结合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第一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反应。第二相反应包括:结合反应(主要是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87、不直接引起药效的药物是A. 经肝脏代谢的药物B. 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C. 在血循环的药物D. 达到膀胱的药物E. 不被肾小管重吸收的药物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88、关于肝药酶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的A. 为p450酶系统B. 其活性有限C. 易发生竞争性抑制D. 个体差异大E. 只代谢70余种药物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89、关于一级消除动力学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的A. 以恒定的百分比消除B. 半衰期与血药浓度无关C. 单位时间内实际消除的药量随时间递减D. 半衰期的计算公式是N0.5C0/KeE. 绝大多数药物按照一级动力学消除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90、关于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的叙述,哪项是错的A. 是可逆的B. 不失去药理活性C. 不进行分布D. 不进行代谢E. 不进行排泄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91、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不包括A. 消除速率常数B. 表观分布容积C. 半衰期D. 半数致死量E. 血浆清除率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92、关于口服药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肝脏B. 吸收迅速而完全C. 有首过消除D. 小肠是需要吸收部位E. 是常用的给药途径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93、某催眠药的消除常数是0.35hr-1,设静脉注射后患者入睡时血药浓度是1mg/l,当病人醒转时血药浓度是0.125mg/l,问病人大概睡了多久A. 4小时B. 6小时C. 8小时D. 9小时E. 10小时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94、在等剂量时vd小的药物比vd大的药物A. 血浆浓度较小B. 血浆蛋白结合较少C. 组织内药物浓度较小D. 生物利用度较小E. 能达到的稳态血药浓度较低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95、一弱酸药,其pka=3.4,在血浆中解离百分率约为A. 10%B. 90%C. 99%D. 99.90%E. 99.99%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96、药物在肝脏内代谢转换后都会A. 毒性减少或消失B. 经胆汁排泄C. 极性增高D. 脂/水分布系数增大E. 分子量减小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97、药物的灭活和消除速度决定其A. 起效的快慢B. 作用持续时间C. 最大效应D. 后遗效应的大小E. 不良反应的大小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98、某药物在口服和静脉注射相同剂量后的时量曲线下面积相等,这意味着A. 口服吸收迅速B. 口服吸收完全C. 口服和静脉注射可以取得同样的生物效应D. 口服药物未经肝门脉吸收E. 属一房室分布模型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99、肌注某药1g,可达到4mg/l,设其半衰期为12个小时,用何种给药方案可达到24mg/l稳态浓度A. 每12小时给1gB. 每6小时给1gC. 每12小时给2gD. 每6小时给2gE. 每4小时给1g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药物每个半衰期给药,在联系5-7个半衰期后达到稳态,理想状况下为给药计量所至峰浓度的2倍。所以每12小时给药1g的稳态是8/100,为了提高稳态浓度,应该缩短给要间隔时间,给要间隔时间与稳态浓度成反比,间隔4小时,为半衰期的1/3,稳态浓度提高2倍,为24。100、静脉注射2g黄胺药,其血药浓度是10mg/l,经计算其表观分布容积为A. 0.05LB. 2LC. 5LD. 20LE. 200L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101、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是A. 是牢固的B. 不易排挤的C. 是一种生效形式D. 见于所有药物E. 易被其他药物排挤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102、时量曲线下面积代表A. 药物血浆半衰期B. 药物剂量C. 药物吸收速度D. 药物排着量E. 生物利用度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103、下列关于药物主动转运的叙述哪一条是错的A. 要消耗能量B. 可受其他化学品的干扰C. 有化学结构特异性D. 比被动转运较快达到平衡E. 转运速度有饱和限制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104、pKa是指A. 弱酸性或弱碱性引起的50%最大效应的药物浓度的负对数B. 药物解离常数的负倒数C. 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溶液在解离50%的pH值D. 激动剂增加一倍时所需要的拮抗剂的对数浓度E. 药物消除速率常数的负对数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105、某药的t1/2是12个小时,给药1g后血浆浓度最高是4mg/L,如果12小时用药1g,多少时间后可达到10mg/LA. 1天B. 3天C. 6天D. 12小时E. 不可能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药物每个半衰期给药,再联系5-7个半衰期后达到稳态,理想状况下为给药计量所至峰浓度的2倍.所以每12小时给药1g的稳态是8/100。(理想状况下(无蓄积)最多可达8mg/100ml)106、口服苯妥英钠几周后又加服氯霉素,测得苯妥英钠血浓度明显升高,这现象是因为A. 氯霉素使苯妥英钠吸收增加B. 氯霉素增加苯妥英钠生物利用度C. 氯霉素与苯妥英钠竞争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苯妥英钠游离D. 氯霉素抑制肝药酶使苯妥英钠代谢减少E. 氯霉素诱导肝药酶使苯妥英钠代谢增加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107、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按一定时间间隔连续给予一定剂量,血药浓度达到稳定状态时间的长短取决于A. 剂量大小B. 给药次数C. 半衰期D. 表观分布容积E. 生物利用度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108、药物吸收到达血浆稳态浓度时意味着A. 药物作用强B. 药物的吸收过程已完成C. 药物的消除过程正开始D. 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E. 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平衡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109、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A. 效应增强B. 吸收减慢C. 吸收加快D. 代谢加快E. 排泄加速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110、某药的t1/2是6个小时,如果按0.5g一次,每天三次给药,达到血浆坪值得时间是A. 510小时B. 1016小时C. 1723小时D. 2430小时E. 3136小时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111、对弱酸性药物来说A. 使尿液pH降低,则药物的解离度小,重吸收少,排泄减慢B. 使尿液pH降低,则药物的解离度大,重吸收多,排泄增快C. 使尿液pH增高,则药物的解离度小,重吸收多,排泄减慢D. 使尿液pH增高,则药物的解离度大,重吸收少,排泄增快E. 对肾排泄没有规律性的变化和影响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112、某碱性药物的pKa为9.8,如果增高尿液的pH,则此药在尿中A. 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B. 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C. 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D. 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E. 排泄速度并不改变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113、静脉恒速滴注某一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时,到达稳态浓度的时间取决于A. 静滴速度B. 溶液浓度C. 药物半衰期D. 药物体内分布E. 血浆蛋白结合量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114、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的含义是指A. 药物能通过胃肠道进去肝门脉循环的分量B. 药物能吸收进入体循环的分量C. 药物能吸收进入体内达到作用点的分量D. 药物吸收进入体内的相对速度E. 药物吸收进入体内循环的分量和速度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115、下列药物中和血浆蛋白结合最少的是A. 保泰松B. 阿司匹林C. 华法林D. 异烟E. 甲苯磺丁脲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116、肝药酶的特点是A. 专一性高,活性有限,个体差异性大B. 专一性高,活性很强,个体差异性大C. 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性小D. 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性大E. 专一性高,活性很高,个体差异性小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117、药物的血浆t1/2是指A. 药物的稳态血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B. 药物的有效血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C. 药物的组织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D. 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E. 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下降一半的时间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118、某药在体内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在其吸收达到高峰后抽血两次,测其血浆浓度分别为150ug/ml及18.75ug/ml,两次抽血间隔9小时,该药的血浆半衰期为A. 1小时B. 1.5小时C. 2小时D. 3小时E. 4小时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119、在重复恒量,按每个半衰期给药时,为缩短到达血浆坪值的时间,应A. 增加每次给药量B. 首次加倍C. 连续恒速静脉滴注D. 缩短给药间隔E. 首次半量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120、某药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t1/2为4小时,在定时定量多次给药时经过下叙述时间到达血浆坪值A. 约10小时B. 约20小时C. 约30小时D. 约40小时E. 约50小时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121、体液的pH值影响药物的转运及分布是由于它改变了药物的A. 水溶性B. 脂溶性C. pKaD. 解离度E. 溶解度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122、为了维持药物的疗效,应该A. 加倍剂量B. 每天三次或三次以上给药C. 根据药物半衰期确定给药间隔D. 每2小时用药一次E. 不断用药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123、dc/dt=-kcn是药物消除过程中血浆浓度衰减的简单数学公式,下列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 当n=0时为一级动力学消除B. 当n=1时为零级动力学消除C. 当n=1时为一级动力学消除D. 当n=0时为一室模型E. 当n=1时为二室模型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124、部分激动药A. 与受体结合亲和力小B. 内在活性较大C. 具有激动药与拮抗药两重特性D. 与机动要共存时(其浓度未达到Emax时),其效应与激动药拮抗E. 全部都不对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125、下列说法错误的为A. 药理学研究中更常用浓度-效应关系B. 药理效应强度为连续增减的量变,称为质反应C. 全部都不对D. 动物实验常用LD50/ED50作为治疗指数E. ED95TD5之间范围称为安全范围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126、有关特异质反应说法正确的是A. 是一种常见的不良反应B. 多数反应比较轻微C. 发生与否取决于药物剂量D. 通常与遗传变异有关E. 是一种免疫反应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127、关于药物相互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只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应用时出现B. 可能表现为药理作用的改变C. 有时表现为毒性反应的增强D. 可改变药物的体内过程E. 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改变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128、胆碱能神经不包括A. 运动神经B. 绝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C. 全部交感神经节前纤维D. 全部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E. 少部分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129、乙酰胆碱作用的主要消除方式是A. 被甲胺氧化酶所破坏B. 被氧位甲基转移酶破坏C. 被磷酸二酯酶破坏D. 被胆碱酯酶破坏E. 被神经末梢再摄取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130、合成去甲肾上腺素的初始原料是A. 谷氨酸B. 丝氨酸C. 蛋氨酸D. 络氨酸E. 赖氨酸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131、分布在骨骼肌运动中终板上的受体是A. M受体B. NN受体C. NM受体D. 受体E. 受体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132、去甲肾上腺素作用的主要消除方式是A. 被胆碱酯酶破坏B. 被单胺氧化酶所破坏C. 被磷酸二酯酶破坏D. 被神经末梢再摄取E. 被氧位甲基转移酶破坏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133、外周肾上腺素能神经合成与释放的主要递质是A. 多巴胺B. 肾上腺素C. 去甲肾上腺素D. 异丙肾上腺素E. 间氢胺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134、下列药物中缩短动作电位时程的药物是A. 奎尼丁B. 普鲁卡因胺C. 普罗帕酮D. 利多卡因E. 胺碘酮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135、奎尼丁的电生理作用是A. 0相除极明显抑制,传导明显抑制,APD延长B. 0相除极轻度抑制,传导轻度抑制,APD不变C. 0相除极适度抑制,传导适度抑制,APD延长D. 0相除极适度抑制,传导明显抑制,APD不变E. 0相除极轻度抑制,传导轻度抑制,APD延长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136、利多卡因对下面哪种心律失常无效A. 室性纤颤B. 室性早搏C. 室上性心动过速D. 心肌梗死所致室性早搏E. 强心苷中毒所致室性心律失常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利多卡因适用于因急性心肌梗塞、外科手术、洋地黄中毒及心脏导管等所致急性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其次也用于癫痫持续状态用其他抗惊厥药无效者及局部或椎管内麻醉。还可以缓解耳鸣。137、治疗强心苷中毒引起的窦性心动过缓和轻度房室传导阻滞最好选用A. 阿托品B. 异丙肾上腺素C. 苯妥因钠D. 肾上腺素E. 麻黄碱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138、心室纤颤时选用的治疗药物是A. 毒毛旋花子苷KB. 肾上腺素C. 利多卡因D. 西地兰E. 奎尼丁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139、关于普奈洛尔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阻断心脏受体B. 降低窦房结,普肯耶纤维的自律性C. 降低儿茶酚胺所致的迟后除极幅度,防止触发活动D. 治疗剂量延长普肯耶纤维的APD和ERPE. 延长房室结ERP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140、胺碘酮的作用是A. 阻滞钠通道B. 阻滞受体C. 促K+外流D. 选择性延长复极过程E. 阻滞Ca2+通道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141、有关于利多卡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哪一项是错误的A. 使4相除极速率下降和减少副极不均一性,能提高致颤阙B. 促K+外流,缩短复极过程,且以缩短APD更为显著C. 对窦房结自律性没有影响,仅在其功能失常时才有抑制作用D. 减慢房室结传导E. 降低自律性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142、治疗室性早搏的首选药物是A. 普萘洛尔B. 胺碘酮C. 维拉帕米D. 利多卡因E. 苯妥英钠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143、下列关于胺碘酮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 降低窦房结和普肯耶纤维的自律性B. 减慢普肯耶纤维和房室结的传导速度C. 延长心房肌、心室肌、普肯耶纤维的APD、ERPD. 阻滞心肌细胞钠、钙、钾通道E. 对、受体无阻断作用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144、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物是A. 普萘洛尔B. 维拉帕米C. 利多卡因D. 胺碘酮E. 奎尼丁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145、下列哪种情况下不属于奎宁丁的禁忌症A.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B. 充血性心力衰竭C. 新发病的心房纤颤D. 严重低血压E. 地高辛中毒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146、有关于利多卡因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促进复极相K+外流缩短APDB. 抑制4相Na+内流,促进3相K+外流,降低自律性C. 使缺血心肌的传导速度加快D. 主要作用于心室肌和普肯耶纤维E. 仅对室性心律失常有效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利多卡因轻度抑制钠内流,促进钾外流,降低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相对延长有效不应期,改变传导速度。用于各种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肌梗死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147、有关胺碘酮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 不能用预激综合征B. 可抑制钙离子内流C. 抑制钾离子外流D. 非竞争性阻断、受体E. 显著延长APD和ERP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148、下列何种药物的肝首过消除很强,生物利用度很低,故临床上治疗心律失常必须静脉滴注不能口服A. 普鲁卡因胺B. 维拉帕米C. 奎尼丁D. 胺碘酮E. 利多卡因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149、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并发变异型心绞痛,宜采用下述何种药物治疗A. 维拉帕米B. 利多卡因C. 普鲁卡因胺D. 奎尼丁E. 普萘洛尔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150、利多卡因降低自律性最强的部位是A. 窦房结B. 心房肌C. 房室结D. 普肯耶纤维E. 心室肌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151、苯妥英钠的最佳适应症是A. 室性心动过速B. 室性早搏C. 心室纤颤D. 房室传导阻滞E. 强心苷中毒的心律失常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152、关于奎尼丁对心脏作用,哪种是错误的A. 直接阻断钠离子通道B. 缩短动作电位时程C. 延长普肯耶纤维的有效不应期D. 降低心室、心房0相上升最大速率,E. 降低普肯耶纤维的自律性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153、奎尼丁的药理作用包括A. 降低普肯耶纤维及工作肌细胞的自律性B. 加快传导C. 抑制钾外流,减缓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D. 不抗胆碱,阻断外周受体E. 减少除极时钠离子内流,加快传导速度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154、治疗房室传导阻滞的药物有A. 普萘洛尔B. 阿托品C. 维拉帕米D. 全部都不对E. 地高辛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155、关于利多卡因的叙述,哪些是对的A. 抑制普肯耶纤维的自律性B. 是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C. 全部都不对D. 较少引起血压下降E. 对室上性心动过速也有效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156、可特异的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药物是A. 可乐定B. 美加明C. 利血平D. 卡托普利E. 氢氯噻嗪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157、卡托普利可以特异性抑制的酶A. 单胺氧化酶B. 胆碱酯酶C.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D. 粘肽代谢酶E.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158、卡托普利主要通过哪项而产生降压作用A. 利尿降压B. 血管扩张C. 钙拮抗D. ACE抑制E. 受体阻断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159、有关血管紧张转化酶抑制药(ACEI)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可以减少血管紧张素的生成B. 可抑制缓激肽降解C. 可减轻心室扩张D. 增加醛固酮的生成E. 可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160、请选出ACEI类药物A. 硝苯地平B. 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