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doc_第1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doc_第2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doc_第3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doc_第4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泰兴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期的学校实行“六艺”教育,所谓六艺是礼(礼仪规范)、乐(举行各种仪式时的音乐舞蹈)、射(射箭)、御(驾车)、书(书写)、数(计算),其中礼、乐是核心,而教师则由政府中的礼官和乐官及军队中的高级军官担任。关于上述西周时期的教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标 B具有学在民间的特点C体现出鲜明的等级色彩 D教学内容以儒学为核心2、韩非子有度记载:“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缪,绌羡齐非,一民之轨,莫如法。”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法律维护社会自由平等 B.君主行为应受法律制约C.法律可以规范社会秩序 D.法律实施可以杜绝乱世3、有人评价诸子百家中的某一学派:“他们崇信宇宙间的一元组织,愿意回归到原始的简朴,抵抗各种侵害自由的措施,不管其为威迫或是利诱。他们主张的极有限度的政府,也在不少农民造反的场台里赋予大众性的意识,成为他们解放的宗旨”。下列言论代表了该学派主张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B“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C“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 D“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4、荀子说:“凡可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以可知人之性,求可以知物之理,而无所疑止之,则没世穷年不能遍也。”朱熹指出:“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都主张通过探求自然发展规律从而为研究人性服务B.都认为只要明道德之善便可穷万物之真C.与西方人本主义的主张在本质上是相同的D.是造成中国古代科技逐渐落后的重要原因5、李英华、武玉鹏在董学特性新论中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得出的结论是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C汉武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 D要辩证地分析董仲舒和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6、旧唐书记载:“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十二月,丁丑,敕诸道府不得私置历日板(历法)”,因为颁布历法一直是封建帝王的特权。但由于历书关系到农业生产,农民非常需要,民间雕版刻印的历书仍旧风行。这反映了A政府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 B雕版印刷业比较成熟C文宗皇权威严尽失 D唐朝历法体系混乱7、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8、“自板印经史之流行,寒士得书日易,此与教育之普及,相辅相成。当时尤有一事可注意者,即书籍之保存,多在东南,此区域均为寒士之新土。北方大族之旧乡,书籍反见残缺。”南北这一反差折射出A中国文化重心南移态势 B北方士人耻于科举致仕C南方印刷技术更为发达 D门阀土族退出政治舞台9、“明儒之学用以应事,清儒之学用以保身;明儒直而愚,清儒智而谲;明儒尊而乔,清儒弃而湿。才智之士惮于文网、迫于饥寒,全身畏害之不暇,而用世之念汨于无形,加以廉耻道丧,清议荡然,流俗沈昏,无复崇儒重道,以爵位之尊卑,判己身之荣辱。”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清朝前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清儒之学的转变B清儒之学的转变深受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影响了清儒之学的转变D清儒之学的转变为道光年间新思潮萌发奠定基础10、顾炎武在与施愚山书中说:“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根据顾炎武的认识,可取的是()A不可尽信圣人之言 B坚守理学教诲 C儒学最终形成于宋代 D发扬孔孟之道11、农历纪年也就是干支纪年,俗称阴历。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方法是,首先将天干、地支编号-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分别为4、5、6、7、8、9、10、1、2、3。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4、5、6、7、8、9、10、11、12、1、2、3。如要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相对应的天干,然后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余数在地支中找出所对应的地支。这样,公元纪年就换算成了干支纪年。依此方法换算,民国元年为农历多少年?A. 壬子年 B甲子年 C辛亥年 D辛丑年12、15世纪有西欧学者提出:“这个世界和它的所有美好事物看来是由全能的上帝为了让人使用而首先创造与构建起来的人有知识和能力去统治它、管理它”,“我(上帝)既没有使你进入天国,降入凡尘,也没有让你死亡或永生。归根到底,你是你自己的自由的创造者和塑造者”。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批判了中世纪的神学蒙昧 B动摇了民众的宗教信仰C借助神威阐扬人本观 D冲击了教会的思想禁锢13、学者查理G诺特在论述某事时说道:“各地发生的变化使人们对最近历史的遗产感到厌恶,有意识的接受理想化的希腊和罗马时代作为改革文学、教育的样板以及所有文化人的理想。”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最近历史的遗产”主要指教会的神学世界观B此“意识”的实质是指理性精神C此事件的本质是借鉴古希腊民主和古罗马法制 D此事件为德意志的宗教改革运动14、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刻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说明当时的文艺巨匠A否认超自然力量的决定作用B采取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C认可天主教文化的本质属性D运用理性批判宗教思想体系15、瑞士牧师慈运理(Ulrich Zwingli)(14841531)将希伯来文、希腊文或是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苏黎世当地语言;后来,苏黎世市议会决定了圣经改革方案,成为官方政策。1525年苏黎世市议会废止弥撒,改由慈运理的圣餐版本替代。据此推论合理的是A慈运理是民族英雄B人文主义逐渐深入人心C宗教改革取得初步成果D启蒙运动冲击传统教权16、“一场严肃的祷告,同样可以在草屋中或者猪圈里进行。有说话声音的地方,就是上帝的所在。只有在最后一个穷人得到照应后,才能考虑兴建教堂。至于教堂的建造、风格和装饰都无关紧要”。该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A旨在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B构筑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C使人开始摆脱基督教神学统治D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17、阅读下表,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1601一1700年间英格兰精英人士兴趣取向中宗教与科学所占比例的对比表项 目16011605163116351651165516961700宗教(教士和神学家)7.0%6.3%5.4%1.9%科学1.7%4.6%7.0%5.2%A放弃宗教信仰的人数增多B科学发展促进思想解放C宗教改革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取向D科学的进步彻底批驳了宗教神学18、霍布斯鲍姆认为,进化论在19世纪中后期盛行的原因,“不在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的证据势太猛,以致无法阻挡”。“真正的原因在于下列两项事实构成了极佳的机遇:一是主张自由主义和进步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该分析说明进化论在当时A并没有对传统势力提出公开的挑战B对论证资产阶级崛起提供了理论依据C符合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D顺应了资产阶级的改良主张19、“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的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这则材料主要反映A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和经济关系B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 C蒸汽机的发明引发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 D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20、右图是一种全新的模式重建宇宙体系的理论模型示意图。该理论A准确地计算出了地球的平均密度和扁平率B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C大大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D认为无论空间还是时间都不可能单独发生变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60分。21(12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王阳明传习录材料二:(王阳明)在南赣建立起一种乡村民众的自治组织“乡约”,并亲自撰写了约规,即南赣乡约。阳明的乡约模式强调乡约格物致知,即格心中之物,而同时见诸行动。南赣乡约颁行以后,赣县“人心大约淳正,急公输纳,守礼畏法子弟有游惰争讼者,父兄闻而严惩之,乡党见而耻辱之。”程鹏飞王阳明“知行合一”与南赣乡约材料三:阳明论政,大略以孟子礼运为蓝本。虽足针砭专制,究非真出新创。至宋元之世,儒学化为理学,理学又专尚程朱。末学弊极,浸至是非以孔子为权衡,纲常致个人于桎梏。阳明继起,乃明揭思想解放之赤帜,发为学贵自得之论。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王阳明“致良知”学说的主要内容(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3分)。(2)据材料二,分析南赣乡约颁行的社会价值(2分)。材料三的作者认为王阳明的思想贡献有哪些(3分)?(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说说王阳明的思想及实践对当今社会道德建设的启示(1分)。22、(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普罗塔戈拉材料二:“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马丁路德致德意志贵族书材料三:(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 “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材料一表明普罗塔戈拉对神灵持何态度?(1分)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2分)(2)材料二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什么观点?(1分)分析其产生的思想因素。(1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3分)说明它是如何破坏“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2分)(4)纵观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2分)23、(12分)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从验社会向科学技术社会过渡。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在金属、化学、电力领域里,导致新产品的出现。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准的改善产生了更大的需求,反过来又增加了产量。同时增加产量的要求又迫使人们进行重大改组以使更自由地提供资本、确保更有效率的劳动力。 罗伯特E勒纳等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纵观历史,诸如造船业等技术的进步为消除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界线提供了方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今天,几乎是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当代观察家将这一时代贴上了“联结时代”的标签。在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网络计算机的交流中,一个地球村出现了,往昔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隔离消失了。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第五版)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750年至今) (1)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分析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3分)?不同时代生产的组织形式是怎样的?(3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上述不同时代的交通或通讯工具各有哪些进步?(3分)(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历史作用的认识。(3分)24、(14分)法国历史学家雅克 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材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材料三 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材料四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2分)(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4分)(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分)25、(10分)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王安石解释说,(青苗法)取息是不得已的,“然二分不及一分,一分不及不利而贷之,贷之不若与之。然不与之而必至于二分者,何也?为其来日之不可继也。然而有官吏之俸、辇运之费、水旱之逋、鼠雀之耗,而必欲广之,以待其饥不足而直与之也,则无二分之息可乎?” 叶坦大变法材料二 “青苗之法善而不可行,何也?且公在鄞(今天浙江鄞县)行之而效何也?曰:一县非全国之比也,一县者,公之所得自为也,全国者,非公之所得自为也而有司尽数表散(推广)为功,虽欲不抑配(摊派)焉而不可得也。”梁启超王荆公传材料三 王安石能在今日引起中外学者的兴趣,端在他的经济思想和我们的眼光接近。他的所谓“新法”,(要)不外将财政税收大规模的商业化。他与司马光争论时,提出“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论,其方针乃是先用官僚资本刺激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如果经济的额量扩大,则税率不变,国库的总收入仍可以增加。这也是刻下现代国家理财者所共信的原则,只是执行于十一世纪的北宋,则不合实际。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王安石解释了青苗法哪一方面的问题?他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3分)(2)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青苗法在全国推行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原因是什么?(3分)(3)材料三中,黄仁宇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2分)(4)综合上述问题,分析王安石变法对今天的启示。(2分)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三历史阶段性检测参考答案9.28-9.29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题号12345678910答案CCDDABCAC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CABCDBDA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60分。21(12分)(1)主要内容:良知是人先天具有的是非之心;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致良知是成圣的途径。(3分)方法:反省内心,加强道德修养;倡导知行合一。(3分)(2)社会价值:缓和社会矛盾;利于基层社会的治理和稳定。(2分)思想贡献:涵有批评专制的意义;打破对孔子的偶像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