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防护班组长_第1页
职业危害防护班组长_第2页
职业危害防护班组长_第3页
职业危害防护班组长_第4页
职业危害防护班组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一三年三月,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职业危害防护,安全经验分享,主要内容,一、职业健康基本概念二、我国职业病发病情况三、我国职业健康法规标准要求四、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及控制,一、职业健康基本概念,GBZ/T224-2010职业卫生名词术语1、职业病 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 1)患病主体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 2)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3)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 4)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一、职业健康基本概念,我国法定职业病分类 卫生部1957年公布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 明确了14种职业病,1987年修订后职业病名单扩大为9类99种;2002年卫生部关于印发的通知明确了10大类115种职业病。,一、职业健康基本概念,尘肺:13种;职业性放射疾病:11种;职业中毒:56种;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职业性皮肤病:8种;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职业性肿瘤:8种;其他职业病:5种。,一、职业健康基本概念,2、职业禁忌症 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性有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劳动者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一、职业健康基本概念,3、工作有关疾病 是与多因素相关的疾病,在职业活动中,由于职业性有害因素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导致劳动者罹患某种疾病或潜在疾病显露或原有疾病加重。,一、职业健康基本概念,4、职业危害 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的工作有关疾病、职业病和伤害。5、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 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一、职业健康基本概念,职业性有害因素分类(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 2)物理因素3)生物因素,一、职业健康基本概念,(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 有毒物质: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 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2)物理因素3)生物因素,一、职业健康基本概念,(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2)物理因素 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 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 噪声、振动。 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 电离辐射:如X射线、射线等。3)生物因素,一、职业健康基本概念,(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2)物理因素3)生物因素 如附着在动物皮毛上的炭疽杆菌、甘蔗渣上的真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源物等。,一、职业健康基本概念,(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适应等。 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5)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一、职业健康基本概念,(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 (3)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一、职业健康基本概念,主要内容,一、职业健康基本概念二、我国职业病发病情况三、我国职业健康法规标准要求四、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及控制,2010年,全国共报告新发各类职业病27240例,建国以来累计报告职业病共749970例。(一)尘肺病 2010年,全国共报告尘肺病新病例23812例,占职业病报告总例数的87.42%,57.75%的病例分布在煤炭行业;自2001年以来,我国尘肺病新病例占职业病报告总例数的比例连续10年超过75;建国以来累计报告的尘肺病病例达676541例,死亡149110例,现患527431例。,二、我国职业病发病情况,煤尘肺,正常肺,二、我国职业病发病情况,(二)、职业中毒 2010年,全国共报告职业中毒2034例: 急性职业中毒617例,死亡28例,病死率为4.54%。报告急性职业中毒起数最多的为化工行业,占21.59%;急性职业中毒人数最多的为煤炭行业;引起急性职业中毒的化学物质涉及30余种,居首位的为一氧化碳,共发生78起175人中毒;病死率最高的为硫化氢中毒,47人中毒,死亡8人。,二、我国职业病发病情况,(二)、职业中毒 慢性职业中毒1417例。排在前3位导致中毒的化学物质分别是铅及其化合物、苯、砷及其化合物,分别为499例(占35.22%)、272例(占19.20%)和157例(占11.08%)。主要分布在轻工、冶金和电子等行业。,二、我国职业病发病情况,(三)、职业性肿瘤 2010年共报告职业性肿瘤80例。其中苯所致白血病49例,焦炉工人肺癌(煤焦油挥发物含多环芳烃如苯并a芘、苯并a蒽等)18例、石棉所致肺癌和间皮瘤共10例、联苯胺所致膀胱癌1例、砷所致肺癌和皮肤癌1例、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1例。,二、我国职业病发病情况,(四)、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等疾病 2010年共报告1314例,其中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47例(其中噪声聋多达333例),职业性眼病251例,职业性皮肤病226例,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225例(其中中暑117例,手臂振动病100例),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201例(其中布氏杆菌病159例,森林脑炎42例),其他职业病64例。,二、我国职业病发病情况,主要内容,一、职业健康基本概念二、我国职业病发病情况三、我国职业健康法规标准要求四、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及控制,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一)企业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要求(6项),三、我国职业健康法规标准要求,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注:公司职业健康管理主要标准有Q/SY BGPG0216职业健康管理规定、Q/SY BGPG0217石油物探作业健康管理办法。,三、我国职业健康法规标准要求,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条件要求,三、我国职业健康法规标准要求,相关标准: GBZ 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 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GBZ/T 229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条件要求,三、我国职业健康法规标准要求,2、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颜色对人的生理影响: 黄绿色、绿色、蓝绿色不易引起视觉疲劳,认读速度快,准确率高; 黄绿色最醒目、易于辨认。其次是黄色、橙色; 红色最易看见; 黄底黑字最易识读。,(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条件要求,三、我国职业健康法规标准要求,请读出仪表显示数值,表盘形状与误读率,座椅设计,压力分布,座面压力分布,坐姿作业疲劳点,常用工作椅,VDT(计算机视屏显示终端)操作椅,3、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 4、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5、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 6、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条件要求,三、我国职业健康法规标准要求,工作场所职业卫生条件相关标准: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T 225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230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T 223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 205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 211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规范;,三、我国职业健康法规标准要求,防暑 当作业地点日最高气温35时,应采取局部降温和综合防暑措施,并应减少高温作业时间。,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内容列举,三、我国职业健康法规标准要求,2012年6月29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了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防寒 近十年每年最冷月平均气温8的月数3个月的地区应设集中采暖设施,2个月的地区应设局部采暖设施。当工作地点不固定,需要持续低温作业时,应在工作场所附近设置取暖室。 采暖地区的生产辅助用室冬季室温宜:办公室、休息室、就餐场所18,浴室、更衣室、妇女卫生室25,厕所、盥洗室14。,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内容列举,三、我国职业健康法规标准要求,车间卫生特征分级,每个淋浴器设计使用人数(上限值),盥洗水龙头设计数量,三、我国职业健康法规标准要求,男厕所: 劳动定员男职工人数100人的工作场所可按25人设1个蹲位;100人的工作场所每增50人增设1个蹲位。小便器的数量与蹲位的数相同。女厕所: 劳动定员女职工人数100人的工作场所可按15人设1个2个蹲位;100人的工作场所,每增30人,增设1个蹲位。,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内容列举,三、我国职业健康法规标准要求,非噪声工作地点噪声声级设计要求,三、我国职业健康法规标准要求,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内容列举,噪声接触限值:(GBZ 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 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稳态噪声限值为85dB(A),非稳态噪声等效声级的限值为85dB(A); 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非8小时,需计算8小时等效声级,限值为85dB(A); 每周工作不是5天,需计算40小时等效声级,限值为85dB(A)。,三、我国职业健康法规标准要求,按照规定及时、如实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产生职业病危害的项目,接受监督。 具体申报按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48号令,2012年6月1日起实施)。,(三)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要求,申报网址:/,三、我国职业健康法规标准要求,(四)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要求,定期监测:按照规定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需由依法设立的取得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给予资质认可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三、我国职业健康法规标准要求,(五)职业健康监护要求,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离岗后医学随访以及应急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职业健康检查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GBZ 18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明确了体检类别、体检项目、体检周期、职业禁忌症等内容。,三、我国职业健康法规标准要求,(六)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要求,不得隐瞒技术、工艺、材料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而采用; 不得隐瞒本单位职业卫生真实情况;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放射工作场所或者放射性同位素的运输、贮存应符合相应规定; 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三、我国职业健康法规标准要求,(六)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要求,不得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移给没有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没有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不得擅自拆除、停止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或者应急救援设施; 不得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未成年工或者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禁忌作业; 不得违章指挥和强令劳动者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三、我国职业健康法规标准要求,(七)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告知义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三、我国职业健康法规标准要求,(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公告、警示要求,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三、我国职业健康法规标准要求,(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公告、警示要求,相关标准: GBZ/T 203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 GBZ/T 204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信息指南; GBZ 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三、我国职业健康法规标准要求,GBZ 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内容列举,图形标识 禁止标识(红色) 警告标识(黄色) 指令标识(蓝色) 提示标识(绿色) 警示线警示线是界定和分隔危险区域的标识线,分为红色、黄色和绿色三种。按照需要,警示线可喷涂在地面或制成色带设置。 警示语句警示语句是一组表示禁止、警告、指令、提示或描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的词语。警示语句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图形标识组合使用。,三、我国职业健康法规标准要求,警示线,有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注:配色按本标准执行,告知卡具体内容按GBZ/T 203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要求设置。,(九)造成职业危害后果应承担的责任,用人单位违反相关规定,已经对劳动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并处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用人单位违反相关规定,造成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注:违反相关规定,即使未造成后果,也应按要求承担限期整改、罚款、关闭等相应违法责任。,三、我国职业健康法规标准要求,主要内容,一、职业健康基本概念二、我国职业病发病情况三、我国职业健康法规标准要求四、常见职业危害及控制,生产性噪声的分类很多,按其来源可分为: 机械性噪声:由于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所产生的噪声,如机床、纺织机、电锯、球磨机等发出的声音。 流体动力性噪声:气体压力或体积的突然变化或流体流动所产生的声音。如空气压缩机、通风机、锅炉排气放水、气笛等发出的声音。 电磁性噪声:由于电机中交变力相互作用而发生,如发电机、变压器等发出的嗡嗡声。,(一)生产性噪声噪声聋,四、常见职业危害及控制,1、噪声作业界定 作业现场噪声声级超过75dB(A)的工作岗位为接触噪声岗位。如:发电工,震源、推土机操作手,山地钻、砾石钻司钻,空气船操作手,震源船轮机工、气爆工,等等。,四、常见职业危害及控制,噪声实测结果(2006年调查数据),2、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根据作用的系统不同可分为听觉系统(特异性)危害和听觉外(非特异性)系统危害。 听觉系统危害:暂时性听阈位移、永久性听阈位移(听力损伤及噪声性耳聋 )、爆震性耳聋 ; 听觉外系统危害: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如易疲劳、头痛、头晕、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一系列神经症状。高频噪声可引起血管痉挛、心率加快、血压增高等心血管系统的变化。长期接触噪声还可引起食欲不振、胃液分泌减少、肠蠕动减慢等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四、常见职业危害及控制,人耳的可听范围,频率范围为1620000Hz 频率为1000 z时,闻阈为2105帕(相当于0dB),痛阈为20帕(相当于120分贝)。 用声强表示,在1000Hz时平均听阈值为1012(Wm2),四、常见职业危害及控制,年龄对听力敏感性的影响,噪声强度与听力损害关系,噪声强度与人体忍耐程度关系,四、常见职业危害及控制,3、职业禁忌症:上岗前: (1)各种原因引起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500Hz、1000Hz和2000Hz中任一频率的纯音气导听阈25dBHL)。 (2)中度以上传导性耳聋。 (3)双耳高频(3000Hz,4000Hz,6000Hz)平均听阈40dB。 (4)期和高血压。 (5)器质性心脏病。在岗期间: 噪声易感者(噪声环境下工作1年,双耳3000Hz、4000Hz、6000Hz中任意频率听力损失65dBHL),一期高血压,血压为140159mmHg9099mmHg,未发生心、脑、肾和眼底器质性改变者; 二期高血压,血压为160179mmHg100109mmHg,伴有心、肾和眼底器质性改变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示有左心室肥厚或扩大、眼底动脉扭曲等),化验尿液里含有蛋白、红细胞等; 三期高血压,血压为180mmHg/110mmHg或更高,并伴有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脑溢血等。,四、常见职业危害及控制,4、预防与控制措施 1)消除、控制噪声源:采用无声或低声设备代替高噪声的设备;将噪声源移到车间外;提高机器的精密度,减少摩擦和撞击;合理配置声源,避免高、低噪声源的混合配置。 2)控制噪声的传播:采用吸声、隔声、消声、减振的材料和装置,阻止噪声的传播。如隔声室、用吸声材料装修车间等措施。 3)个人防护:如防护耳塞、防护耳罩、头盔等。 4)健康监护:对上岗前的职工进行体格检查,检出职业禁忌证;对在岗职工则进行定期的体检,以早期发现听力损伤。,四、常见职业危害及控制,生产性粉尘(productive dust)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无机粉尘:金属矿物粉尘,如铅、锌、铝、铁、锡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等;非金属矿物粉尘,如石英、石棉、滑石、煤等;人工无机粉尘,如水泥、玻璃纤维、金刚砂等。 有机粉尘:植物性粉尘,棉、麻、谷物、亚麻、甘蔗、木、茶等粉尘等;动物性粉尘, 皮、毛、骨、丝等;人工有机粉尘,如树脂、有机染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粉尘。 混合性粉尘:指上述各类粉尘的两种或多种混合存在,称为混合性粉尘。此种粉尘在生产中最常见。如清砂车间的粉尘含有金属和型砂尘。,(二)生产性粉尘 各种尘肺,四、常见职业危害及控制,1、粉尘作业界定 生产过程产生粉尘或作业环境空气中存在粉尘的作业。如:山地钻井作业,风钻、砾石钻作业;电、气焊作业;等等。,四、常见职业危害及控制,粉尘实测结果(2006年调查数据),原物探局防疫站1990、1991年曾到塔里木沙漠及其外围勘探工区进行过粉尘危害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从营地到工区的载人卡车上、填药工、司钻、推土机手及大风天气条件下粉尘浓度超过国家标准12-85倍以上。,2、生产性粉尘的危害 按生产性粉尘作用部位和病理性质,粉尘危害有: 尘肺: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 局部作用:吸入的粉尘颗粒作用于呼吸道粘膜,早期引起其功能亢进、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分泌增加,从而阻留更多粉尘,久之则酿成肥大性病变,粘膜上皮细胞营养不足,最终造成萎缩性改变;粉尘产生的刺激作用,可引起上呼吸道炎症;沉着于皮肤的粉尘颗粒可堵塞皮脂腺,易于继发感染而引起毛囊炎、脓皮病等;作用于眼角膜的硬度较大的粉尘颗粒,可引起角膜外伤及角膜炎等。,四、常见职业危害及控制,全身中毒作用:吸入含有铅、锰、砷等毒物的粉尘,可被吸收引起全身中毒。 变态反应:某些粉尘,如棉花和大麻的粉尘可能是变应原,可引起支气管哮喘、上呼吸道炎症和间质性肺炎等。 其它:某些粉尘具有致癌作用,如接触放射性粉尘可致肺癌,石棉尘可引起间皮瘤。沥青粉尘沉着于皮肤,可引起光感性皮炎等。,四、常见职业危害及控制,3、职业禁忌症: (1)活动性肺结核病。 (2)慢性阻塞性肺病。 (3)慢性间质性肺病。 (4)伴肺功能损害的疾病。,四、常见职业危害及控制,4、预防与控制措施 1)组织措施:建立并实施粉尘作业场所检测、作业人员定期健康监护制度,加强防尘宣传教育等工作。 2)技术措施:采取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湿式作业、密闭尘源、通风除尘等综合技术措施,尽量降低场所粉尘浓度并确保粉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 3)个人防护措施:接触粉尘作业人员戴防尘口罩、面罩,必要时可用送风式防尘头盔。,四、常见职业危害及控制,4)卫生保健措施:对上岗前的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避免职业禁忌症人员上岗;对在岗员工进行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重点是X线胸片检查,及早发现肺部损害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四、常见职业危害及控制,(三)振动局部振动病,根据振动作用于人体的部位和传导方式,可分为局部振动和全身振动。 局部振动:局部振动是指手部接触振动工具、机械或加工部件,振动通过手臂传导至全身。又称手传振动或手臂振动。接触机会常见于使用风动工具(风钻、捣固机等)、电动工具(电钻、电锯等)、高速旋转工具(砂轮机、抛光机等)的作业。 全身振动:全身振动是指工作地点或座椅的振动,人体足部或臀部接触振动,通过下肢躯干传导至全身。接触机会常见于在交通工具(汽车、火车、船舶等)上的作业或在作业台(钻井平台、振动筛操作台等)上的作业。,四、常见职业危害及控制,1、振动的危害 全身振动可以对全身各系统产生影响,甚至是晕动病,又称晕车病。局部振动长期作用于人体,可以引起局部振动病。 局部振动病是长期使用振动工具而引起的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的疾病,也可累及肢体神经及运动功能。发病部位多在上肢末端,其典型表现为发作性白指。 局部振动病患者多为手部症状和神经衰弱综合征。手部的症状是麻、痛、胀、凉、汗、僵、颤。多汗一般在手掌,麻、痛多在夜间发作,影响睡眠。神经衰弱综合征多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乏力、心悸、记忆力减退及记忆力不集中等。,四、常见职业危害及控制,2、职业禁忌症: (1)周围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 (2)雷诺病。,四、常见职业危害及控制,3、预防与控制措施 1)消除或减少振动源的振动:通过工艺改革尽量消除或减少产生振动的工艺过程,如焊接代替铆接等;有振动的工具手柄设置振动缓冲装置。 2)限制作业时间:制定并落实合理的作息制度和工间休息制度。 3)改善作业环境:控制工作场所的寒冷、噪声、毒物、高气湿,特别是注意防寒保暖。,四、常见职业危害及控制,4)加强个人防护:合理使用防护用品,如戴减振保暖的手套。 5)卫生保健措施:对上岗前的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避免职业禁忌症人员上岗;对在岗员工进行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及早发现手振动危害的个体并及时治疗和处理。,四、常见职业危害及控制,加热至400一5000C时,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在空气中氧化成氧化亚铅,并凝集为铅烟。随着熔铅温度升高,还可逐步生成氧化铅、三氧化二铅、四氧化三铅。所有铅氧化物都以粉末状态存在,并易溶于酸。 元器件波峰焊,元器件手工焊、修线作业等铅锡焊作业接触铅烟,危害程度与所使用的焊锡丝规格有关。,(四)铅(Pb)铅及其化合物中毒,四、常见职业危害及控制,常见焊锡丝规格及用途 合金成分(%):Sn63/Pb37、Sn60/Pb40 用 途:含铅量、熔点最低,抗拉强度和剪切强度高,润湿性好,适用于高档电子产品或高要求的电子、电气工业使用。 合金成份(%):Sn55/Pb45、Sn50/Pb50 用 途:一般电子、电气、玩具行业使用。 合金成份(%):Sn45/Pb55;Sn40/Pb60;Sn35/Pb65;Sn30/Pb70 用 途:使用于制罐业、汽车制造业、保险线及要求不高的焊接场所或作其他用途。,四、常见职业危害及控制,1、铅的危害: 职业性铅中毒多为慢性中毒,早期表现为乏力、关节肌肉酸痛、胃肠道症状等。随着接触增加,病情进展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类神经征、外周神经炎,严重者出现中毒性脑病。 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隐性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严重者可出现腹绞痛(也称铅绞痛)。 血液及造血系统。可有轻度贫血,多呈低色素正常细胞型贫血;点彩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碱粒红细胞增多等。 其它部分患者可出现肾脏的损害。女工可引起月经失调、流产等。,四、常见职业危害及控制,2、职业禁忌症: (1)贫血。 (2)卟啉病:由于血红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酶缺乏引起的一组疾病。 (3)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四、常见职业危害及控制,3、预防与控制措施 1)降低生产环境中空气铅浓度:加强工艺改革,使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加强通风;控制熔铅温度,减少铅蒸气逸出;以无毒或低毒物代替铅。 2)加强个人防护:作业工人应穿工作服,戴滤过式防尘、防烟口罩。严禁在车间内吸烟、进食;饭前洗手,下班后淋浴。坚持车间内湿式清扫制度,定期监测车间空气中铅浓度和设备检修。定期对工人进行体检,有铅吸收的工人应早期进行驱铅治疗。妊娠及哺乳期女工应暂时调离铅作业。,四、常见职业危害及控制,苯 (bezene) 在常温下为带特殊芳香味的无色液体,沸点80.1C,极易挥发,蒸气比重为2.77。自燃点为562.22C,爆炸极限为1.4%8%。易着火。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氯仿、乙醚、汽油、丙酮、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 喷漆、涂漆、橡修作业等使用的稀料和胶中含有一定比例的苯,如香蕉水(天那水):乙酸正丁酯15,乙酸乙酯15,正丁醇1015,乙醇10,丙酮510,苯20,二甲苯20。,(五)苯(C6H6) 苯中毒、苯所致白血病 ,四、常见职业危害及控制,1、苯的危害 急性苯中毒主要损伤中枢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 慢性苯中毒主要损害造血系统。苯可引起各种类型的白血病,苯与急性髓性白血病密切相关。,四、常见职业危害及控制,2、职业禁忌症: (1)血常规检出有如下异常者: 白细胞计数低于4.5109/L、血小板计数低于81010/L; 红细胞计数男性低于41012/L,女性低于3.51012/L或血红蛋白定量男性低于120g/L,女性低于110g/L。 (2)造血系统疾病如各种类型的贫血、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血红蛋白病、血液肿瘤以及凝血障碍疾病等。 (3)脾功能亢进。,四、常见职业危害及控制,3、预防与控制措施 以无毒或低毒的物质取代苯。如在油漆及制鞋工业中,以汽油、二乙醇缩甲醛、环己烷、甲苯、二甲苯等作为稀薄剂或粘胶剂;以乙醇等作为有机溶剂或萃取剂。 生产工艺改革和通风排毒。生产过程密闭化、自动化和程序化;安装有充分效果的局部抽风排毒设备,定期维修,使空气中苯的浓度保持低于国家卫生标准(40mg/m3,MAC)。,四、常见职业危害及控制,卫生保健措施。苯作业现场进行定期劳动卫生学调查,监测空气中苯的浓度。作业工人应加强个人防护,如戴防苯口罩或使用送风式面罩。进行周密的就业前和定期体检。女工怀孕期及哺乳期必须调离苯作业,以免对胎儿和 乳儿产生不良影响。,四、常见职业危害及控制,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等于或大于25的作业。WBGT指数亦称为湿球黑球温度(),是表示人体接触生产环境热强度的一个经验指数。它采用了自然湿球温度(tnw)、黑球温度(tg)和干球温度(ta)三种参数,并由下列公式计算而获得。室内作业:WBGT0.7tnw0.3tg室外作业:WBGT0.7tnw0.2tg0.1ta 原来的标准根据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判断,即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大于30地区的露天作业属于高温作业。,(六)高温 职业中暑 ,四、常见职业危害及控制,主要城市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1、高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体温的调节:高温作业的气象条件、劳动强度、劳动时间及人体的健康状况等因素,对体温调节都有影响。 水盐代谢:高温作业时,排汗显著增加,可导致机体损失水分、氧化钠、钾、钙、镁、维生素等,如不及时补充,可导致机体严重脱水,循环衰竭,热痉挛等。,四、常见职业危害及控制,循环系统:高温作业时,心血管系统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可导致血压发生变化。高血压患者随着高温作业工龄的增加而增加。 消化系统:可引起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胃肠道疾病的患病率随工龄的增加而增加。 神经内分泌系统:可出现中枢神经抑制,注意力、工作能力降低,易发生工伤事故。 泌尿系统:由于大量水分经汗腺排出,如不及时补充,可出现肾功能不全,蛋白尿等。,四、常见职业危害及控制,2)中暑性疾病 高温可引起急性热性疾病即中暑。中暑是高温环境下发生的急性职业病。中暑可分为中暑先兆、轻症中暑、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又可分为三型: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风速小、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过长是中暑的主要致病因素。过度劳累、睡眠不足、体弱、肥胖、尚未产生热适应都易诱发中暑。,四、常见职业危害及控制,a 先兆中暑 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疼头昏、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一般正常或略偏高。 b 轻症中暑 除有先兆中暑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体温升高到38以上。,四、常见职业危害及控制,c 热射病 由于体内产热和受热超过散热,引起体内蓄热,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病情危重,死亡率高。 典型症状为:急骤高热,肛温常在41以上,皮肤干燥,热而无汗,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重症患者可有肝肾功能异常等。 d 热痉挛 是由于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失调所致。 临床表现特征为:明显的肌痉挛使有收缩痛,痉挛呈对称性,轻者不影响工作,重者痉挛甚剧,患者神志清醒,体温正常。,四、常见职业危害及控制,e 热衰竭 是热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和大量失水造成循环血量减少,颅内供血不足而导致发病。 主要临床表现为:先有头昏、头痛、心悸、恶心、呕吐、出汗,继而昏厥,血压短暂下降,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体温多不高。,四、常见职业危害及控制,2、职业禁忌症: (1)期及期高血压。 (2)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3)慢性肾炎。 (4)未控制的甲亢。 (5)糖尿病。 (6)大面积皮肤疤痕。,四、常见职业危害及控制,3、预防与控制措施 1)卫生保健措施 室内外温差4-5较好,最好不要超过8。空调温度27-28最适宜,否则室内外温差大,很容易中暑。户外作业者尽量避免长时间高温作业,多吃西瓜、菠萝等水果,穿宽松透气性好的衣服。 合理饮水、饮食,根据气温高低一般每人每天供水3L5L、盐20g,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膳食为主。,四、常见职业危害及控制,保持充足睡眠。高温天气,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都得到放松,预防中暑的保险系数大大增加。最好能在晚上10-11点睡觉,睡时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空调病和热伤风。 尽量避开10-16点的烈日,这一时间段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 出门时,备好遮阳用具如戴遮阳帽、太阳镜、防晒霜并带上充足的水和饮料。身边常备防暑药品,如十滴水、风油精等。,四、常见职业危害及控制,2)组织措施 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增加休息和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作业。如:实行小换班,增加工间休息次数,尽量避开高温时段进行室外高温作业等。严格执行高温作业卫生标准,合理安排作息,进行高温作业前热适应锻炼。,四、常见职业危害及控制,3)高温引发疾病的治疗原则 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者,应迅速离开高温作业环境,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安静休息;补充含盐清凉饮料,必要时给予仁丹、解暑片、霍香正气水。对热痉挛者,及时口服含盐清凉饮料,必要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点滴。对重症中暑者,应迅速送入医院进行抢救。,四、常见职业危害及控制,(七)低温/冷水作业,作业环境温度小于等于5的作业为低温作业;作业过程中接触的水温小于等于12的作业为冷水作业。1、低温/冷水作业对人体的危害 处于低温环境或冷水中会使体温下降,可导致体温调节中枢机能失调、工作能力下降、操作失误、内脏器官功能下降、人体器官冻伤等,严重时可能将人冻僵或冻死。,四、常见职业危害及控制,2、预防与控制措施 1)预防措施 关注气温变化,加强涉及水域水温测量,出现异常低温时实施既定的应急预案。 衣着应适当且保暖轻便,鞋袜不要太紧。 增加作业人员营养和能量供给,缩短作业时间,减轻劳动强度。 禁止饮酒防寒,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冻伤,遇有暴风雪可构筑雪洞。 气温越低、风速越大,越容易发生冻伤。在寒冷天气里施工,根据气温、风速变化穿防寒衣物。,四、常见职业危害及控制,2)冻伤急救 出现冻伤应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辅助治疗。 冻伤部位禁止用发动机尾气、烤火等直接加温,禁止用拍打、冷水浸泡、雪搓等方法,可将冻伤部位放入暖被或他人衣着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