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区域 东北中国小区域:多采用对某个最易考查的区域进行深度挖掘,突出“视角新颖性”和“考查的可能性”,最好从不同主题出发,不断发掘,但并不是难,而要将大学教授的专业性理论转化为中学能考的考点,并需要结合2015年2016年的热点知识和区域进行。(如有时间可将重点知识写出并讲解)以东北地区为例,具体复习思路是:第一步、区域定位准确;第二步、熟悉东北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特征和分布规律、掌握各人文地理要素的区位条件;第三步、用整体性原理理解东北地区自然环境要素分布规律和问题的成因;第四步、掌握东北地区发展问题的对策。1.农业系列发展方向(区域化和专业化)及存在的问题(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 农作物(绿色、品质好) 气候(病虫害少)例1、分析东北农作物病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答案纬度高,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虫害生存和繁殖例2、东北大米“绿色”的理由答案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例3、对东北农业发展的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地区内部的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是相同的 ) Y4 A1 D% N& W C, i$ XB平原地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C山区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D草原地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答案B A、东北地区内部的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是不同的,农业发展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B、平原地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正确。C、草原地区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D、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例4、读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回答12题。1、为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东北西部草原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A、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建设绿色食品基地B、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做好生态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工作C、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可减缓退耕、退牧工作的实施D、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2、下列关于此耦合发展模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有效地保护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B、发挥内部不同区域的优势,各自独立,发展专业化生产C、反映出了西部草原区与中部产粮区之间的一种竞争关系D、这种发展模式不利于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例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东宁县地形呈“九山半水半分田”特征,素有“塞北小江南”之称,也是黑龙江重要的果品生产基地,优质苹果梨等已有近百年的栽培历史,近年来逐步形成“山顶坚果戴帽,中间榛子缠腰,山下木耳环抱”的立体农业发展模式。2014年8月,中俄合作在东宁县设立了特别物流中心,向俄罗斯远东地区出口水果蔬菜。图11示意东宁县所在区域位置。(1)分析东宁被称为“塞上小江南的原因(6分)(2)简述东宁称为黑龙江省重要果品生产基地的区位优势。(8分)(3)分析东宁积极发展立体农业的意义。(6分)【知识点】本题主要考察农业区位分析以及图表分析能力。【答案解析】(1)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纬度较低;西北部有长白山阻挡冷空气,受冷空气影响较小;距离海洋较近,气候较温和;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夏季降水多,气候湿润。解析:主要从当地的地理位置、气温、降水等方面分析。(2)山地丘陵面积广,适合种植果树;地形倾斜,排水条件好;夏季高温,光热充足;有河流经过,灌溉水源充足;种植历史悠久;靠近俄罗斯,消费市场广阔;位于边境口岸,交通便利,便于出口;国家政策支持。解析:农产品生产的区位优势主要包括自然条件(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和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市场、政策等)两个方面。(3)发展立体农业,有利于充分发挥丘陵山地水土资源潜力;有利于减少对有限耕地资源的压力,缓解人地矛盾;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系统;有利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解析:可以从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方面分析意义类题目。【思路点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一点怎么强调都不算过分。复习备考时要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与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东北地区工业例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逐步成为世界主要汽车企业投资的热点地区。现今,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材料二吉林省是我国汽车工业大省。近年来,该省汽车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部分配套零部件生产由长春市向周边地区转移,带动了周边地区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以长春市为核心的汽车工业“整零协作”模式。下图为长春市及其周边地区汽车工业空间体系图。(1) 指出与美国相比,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2) 试分析汽车工业“整零协作”模式对长春市周边零部件生产地区的积极作用。答案(1)市场需求量大(市场潜力大);生产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2)有利于企业实现专业化生产(分工协作),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工业化水平);当地企业规模扩大、数量增多,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扩大了当地经济规模);增加了就业机会(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例2:读“我国东北地区和美国东半部工业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美国东北工业区和我国鞍山、本溪都有钢铁工业布局,扼要分析两个地区钢铁工业共同的区位因素(2)19世纪开始美国人口出现了由东北工业区向西部和南部迁移、我国则有大量来自河北和山东的居民迁移到东北(“闯关东”)的现象,分别分析其原因(3)写出位于美国东北工业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并说出其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4)与美国东北工业区相同,我国东北工业区也面临着传统工业衰落的问题,试分析传统工业衰落的共同原因答案(1)接近原料、燃料产区;有广阔的消费市场;交通便利;农业基础雄厚;工业发展历史比较悠久。(2)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区工业发达,城市密集,环境污染严重,地价高;城市发展空间有限;美国西部、南部阳光充足、资源丰富,适合新兴工业的发展。19世纪时河北、山东等地自然灾害频繁、战乱不断、人口多、资源匮乏;东北平原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人口少、并且有大量的矿产资源,为人在生存提供了更多的粮食和就业机会。(3)乳畜业 接近城市市场(4)煤、铁等矿产资源逐渐枯竭;生产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市场变化;经济重心转移到新兴工业区;新技术的冲击。东北地区自然条件1、东北内流区位于松嫩平原,具体说就是大庆油田附近。地势低于附近的嫩江,地表水无法形成汇入嫩江的径流,只能流入附近地势较低的区域,从而形成众多湖泊,“百湖之城”和湿地;地表水的排泄通道只有蒸发和下渗,所以土壤盐碱度偏高,形成盐碱地。2、我国东北平原属于外流区,但是在这大面积外流区中存在部分内流区域。主要原因是东北平原一些地方地势中部低于四周,使河流水无法流出,河流流程短,不能注入大河流向海洋。松嫩平原:因为地势低洼,地表水不能外泄,成为沼泽地,为内流区。 鄂尔多斯高原主要是因为河流稀少,有大量无流区,加之风沙大,蒸发旺,还有众多盐湖,成为内流区。黑龙江省西南部:在东北也是一片外流区中间大庆市附近也是内流区因为这个地区属于季节性河流,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夏季过后,河流的水量逐渐减少,这个地区比它的周围要略高些,蒸发,下渗以至断流。3、霜的形成:冬天的早晨,地面的气温特别低,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这就是霜.霜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放热的过程。霜的形成不仅和当时的天气条件有关,而且与所附着的物体的属性也有关。物体表面越容易辐射散热并迅速冷却,在它上面就越容易形成霜。(草叶很轻,表面积却较大,所以草叶上就容易形成霜。另外,物体表面粗糙的,要比表面光滑的更有利于辐射散热,所以在表面粗糙的物体上更容易形成霜,如土块)霜大都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也就是地面辐射冷却强烈的时候。此外,风对于霜的形成也有影响。有微风的时候,空气缓慢地流过冷物体表面,不断地供应着水汽,有利于霜的形成。霜的出现,说明当地夜间天气晴朗并寒冷,大气稳定,地面辐射降温强烈。这种情况一般出现于有冷气团控制的时候,所以往往会维持几天好天气。中国民间有“霜重见晴天”的谚语,道理就在这里。4、湿地的功能和效益主要有:(1)湿地的产出功能:湿地能产出人类所需要的副食品、粮食、药材、木材及珍稀动植物(“资源的宝库”)。(2)湿地的调节功能:湿地能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天然空调机”“天然水库”)。(3)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能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保持周围生态的稳定与平衡(“生命的摇篮”)。(4)湿地的降解功能:湿地中的许多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能够在其组织中富集、分解、吸收有害物质,降解环境污染(“地球之肾”)。(5)湿地的其他功能:美化环境,可作为旅游地,具有航运功能,是各种动物的栖息地(“鸟类的乐园”)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湿地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湿地减少,质量下降,各种效益难以发挥,原因分析如下:(1)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即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泊,失去其充水洼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2)人为原因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湖沼消亡的过程,在几代人乃至一代人的时间内实现了湖沼的消亡。湿地消失的人为因素见下表:人为因素类型导致的结果外部物质进入,填充作用加剧土壤侵蚀导致入湖泥沙量大增围湖(海)造陆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内部富营养化加剧,水草繁茂、泥炭化加速环境污染造成入湖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也就是人为加速的富营养化过程湿地中水量减少、干涸大量引水灌溉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明显缩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河流的截流改向【技能方法】1.湿地的保护措施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止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例1、季节冻土日数是指土层中的水被冻结的天数。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中国东北甲地区种植水稻原本以地表水灌溉为主,后来打井抽取地下水灌溉,发展“井灌种稻”。目前,俄罗斯正计划将其远东地区的数百万公顷闲置土地以象征性的租金长期租给外国人耕种。((1)指出图中季节冻土等日数线的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6分) (2)指出甲地区发展“井灌种稻”的有利水源条件,并分析该条件的主要成因。(5分)(3)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说明甲地区不宜盲目扩大水稻播种面积的原因。(4分)(4)近年来中国人到乙地区租种土地现象不断增多,分析其社会经济原因。(5分)【答案】(1)分布特征:东段为东一西走向(2分)。影响因素:纬度(太阳辐射)(1分)。西段为东北一西南走向(2分)。影响因素:地形(1分)。(2)地下水丰富(2分)。河流、沼泽多;降水较多,蒸发较弱,土壤水分较多;植被条件较好,涵养水源能力较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下渗量大;土层中有冻土(答出3点即可,每点1分,共3分)。(3)种植水稻耗水量大(1分);人口增长,经济发展,需水量日益增加(1分);沼泽面积减少(1分);井灌种稻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年径流总量减少(1分)。(4)乙地区闲置土地面积较大;两国政策的支持;乙地区土地租金较低;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中国临近乙地区;中国劳动力充足。(每点1分,答对5点即可,共5分)【解析】试题分析:第(1)题,由题意可知,季节冻土日数是指土层中的水被冻结的天数,受当地气温的影响。由图可知走向,而影响温度的因素主要因素有纬度和地形。第(2)题,由图可知,当地多沼泽,地下水丰富,可作为灌溉水源。第(3)题,从种植水稻对水的需求及对当地水资源的影响考虑。第(4)题,注意社会经济原因考虑劳动力的多少,地价高低 ,政策,市场等方面考虑。例2、2012年12月1日,哈大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哈大高速铁路北起黑龙江省会哈尔滨,南至辽宁省大连,是东北地区建设的第一条高速铁路。也是我国首条跨越高寒地区施工建设的高速铁路、全程仅需3个多小时,它的开通将大大缓解东北三省运输压力。读哈大高速铁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对哈大高速铁路建设的不利自然条件进行评价。(2)高速铁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哪些?应采取哪些防护措施?(3)简述建设哈大高铁的积极影响。【答案】(1)经过高寒区,路基和轨道可能冻胀、覆盖冰雪等。(2)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引起水土流失,影响农田水利设施及农业生产,影响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施工环境等。措施:节约用地、少占耕地;集中取土,改造还田;以桥代路,采用高架桥;取土坑改造成鱼塘以及绿化造林恢复植被;少占农田,减少施工对农作物的损害等。(3)有效缓解哈大铁路原有的客、货混运状况;大大缩短东北地区主要城市之间的时间距离;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解析】(1)对自然条件进行评价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市场活动策划与执行工具集
- 养老护理学技能考试题库及答案
- 办公用品供应及采购管理合作协议
- 代表法考试题及答案
- 境外投资诚信守法经营承诺函4篇
- 项目验收及问题反馈标准流程表
- 走进秋天的画卷写景作文10篇
- 仓库库存管理清单模板库存盘点与补充策略
- 特种设备企业安全培训课件
- 产品质量检查与改进标准化流程模板
- 少吃糖预防蛀牙
-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课件
- 小学数学新教材中“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结构分析
- 二八时间管理法则
- 光传输习题库(附答案)
- 【MOOC】医学心理学-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小学课件】《音乐家聂耳》课件
- 大型活动火灾应急预案
- 金属热处理工(高级工)职业技能认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12S101矩形给水箱国家标准图集
- 统编2024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知识点梳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