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欣赏》第7讲:雕塑与《卧虎藏龙》欣赏.doc_第1页
《艺术欣赏》第7讲:雕塑与《卧虎藏龙》欣赏.doc_第2页
《艺术欣赏》第7讲:雕塑与《卧虎藏龙》欣赏.doc_第3页
《艺术欣赏》第7讲:雕塑与《卧虎藏龙》欣赏.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讲第三章 造型艺术作品欣赏:雕塑与摄影一、雕塑艺术1.雕塑概念界定雕塑是一种重要的造型艺术。雕塑是立体(三度空间)的空间艺术和视觉艺术,它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的艺术品,由于制作方法主要是雕刻和塑造两大类,故被称为雕塑。2.雕塑的种类:雕塑的种类、体裁和样式繁多。从制作工艺来看,它可以分为雕和塑两大类。事实上,雕塑工艺十分复杂,如果进一步细分,还可以再将其分为刻、镂、塑、凿、琢、铸等各种技艺和手法。 从体裁来区分,雕塑又可以分为(1)纪念性雕塑,如著名的巴黎歌剧院周围有三十多座雕塑;(2)城市园林雕塑,如北京市街道和公园里均有不少美化城市景观的雕塑;(3)宗教雕塑,如敦煌、麦积山等处的大量彩塑;(4)陵墓雕塑,如陕西兴平霍去病墓前的著名大型石刻马踏匈奴;(5)陈列性雕塑,如室内架上雕塑、展览馆室内雕塑等。 从样式区分,雕塑还可以分为头像、胸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 从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区分,雕塑一般又可分为圆雕、浮雕和透雕三类。圆雕,又称“浑雕”,是不附在任何背景上,可以从四面观赏的立体雕塑。圆雕的特点是立于空间中的实体形象,在创作时必须考虑它的体积感与厚重感,在塑造形象时还必须照顾到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赏。浮雕,又称“凸雕”,是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艺术形象。根据表面凸起程度的不同,浮雕又分为高浮雕 ( 高低起伏大,凸起程度深) 和浅浮雕 (高低起伏小,凸起程度浅) 。透雕,则界乎圆雕和浮雕之间,它是在浮雕的基础上,将其背景部分镂空制作而成,但又不脱离平面,犹如一件附着在平面背景上的圆雕。3.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由于雕塑艺术具有以上与其它艺术不同的基本特征,因而雕塑特别强调服从形式美的规律。雕塑艺术应当更加凝练,更加集中,更加概括。 4.西方雕塑的分期:西方雕塑艺术源远流长,作品繁多。一般认为,西方雕塑史上有四个最为辉煌的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是古希腊罗马时期,雕塑艺术便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公元前 5 至公元前 4 世纪的希腊雕刻艺术的繁荣时期,出现了米隆、菲狄亚斯等一批杰出的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掷铁饼者和菲狄亚斯的名作命运三女神,都是举世瞩目的佳作。约作于公元前一二世纪的古希腊雕刻著名作品维纳斯像,也称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因 18 20 年发现于爱琴海中的米洛斯岛而得此名,巴黎罗浮宫将它和该馆收藏的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并称为罗浮宫三宝。作品1:掷铁饼者(Discobolos),大理石雕复制品,高约152 厘米,罗马国立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特尔梅博物馆均有收藏,原作为青铜,米隆(Myron)作于约公元前450 年。 掷铁饼者取材于希腊的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刻画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雕塑选择的铁饼摆回到最高点、即将抛出的一刹 那,有着强烈的“引而不发”的吸引力。虽然是一件静止的雕塑,但艺术家把握住了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的关键环节,达到了使观众心理上获得“运动感” 的效果,这正是古典主义风格所追求的。成为后世艺术创作的典范。掷铁饼的强烈动感与雕像的稳定感结合得非常好。雕像的重心落在右腿上,因此右腿成了使整个雕像身体自由屈伸和旋转的轴心,同时又保持了雕像的稳定性。掷 铁饼者张开的双臂象一张拉满弦的弓,带动了身体的弯曲,呈现出不稳定状态,但高举的铁饼又把人体全部的运动统一了起来,使人们又体会到了暂时的平衡。整尊 雕像充满了连贯的运动感和节奏感,突破了艺术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传递了运动的意念,把人体的和谐、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达得淋漓尽致。体现了古希腊的艺 术家们不仅在艺术技巧上,同时也在艺术思想和表现力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这尊雕像被认为是“空间中凝固的永恒”,直到今天仍然是代表体育运动的最佳标志。作品2:命运三女神命运三女神是帕特农神庙的东面人字形山墙上全部雕像中的一组雕像残片。菲狄亚斯(Phidias或Pheidias)主持制作,时间在公元前447公元前438年,现收于大英博物馆。三位女神是克罗索、拉克西斯和阿特罗波斯。她们的任务是纺制人间的命运之线,同时按次序剪断生命之线。 命运三女神中的三位女神是克罗索、 克拉西斯和阿特罗波斯。她们的任务是纺制人间的命运之线,同时按次序剪断生命之线。她们是宙斯的御前顾问西米斯的女儿。人们从三女神的姿态神情中看到的不是神,而是人间姐妹之间亲密动人之情,从坐躺姿态中隐现出各人的个性气质。现存的这三个女神的雕像,头部和四肢都已失去,但那健美的身躯,恬静而潇洒的姿态,仍给人以极其优美的形象。尤其是三女神的衣服的处理,希腊式薄衫穿在三神的身上,纤细而又繁复的湿衣褶,随着人体的结构而起伏,女性人体的优美轮廓生动地展现出来。女神们身形优美、饱满而丰腴,使人切实地感受到孕育在她们体内的无限生机和活力。那似乎正在随着呼 吸而微微起伏的、富有弹性的身体,让每一个看到这一组雕塑的人都几乎忘记了她们是冷冰冰的大理石,她们是那样的真实、那样的亲切、那样的令人崇敬。虽然是帕特农神庙的东面人字形山墙上全部雕像中的一组雕像残片,但每一个部分都蕴含着生命不息的精神,就是说,雕像的残片也是有生命的活物,观赏者可以通过可视部分的动作姿态联想残缺的部分,从而获得完美的审美感受。古希腊雕刻十分重视形象的整体不可分割性,人体各部分都充分发挥出造型特性,力求表现形象的内在生命。作品生动地展示了希腊古典时期雕刻艺术所达到的高超的艺术水准,令人叹为观止。第二个高峰时期: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被称为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就是成就斐然的雕塑家、画家和建筑师,米开朗基罗的成名作哀悼基督取材于基督被害后,圣母对儿子的殉难表示深切哀悼的宗教故事,由于米开朗基罗完成这件作品时只有 25 岁,许多人不相信这是出自一位年轻雕刻家之手,为此他不得不把自己的姓名刻在圣母胸前的衣带上,这就是为什么唯独这件作品留下了雕刻家姓名的缘故。此外,他为故乡佛罗伦萨创作的大理石雕像大卫,成为文艺复兴时代英雄的象征,他为美弟奇教堂设计的大理石雕刻晨、暮、昼、夜是一组寓意深刻的作品,他的其他作品如摩西等,也都是世界雕刻史上的不朽作品。 作品1:哀悼基督(米开朗基罗雕像作品)这件作品是米开朗基罗为圣彼得大教堂所作,是他早期最著名的代表作。作品的题材取自圣经故事中基督耶稣被犹太总督抓住并钉死在十字架上之后,圣母玛丽亚抱着基督的身体痛哭的情景。作者:米开朗基罗 创作时间:公元1498年和1564年材质:云石雕像 高度:175厘米 现藏地:罗马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作品采用了稳重的金字塔式的结构,十分隐觅,圣母宽大的衣袍既显示出圣母的四肢的形状,又巧妙地掩盖了圣母身体的实际比例,解决了构图美与实际人体比例的矛盾问题。基督的那脆弱而裸露的身体与圣母衣褶的厚重感以及清晰的面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统一而富有变化。雕像的制作具有强烈的写实技巧,作者没有忽略任何一个细节,并对雕像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打磨,甚至还使 用了天鹅绒进行摩擦,直到石像表面完全平滑光亮为止。这一切都赋予了石头以生命力,使作品显得异常光彩夺目。米开朗基罗还将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刻在了雕像中 圣母胸前的衣带上。作品一经展出,立即轰动了整个罗马城,从此便与作者米开朗基罗的名字一起成为了艺术史册中光辉的一页。作品2:摩西云石雕像,高255厘米,创作于公元15151516年,现位于罗马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摩西是在埃及当奴隶的希伯来人(即以色列人)利末的后代,长大后受到上帝恩赐,带领以色列60万奴隶出埃及,在西奈半岛定居,建立了以色列国,所以摩西是古代以色列民族大智大勇的领袖。摩西受上帝旨意建立各种诫命,律例和典章,著名的有“摩西十诫”,一直为古以色列的绝对法权,因此他是一位贤明的王者和立法家,是公正不阿的法权象征。在摩西领导的以色列国,“十诫”治国。其中有一诫“不准崇拜金钱”, 这是总结埃及人腐败的教训。一个国家、民族如果倡导崇拜金钱,必然腐败,必沦为亡国亡族的境地,摩西王立此法正是保证以色列人兴国强大之本。传说摩西兄长亚伦提倡崇拜金钱,他积民间金器铸金牛让人民膜拜,使以色列人堕落忘本、贪图享乐。摩西王闻此大怒,立即下令将崇拜金钱者杀死,兄长也在所不赦。同时将手中十诫法板扔到西奈山下,愤怒宣称道:“你们都不按法律办事,还要这十诫有什么用处?!”雕家选择并紧扣住这一典型瞬间情节和摩西的情态,使坚硬的大理石充满人类至高权威的生命。摩西是一尊半神半人的雕像,是基督教和世俗的完美结合形象。传说摩西立法时已年过80岁。所以米开朗琪罗塑造一位体格强健的老年智者,他处于激愤的瞬间,坐着侧转头部,头顶上生出两只触角,那是神所发出的“神光”;他一只手捋着长须,另一手紧握十诫法板,双目远视,在神情凶猛的眼神下紧闭双唇,由于对违法者无比愤怒,因理智而处于暂时的克制;裸露的臂膀,凸起的肌肉强有力地护卫着十诫法板,显示出有力量依法治理国家;他右脚有力地踩着大地,左腿后曲,脚趾点地,似有欲坐又起之势,是情感和理智尖锐冲突的瞬间,仿佛欲跃而起,怒斥犯法者。他是一位真理、正义、至高权威化身的神,准备向世俗的罪恶宣战;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立法、护法、执法者的象征;一个愤怒的神发出的可怕的预言,是神对人类的愚蠢和野蛮所作的判决。雕刻家有意夸张摩西的长胡须,他一手捋着长须,胡须转折动势既显示出内心激愤的情绪,显得德高望重的君王权威。同时以多褶厚重的斗篷覆盖身体下部,形成 一个单纯的整体,把观赏者的视线引导到上半身的头和臂膀,尤其突出地塑造了裸露的右手臂和薄衫紧裹的胸部,使观赏者看到,坚强的肉体里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 量。伟大的米开朗琪罗极善雕塑人体,当他在塑造人体时,他所表现的并不是一般的肌肉,而是使肌肉运动的生命,甚至超越生命。他所表现是一种神圣的威力,不可征服的力量,这种力量在人体肌肉中发出吼声,摩西的强健肌体向人们表示:摩西王有力量捍卫公正的法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实际上,摩西是米开朗琪罗、 意大利以及全人类心目中理想的君王形象,它的意义是超越一切的永恒。西方雕塑艺术史上的第三个高峰,当属19世纪法国雕塑。其代表人物为吕德,为巴黎凯旋门创作了巨形浮雕马赛曲;现实主义流派大师罗丹更是以巴尔扎克像、思想者、地狱之门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将西方雕塑艺术推向新的高峰。作品1:吕德马赛曲吕德浮雕作品,雕于法国巴黎爱德华广场的凯旋门上,是一座歌颂法国大革命的史诗性作品。类别:雕刻,浮雕地点:法国 竣工时间:1836年作者:吕德属地:爱德华广场的凯旋门上马赛曲是1792年奥国军队武装干涉法国革命时,马赛人民威武雄壮地开赴巴黎去战斗时所唱的那支爱国歌曲。法兰西共和国建立后,立即被决定用作法国国歌。吕德借用这一曲名作为浮雕的题名,无疑是要在这座雄伟的凯旋门建筑物上宣传革命,宣传法兰西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让这一尊浮雕成为象征人民民主思想的纪念碑。这尊马赛曲所具有的深刻意义在于它的主题思想:法国人民奋起抵抗奥国的侵略。从它的表现内容及其风格看,可与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着人民一画相媲美;在构图上,与后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马赛曲的艺术构思是简洁和宏大的。虽然其中的人物不多,只有6名志愿兵和寓意女神来组成。其内容是表现志愿军在女神的指引下不畏艰险,不惧死亡奔赴前线保 家卫国;其艺术构图也是匠心独运:艺术家巧妙地运用了联想和呼应的手法,人物间互相半掩着,把图中所有的人物都编入了一个复杂的构架中,而且每个人物动作夸张中蕴涵着真实,姿态活龙活现,结构鲜明严谨,不错不乱。由于人物间彼此交错遮掩,整个人物队伍仿佛活动起来,好似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该雕塑从平面的 墙上向观众涌来,使人有种向上升腾的感觉;雕塑中所有道具的细节,如长枪头上的雄鹰、愤怒长嘶的马头、军人胸前的狮爪、盾牌上的狮形立体图案等等,都与人物浑然一体,增加了雕塑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真实感,渲染了气氛,既烘托了千军万马之势,又保持了稳定和完整统一。这座雕塑被法国视为民族的象征与骄傲。作品2:罗丹思想者名称:思想者作者:奥古斯特罗丹时间:18801900年材质:青铜规格:198129.5134厘米现藏地:巴黎罗丹美术馆思想者的创作出自于地狱之门,那是为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而做的大门。罗丹在设计地狱之门铜饰浮雕的总体构图时,花了很大的心血塑造了这一尊后来成为他个人艺术的里程碑的圆雕思想者,它是被预定放在未完成的地狱之门的门顶上的。这件作品将深刻的精神内涵与完整的人物塑造融于一体,体现了罗丹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罗丹的人体雕塑不仅展示人体的刚健之美,而且蕴藏着深刻与永恒的精神。 这是一个强劲而富有内力,成熟而又深刻的形象。那生命感强烈的躯体,在一种极为痛苦状的思考中剧烈地收缩着,紧皱的眉头,托腮的手臂,低俯的躯干,弯曲的下肢,似乎人体的一切细节都被一种无形的压力所驱动,紧紧地向内聚拢和团缩,仿佛他凝重而深刻的思考是整个身体的力量使然。罗丹认为深刻的思想是靠富有生命活力的人体来表现的,所以,他的人体雕塑不仅展示人体的刚健之美,而且蕴籍着深刻与永恒的精神。思想者在1904年沙龙上展出,但这个巨大的雕像使罗丹在晚年又一次受到了猛烈的攻击。美术学院、法兰西学院的支持者们称它为“妖怪”、“猿人”。罗丹的朋友们筹集了15万法郎买下了这座塑像作为对反对派的答复。他们把塑像赠给巴黎市,准备立在先贤祠前。罗丹断定市政厅不会允许把思想者竖立在巴黎市内的,但是对方提出了一个折衷的办法:罗丹同意退回为地狱之门预支的费用再加利息,市政厅则接受这座思想者并将它立在先贤祠前。罗丹感到了安慰,这将是他第一件矗立在巴黎市内公共广场上的作品,同时美术部购买了一件思想者的复制品,并作为礼物赠给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正式完工的思想者的铜像安放在先贤祠的前面。思想者是罗丹晚年最伟大的杰作,在以后的社会进程中一直发生着强大的作用。尤其在20世纪初,它被视为改造世界力量的象征。列宁就曾对两名赴伦敦参加俄国社会民主党代会而要路经法国的青年代表说你们一定要去看看罗丹的思想者。西方雕塑艺术史上的第四个高峰,是20世纪西方雕塑,代表人物有法国著名雕塑家马约尔,以及现代主义雕塑家、法国的阿尔普和英国的亨利.摩尔等为代表,他们拓展了雕塑的观念,探索新的雕塑语言。作品:马约尔的地中海大理石雕像,作者阿里斯蒂德马约尔(18611944年)创作于19021905,高117 厘米,现收藏于巴黎奥尔赛博物馆。马约尔是一位善于刻画女性美的艺术家,地中海是他用女人体来比喻大自然的一系列雕塑作品之一。这个象征着“地中海”的裸体女子身体健美、四肢粗壮、姿态 优美。她右手支持着身体,左手向前托着低垂的头,神态含蓄而安详,如同坐在地中海的海滩上,低头瞑想。作者有意减少了人体身上细小的凹凸面,自然光照上 去,明暗起伏很弱,这种大弧度转折的体面,使人体显得皮肤光滑丰腴,充满茁壮的生机,象地中海一样,虽然表面平静但内里却蕴含了无限的生命和永无休止的律 动。大理石雕像,作者阿里斯蒂德马约尔(18611944年)创作于19021905,高117 厘米,现收藏于巴黎奥尔赛博物馆。除此之外,这件作品还有几件青铜翻版。马约尔是一位善于刻画女性美的艺术家,地中海是他用女人体来比喻大自然的一系列雕塑作品之一。这个象征着“地中 海”的裸体女子身体健美、四肢粗壮、姿态优美。她右手支持着身体,左手向前托着低垂的头,神态含蓄而安详,如同坐在地中海的海滩上,低头瞑想。作者有意减 少了人体身上细小的凹凸面,自然光照上去,明暗起伏很弱,这种大弧度转折的体面,使人体显得皮肤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