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教师编制考试—历年重点_第1页
事业单位教师编制考试—历年重点_第2页
事业单位教师编制考试—历年重点_第3页
事业单位教师编制考试—历年重点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编制考试试题锦集1、我国正式颁布的义务教育法的时间是1986年;2、教育心理学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模仿;3、制约课程改革的三大因素是;社会、知识和儿童;4、我国新课改提出的背景是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挑战;5、我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学记;6、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7、对遗忘原因最古老的解释是衰退理论;8、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贯彻直观性的教学原则;记忆以形象记忆为主;9、布鲁纳认为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10、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的产生来自动物的本能;11、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具备研究能力;12、展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的教学方法叫演示法;1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是教学事项;14、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特定的教学服务的;15、班主任工作基本职责是根据学校要求,使学生班集体得以良好的发展;16、运动员获得冠军后,国家对其教练的奖励直到启蒙教练,这说明教育具有滞后性;17、与学生的知识学习显著相关的是教师表达的清晰度;18、最早提出“美育”一词的是席勒;19、说课的本质是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告知听者;20、备课时,教师的三种教学计划顺序是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21、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自身具有的生物性和社会性乃是人成为教育对象的根本原因;22、教师注意力的特点是注意分配能力;23、早晨的学习效果比较好,因为不受前摄抑制的影响;24、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4岁;25、小学生从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的关键年龄是1011岁;小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是形象记忆;26、在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程中复述起重要作用;27、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是意识;28、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的班级管理是常规管理;29、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癸卯学制;30、近代教育史,赫尔巴特首次试图将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上;31、小学生品的发展的关键年龄是9岁;32、我国的小学产生于殷商;33、教育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说明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34、我国历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是清朝;35、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关心的是人际关系的影响;36、形式简单,能够有效地测量学生对知识联系的掌握情况,且易于积分的是匹配题;37、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38、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活动与交往;39、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40、“自信、坚强、勤奋”描写的是人的性格(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心理特征;41、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知识;42、教师意志品质变现出选择教育决策的果断性、处理师生关系的自制性、实现教育目的的自觉性和坚韧性;43、在行为的动机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动机是意识到的动机;44、学会写“石”后,有助于写“磊”。这属于思维的具体迁移;45、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少年英才,有人善于言辞,这是心理发展的差异性;46、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需要满足的程度;47、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最重要的是要考虑科学性和思想性;48、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蔡元培;49、范例教学的提出者是瓦根舍因;50、提出“四段教学法”并作为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51、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常用奖惩属于品德教育;52、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的时间在辛亥革命以后;53、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是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5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多次变化,说明教育目的受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55、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是遵循德育过程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而提出来的;56、中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寅学制;57、个性心理倾向性有需要、动机、兴趣和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有气质、性格和能力;58、结构化指教材内容的各构成要素具有科学性的、合理的逻辑联系,能体现食物各种内在关系,如上下关系、并列关系和交叉关系;59、布鲁纳的教育心理学成果主要表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60、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包括量表的效度、信度和标准化;61、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横断研究法、纵向研究法和群体序列研究法;62、群体的功能是生产性功能和维持性功能;63、教师要确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最为主要的内容是教育观、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64、沟通对于学校管理的功能有信息传递、控制、激励和情感交流;65、教育目的的功能有调控、导向和评价功能;66、义务教育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67、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68、小学阶段课程的特点是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69、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1985年;70、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施的结果”评价模式是目标游离评价模式;71、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形成了正确的舆论;72、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方面全面”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7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最新修订和实施的时间是2006年9月1日;74、新课程标准主张课堂让学生至少有2/3时间的活动;75、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是感受、参加、养成;76、课程改革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课程制度的变迁三方面展开;77、参观教学法可分为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总结性参观;78、课程目标的规定性有限制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79、考试命题的质量指标有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难度;80、课外校外教育最主要的活动组织形式是小组学习;81、我国教育很多方面不同于中国成立初期,这反映了教育具有历史性;82、教师可以采用的行政救济途径有行政复议和教师申诉;83、义务教育的学制有六三学制、五四学制和九年一贯制;84、医生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是思维的间接性;85、在教育目标分类中,布鲁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86、课程计划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课程设置;87、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的教育家是巴班斯基;88、原始社会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全民性;89、由“双轨制”向“分支型”学制演变是英国的学制改革内容;90、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的出现;91、选拔性考试一般是常模参照物测验(中考和高考);92、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是目标管理;93、突然敲门声,打断人的思路而分散注意力,属于不随意注意干扰;94、学生身心发展的可能性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可塑性由遗传素质提供;95、350+190=?属于有结构的问题;96、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50%,避免失败者最可能选择难度过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