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风温 1 一 概述 一 风温的涵义病因 风热病邪内涵初起证候 肺卫表热证季节 多冬春外延 急性外感热病 新感温病 卫受邪郁 发热 微恶寒 口微渴肺气失宣 咳嗽 2 二 临床特点1 初起以肺卫为病变中心 2 可有逆传心包 3 后期以肺胃阴伤为主 4 多发生于冬春季节 3 三 风温的源流1 风温之名 首见于 伤寒论 若发汗已 身灼热者 名风温 2 唐代至清初 多把伏气温病认作风温 庞安时 病人素伤于风 因复伤于热 风热相搏 则发风温 4 3 首先把风温作为春季的新感温病立论的是叶天士 风温者 春月受风 其气已温 4 陈平伯撰风温专著 外感温病篇 风温为病 春月与冬季居多 或恶风或不恶风 必身热 咳嗽 烦渴 此风温证之提纲也 5 四 与现代疾病的关系 西医学中的流行性感冒 冬春季节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肺炎 大叶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 麻疹合并肺炎等病 可参考风温病辨证论治 6 二 病因病理 一 病因 风热病邪春季 叶天士 春月受风 其气已温 吴鞠通 风温者 初春阳气始开 厥阴行令 风夹温也 7 冬季 吴坤安 凡天时晴燥 温风过暖 感其气者 即是风温之邪 风温在春季和冬季均可发生 陈平伯说 春月风邪用事 冬初气暖多风 故风温之病多见于此 8 二 发病 外因 风热病邪素禀不足内因 正气不足 卫外不固起居不慎房劳太过等 9 三 病理特点 1 风热病邪多从口鼻而入 首犯手太阴肺经 并以肺卫为病变中心 2 肺卫之邪不解 其传变有二 一是顺传于胃 气分 呈现气分阳明热炽 邪热壅肺 热结肠腑等病理变化 二是逆传心包 导致机窍闭塞 出现以神志异常为主症的病机变化 严重者 可出现内闭外脱的危象 3 风温后期 多呈现肺胃阴伤的病理变化 10 风热病邪肺肺卫气余邪未尽肺胃阴伤胃肠痊愈心包 营血 内闭外脱死亡 逆传 口鼻 邪热壅肺痰热结胸痰热阻肺 腑有热结肺热发疹阳明热盛热结肠腑肠热下利 顺传 风温病理示意图 11 三 诊断要点 一 发病季节 冬春 二 临床特点l 初起为肺卫表证 少数患者可出现逆传心包 2 继则出现肺 胃 大肠的气分证候 如肺热壅盛 阳明热盛 肠热下利等 3 后期多呈现肺胃阴伤之候 12 三 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1 与春温 2 与感冒 3 与肺痈 13 1 与春温鉴别 共同点 二者均发生在春季 14 2 与风热感冒鉴别 共同点 病因都是风热病邪 初起病变部位都在肺卫 表现为表热证 鉴别点 风热感冒病情多轻浅 初起以发热较轻 微恶风 头痛 鼻塞 喷嚏 流涕 咳嗽 咽痛等肺卫失宣 清窍不利症状为主 病程短 一般不发生传变 风温初起清窍不利的症状可能不明显 而热势较甚 且很快就可传入气分 出现肺热壅盛 热盛阳明等症状 15 四 辨证论治 一 治疗通则及注意事项 1 治疗通则 1 初起 邪袭肺卫辛散凉泄 透邪外达 2 邪气顺传气分 阳明热盛辛寒清气 达热外出邪热壅肺清热宣肺平喘肠腑热结泻热通腑 16 3 肺卫之邪逆传心包 以清心开窍为急务 4 后期热退而肺胃阴伤者 宜甘寒滋养肺胃之阴 17 2 注意事项 1 初起大忌辛温消散 劫夺阴津 临证指南医案 风温 邵新甫按 大忌辛温消散 劫灼阴津 2 初起不可过用寒凉 以免凉遏冰伏 18 二 分型论治1 邪袭肺卫 1 症状 发热 微恶风寒 无汗或少汗 咳嗽 头痛 口微渴 苔薄白 舌边尖红 脉浮数 发热 微恶风寒 口微渴 咳嗽 邪郁卫表 肺气失宣 2 分析 19 邪郁卫表 肺气失宣 3 治疗 辛散凉泄为主 宣肺止咳为主 银翘散 桑菊饮 在卫汗之可也 华岫云 辛凉开肺便是汗剂 非如伤寒之用麻桂辛温也 20 1 若风热犯肺 以卫气受郁 开合失司为主 证见发热 微恶风寒 头痛 口微渴等 用银翘散 2 若风热病邪侵袭肺卫 以肺气失宣为主 证见咳嗽为主 选桑菊饮 21 银翘散方解 风热病邪 卫受邪郁 辛散 薄荷 淡豆豉 荆芥穗 凉泄 银花 连翘 竹叶 肺失宣降 宣肺止咳 桔梗 牛蒡子 甘草 风热伤津 清热生津 鲜芦根 透风于热外 邪从表解 22 桑菊饮方解 风热病邪 肺 卫受邪郁 肺气失宣 宣肺止咳 桔梗 杏仁 甘草 风热伤津 生津止渴 芦根 辛散 薄荷 凉泄 桑叶 菊花 连翘 23 4 注意事项 银翘散与桑菊饮的区别 1 透表力量不等 银翘散 解表散邪之力较强 辛凉平剂 桑菊饮 以轻清凉泄为主 辛凉轻剂 2 适应证有所侧重 银翘散 风热犯肺 以卫气受郁为主 桑菊饮 风热犯肺 以肺气失宣为主 偏于表热较重 24 2 邪热壅肺 证候 身热 汗出 咳喘 胸闷胸痛 烦渴 舌红 苔黄 脉数 分析及要点 身热 烦渴 苔黄咳喘 胸闷胸痛 病机 邪入气分 肺热壅盛 肺气闭郁 治疗及方药 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 伤寒论 气分里热炽盛 肺气闭郁 25 麻杏石甘汤方解 邪热壅肺 邪入气分 气热炽盛 清泄气热 生石膏 邪热壅肺 肺气壅阻 宣肺平喘 麻黄 杏仁 甘草 26 注意事项 注意麻黄和石膏剂量 1 一般石膏为麻黄的5 10倍 麻黄剂量在10克以下 2 根据具体病情 可适当变化 A 若身热汗出而喘 石膏与麻黄比例可加大 控制麻黄用量 并适当伍以养胃之品 B 若身无汗大热而喘 麻黄与石膏剂量可适当加大 27 3 痰热结胸 证候 身热面赤 渴欲凉饮 饮不解渴 得水则呕 按之胸下痛 便秘 苔黄滑 脉洪滑 分析及辨证要点 身热 渴饮 苔黄 脉洪 气分热盛胸脘痞闷 按之疼痛 苔滑 痰热内结胸脘 病机 胸膈痰热互结 治疗及方药 清热化痰开结 小陷胸加枳实汤 温病条辨 28 小陷胸加枳实汤方解 痰热结胸 痰热互结 痰 热 开结 枳实 瓜蒌化痰 半夏 瓜蒌 辛开 清热 黄连 苦降 分解痰热 29 注意本证的鉴别 A 身热面赤 渴欲凉饮 易与阳明经证混淆 鉴别点 无黄燥苔B 大便秘结 胸下疼痛 易与阳明腑实证混淆 鉴别点 无腹部症状 无神昏谵语C 部位在胸膈 要与热郁胸膈鉴别 热郁胸膈发热不甚 心烦懊恼 无胸痛D 部位在胸膈 要与热灼胸膈鉴别 热灼胸膈发热较甚 胸膈灼热如焚 曹炳章 扼要处全在胸痛 得汤则吐数句 30 4 肺热腑实 证候 潮热便秘 痰涎壅盛 喘促不宁 苔黄腻或黄滑 脉滑 脉右寸实大 辨证要点 痰热阻肺 肺失肃降 痰喘阳明腑实热结 病机 肺经痰热壅阻 肠腑热结不通 31 治法及方药 宣肺化痰 泄热攻下宣白承气汤 温病条辨 如吴鞠通所说 其因肺气不降 而里证又实者 必喘促寸实 则以杏仁 石膏宣肺气之痹 以大黄逐肠胃之结 此脏腑合治法也 蒌杏石甘汤 大黄 32 注意事项 1 与痰热结胸证的区别 主要在于病位不同 本证在肺和大肠 而后证在胸 2 与邪热壅肺证的区别 相同点均为肺气分病变 不同点 后证以肺热为主 故麻杏石甘汤重在清泄肺热 而本证侧重于肺之痰热 在于化痰清热 并伴有肠腑热结 需攻下腑实 33 宣白承气汤方解 痰热阻肺 腑有热结 痰 宣肺化痰 杏仁粉 瓜蒌皮热 里热 腑实 攻下 生大黄 泄热 两清肺胃 生石膏 34 5 肺热发疹 证候 身热 咳嗽 胸闷 肌肤发疹 疹点红润 苔薄白 舌质红 脉数 辨证要点 肺热证候 肺热波及营血 病机 肺经气分邪热 波及营分 窜扰血络 35 治疗及方药 宣肺泄热 凉营透疹银翘散去豆豉 加细生地 丹皮 大青叶 倍玄参方 注意事项 应注意防风 升麻 柴胡 麻黄 三春柳等解表之剂慎用 36 6 肺热移肠 证候 身热 咳嗽 下利 大便稀溏臭秽 色黄如糜 肛门灼热 舌苔黄 脉数 辨证要点 肺胃邪热下迫肠道肺热 病机 肺胃邪热下迫大肠之肠热下利 治法及方药 苦寒坚阴 清热止利葛根黄芩黄连汤 伤寒论 37 邵步青说该方 清上则喘定 清下则下利止 葛根芩连汤 肺热咳嗽 葛 芩 甘草 清肺止咳 清上咳止肠热下利 黄芩 黄连 清肠止利 清下利止 肺热移肠证 无腹部硬满疼痛 故与热结肠腑之热结旁流不同 肺热移肠下利 为邪有出路 不可收涩止利 38 7 阳明热盛 证候 壮热汗多 面赤心烦 渴喜凉饮 苔黄而燥 脉洪大有力 辨证要点 胃经气分热炽 胃阴耗伤 病机 胃经热盛 津液耗伤 39 治法及方药 辛寒清气 甘寒救阴白虎汤 白虎本为达热出表 非虎啸风生 金飚退热 而又能保津者不可 白虎剽悍 邪重非其力不举 用之得当 原有立竿见影之妙 若用之不当 祸不旋踵 张锡纯 石膏为阴中阳药 寒泄中寓辛透 40 吴鞠通关于白虎汤的四条禁忌 即 1 脉浮弦而细者 不可与也 2 脉沉者 不可与也 3 不渴者 不可与也 4 汗不出者 不可与也 实际运用中 应把握两点 1 表邪未解者 一般慎用 2 里热未盛 病非阳明实热者禁用 41 8 阳明热结 证候 日哺潮热 时有谵语 大便秘结 或便下稀水 腹满硬痛 舌苔黄燥或焦黄 灰黄而燥 脉沉实 辨证要点 肠道热结 传导失职 病机 肠腑热结 治疗及方药 软坚攻下泄热调胃承气汤 42 注意本证 热结旁流 与肠热下利区别 1 病机不同 本证为燥屎内结 而肠热下利为热移大肠 2 伴随症状不同 热结旁流者 伴腹胀硬痛 纯利稀水 肠热下利不伴腹胀满硬痛 仅下黄色稀便而非稀水 3 治法不同 本证为攻下腑实 肠热下利为苦寒清热止利 43 关于调胃承气汤 该治法不以攻逐燥粪为目的 而重在泻下热结 故无须枳 朴行气宽满 邵登瀛 四时病机 调胃承气汤以甘草缓大黄 芒硝留中泄热 泄尽胃中无形结热 而阴气亦得上乘 去枳实者 热邪结胃劫津 恐辛燥重劫胃津也 徐洄溪称 芒硝善解结热之邪 大承气用之解已结之热邪 此方 调胃承气 用之 以解将结之热邪 其能调胃则全赖甘草也 44 9 热陷心包 证候 身热 神昏谵语 甚或昏愦不语 言謇 肢厥 舌质红绛 辨证要点 热闭机窍 神志异常 营热蒸腾 病机 热陷心营 包络机窍阻闭 治疗及方药 清心开窍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紫雪丹 辨证着眼点 昏谵 舌绛 舌蹇 45 清宫汤 玄参心 莲子心 竹叶卷心 连翘心 犀角 连心麦冬方中犀角 玄参清心解毒养阴为君 连翘 竹叶卷心以清心热为臣 莲子心 连心麦冬补养心肾之阴 共为佐使药 46 三宝 的区别 1 寒凉程度不同 安宫牛黄丸性最凉 紫雪次之 至宝又次 2 开窍之力不等 安宫牛黄丸 至宝丹开窍苏神之力较强 紫雪丹开窍之力弱 3 适应证有所侧重 热闭心包而热邪极盛 安宫牛黄丸 长于清热兼解毒 热闭心包兼热盛动风者 紫雪丹 兼息风 痰闭甚秽浊重而热邪不甚者 至宝丹 长于辟秽 47 10 内闭外脱内闭外脱 指邪热内闭心包 兼气阴外脱或阳气外脱 证候 身热 神志昏愦不语 倦卧 或兼汗多气短 脉细无力 或兼面色苍白 汗出淋漓 四肢厥冷 脉微细欲绝 辨证要点 热闭心包证 气阴两脱证 阳气败脱证 48 病机 热闭心包兼气阴两脱或阳气暴脱证 治疗及方药 1 热闭心包与气阴欲脱并见宜清心开窍 益气敛阴 用生脉散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 至宝丹 2 热闭心包与阳气暴脱并见宜清心开窍 回阳救逆 用参附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 至宝丹 3 由热闭心包而导致单纯阳气暴脱参附汤回阳救逆为急务 49 内闭与外脱鉴别表 50 11 余热未净 肺胃阴伤 证候 低热不退或不发热 口干舌燥 身倦乏力 或干咳 或痰少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质控竞聘课件
- 象棋残局杀法课件
- 2025版苗木种植与土壤改良技术研发合作合同范本
- 2025版数字货币软件测试合同范本
- 2025版售楼部装饰施工与品牌授权合同
- 2025版蔬菜种植基地承包合作合同范本
- 2025版社保业务系统开发与维护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家居建材导购员劳动合同规范
- 2025年度三个月期房地产中介短期劳动合同模板
- 2025版团购房产投资咨询服务合同
- 第一单元 第二课 传感之古今未来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信息科技八年级上册
- 电压的测量课件
- 医美知识培训课件
- 私募股权投资协议样本
- 《炼铁高炉及其生产流程》课件
- 电气火灾消防安全教育
- 四川省2024年高等职业教育单独招生考试中职类语文试题及答案
- 木屑制粒机安全操作规程
- 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四年级上册全册音乐教案及计划
- 社区书记文明城市创建表态发言范文(五篇)
- 检维修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