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TEUS在设计型电子实验的应用论文.doc_第1页
PROTEUS在设计型电子实验的应用论文.doc_第2页
PROTEUS在设计型电子实验的应用论文.doc_第3页
PROTEUS在设计型电子实验的应用论文.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roteus在设计型电子实验的应用论文 摘要:本文以单管共射放大电路为例,详细介绍了用Proteus进行设计型电子实验的仿真应用实践过程。实现了以产出为导向的OBE理念教学,提高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实践表明:将Proteus应用于设计型电子实验教学,是一种提高设计型实验效率、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设计型实验;Proteus仿真;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创新能力 一、引言 电子实验是理论知识的重要补充,其综合设计型实验更能锻炼学生的多方面素质和创新能力1。但学生在初设计电路时,常思虑不周,所用元件参数、规格等不合要求,甚至出现短路、断路及其他事故。若用这样的电路直接进行实验,常会对元件、设备造成很大伤害2。因此必须探索有效的方法改善现状。Proteus仿真软件具有丰富的元件库和强大的虚拟测试仪器、仪表,工作界面形象、直观,便于直接观察、测试、显示电路中各点电压、电流波形和参数3。若将Proteus应用于电子设计型实验,则既能提高学生的基础实验设计效率,也可以缓解电子元件、设备不足带来的困境。在电路中若设置故障,采用OBE理念教学,通过故障分析及排除,来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排除电路故障、解决问题的能力4,并提高其创新设计能力。 二、单管共射放大电路设计实例 (一)电路工作状况及性能要求 设计的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如图1所示。各组成部分及作用如下:电源UCC与RB1、RB2的作用是使发射结正偏,并提供大小合适的IB;UCC为电路提供能量,并保证集电结反偏;这时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满足iC=b*iB。RC将晶体管的电流变化转变为电压变化。C1、C2为耦合电容,隔离输入、输出与放大电路直流的联系,同时使交流信号顺利输入与输出。电路工作状况:ui=0时,为静态工作状态,各电压、电流均为直流。ui0时,电路为动态工作状态,各电压、电流波形如图2所示。ui、uo为交流信号,而uBE、iB、iC、uCE均为交直流混合信号。电路性能要求:电压放大倍数Au30,输入电阻Ri1k,输出电阻Ro3k,下限截止频率fL100Hz,上限截止频率fH100kHz,电路稳定性好。 (二)构建仿真模型 根据Q点的U和I选择RB1和RB2,由fL、fH选择C1=100F、C2=100F,并由IB=4060A的工作状态确定RE和CE。在Proteus中选择所需元件,建立单管共射放大电路仿真模型如图3所示。以晶体管2N5551为核心元件,已知参数为:UCC=+12V,RL=2.4k,ui=618mV,RS=10k。设ui为6mV、1kHz的交流正弦信号,进行仿真,可得图4所示ui、uo仿真波形。其中幅值小的信号是ui,幅值大的信号是uo。 (三)确定仿真方案及数据分析 调节RB1,建立合适的Q,参数分别为IB=50A,IC=6.12mA,UCE=6.2V。输入ui幅值为6mV时,改变其频率,可得f=100Hz时,uo=195mV,Au=uo/ui=32.5;f=1kHz时,uo=210mV,Au=35;f=10kHz时,uo=210mV,Au=35;f=100kHz时,uo=180mV,Au=30;得到的波形为正弦波。由此可知,设计的电路在额定输入下的Au均大于30,且较稳定,在fL=100Hz处的Au=32.5和在fH=100kHz处的Au=30,也满足设计要求。 (四)电路故障对Au影响的仿真分析 当ui=110mV,fs=1kHz时,设置四种故障,分别是Q过低、Q过高、CE开路、RL是否接入。测试的数据计入表1。分析表1可知:Q过低时,Au明显下降,仅为2.4,Uo波形发生截止失真;Q过高时,Uo波形出现明显饱和失真,但Au下降得没有截止失真厉害;而在CE开路时,输出很小,仅为40mV,这是由于RE上的交流压降使输出减小过多,大大降低了Au。接入RL,则比RL开路时输出减小很多,只有710mV,Au=6.5。 三、结论 通过设计电子实验电路、构建仿真模型及确定元件参数,到最后的数据波形及结果分析,可以得出:利用Proteus进行电子设计型实验,能方便地调节电路参数,直观观察电参量波形,测试电路的特征参数,满足电路性能要求。对电路的故障分析及排除,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及判断能力。应用Proteus,学生可分析、研究各种电子电路,不受场地、环境、设备限制,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精神,提高了自主创新设计能力,为培养卓越工程师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海丹,鲍虎,张树森.模拟电路多参数灵敏度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xx,32(09):1278-1281. 2令狐昌伟.电子电路故障预测难点与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xx,09(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