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训练一、 秋泉 薛 涛 泠色初澄一带烟,幽声遥泻十丝弦。 长来枕上牵情思,不使愁人半夜眠。【注】薛涛(768834),字洪度,唐朝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幼年随父郧流寓成都,后定居成都浣花溪。1、薛诗前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秋泉?试简要分析。答:比喻,“一带烟”从视觉角度写出了秋泉如烟似雾般轻柔、缥缈、迷茫的特点;“十丝弦”从听觉上写出了秋泉如琴声般幽怨的特点。2、这首诗借助什么样的景抒发了怎样的情?答:A冷清的泉水,如烟似雾,给人以凄清、迷茫、无助之感,抒发了诗人内心不绝如缕的凄苦之情。B如泣如诉的泉声,白天惹人愁思,宁静的夜晚更使得诗人内心愁苦翻涌、难以遏制,泉声不歇,忧思不已,难以成眠。二、 晚春 韩 愈早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1、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诗人没有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反而写草木留春而呈现出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请谈谈这样写的妙处。答: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的印象。2、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使得诗意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请简析。答:主要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融人与花于一体。“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不仅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三、从军行(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1、“羌笛”这一意象在诗意表达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答: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和想象,激发了征人的思乡之情,抒发发诗人的思乡之情。2、“无那金闺万里愁”是诗中的点睛之笔,它在抒情和写法上有什么妙处?请说说你的看法。 答:诗人巧用曲笔,写出深闺妻子的万里愁,侧面衬托了征人思念亲人、怀念乡土的感情。妻子无法削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这一句话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融在一起了。四、 榴花 韩 愈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1、开头两句写出了石榴花怎样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开头两句勾画出了五月里石榴花开时的繁茂烂漫景象。写出了作者对石榴花的喜爱和看花时的愉快心情。2、你认为哪个词可以作为这首诗的诗眼?为什么?答“可怜”是诗眼。五月盛开的榴花红似火,绿叶掩映着初结的小果,多么烂漫的景象,可惜石榴长在偏僻地方,无人来赏,只能任其花开花落。诗人用“可怜”一词,委婉地表达了对美丽的榴花无人观赏的慨叹,并借此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无限感叹。五、白莲 (清)徐灼 凉凉簇簇水冷冷,一段幽香唤未醒。 忽忆花间人拜月,素妆娇倚水晶屏。1、 诗中刻画了白莲什么样的形象?诗人是怎样来刻画的? 答:洁净优雅、幽香清冷、娇美动人。通过“凉凉”“冷冷”衬托白莲的洁净优雅,“幽香唤未醒”突出其迷人的冷香,末两句将白莲比拟成女子,“素妆娇倚”,娇媚动人,颇具情韵。2、 这首诗在用词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赏析。答:运用叠词,巧妙地写出了白莲洁净优雅的形象。“凉凉”从触觉写白莲,给人清凉素淡的感觉; “簇簇”写白莲之茂密,花开之繁盛,满含清新的生机;“水冷冷”写白莲生长的环境,幽冷的水更衬托出白莲的洁净与脱俗。同时,在章节上叠词又形成一种音韵美,使得诗文读起来更具情致。六、(越调) 凭阑人春思 (元)乔吉 淡月梨花曲槛傍,清露苍苔罗袜凉。 恨他愁断肠,为他烧夜香。1、“清露苍苔罗袜凉” 这里的“凉”字用得特别传神,试着具体分析。答:“凉”字即写出了清莹的露珠和绿色的苔藓打湿了主人公的罗袜,使她感到阵阵凉意,又写出了主人公凄迷、孤独的冷落心境。2、主人公为什么要烧夜香?请说说“烧夜香”具体时间和地点。答:“为他烧夜香”,是为他祝福祈祷,是爱的表示。烧夜香是在早春时节的夜晚,地点是曲槛旁,即曲槛环绕的庭院内。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 1月思乡,怀人 怀乡: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怀人: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 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 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4松孤直傲岸,岁寒三友之一 例:岂不罹严寒,松柏有本性。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5莲爱的象征 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 例: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6梧桐凄凉悲伤 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泪梦三更后。 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 例: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8秋蝉高洁,悲凉 秋后的蝉是活不久的,一番秋雨后,蝉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 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 例:雁字归时,月满西楼。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10. 柳离情依依 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1南浦,长亭送别之所 例: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12芳草离恨 例:青青河边草,绵绵思道远。 13芭蕉孤独与忧愁 例: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14羌笛凄切之声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5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例: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16、器物类 玉:高洁 地重游 脱俗 珍珠:美丽 无瑕 簪缨 (冠):官位 名望 捣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西楼小楼:闺怨之情;丝竹:音乐;汗青:史册;须眉:男子;巾帼:妇女;桑梓:故乡;轩辕:祖国;三尺:法律;寸管:笔;青鸟:信使 船:兰舟、征帆去棹(往往比喻孤舟)、樯撸(借代大船、战船)。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例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语出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指随侯珠与和氏璧),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吴国名剑),乘纤离(骏马名)之马,建翠风之旗,树灵鼍(tu,扬子鳄之类的动物,皮可制鼓)之鼓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后来就以“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 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 旅夜书怀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这种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庄子,他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他的思想虽然消极,但是对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老年人护理知识培训简报课件
- 实验与设计(有解析)-高考生物学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
-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 《短文二篇》(学生版)
- 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下册Module1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01
- 碳硅及其化合物(讲义)原卷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提升讲义(夯基础·再突破)
- CN120203101A 3d食品打印预处理系统及打印装置
- 配镜人专业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配网专业知识培训目的课件
- 老人防诈骗普法课件
- 《连铸坯表面质量在线检测系统技术要求》行业标准
- 大学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申请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 GB/T 5210-2006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着力试验
- 刑事模拟法庭案例一审受贿案
- 口腔科常用器械图谱结构及功能介绍课件整理
- 应急管理专题讲座(二)
- 六年级上册英语课件-Unit1 The king's new clothes(第3课时) |译林版(三起) (共26张PPT)
- 思想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 公共政策分析陈庆云
-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含教材分析
- 高处作业吊篮安装验收表(范本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