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doc_第1页
第二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doc_第2页
第二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doc_第3页
第二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doc_第4页
第二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A型选择题1光镜下检见肯定的细胞损伤,在肝细胞缺血发生:A.5分钟后B.15分钟后C.30分钟后D.60分钟后E.120分钟后2HBsAg阳性肝炎时,电镜下可见肝细胞内:A.粗面内质网增生B.光面内质网大量增生C.基质型线粒体肿胀D.高尔基体肥大E.溶酶体增大、增多3对各种损伤最敏感的细胞器是:A.粗面内质网B.光面内质网C.线粒体D.高尔基体E.溶酶体4 .关于干酪样坏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肉眼较松软B.镜下组织结构遭破坏C.容易液化D.坏死灶中心结核菌少E.发生机理为四型变态反应5Mallory小体的形成与下列哪种细胞成分有关:A.细胞膜B.线粒体C.核蛋白体D.中间丝E.光面内质网6下列各项属病理性增生与肥大的是:A.妊娠期子宫肥大B.哺乳期乳腺肥大C.高血压引起的心肌肥大D.运动员的肌肉肥大E.长期体力劳动者的心室肥大7组织损伤时,血中酶含量升高是由于:A.细胞内酶减少,使血中酶相对增高B.细胞内酶增多,释放入血增多C.细胞内酶减少,释放入血增多D.细胞外酶减少,均存在于血液中E.损伤周围代偿性释放增加8下列器官肥大时不伴细胞增生的是:A.乳腺B.甲状腺C.心脏D.肝脏E.肾脏9营养不良性萎缩多累及全身各种器官和组织,通常首先见于:A.骨骼肌B.脑C.肝脏D.脂肪组织E.心肌10在萎缩的肌细胞内可见:A.含铁血黄素B.脂褐素C.黑色素D.胆色素E.纤维素11支气管粘膜上皮鳞化属哪种改变:A.分化不良B.异型增生C.不完全再生D.癌前病变E.适应性改变12肠上皮化生的概念是:A.原来无上皮的部位出现肠上B.肠上皮转变为其它上皮C.肠上皮转变为胃粘膜上皮D.胃粘膜上皮转变为肠上皮E.呼吸道上皮转变为肠上皮13细胞水肿与脂肪变性最易发生在:A.肺、脾、肾B.心、肝、肾C.肺、脾、心D.心、肝、脾E.肝、肾、脾14发生脂肪变性的细胞,电镜下可见脂滴形成于:A.内质网B.高尔基体C.胞浆基质D.自噬泡E.线粒体15“虎斑心”是指:A.心肌发生水样变性B.心肌脂肪浸润C.心肌细胞中,脂滴明显增多D.心肌脂褐素沉着E.心肌含铁血黄素沉着16下列不属于结缔组织玻璃样变的是:A.纤维瘢痕B.瘢痕疙瘩C.动脉粥样硬化斑块D.结节性动脉周围炎E.脾周围炎包膜增厚17下列哪种变性实质为组织坏死的是:A.水样变性B.玻璃样变性C.纤维素样变性D.粘液变性E.淀粉样变性18肺出血时,肺胞腔内出现细胞浆中含有铁反应阳性的棕色颗粒的巨噬细胞,称:A.尘细胞B.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C.心衰细胞D.含有胆色素的巨噬细胞E.以上都不是19下列哪一项不引起营养不良性钙化A.肾结核坏死灶B.急性坏死性胰腺炎C.甲状旁腺功能亢进D.血吸虫病E.下肢静脉血栓20细胞坏死主要表现在:A.细胞膜B.细胞浆C.细胞器D.细胞核E.细胞连接21关于坏死的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核改变总是首先发生核浓缩B.胞浆内嗜酸性物质增多,红染C.组织、细胞轮廓立即消失D.损伤不能再恢复E.组织坏死后1小时,光镜下就能见到其形态改变22下述哪项与液化性坏死无关:A.脑组织坏死B.化脓菌感染C.乳房的外伤性脂肪坏死D.急性胰腺炎引起的脂肪坏死E.肾梗死23关于干性坏疽下列正确的是:A.实质脏器凝固性坏死后细菌感染B.肢体坏死伴腐败菌感染C.肺组织坏死伴不同程度腐败菌感染D.四肢末端凝固性坏死伴水分蒸发变干E.肢体动脉闭塞,静脉回流受阻24急性肠扭转可引起:A.凝固性坏死B.湿性坏疽C.气性坏疽D.液化性坏死E.以上都不是25常温下大脑缺氧后尚能复苏的时间极限为:A.4分钟B.810分钟C.3035分钟D.60分钟E.90分钟26下列那一项不是坏死的结局?A.分离排出B.溶解吸收C.机化D.再通E.包裹钙化27下列哪项不是脂肪变性的表现A.病变器官体积增大B.肥胖者,心外膜下脂肪增多,心肌间质也出现大量脂肪组织C.病变器官切面呈油腻感D.镜下见细胞内有多少不等的脂滴E.多发生在肝细胞、心肌细胞28下列哪项不符合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性A.常见于瘢痕组织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等B.病变组织灰白色、半透明C.镜下纤维细胞明显减少D.纤维化的肾小球E.胶原纤维崩解融合29除哪项外,其他各项均不符合坏死病变A.坏死是机体死亡的局部表现B.细胞死亡后,立即可以在光镜下观察到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等改变C.坏死组织周围有炎症反应D.坏死后仍可见组织的轮廓E.坏死为变性逐渐发展而形成30除哪项外,以下均符合萎缩A.成年人的胸腺变小B.老年人皮肤出现皱褶C.不孕妇女的幼小子宫D.肾盂积水的肾实质E.长期饥饿者的心、肝、肾等脏器31关于萎缩,下述哪项是正确的A.凡是比正常小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均称为萎缩B.营养缺乏及血液供应差均可引起C.细胞内线粒体变大,数量增加D.间质不会出现变化E.萎缩的细胞不会消失32肾小管变性中,哪种损害最轻A.细胞水肿B.脂肪变性C.水样变性D.细胞内钙盐沉着E.玻璃样小滴变33细胞凋亡引起的器官或组织的缩小是由于A.萎缩B.钙化C.细胞缺失D.剧烈的炎症反应E.坏死34细胞缺氧、细胞膜受损,细胞内出现的变化是:A.钠多、钾多、水多B.钠少、钾多、水少C.钠多、钾少、水多D.钠多、钾少、水少E.钠少、钾多、水多35哪一项不是引起萎缩的原因?A.肾盂积水B.幽门狭窄C.垂体功能低下D.四氯化碳中毒E.慢性肝淤血36全身营养不良时,首先发生萎缩的组织或器官是:A.骨骼肌B.脂肪组织C.肝D.脑E.心肌37下列引起肝脏脂肪变性的原因中,哪一项是错误:A.四氯化碳中毒B.缺氧C.甲型肝炎病毒D.饥饿E.败血症38下列哪一项搭配是错误的:A.长期肝淤血小叶中央区肝细胞脂肪变性B.磷中毒小叶周边区肝细胞脂肪变C.虎斑心严重贫血D.吸收漏出脂蛋白肾脂肪变E.缺氧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39关于含铁血黄素,下列哪项是对的?A.棕黄色,折光性弱B.是铁蛋白微粒集合而成的颗粒C.在吞噬细胞内产生,故在间质中见不到D.在脾、肝出现,说明该处曾有出血E.出现全身含铁血黄素沉着时,只说明曾有大量红细胞破坏40营养不良性钙化和转移性钙化的主要区别点是:A.发生部位不同B.钙盐性质不同C.染色性质不同D.血钙浓度不同E.对机体的影响不同41区别死后组织自溶和坏死,最可靠的根据是:A.是否保持组织轮廓B.细胞内琥珀酸脱氢酶丧失C.电镜下细胞器广泛破坏D.病变组织周围有无炎症反应E.细胞核溶解消失42易发生干性坏疽的器官A.肺B.阑尾C.肠道D.四肢E.子宫43以下哪项叙述得不正确A.病理性钙化包括营养不良性钙化和转移性钙化B.营养不良性钙化常见于结核坏死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性、坏死区C.机体内异物有钙盐沉积是由于血钙过高的结果D.转移性钙化是血钙增高、钙盐沉积在未损伤的组织所致E.转移性钙化可见于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或有严重骨质破坏的骨髓瘤患者44下列错误的一项是A.移行上皮可出现鳞状上皮化生B.支气管黏膜上皮可出现鳞状上皮化生C.呼吸道黏膜上皮可出现小肠上皮化生D.宫颈腺上皮可出现鳞状上皮化生E.食管腺上皮可出现肠上皮化生45下列除哪一项外都是直接引起细胞损伤的因素A.氧和营养缺乏B.心理因素C.物理因素D.生物因素E.化学因素二、X型选择题1病理学的任务和在医学中的地位:A.侧重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B.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C.研究形态改变与功能变化及临床表现的关系D.是诊断学基础学科E.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学之间的桥梁2下列各项标志细胞损伤不可复的为:A.细胞表面结构变形B.核浓缩C.核碎裂D.核溶解E.核内髓鞘样结构3下列各项属于过再生增生的是:A.溶血性贫血时骨髓增生B.慢性胃炎时上皮腺样增生C.慢性肝炎时肝细胞增生D.宫颈糜烂时上皮增生E.缺碘时甲状腺增生4萎缩肌肉的组织学特点有:A.光镜下视野中肌细胞核增多B.电镜下线粒体减少C.电镜下溶酶体增多D.电镜下肌原纤维增多E.电镜下自噬泡增多5关于萎缩,下列各项正确的是:A.凡是比正常小的器官均为萎缩B.萎缩器官的功能降低C.早期萎缩在病因消退后能复原D.萎缩的组织间质不减少,有时反而增生E.萎缩的细胞体积缩小但不会消失6关于化生,下列各种情况可能发生的是:A.鳞状上皮化生可发生在慢性口腔溃疡的口腔粘膜B.鳞状上皮化生可发生在胰腺的分泌管C.肌组织内可形成腺组织D.肌组织内可形成骨组织E.肾盂结石可引起粘膜鳞状上皮化生7轻度细胞水肿时光镜下可见胞浆内有许多细小红染颗粒,电镜下为:A.扩张的内质网B.肿胀的线粒体C.增大的溶酶体D.纤维素样物质E.淀粉样物质8关于脂肪变性下列各项正确的是:A.饥饿状态可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B.高脂饮食可导致肝脂肪变性C.过量饮酒可导致肝脂肪变性D.白喉外毒素既可引起肝又可引起心肌的脂肪变性E.肝淤血时,小叶周边区首先发生脂肪变性9下列各项属于细胞内玻璃样变的是:A.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吸收的蛋白质B.Negri小体C.Rusell小体D.Mallory小体E.Councillman小体10成人发生阻塞性黄疸时,胆红素可见于:A.肝细胞B.小胆管C.肾小管上皮细胞D.豆状核E.脊髓11下列关于黑色素的描述正确的是:A.存在于正常人皮肤、毛发、虹膜及脉络膜等处B.黑色素细胞多巴反应阳性C.噬黑色素细胞多巴反应阳性D.肾上腺功能亢进时,全身皮肤黑色素增多E.肾上腺功能低下时,全身皮肤黑色素增多12转移性钙化常累及:A.肺B.胃C.肠D.胆囊E.肾13关于凝固性坏死正确的是:A.坏死过程中蛋白质变性占优势B.这类坏死不会液化C.与健康组织分界清楚D.可发生在脑组织E.心肌缺血引起的坏死属凝固性坏死14凝固性坏死常发生在:A.脾B.心C.胰D.乳房E.肾16萎缩时可见A.细胞数目减少B.细胞体积缩小C.自噬泡减少D.线粒体等细胞器减少E.脂褐素颗粒17钙化可见于A.坏死性胰腺炎B.动脉粥样硬化C.血栓D.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心瓣膜E.干酪样坏死灶18实质细胞可以发生的变性是A.水样变性B.脂肪变性C.玻璃样变性D.病理性色素沉积E.纤维素样变性19气性坏疽主要见于A.肌肉的开放性创伤B.霉菌感染C.产气荚膜杆菌感染D.腐败弧菌感染E.皮下气肿20下列哪种情况称之为肥大?A尿路梗阻导致肾盂积水B.运动员的粗壮肌肉C一侧肾脏切除对侧肾脏的增大D.内腔高度扩张至胃容积增大E.肠腔狭窄、上方肠段肠壁增厚21下列各种情况哪些算做机化?A.肺结核空洞由肉芽组织充填治愈B.脾脏新鲜梗死变为梗死瘢痕C.血栓被肉芽组织取代D.浆膜面纤维素性粘连变为纤维性粘连E.中枢神经软化坏死灶由神经胶质细胞增生修复,形成胶质瘢痕22肝脂肪变性的发生机制是A.细胞内的脂肪酸氧化障碍B.食物中胆碱增多C.脂肪摄入过多D.脂蛋白合成障碍E.中性脂肪合成过多23液化性坏死可以A.发生于富含脂质的组织B.发生于富含蛋白酶的组织C.发生于富含可凝固蛋白质的组织D.发生于化脓性感染的组织E.发生于凝固性坏死组织24下列哪些物质可致使细胞损伤A.氰化物B.四氯化碳C.CO D.免疫因素E.酒精25下列哪项属于化生A.胃黏膜上皮转化为肠上皮B.软骨组织转化为骨组织C.骨骼肌组织转化为骨组织D.纤维母细胞转化为纤维细胞E.气管黏膜纤毛柱状上皮转变为鳞状上皮2660.急性重型肝炎导致黄色肝萎缩时,肝体积缩小,重量减轻,其本质是A.萎缩B.硬化C.变质性炎D.坏死E.酒精中毒三、填空题1病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_、_、_、_。2病理学常用的观察方法有_、_、_、_、_,近数十年建立的_、_等新技术将历来的定性研究发展到定量研究。3世纪意大利医学专家_创立了_,标志着病理形态学的开端;19世纪中叶,德国病理学家_创立了_,对病理学甚至整个医学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秦汉时期出版的_,隋唐时期巢元方的_,南宋时期宋慈的_等世界名著对病理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4肥大的常见类型有_和_,增生的常见类型有_、_、_。5常见的生理性萎缩有_、_、_、_等。6不同损伤因素可导致多种不同的物质在细胞和间质内异常沉积,沉积物有:_、_、_、_、_、_、_。7细胞内变性有_、_,细胞外变性有_、_、_。既可以表现为细胞内又可以表现为细胞外的变性是_,本质为坏死的变性是_。8脂肪变性大多见于_的器官,如_、_、_等,尤以_最为常见。9脂肪变性时脂滴的主要成分为_,石蜡切片HE染色呈_,用苏丹染色呈_,锇酸染色呈_。10正常机体只有_和_含有固态的钙盐,除此以外的部位组织内有固态的钙盐沉积,则称为_,主要有_和_两种,沉积的钙盐主要是_,其次是_。11钙化对机体的影响视具体情况而异,结核病灶的钙化_,血管壁的钙化_。12损伤因子性质不同导致细胞死亡的途径也不同:线_,四氯化碳_,缺血_,维生素A中毒_。13坏死细胞形态学改变取决于两个因素_、_,细胞坏死时核的改变为_、_、_,胞浆改变为_,间质改变为_。14细胞损伤时核仁有不同的改变,在细胞合成活性较低时为_,细胞活性升高的所谓“工作核”所具有的核仁为_,细胞合成活性旺盛时(炎症和肿瘤)核仁为_,细胞再生时核仁为_,应用抗生素或细胞抑制剂时核仁为_15脂肪坏死是_坏死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有_和_两种,前者常见于_,镜下脂肪细胞呈_,可形成_,后者常见的部位_,镜下可见_细胞_细胞,及炎症反应。16坏死的结局有_、_、_、_。17一侧肾脏切除后,另一侧肾脏体积增大属于_肥大;而妊娠期子宫平滑肌肥大属于_肥大。18组织和细胞坏死对机体的影响主要有_、_、_、_、_、_、_。19广泛的组织坏死后,结缔组织增生机化可引起器官硬化,如:_、_、_。20不同细胞含有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中间丝,上皮细胞中为_、间叶细胞中为_、神经细胞为_、肌细胞为_、神经胶质细胞为_,这些中间丝在细胞转化为肿瘤时其化学和抗原特异性_。21化生有多种类型,最常为_,_等化生为鳞状上皮,称为鳞状上皮化生。四、名词解释1遗传易感性(geneticpredisposition)2自噬(autophagy)3核浓缩(karyopyknosis)4髓鞘样结构(myelinfigures)5残体(residualbody)6脂褐素(lipofuscin)7肥大(hypertrophy)8增生(hyperplasia)9萎缩(atrophy)10化生(metaplasia)11变性(degeneration)12细胞水样变性(hydropicdegeneration)13气球样变性(ballooningdegeneration)14脂质小体(liposome)15虎斑心16心肌脂肪浸润(fattyinfiltrationofmyocardium)17细动脉硬化症(arteriolosclerosis)18纤维素样变性(fibrinoiddegeneration)19粘液水肿(myxedema)20坏死(necrosis)21嗜酸性坏死(acidophilicnecrosis)22凝固性坏死(coagulationnecrosis)23坏疽(gangrene)24干酪样坏死(caseationnecrosis)25凋亡(apoptosis)26自溶(autolysis)27淀粉样变性(amyloiddegeneration/amyloidosis)28机化(organization)29溃疡(ulcer)30空洞(cavity)五、简答题1试述萎缩器官的病理变化。2试阐述细胞水肿发生的机制。3试述细胞水肿的病理变化。4细胞和间质内物质的异常沉积包括哪些?5试述肝脂肪变性的大体和镜下改变。6试述坏死的基本病理变化。7试比较肥大和增生这两种不同的病理过程。六、论述题1简述玻璃样变性的分类。2简述肝细胞脂肪变性的机制。3试比较两种不同的病理性钙化。4试对3种类型的坏疽进行比较。5组织坏死的结局有哪些?答案:一、A型选择题1E2B3C4c5D6C7C8C9D10B11E12D13B14A15C16D17C18B19C20D21D22E23D24B25B26D27B28E29C30C31B32C33C34C35D36B37E38A39B40D41D42D43C44C45B二、X型选择题1ABCE2BCD3BCD4ABCE5BCD6BDE7AB8ACD9ABCDE10ABC11ABE12ABE13ACE14ABE16ABDE17ABCDE18ABCD19ACD20BCE21ABCE22ACDE23ABD24ABCDE25ABCE26CD三、填空题1尸体剖检 活组织检查 动物实验 组织与细胞培养2大体观察 组织学观察 细胞学观察 超微结构观察 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 流式细胞仪(FCM)技术/形态测量/分析电泳 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分子原位杂交3Morgagni 器官病理学 Virchow 细胞病理学 黄帝内经 诸病原候论 洗冤集录4代偿性肥大 内分泌性肥大 再生性增生 过再生性增生 内分泌障碍性增生5幼儿阶段动脉导管和脐带血管的萎缩退化 青春期后胸腺的逐步退化 妊娠期后子宫的复旧 老年性萎缩 (另授乳期后乳腺组织的复旧)6脂肪 血浆蛋白 纤维素样物质 类粘液 淀粉样物质 色素 钙盐7细胞水肿 脂肪变性 粘液样变性 淀粉样变性 纤维素样变性 玻璃样变性纤维素样变性(纤维素样坏死)8代谢旺盛耗氧多 肝 肾 心 肝9中性脂肪 空泡状 橘红色 黑色10骨 牙 病理性钙化 营养不良性钙化 转移性钙化 磷酸钙 碳酸钙11有可能使其中结核菌逐渐失活,减少复发的危险 使血管壁失去弹性变脆,容易破裂出血12引起DNA螺旋断裂损害细胞核信息中心 通过过氧化物阻断核蛋白体蛋白合成的翻译过程 阻断线粒体的呼吸链 使溶酶体酶外逸13细胞酶性消化 蛋白质变性 核浓缩 核碎裂 核溶解 胞浆红染 基质解聚、胶原纤维肿胀、崩溃或液化14壳状核仁 海绵状核仁 高颗粒状核仁 低颗粒状核仁分离性核仁15液化性 酶解性脂肪坏死 外伤性脂肪坏死 急性胰腺炎 留下模糊混浊的轮廓 不溶性钙皂 乳房/臀部 大量泡沫细胞多核异物巨细胞16溶解吸收 分离排出 机化 包裹、钙化17代偿性 内分泌性18出血 穿孔破裂 炎症反应 疾病扩散 免疫反应 功能损害 器官硬化19肝硬化 肺硬化 心肌硬化20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 波形蛋白(vimentine) 神经原丝(neurofilament) 桥连蛋白 (desmine)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acidic protein GFAP) 不变21柱状上皮 移行上皮四、名词解释1遗传性缺陷可引起某些疾病的家族性发病的倾向。(1.5分)这种在一定致病因素作用下易罹患某种疾病的倾向称为遗传易感性。(1.5分)2 当细胞内部分细胞器和/或胞浆衰老退变、损伤以及改建时,(1分) 粗面内质网的无核糖体区将之包绕,形成自噬泡,(1分)接着溶酶体或高尔基氏器成分与之融合形成自体吞噬溶酶体,然后溶酶体酶将之消化。(1分)3核浓缩指在细胞衰亡和损伤过程中,染色质在核浆内聚集成致密、浓染、大小不等的团块,(1分)继而整个细胞核收缩变小,最后仅留下一致密团块。(1分)这种浓缩的核最后还可再崩解为若干碎片(继发性核碎裂)而逐渐消失。(1分)4 髓鞘样结构是严重损伤的线粒体或细胞膜等膜性结构(1分)呈螺旋状或同心圆层状卷曲而成。(2分)5 吞噬细胞中溶酶体内的水解酶能消化大多数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但不能消化某些脂质,残留的含未消化碎屑的溶酶体可被直接排出细胞或形成长期存留在细胞内或排出细胞外的残体(2分)如长寿细胞的脂褐色素(1分)。6 为一种黄褐色细颗粒状色素,(1分)其成分50%为脂质,余为蛋白质和其他物质,(1分)在细胞内不能被溶酶体酶消化所形成的一种不溶性残存小体,即细胞不能溶解的细胞器残骸,脂质过氧化的生物膜残质体,又称为消耗性色素。(1分)7肥大指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1分)肥大的细胞线粒体总体积增大,细胞的合成功能升高,同时粗面内质网及游离核蛋白体增多,其它细胞器也相应增多。(1分)此外细胞核的DNA含量增加,导致核增大和多倍体化,核形不规则。(1分)8 增生是由于实质细胞数量增加而造成的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1.5分)增生细胞的各种功能物质如细胞器和核蛋白等并不或仅轻微增多。(0.5分)通常为可复性的。(1分)9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组织和器官的体积缩小,(1分)通常由该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体积缩小造成,有时也可因细胞数目减少引起。(1分)常见的有肌肉、骨骼、中枢神经及生殖器官的萎缩。(1分)10 化生是一种已分化组织转化为另一种相似性质的分化组织的过程。(1分)是由具有分裂能力的未分化细胞向另一方向分化而形成(1分),一般只能转化为性质相似的而不能转化为性质不同的细胞。(1分)11变性指细胞或细胞间质的一系列形态学改变并伴有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功能下降),(1分)表现为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数量显著增多。(1分)一般是可复性改变,严重时发展为坏死。(1分)12 细胞内水分增多形成严重的细胞水肿,(2分)镜下细胞体积增大,胞浆透明、淡染。(1分)有时整个细胞膨大如气球,故有气球样变之称。13 气球样变指水肿的细胞体积增大,(1分)胞浆基质内水分含量增多,变得较为透明、淡染,(1分)胞核也常被波及增大,染色变淡,从而整个细胞膨大如气球。(1分)属于细胞水肿的一种表现 。 14 正常情况下不见或仅见少量脂滴的细胞中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而发生脂肪变性,(1分)此时电镜下可见脂滴形成于内质网中,(1分)为有界膜包绕的圆形均质小体,称为脂质小体。(1分)15虎斑心见于严重缺血所致的心肌脂肪变性,(1分)在心内膜下尤其是乳头肌处出现成排的黄色条纹,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排列,状若虎皮斑纹故称虎斑心。(2分)16 肥胖者有时不仅心外膜脂肪组织明显增多,而且在心肌间质特别是在肌束间脂肪组织亦显著增多,(2分)常以右心室,特别是心尖区明显,严重时可影响心功能。(1分)17 由血管壁玻璃样变引起,常见于高血压病的肾、脑、脾及视网膜细动脉。(1分)细动脉持续痉挛,内膜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渗入内膜,在内皮细胞下凝固形成无结构均匀红染的物质,且内膜下基底膜样物质增多,这些改变使细动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变窄,甚至闭塞,此即细动脉硬化症(2分),可引起肾及脑的缺血。18纤维素样变性为间质胶原纤维及小血管壁的一种变性。(1分)病变部位组织结构逐渐消失,变为一堆境界不清的颗粒状、小条或小块状无结构物质,强嗜酸性红染,状似纤维素,并且有时呈纤维素染色,故称纤维素样变性,其实是一种组织坏死的表现,又称为纤维素样坏死(fibrinoid necrosis)。(1.5分)主要见于急性风湿病和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0.5分)19粘液水肿见于甲状腺功能低下,能促进透明质酸酶活性的甲状腺素分泌减少,(1分)致透明质酸(类粘液的主要成分之一)降解减弱,大量潴积于组织内,(1分)导致全身皮肤的真皮和皮下组织的基质中有较多的类粘液及水分潴留,而形成粘液水肿。(1分)?/td 20坏死是生活机体的局部组织,细胞死亡后出现的形态学改变。(2分)坏死的组织、细胞代谢停止,功能丧失。(1分)22 有时单个实质细胞(如肝细胞)坏死后,(1分)胞浆水分逐渐丧失,核浓缩后消失,胞体固缩,胞浆强嗜酸性红染,形成嗜酸性小体,称为嗜酸性坏死,又称固缩坏死。(2分)22 凝固性坏死指坏死组织由于失水、变干,蛋白质凝固成灰白或黄白色比较坚实的凝固体。(2分)其特点是坏死组织的水分减少,而结构轮廓依然较长时间地保存。(1分)23大块组织坏死后,由于发生不同程度的腐败菌感染,(1.5分)坏死组织经腐败菌分解产生硫化氢,后者与血红蛋白中分解出来的铁结合形成硫化铁使坏死组织呈黑色污绿色等特殊的形态改变,称为坏疽。(1分)主要有干性坏疽、湿性坏疽和气性坏疽。(0.5分)24这种坏死主要见于结核病。(1分)坏死组织崩解较彻底,因而镜下组织结构的轮廓不复存在。只见一片红染无定形的颗粒状物。(1分)同时坏死组织含较多的脂质略带黄色,加之脂质阻抑了溶酶体酶的溶蛋白作用,故肉眼呈奶制品干酪的外观。(1分)25由细胞的遗传素质所决定的单个或小灶性细胞的死亡,(1分)可以是生理性,亦可以是病理性,(0.5分)镜下凋亡细胞胞浆强嗜酸性,核深染呈碎片状。这些碎片常由膜包绕称为凋亡小体(Apopotic body)(1分)可被邻近吞噬细胞摄入并分解。(0.5分)26自溶指细胞代谢停止,溶酶体破裂,(1分)使各种仍有活性的酶在酸性环境中更为活跃。(1分)进一步破坏各种细胞结构,使大分子变为小分子。(1分)27 指组织中有淀粉样物质的沉积。(0.5分)这种淀粉样物质是一种结合粘多糖的蛋白质。(0.5分)常见的有免疫球蛋白淀粉样轻链,淀粉样物质相关非免疫球蛋白及其它。但这些物质的共同点在于遇碘时被染成赤褐色,再加硫酸则变为蓝色,与淀粉遇碘时的反应相似,故称之为淀粉样物质(amyloid)。(1分) HE切片呈淡红色, 电镜下为纤细丝状,常浸润于细胞间或沉积于小血管基膜下,或沿网状纤维支架分布。(1分)28 机化指由新生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或其它异物(如血栓等)的过程(2分),最终形成瘢痕组织。(1分)29 皮肤和粘膜的坏死组织崩解或液化后(1分)脱离原来的组织,可留下局部组织缺损,称为溃疡。(2分)30肺、肾等内脏部位的坏死组织,经液化分离后,(1分)沿天然腔道排出,(1分)局部留下的空腔,称为空洞。(1分)五、简答题1 由于发育正常的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目减少而造成的组织器官体积缩小称为萎缩。(1分)大体上:器官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色泽变为深褐;由于间质相对增多或集中,器官质地变韧,边缘锐利,包膜增厚、皱缩。(1分)光镜下:实质细胞体积变小,形状不变,胞浆常浓染,核缩小深染(1分)。在萎缩的心肌细胞、肝细胞、肾上腺皮质网状带细胞的胞质中可见多量脂褐素沉着。(1分)电镜下:胞质内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等减少,自噬泡明显增多。(1分)2 人的体液约2/3存在于细胞内,1/3存在于细胞外。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外水分互相交流,协调一致,保持内环境稳定。但缺氧、电离辐射以及冷、热、微生物毒素等损伤因子作用于实质细胞后,(1分)细胞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合成ATP功能受损。(1分)ATP能量生成减少而影响细胞膜上Na+K+ATP酶(钠泵)转运功能,(1分)从而造成钠在细胞内滞留,钙离子和水进入细胞内,致使细胞水肿,(1分)或者是细胞膜直接受损时,细胞内水分增多,而水肿。(1分)3 发生细胞水肿的脏器大体上:体积增大,边缘变钝,色泽苍白,包膜 紧张,切面隆起,边缘外翻。(1分)镜下示:细胞体积增大,胞质内含有大量嗜伊红性蛋白颗粒或含有透明小空泡。(1分)细胞内水分继续增多,则胞浆变得透明、淡染,空泡状,整个细胞膨大如气球,称为气球样变,(1分)此时胞核也常被累及而增大,染色变淡。(1分)电镜下:除可见胞浆基质疏松变淡外,尚可见线粒体肿胀,嵴短、变少甚至消失;内质网扩张、解体、离断。(1分)4 在病理状态下,不同的原因可导致多种不同的物质在细胞和间质内异常沉积,为变性的主要表现。包括:脂肪沉积,(1分)玻璃样变性,(1分)纤维素样变性,粘液样变性,淀粉样变性,(1分)病理性色素沉积(含铁血黄素、胆红素、脂褐素、黑色素等),(1分)病理性钙化(主要为磷酸钙,其次是碳酸钙)。(1分)5 大体上:轻度肝脂肪变性可无明显改变,或仅轻微黄染。严重时,肝均匀增大,色变黄,触之如泥块并有油腻感。(1.5分)镜下:起初肝细胞内的脂肪空泡较小,多见于核周,以后变大,较密集,散布于整个胞浆中,严重时可融合为一大空泡,将细胞核挤向胞膜下,状似脂肪细胞。(1.5分)脂肪变的肝细胞在肝小叶内的分布,可因病因不同而异。慢性淤血、氯仿或四氯化碳中毒时,脂肪变集中于小叶中央区;磷或毒蕈中毒时则见于小叶边缘区;严重的缺氧、中毒和感染可累及整个小叶。(2分)6 坏死的基本病理变化为:细胞核 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变化就是细胞核发生的下列变化之一:核浓缩,由于核脱水,染色质浓缩,染色变深,核缩小;(1分)核碎裂,核染色质崩解为小碎片,核膜碎裂,染色质碎片分散在胞浆中;(1分)核溶解, 脱氧核糖核酸酶作用, 染色质的DNA分解,核染色变淡,甚至只见其轮廓或完全消失。(1分)细胞浆 由于胞浆嗜碱性物质核蛋白体减少或消失,胞浆嗜酸性相对增强,胞浆红染。同时由于胞浆结构崩解,致胞浆呈颗粒状。(1分)间质 细胞外基质和胶原纤维肿胀,最后可崩解,断裂或液化,呈均质伊红色,无结构物质。(1分)7 组织、细胞体积的增大称为肥大。(1分)肥大可发生于任何器官。(0.5分)实质器官的肥大通常因实质细胞的体积增大所致,但某些器官,如:肾、前列腺、乳腺等肥大则常因细胞数目增多而致。肥大细胞的线粒体总体积增大,粗面内质网、游离核蛋白体增多,细胞合成功能升高。光面内质网、溶酶体等有时也增多。肥大的组织器官功能增强,对机体有代偿意义。(1分) 组织、器官内组成的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1分)。常发生在具有增殖分裂能力的细胞,如表皮组织、子宫内膜等,而不出现于心肌、骨骼肌。(0.5分)增生细胞的各种功能物质如细胞器和核蛋白体并不增多或仅轻微增多。一般来说对机体适应反应有积极意义,但有时也可转化为肿瘤。(1分)六、论述题1 凡在细胞、纤维结缔组织和血管壁内出现均匀一致、略呈半透明状伊红染色物质的凝集或沉积均可称为玻璃样变性,(1分)是许多疾病所共有的一种基本病变,是纯形态学的名称,不同类型的玻璃样变的发生原因、机理、化学组成和结局均不相同。常见的归为下列类: 结缔组织玻璃样变:常见于纤维瘢痕组织、纤维化的肾小球、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增厚的脾包膜等。此时纤维细胞明显变少,胶原纤维增粗,相互融合呈半透明均质梁状、带状、片状。质地坚韧,缺乏弹性。(3分) 血管壁玻璃样变:好发于高血压病的肾、脑、脾及视网膜的细动脉。由于细动脉痉挛、血管内膜缺氧、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浸润内膜下而在内膜下凝固成均匀红染无结构的物质。可致血管壁明显增厚、管腔狭窄、甚至闭塞。(3分) 细胞内玻璃样变:凡整个细胞或胞质内出现均质嗜伊红团块状物质均属此类。包括肾小管上皮细胞玻璃样小滴变、细胞内病毒包含体、酒精中毒时肝细胞内的Mallory小体、病毒性肝炎时的嗜酸性小体、浆细胞内的Rusell小体等。(3分)2 肝细胞内脂肪代谢平衡失调则发生脂肪变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