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森林防火培训课件_第1页
村级森林防火培训课件_第2页
村级森林防火培训课件_第3页
村级森林防火培训课件_第4页
村级森林防火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的基本知识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的基本知识 本次培训班的目的在于让在座的各位能够了解森林防火的 基本知识 掌握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技能 树立森林防火的工作 理念 达到以人为本 科学扑救的目的 确实做到一旦发生森林 火灾能够 打早 打小 打了 今天主要讲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1 什么是森林火灾 2 森林火灾扑救的基本方法 3 森林火灾扑救注意事项 4 护林员工作职责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个内容 什么是森林火灾 一 森林火灾的概念 森林火灾是指森林可燃物剧烈氧化而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 烧死 烧伤林木及其他森林中的动植物 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平衡 对森林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燃烧现象 森林火灾也是世 界八大自然灾害之一 二 森林火灾的分类 根据我国 森林防火条例 的规定 森林火灾分为四种 一般森林火灾 受害森林面积在 1 公顷 15 亩 以下 较大森林火灾 受害森林面积在 1 公顷以上 100 公顷以下 重大森林火灾 受害森林面积在100公顷以上1000公顷以下 2 特别重大森林火灾 受害森林面积在 1000 公顷以上 三 森林火灾燃烧的种类 森林火灾燃烧的种类 通常分为地下火 地表火 树冠火和树 干火 地下火 在泥炭和腐殖质层燃烧蔓延的火称为地下火 它有三个特点 一是见不到火焰 只看得到少量的烟 二是持续时间长 蔓延速度不快 4 5 米 小时 三是破坏力大 火灾后树木死亡率高 地表火 火沿地表蔓延 烧毁地表层的植被物 危害幼林 灌 木 草丛 烧死 烧伤树木 沿地表蔓延的火称为地表火 树冠火 就是引起树枝 树叶层燃烧的火 树干火 引起树干燃烧的火称为树干火 四 森林火灾的火源分类 一般分为自然火源和人为火源两大类 自然火源 是一种自然现象 常见的是雷击火 枯枝落叶发 酵生热以及树枝摩擦生热产生的自然燃烧现象 我们南方的森林 自然火源主要是雷击火 人为火源 是森林火灾发生的主要火源 目前 98 的森林 火灾是人为火源引发的 按性质分为 3 种 一是生产性火源 如烧荒积肥 开垦烧荒 炼山造林等 二是 非生产性火源 如上坟烧纸 烧香 放鞭炮 小孩玩火等 三是人 3 为故意放火 但是人为故意放火都是 五类 人员 2 森林火灾扑救的基本方法 一 扑救的原则和要求 森林火灾扑救的基本原则是 打早 打小 打了 打早 是指 扑火行动迅速 扑打初发火 打小 是指要扑打火势弱 面积小 的火 打了 是指灭火的彻底性 二 扑救的基本方法 1 直接灭火法 直接灭火方法 是使用灭火器具直接与火交锋 使火停止燃 烧 这种方法不适合猛烈燃烧的大火或树冠火 主要采取有人工 扑打 复土灭火 以水灭火 风力灭火等 人工扑打法 是最原始的一种扑救方法 常用于扑救弱度 地表火 常用的扑火工具 树枝条子 以阔叶为主 扫把 二号扑火 工具 扑打时的人员编组 根据地形条件和火势强度 可一人为战 或多人合力扑救 扑打的方法 扑打时 扑火队员应站在火边外侧 由外向里 沿火线边缘斜向火焰成 45 角 轻举猛抽 边抽边扫 一打一拖 或拖滚几下 切忌直上直下 或猛起猛落 以免煽动风力 引起火 星飞扬 助长火势 注意的事项 要坚持做到 五打五不打 即 打下山火不打上 4 山火 打地表火不打树冠火 打顺风火不打逆风火 打地形好的 火不打地形不好的火 打便于安全撤退的火不打没有退路的火 复土灭火 一般在枯枝落叶层厚 森林可燃物多的火场 当扑打法不易 直接扑灭时使用的一种方法 主要是用铁锹 镐以及机械等铲土 将火覆盖 不让火线扩大范围 以水灭火 是最普通 方便 廉价 效果又好的灭火方法 如果在火场附 近有水源 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风力灭火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扑打幼林或次生林 荒山草坡火灾 但 不能扑灭地下火和树冠火 不适用于高山陡坡 适用的工具主要 是风力灭火机 使用风力灭火机应掌握的技术要点 一台风力灭火机配备机 手 2 人 一人背机 一人背油 轮流操作 扑火时 操作人员手持 风力灭火机 侧身于火线外侧 离火越近越好 适当左右摇摆灭 火机 先易后难 先弱后强 孤立火头 最后一举灭掉 灭火时 要瞻前顾后 对复燃的火要及时消灭 应注意事项 一是使用风 力灭火机要坚持 四不打 第一 火焰高度超过 2 5 米不打 第二 灌木丛高度达 1 米以上的火不打 第三 草超过 1 5 米的沟塘火 不打 第四 迎面火的火焰超过 1 米时不打 上述条件下扑火太 危险应改变策略 如暂避火烽 待火焰降低时冲上去扑灭 不能 5 打的地段待火烧过后再扑打 迎面火焰高 可使用交叉法扑灭 二是使用风力灭火机必须掌握好灭火角度 使用最大风速 距火 太远 风力太小不但不能灭火反而助燃 2 间接灭火法 主要是建立防火隔离带 或以守为攻型灭火方法 这种方法 主要适用于高强度的地表火 树冠火和地下火 常用的有隔离带 法 以火灭火法 开设隔离带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树冠火和高强度地表火 开设隔离带要注意 以下几个方面 a 隔离带开设的位置一般选择在山脊或沟谷中心线背火一 侧 尽可能利用河流 小溪和道路 农田等自然条件 以减少工作 量 缩短开设隔离带的时间 如无山脊或沟谷可依托时 则应选 择在不同类型可燃物的交界处 但绝对不能在火头前进方向的半 山腰开设隔离带 在平坦的地方开设隔离带 隔离带的走向要尽 可能地与风向垂直 b 开设隔离带的距离要与火线蔓延的速度 可燃物类型的 变化 作业的机械化程度 作业人员的多少而定 c 隔离带的宽度依林火种类 地表可燃物堆积厚度和风力 大小而定 d 隔离带开设好后要有足够的人员看守 防止火场上的飞 火随风飞过隔离带 要保护另一面森林内不产生新的火点 6 以火灭火法 这种方法技术性要求很强 带有很大的危险性 运用此方法 一定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不要使用 三 常见的几种山火的扑打方法 1 怎样扑打初发火 要集中兵力 全线用兵 四面包围 围歼作战 争取时间 采 取四面包围 全线突击战术 2 直冲火怎么打 沿火头前进方向的两侧 兵分两路扑打 循序前进 绝不可 迎面堵截 直接扑打火头 危险性大 容易发生事故 采取循序渐 进 后续追击的战术 3 下山火怎么打 下山火的火速慢 危险性小 容易打灭 必须抢时间迅速扑 打 下山火要先攻火头 从火头的两侧夹打 如果是封山育林好 的地方 可燃物较多 必须从侧面一步一步扑打前进 万万不可 居高临下扑打 危险性大 容易滑倒造成人身伤亡 采取鸡子吃 蚯蚓的战术 4 火线烧成一直线时 怎样打 火线烧成一直线时 必须把人力分成几组 把火线截成两段 或几段 分段进行 由各段两头夹打 采取一次冲击 全线控制的 战术 7 5 火线烧成弧形状或其它形状时 怎么打 打一步前进一步 多点突破 分段进行 由各段的两头夹打 构成钳形 制止其蔓延扩大 逐渐缩短火线至火消灭 采取多点 突破 分击合围的战术 四 扑救程序 扑救森林火灾时必须遵循 先控制 后消灭 再巩固 的程序 分阶段地进行 1 控制火势 主要是封锁火头 控制火势 把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燃烧 是灭火初期阶段 也是灭火的最紧迫阶段 2 稳定火势 这是扑火的最关键阶段 控制火势后 必须采取更有效的措 施扑打火翼 即火场两侧部 防止火势向两侧扩展蔓延 3 清理余火 俗话说 三分打七分清 余火一旦复燃 扑救更加困难 火 被扑灭后 必须派人在火烧迹地上进行巡逻 清查火场各种隐蔽 的残余火 发现余火要立即熄灭 4 看守火场 主要任务是留守人员看守火场 目的是防止余火复燃 一般 荒山和幼林地起火坚守 12 个小时 中龄林 成龄林地起火坚守 24 个小时以上 方可考虑撤离 三 森林火灾扑救注意事项 8 森林火灾发生后 火场由于受地形 植被 气象等因素的影 响而瞬息万变 险情难已预料 面对突如其来的险情 能否做到 成功突险 关键在于能否科学处置 采取正确的自救方法 努力 脱离险境 第 1 点 影响灭火作战安全的四种危险环境 1 设法避开六种危险地形 陡坡 陡坡会自然地改变林火行为 火向上山燃烧时 火强度增大 蔓延速度加快 因此 越过山顶直接扑救林火或沿山坡向上山逃 避林火 都是极其危险的 山脊 由于林火使空气升温 沿山坡上升到山顶 与背风坡吹来的 冷空气相遇 从而形成飘忽不定的阵风和空气乱流运动 使林火 行为难以预测 山谷 山谷是典型的危险地域 当通风状况不良 火势发展缓慢时 会产生大量烟雾和一氧化碳 并在谷内沉积 造成人员窒息或一 氧化碳中毒 特别是只有一个进口的葫芦域型山谷 其作用如同 排烟管道 为强烈的上升气流提供通道 很容易产生爆发火 鞍部 鞍部因受两侧山体影响 形成漏斗状的通风口 风从鞍部通 9 过时 速度会成倍增加 使火行为不稳定 草塘沟 草塘沟是指林地内或林园集中分布有杂草的沟洼地形 林火 在草塘沟燃烧时 火强度大 同时会向两侧山坡蔓延 形成冲火 是林火蔓延的快速通道 山岩凸起地形 由于地形条件特殊 产生强烈的空气涡流 明火在涡流作用 下易产生多个分散的方向 在此类地形上 危险性较高 极易使 灭火人员被大火围困 2 高度警惕三种植被类型 灌木丛林集中连片的植被 灌木丛林多由草本植物和易燃乔灌木构成 燃点低 蔓延速 度快 释放能量迅速 加之林内密度大 人员行走困难 透视性不 良 危险性极大 可燃物垂直连续分布的植被 林火在此类植被燃烧 可迅速蔓延到树冠 形成立体燃烧的 树冠火 如遇大风天气 易产生飞火和火旋 造成火势突变 近距 离扑打势必造成人员伤亡 可燃物载量大的林地植被 通常情况下 当森林可燃物载量增加一倍时 火灾蔓延速度 就会增加一倍 火强度就会增加四倍 当林火从可燃物较少的地 方蔓延到可燃物较多的地方时 火灾蔓延速度和强度就会突然增 10 大 威胁灭火人员的安全 3 尽可能避开三个危险时段 风力超过五级的时段 风不仅能加快可燃物水分蒸发 加速干燥而易燃 同时还能 不断补充新的氧气 加速燃烧过程 通常火场风力每增加一级 火头蔓延速度就会增加一倍 如风力增加到五级 火灾就会失控 地形险要地带的夜间时段 夜间由于视距不良 能见度低 灭火人员对火场周围地形缺 乏准确判断 很容易发生坠崖摔伤 滚石砸伤 倒木伤人 误入火 坑等险情 温度超过 20 的中午时段 中午通常气温最高 湿度最低 可燃物含水量最少 森林最 易燃烧 林火蔓延速度最快 特别是 13 时左右是森林灭火的高 危时段 4 不直接扑打三种火线 强度大的上山火火线 火焰高度超过 2 5 米的火线 火焰高度超过 1 米的灌木丛林段火线 第 2 点 常见的八种避险方法 1 避开高危火环境避险 灭火作战中 要主动避开危险地形和高强度地表火 树冠火 11 火场局部产生火爆 火旋风 飞火时 通常不要轻易接近火线 不 直接灭火 在密灌丛中和复杂地形条件下灭火时 应注意观察火 场情况 主动避开中午 12 17 时高温 大风时段 2 预设安全区域避险 是指灭火人员在扑打中强度以上地表火 在危险地形灭火或 开设隔离带 在高温 大风天气条件下灭火 以及强行阻截高强 度火头时 都应预先设置安全避险区 确保在火势突变时 灭火 人员能够立即进入安全区域 实施有效避险的方法 开设安全区 域 通常应选择在植被稀少 地势相对平坦 据火线较近 且处于 上风向的有利位置 同时 要彻底清除安全区域内可燃物 排除 安全隐患 并派出观察哨 密切关注火场动态 3 快速转移避险 灭火行动展开后 遇有风向突变 风力较大 灭火人员无法 以人力控制火势 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 如火场附近有有利 地形或撤离路线 且时间足够 应立即组织灭火队员快速转移至 安全地带避险 4 进入火烧迹地避险 若被大火突然袭击 无法实施转移时 可充分发挥灭火设施 多弹 多击 多具的组合效应 采取多批量 多批次的办法 强行 打开火烧缺口 迅速进入火烧迹地避险 并迅速组织人员清理火 烧迹地内剩余可燃物 进一步扩大安全区域 派出安全员 或观 察哨密切关注火情变化 12 5 点迎面火避险 在遭大火袭击或包围时 来不及转移到安全地带 但附近有 道路 河流 农田 植被稀少的林地等有利条件可做依托 且有一 定时间准备 可迅速组织向火袭来的方向点烧迎面火 而后 人 员进入火烧迹地避险 6 点顺风火避险 如火场周围没有依托条件 或虽有依托条件 但不具备点烧 迎面火的时间或距离时 迅速组织点烧顺风火 并顺势进入火烧 迹地内避险 点烧时 风力灭火机手以弱风跟进助燃 水枪手清 理火烧迹地内较大的火星或倒木 灭火弹手集中灭火弹随时准备 对袭来的火头实时压制 确保在较短时间内烧出较大的避险区域 7 利用有利地形避险 当林火威胁人身安全 无法实施点火避险时 灭火人员应有 效利用附近河流 湖泊 沼泽 耕地 沙石裸露地带 火前方下坡 无植被或植被稀少地域等有利地形实施避险 8 利用防护器材冲越火线 在其他避险手段不能使用时 灭火人员应利用防火服 头盔 面罩 手套等防护装具 选择火势较弱 地形相对平坦的部位 逆 风迎火强行冲越火线 进入火烧迹地避险 冲越前 要按要求穿 着防护装具 冲越时 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扔掉装备 快速冲越 火线 13 第 3 点 扑火安全规则 1 扑火队员需配备必要的装备 如头盔 防火服 防火手套 防火靴和扑火工具 2 扑火队员必须接受扑火安全培训 3 遵守火场纪律 服从统一指挥和调度 严禁单独行动 4 时刻保持畅通的通讯联系 5 认真分析林火行为地形地貌和扑救方法 4 护林员的工作职责 护林员是从事林业保护工作的一门职业 护林员的主要职责 是 巡护森林 加强对林区火源的管理 及时报告火情 制止破坏 森林资源的行为 对造成森林资源损失的护林员有权建议有关部 门处理 发生森林火灾 胁助办案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