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培养计划.doc_第1页
【精品】培养计划.doc_第2页
【精品】培养计划.doc_第3页
【精品】培养计划.doc_第4页
【精品】培养计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培养计划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编号834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知识解决若干实际问题,并且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为国家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一流数学师资。 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严格的数学思维训练,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的运用手段,并通过专业理论课程、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质。 毕业生应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自信宽容的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正确判断的能力;2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有比较宽厚的数学理论基础,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3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 掌握本专业文献检索、资料查阅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5具有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比较宽厚的文化修养和良好的审美情趣;6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较强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与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同时具备乐教、懂教、会教、善教等教师教育专业素养。 二、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抽象代数、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概率论、数理统计、拓扑学基础、微分几何学、教育学、心理学、数学学科教学论。 三、学制4年 四、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五、教学时间分配表项目周数学分各学期分配情况(周数)备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军事训练333000000013周学年论文0000000000教育实习或毕业实习88000000808周见习220000110046学期毕业论文(设计)660000000616周复习考试13.50222221.511入学及毕业教育200.50000001.5学年总结1.5000.500.500.500机动600.50.520.51010.5课程教学1221611517171717171111小计1641802120212021202120 六、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布表类别学期课类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计百分比学时通识教育必修课219xx36153000070925.8专业类必修课18030626623826917000142952专业类选修课计划开设001191194167503062721982学生应修005151102102683440814.8通识教育选修课000010210xx047.4小计39950745344247337468342750100学分通识教育必修课131181100004326.7专业类必修课101816141410008250.9专业类选修课计划开设006624441816114学生应修003366422414.9通识教育选修课00006600127.5小计23292728262242161100注专业类必修课指学科基础必修课与专业必修课;专业类选修课指学科基础选修课与专业选修课 七、课程计划表课程类别课程号课程名称开课学期学分学时分配表周学时先行课考试方式双学位课素质课程课程课类授课实验课外通识教育课必修课31001001计算机基础135603441理31004001高等语文135xx1文33001100大学体育111300021体3400002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3480031文35000011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1124xx1文35000012大学英语听力与口语1121501511文31001003高级程序语言设计235102431理33002100大学体育22134002330011001体3400002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22401031文35000021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22251003350000111文35000022大学英语听力与口语222170171350000121文33003100大学体育33134002330021001体3400002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33401721文35000031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33251003350000211文35000032大学英语听力与口语332170171350000221文33004100大学体育44134002330021001体3400002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65105131文35000041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44251003350000311文35000042大学英语听力与口语442170171350000321文选修课学生至少修取12个学分。 其中文科类不少于4个学分,艺术类不少于2个学分,其它6个学分由学生自主选修。 学科基础课必修课83410101数学分析 (1)15900061是理83410102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 (1)15900061是理83410103数学分析 (2)2610xx834101011是理83410104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 (2)2610xx834101021是理83410107数学分析 (3)3610xx834101031是理83410108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 (3)3468004834101041是理专业课必修课31001002多媒体技术与应用223401721理83410105普通物理 (1)2468004834101011理81406001心理学基础3345063教83410106普通物理 (2)3351003834101051理(续表)课程类别课程号课程名称开课学期学分学时分配表周学时先行课考试方式双学位课素质课程课程课类授课实验课外专业课必修课36010001教师口语(普通话)411703412文81006001教育学基础435100381406001教83410110抽象代数4468004834101081是理83410111复变函数 (1)4351003834101071是理83410112常微分方程 (1)4351003834101071是理36010002教师书法513403422文81606001现代教育技术52242464810060011教83410109概率论5468004834101031是理83410114实变函数 (1)5468004834101071是理83410115拓扑学基础5351003834101071是理83410113数理统计6468004834101091是理83410116微分几何学6351003834101081理83410117数学学科教学论62340021理83410118数学教学技能训练61170021理选修课834xx1计算机数学软件3234002834101041理834xx2计算机数学软件实验3103402834101041理83421101初等数论33510031理83421102射影几何4351003834101081理83710109数学模型4234002834101041是理83710110数学模型实验4103402834101044是理83422101组合数学5351002834101081理834xx3常微分方程 (2)5351003834101121理83421104群论5351003834101081理83710113数值分析 (1)5468004834101071理83710116运筹学基础53431603834101041理834xx4数学史53510031理36020004教育科研方法基础5117022810060013教36020005教育调查与统计5117022810060013教36020009特殊儿童教育5117022810060013教360xx0天才儿童教育5117022810060013教360xx1中国教育名家思想5117022810060013教360xx2外国教育名家思想6117022810060013教360xx3教育政策与管理6117022810060013教(续表)课程类别课程号课程名称开课学期学分学时分配表周学时先行课考试方式双学位课素质课程课程课类授课实验课外专业课选修课360xx4教师专业发展6117022810060013教360xx5家庭教育6117022810060013教360xx7教师职业发展与心理健康6234062814060013教360xx9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62171262814060013理360xx0现代远程教育概论621712623理360xx1教学系统设计案例研析621712623理360xx3义务教育法的制度与学校法律纠纷实例6117002810060013教36020007教育哲学6117022810060013教36020008学前教育专题6117022810060013教36020003教学活动设计6117022810060013教834xx1中学数学课程解读61170013理36020002校本课程开发6117022810060013教834xx5专业英语62340021理87410101泛函分析 (1)6351003834101141理83422102图论6351003834101081理87410102偏微分方程 (1)6351003834101121理83422103数理经济学6351003834101071理834xx6初等数学研究6351003834101071理834xx7竞赛数学63510031理834xx8计算机辅助教学62340021理834xx9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61034024理834xx0数学教学评价与测量63510031理83421105微分流形7234003834101081理834xx3数学控制论7234003834101121理83422104金融数学7234003834101131理834xx4中学数学方法论72340031理83422105代数编码7234003834101101理36020001德育与班级管理7117022810060013教834xx2中学数学教材研究71170023理834xx5中学数学竞赛的组织与辅导71170023理360xx2教育技术研究方法7234062816060013理360xx8学校心理辅导7234062814060013教360xx6教学案例赏析7117022810060013教(续表)课程类别课程号课程名称开课学期学分学时分配表周学时先行课考试方式双学位课素质课程课程课类授课实验课外专业课选修课834xx7高中数学选修课基础82340031理834xx6中学数学名师讲座81170029理83422106现代数学理论与方法选讲8234003837101011理36020006教育评价8117022810060013教834xx8博弈论8234003834101081理834xx9数学教育研究导引82340031理834xx0数学文化82340031是理83421107分形几何8234003834101141理83421106Galois理论8234003834101101理 八、说明1本专业培养方向为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所开专业课程选修课均为本方向选修;2课程教学应修满161学分 (1)通识教育55学分43学分必修,12学分选修; (2)专业课程106学分82学分必修;24学分选修,其中心理学类、教育学类(即以3开头的课程编号的课程)应修3学分,数学学科教学类不少于2学分;3实践教学应修满16学分 (1)教育见习2学分,时间为2周,在第46学期进行; (2)教育实习8学分,时间为8周,在第7学期进行; (3)毕业论文(设计)6学分,时间为6周,在第8学期进行;4本专业共开设双学位课程57学分,修满双学位课程38学分,可申请本专业辅修结业证书;修满50学分并完成辅修论文及答辩,可申请本专业双学位学士证书;5学生需同时修满规定的专业课程学分和素质拓展学分方可毕业。 素质拓展学分要求学生需获取20个必修学分,10个选修学分,具体修取办法见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中的相关规定华中师范大学素质拓展学分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第一条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艺术修养,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是学校本科教育实施学分制的进一步深化,是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本办法实施后,学生必须同时修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各类专业课程学分和本办法规定的各类素质拓展学分方可毕业。 学生毕业时的学业成绩单和素质拓展学分成绩单同时装入学生档案。 第三条本办法所涉及的素质拓展学分,主要是指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中除专业课程学分之外的内容,涵盖了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与社会工作、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技能培训及其他、国防教育等六个方面。 第四条本办法所规定学分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种,学分总数不作限定。 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20个必修和10个选修学分,累计30个学分为合格,方可毕业;修满40个学分(其中必修学分不少于20个学分)为优秀,其学分可作为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及评选优秀毕业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必修学分主要包括“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项目应修满8个学分;“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项目应修满2个学分;“社会实践与社会工作”项目应修满1个学分;“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项目应修满4个学分;“国防教育”项目应修满5个学分。 第五条学生素质拓展学分原则上以一学年为审核时间单位,以院(系)学工办为主要评定组织单位,学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为最终审核单位。 第六条学生素质拓展学分各个单项的折算标准见附表。 在计算过程中,内容相同的项目只记最高学分分值,得分不累加。 集体项目第 一、 二、三完成人所取得的学分按项目相应的折算学分数分别乘以 1、0. 5、0.25计算。 第七条学生应在每学年开学后两周内向院(系)提交上一学年获取素质拓展学分的申报单,并附相关证明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交所在院(系)学工办。 各院(系)学工办在每学年开学一月内,对学生提交的材料认真审核,依据本管理办法评定学分。 第八条凡弄虚作假申请素质拓展学分的学生,一经发现取消该项目的素质拓展学分,并根据华中师范大学学生考试违规认定与处理办法(试行)(华师行教字xx115号)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凡协助学生弄虚作假或为学生弄虚作假在客观上提供方便的教师,一经发现按华中师范大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规定(华师行教字xx24号)追究责任。 第九条凡本办法中未涉及到、但需要予以确认学分的项目可由院(系)学工办认定并报学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办公室备案。 第十条本办法自xx年9月1日起,在xx级、xx级学生中开始实施。 本办法由学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办公室负责解释。 二七年七月六日(源自华师行字xx35号)关于进一步落实华中师范大学素质拓展学分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落实华中师范大学素质拓展学分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校内各单位为进一步落实我校素质拓展学分制度实施办法,完善素质拓展学分体系,确保素质教育实际效果,根据华中师范大学素质拓展学分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华师行字【xx】35号)文件精神,结合目前工作实际,现就进一步落实和实施素质拓展学分制度有关情况通知如下 一、关于素质拓展学分结果的最终认定与处理1对素质拓展学分最终结果的认定,并由此做出能否毕业或取得学士学位的结论由学校素质教育基地办公室负责,有关认定材料加盖素质教育基地办公室公章后装入学生档案。 2学生素质拓展学分的有关信息作为学生评优评先、毕业生推荐、免试推荐为硕士研究生等的依据之一。 3学生可通过网上素质拓展学分系统随时查询素质拓展学分信息。 4学生个人、院(系)及相关部门对素质拓展学分认定如有疑义,可直接向学校素质教育基地办公室提出,由素质教育基地办公室10日内予以协调解决。 二、素质拓展学分管理素质拓展学分的认定与管理分三种方式进行(具体信息参见附表1)(一)相关职能部门认定1由相关职能部门直接录入项目信息,并认定学分,一般在项目论证后10日内完成。 2采取本办法的相关项目如下党团组织课程(A1.3),学生个人评优评先(A3)中的校级及以上项目,发表论文(B3.1),假期社会实践(C1.1),学校志愿服务岗(C2.1),学生工作(C3.1)中担任校级干部项目,社团活动(C3.2),文体活动(D2.1)中校级及以上活动项目,体育俱乐部后续课(D2.2)和国防教育(F)。 (二)学校素质教育基地办公室认定1由学生网上申报,学校素质教育基地办公室认定学分。 学生每周五前先网上申报,并于周五向素质教育基地办公室递交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素质教育基地办公室收到材料后10日内评定。 2采取本办法的相关项目如下学术科技竞赛类(B1),出版著作(B3.2),专利申请(B4.1)。 (三)院(系)素质拓展学分评定小组认定1由学生网上申报,并向院(系)素质拓展学分评定小组递交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评定小组直接录入项目信息,并认定学分,按照规定时间进行,一般在项目论证后10日内完成。 采取本办法的相关项目如下主题教育(A1.1),形势与政策教育(A1.2),学生日常行为教育(A2),学生个人评优评先(A3)中的院(系)个人项目,学术交流研究类(B2)。 2由院(系)素质拓展学分评定小组自行制定评定时间及方式,并报学校素质教育基地办公室备案,但原则上每学期至少集中评定一次,建议认定时间为每年的5月和12月。 采取本办法的相关项目如下创业实践(B4.2),学习兼职实践(C1.2),其他志愿服务(C2.2),学生工作(C3.1)中院(系)干部项目,文化艺术(D1),文体活动(D2.1)中院(系)组织的文体活动项目,技能培训及其他(E)。 关于进一步落实华中师范大学素质拓展学分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三、素质拓展学分具体认定如下(一)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A)1思想政治主题教育(A1) (1)主题教育(A1.1)和形势与政策教育(A1.2)学分认定采取管理办法(三)2。 评定小组为由辅导员组成的教研室成员,考核成绩主要包括学生参加院(系)及班级组织的主题教育活动情况及形势政策课考试成绩。 具体考核办法由学工部、宣传部负责组织制定。 录入时间为每学年末(7月上旬)。 (2)党团组织课程(A1.3)学分认定采取管理办法(一)。 分别由党校及团校审核认定,以学员结业成绩及鉴定为依据。 录入时间为每期党团校结业成绩公布后10日内完成。 党校学分具体认定办法由党校负责制定,团校学分具体认定办法由校团委负责制定。 2学生日常行为教育(A2)此项学分认定采取管理办法(三)1。 信息由辅导员审核认证,学生应于每学年9月初登陆系统,填写学年小结,辅导员根据小组鉴定情况给定评语、评定学分。 各院(系)按规定时间一月内完成。 具体办法由学工部负责组织制定。 3学生个人评优评先(A3)此项学分认定采取管理办法(一)和(三)1相结合,分三个层面认定校级以上及校级综合奖、单项奖具体项目参见华中师范大学本、专科学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办法(试行)(华师行学字xx43号)学分认定采取管理办法(一),由学工部、校团委直接认定和录入;校级其他获奖学分认定采取管理办法(一),由校团委直接认定和录入;院(系)个人先进奖学分认定采取管理办法(三)1,由院(系)素质拓展学分评定小组认定和录入。 以上三个层面的录入和认定工作在评奖结果文件下发后10日内完成。 (二)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B)1学术科技竞赛类(B1)此项学分认定采取管理办法(二)。 2学术交流研究类(B2)此项学分认定采取管理办法(三)1。 3论文、作品编注类(B3)发表论文(B3.1)学分认定采取管理办法(一),由校团委大学生学报审核和认定,并将大学生科研成果登在华中师范大学大学生学报上,核心期刊发表作品刊登内容摘要,其他期刊刊登索引。 出版著作(B3.2)学分认定采取管理办法(二)。 4创新创业类(B4)专利申请(B4.1)学分认定采取管理办法(二);创业实践(B4.2)学分认定采取管理办法(三)2。 (三)社会实践与社会工作(C)1实践活动(C1)假期社会实践(C1.1)学分认定采取管理办法(一),由校团委从暑期社会实践系统直接录入数据和认定;学习兼职实践(C1.2)学分认定采取管理办法(三)2。 2志愿服务(C2)学校志愿服务岗(C2.1)学分认定采取管理办法(一),其他志愿服务(C2.2)学分认定采取管理办法(三)2。 3社会工作(C3)学生工作(C3.1)学分认定采取管理办法(一)和(三)2相结合校级学生干部由校团委审核认定;院(系)学生干部由院(系)素质拓展学分评定小组审核认定。 信息录入与评定分开进行,按有关规定自取得资格起10日内完成录入信息,资格结束10日内完成学分认定。 社团活动(C3.2)学分认定采取管理办法(一),学生社团活动信息以社团为单位提出申请,由校团委社团联合会审核认定。 (四)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D)关于进一步落实华中师范大学素质拓展学分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1文化艺术(D1)此项学分认定采取管理办法(三)2。 2身心发展(D2)文体活动(D2.1)学分认定采取管理办法(一)和(三)2相结合校级、省级及以上文体活动由校团委录入和认定;院(系)文体活动由院(系)素质拓展学分评定小组录入和认定;体育俱乐部后续课(D2.2)学分认定采取管理办法(一),由公体部录入和认定。 (五)技能培训及其他(E)此项学分认定采取管理办法(三)2。 (六)国防教育学分(F)此项学分认定采取管理办法(一),具体认定办法由人武部负责组织制定。 四、注意事项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大宣传。 相关职能部门、各院(系)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做好华中师范大学素质拓展学分实施办法的推动工作,尤其是要在06级和07级学生中广泛宣传此项办法的具体内容和现实意义。 2明确职责、专人管理、形成机制。 相关职能部门、各院(系)要根据素质拓展学分实施情况,明确职责,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或办法,报学校素质教育基地办公室备案后,向学生同时公布,相关职能部门、各院(系)选派一名干部,担任本单位素质拓展学分管理人员,由素质教育基地办公室组织培训。 3加强研究、逐步完善、力求务实。 针对素质拓展学分制度在推行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结合院(系)特色和学生实际情况,不断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4建立档案、严格保管、确保客观。 各单位要建立健全相应学生素质拓展学分的纸质档案和电子文档的管理。 学校素质教育基地办公室负责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和维护,确保数据安全。 二七年十二月十七日关于进一步落实华中师范大学素质拓展学分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附表华中师范大学素质拓展学分评定标准表项目考核内容及标准学分值评定方式认定部门认定办法A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A1思想政治主题教育A1.1主题教育结合星期天晚点名,开展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思想品德教育等主题教育,每学期不少于10学时1由辅导员组成的教研室评定,每学年开设1学分的系列课程,累计4个必修学分院系评定小组办法(三)1A1.2形势与政策教育A1.3党团组织课程?面向大 一、大 二、大三学生开设,每学年16学时获取党、团校结业证书 2、1由学校、院系党团校提供相关职能部门办法(一)A2学生日常行为教育A3学生个人评优评先学年小结学生在校期间文明素养与参与集体生活表现1辅导员根据小组鉴定情况评定。 每学年1分,累计4个必修学分院系评定小组办法(三)1先进个人获省级及以上先进个人奖励校级先进个人校级单项奖321以文件为主,不同奖项可以累加计算。 以院系表彰决定为主以文件或获奖证书为准(含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比赛获奖、全国电子商务竞赛、音体美专业竞赛等)。 不同奖项可以累加计算,音、体、美专业等同。 13分区域性,全国性和国际性三个等级。 提交论文报告或相关证明。 2以学校文件为主有教师出具的证明相关职能部门办法(一)和办法(三)1院系个人先进奖0.5院系评定小组B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B1学术科技竞赛类B1.1国家级奖一等奖 二、三等奖 一、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一等奖、二等奖4学校素质教育基地办公室办法(二)33222B1.2省部级奖B1.3学校奖三等奖1B2学术交流研究类B2.1学术活动论文在学术会议上交流院系评定小组办法(三)1国外访学并有访学报告1B2.2研究活动参加大学生科研立项并结项系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20学时以上)参加科研活动小组活动(20学时以上)提交社会调查报告(不少于3000字)参加院(系)、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完成学校开放性实验并考核合21提交总结报告2有指导教师的评阅意见B2.3科学实验 2、 3、4结项后给定1有考核成绩证明关于进一步落实华中师范大学素质拓展学分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项目考核内容及标准学分值评定方式认定部门认定办法格B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B3论文、作品编注类B3.1发表论文学科专业核心刊物学科专业非核心刊物公开发表(含增刊和大学生学报)独立或主编3按教师专业职称评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