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美学与音乐美学思想浅析论文.doc_第1页
亚里士多德美学与音乐美学思想浅析论文.doc_第2页
亚里士多德美学与音乐美学思想浅析论文.doc_第3页
亚里士多德美学与音乐美学思想浅析论文.doc_第4页
亚里士多德美学与音乐美学思想浅析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亚里士多德美学与音乐美学思想浅析论文 关键词:美学音乐美学“模仿论”“典型说”“美在整一” 摘要: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宗教、自然科学和美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即为艺术“模仿论”反对艺术“天性说”同时他还开启了艺术“典型说”的萌芽;提出了美的存在方式为有机整体的观点;界定了艺术的外延;揭示了音乐的特殊性对音乐本质展开了探讨;高度肯定了艺术广泛的社会作用等等这些不朽的关于艺术、美学、音乐的论述犹如大河之源掀起了后世艺术科学发展的滚滚洪流然而由于时代视野和阶级的局限他的美学思想也深深打上了时代和阶级的烙印 一、美学思想的核心艺术“模仿论” 艺术“模仿论”是亚里士多德美学思想的核心他认为一切艺术都是模仿相互之间有且只有三点差别即模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和所采用的方式不同模仿说其实是古希腊的传统说法赫拉克利特就有过艺术模仿自然的见解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也有类似的说法到了柏拉图把模仿说系统化了但他的模仿说是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理论基础上的他认为理念世界才是唯一真正的实在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模仿而艺术模仿现实世界则是“模仿的模仿”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相反否认“理念世界”的存在肯定物质的感性世界是的而艺术模仿现实世界艺术是的进而对模仿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模仿论”的新观点主要在于如下两点:其一认为艺术模仿的主要对象是“在行动的人”17即是“人的行动、生活、幸福”121其二是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的天性即善于模仿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的起源有两个原因而且都出于人的天性第一模仿是艺术的本质而模仿出自人的天性人具有模仿的本能第二音乐感和节奏感也出于人的天性而音乐感和节奏感是构成艺术的形式方面的重要因素特别对于音乐、诗歌、舞蹈更是如此 天性说在今天看来当然是不科学的甚至显得有些幼稚但在2000多年前的当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因为在柏拉图那里把艺术看做是少数人的“神灵凭附”把艺术神秘化了而亚里士多德的天性说肯定了模仿是人的本能并且是“人和兽的分别之一”所以就应得到尊重这就增添了艺术存在的合法性 二、“典型说”的萌芽 文艺创作中的艺术典型一般都是实际生活的反映但又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鲜明更有集中性更带普遍性从而更富有审美价值亚里士多德虽然没有按“典型”这个命题来论述但实际上已涉及典型说的几个重要方面 (一)通过个别表现一般通过个性表现共性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般不是处于个别之外而是寓于个别之中的他批驳了柏拉图关于理念是在具体事务之外在现实世界之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要求每个人物既要有类型特征又要有个性特征他认为普遍性是抽象的东西是各个事物所共同具有的性质艺术应该由“这个”制作出一个“如此”即“这个如此”“如此”就是普遍的、一般的性质而“这个”是指某一个具体的人、具体的事物 (二)诗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诗比历史具有更高的性 亚里士多德认为诗的目的不是描述个别现象而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通过个别的东西去表现普遍的东西因此他认为“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更被严肃地对待因为诗所描述的事带有普遍性历史则叙述个别的事”12829 (三)触及到了艺术的理想化问题 亚里士多德反对把模仿看做被动地抄袭事物的本来面目主张把事物加以适当的理想化进行艺术创造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脱离原型而是以现实事物为基础的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可使事物比原来的更美好或更坏;悲剧人物要求人物比一般人更善良这里实际上已触及到了艺术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问题了 总之典型说的萌芽是亚里士多德美学思想的精华之一也是他在当时条件下的伟大发现他为最早的典型说奠定了基础这是很大的贡献当然亚里士多德并没有也不可能真正解决与典型性有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典型性与个别性之间的关系等 三、美的存在方式有机整体 (一)美在整一 柏拉图把美看做美的理念一切个别事物的美看做是“分有”美的理念亚里士多德则与他截然不同他不仅不承认美的理念还把美看做是客观事物存在的一种特殊方式他从具体事物本身去寻找构成美的客观因素也就是去探索美的存在方式 在形而上学中他指出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与明确所谓秩序是时间上的匀称所谓匀称是空间中的秩序而从秩序与匀称中见出明确三者实际是统一的后来在诗学中他进一步提出“美在整一”的概念只有整一的东西才能见出秩序、匀称与明确秩序、匀称、明确是整一所造成的感官印象亚里士多德强调各部分紧密连接见出秩序这就是各部分在整体里不仅是不可缺少的因素而且位置也是不可移动的这样整体的各部分一切都是必然的、合理的、有机的整体他主张美的事物不仅各部分有一定的安排而其他的体积也应有一定的大小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一个事物美还是不美首先要取决于美的客观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体积大小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有机的和谐统一 (二)寓杂多于统一 多样统一的理论并不始于亚里士多德最早把这一理论用到美学上的则是赫拉克利特亚里士多德进一步把多样统一的原理用到了悲剧结构中他认为事件不妨多但结局则必须单一这样才能既丰富又不枝蔓既统一又不单调他认为人物性格也要有多样的统一人物的性格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每一个人总有一个性格核心和总的方向 (三)关于“三一律”问题 “三一律”也被称为“三整一律”用布瓦洛在诗的艺术中的定义就是指“要用一个地点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并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的充实”“三整一律”被拆开理解就是包含“时间整一律”、“地点整一律”和“情节整一律”而亚里士多德被认为是首先提出了“情节整一律”他从有机整体的概念出发认为戏剧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情节结构而不是人物性格因为以情节为纲容易见出事迹发展的必然性所以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悲剧中尤其强调悲剧情节的完整和紧密 四、艺术的界限 首先是关于艺术与自然科学的区分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科学的对象是自然事物中带永久性的东西自然科学的方法是证明它本身具有连续性成果可以不断积累、传授而艺术是一种心理性的生产状态艺术以创造为目的而且必须是从头创作所以艺术家本人的修养、造诣和情操就显得尤为重要 亚里士多德认为诗要靠天才而不是柏拉图观点即认为靠灵感或疯狂亚里士多德还认为诗要有真情实感要能把人物描写得活生生的为此诗人本身要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否则不可能激起观众的情感他指出文艺创造过程中是有理性活动的他要求诗人在创造过程中要具有清醒的理性其次是关于艺术与道德的区别问题柏拉图认为艺术服从道德要求艺术家首先应是道德家其实柏拉图使艺术成为道德说教是取消了艺术的应有地位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艺术与道德相近但二者是有区别的:道德是行为艺术是生产;道德属于道德家本身艺术属于广大观众属于社会艺术并不依附于艺术家 再次是关于艺术与技艺的关系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二者的共同点是都体现了运用推理创造事物的才能不同点主要有:1)目的不同:艺术为了娱乐技艺为实用2)对象不同:艺术的对象是整个自然艺术要表现事物的本质而技艺只作用于个别、偶然的事物上3)性质不同:技艺可以因袭、模仿和雷同但艺术则必须创造 可贵的是亚里士多德不但指出了艺术与技艺的差别而且对艺术内部也作了细致区分建立了最早的艺术分类体系他根据模仿的手段、对象和方式的不同来细分各种艺术门类 五、音乐的特殊性 (一)音乐能表现感情 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是表现感情的是与人类的心灵契合共通的比如他认为“节奏和乐调是一种最接近现实的模仿能反映出愤怒和温和、勇敢和节制以及一切互相对立的品质和其他的性情”他认为最适合教育目的的调式是严格的、从容的多里亚调式认为竖笛或竖琴之类用于技巧比赛的乐器不宜用于教育因为吹竖笛会使人的口形变得丑陋所以应该采用那些能够使听者变成高尚的人的乐器 (二)音乐是一种运动 亚里士多德发现了声音的产生是由空气的运动决定的声音的质量、音量、音色则与动物发声器官及乐器本身有直接的关系他认为音乐的声音是从有秩序的运动中得到的音乐的性质音乐的节奏、旋律音乐的构成都是由于运动这个因素决定的尤其是音乐和人的心理的关系也是由运动这个因素决定的音乐的节奏和音调之所以能反映人的道德品质就是因为音乐的运动形式直接模仿人的动作的运动形式绘画和雕刻仅次于诗歌和音乐就是因为绘画与雕刻不传达运动不能直接表现道德的性质 总之关于音乐具有运动的性质因而能表现人的思想感情或道德品质这是亚里士多德最先提出来的而且一直延续到今天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 (三)音乐具有群众性 亚里士多德没有直接论述音乐的群众性问题但他无疑认为音乐是“凡人”都能享受到的娱乐同时各种年龄和各种性格的人都爱听它音乐对各种听音乐的人都有净化作用亚里士多德主张音乐教育不限于听赏音乐而应当使人在实践中认识这门艺术所以青少年最好能学会一种乐器 六、艺术广泛的社会作用 (一)艺术的认识作用与审美作用 首先与柏拉图否认艺术的认识作用相反亚里士多德强调艺术的认识作用肯定模仿能使人获得知识认为人的最初知识就是从模仿得来的因此模仿对认识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艺术所模仿的不是现实世界的个别偶然现象而是必然的普遍性的东西也就是说艺术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与经验相比较艺术才是真知识 其次艺术还能引起人的快感因此除了认识作用外还有审美作用也就是具有审美价值亚里士多德赋予模拟说新的解释在于他断定人们从模拟过程中得到知识并且由于求知欲望得到满足从而产生一种快感例如他认为:“具有净化作用的歌曲可以产生一种无害的快感”24445亚里士多德是最早为快感辩护的哲学家也是最早提出审美过程中产生快感这一重要美学问题的哲学家与柏拉图比起来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感情受理性的控制它是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的认为快感不是恶是正常现象不应加以压制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所以能引起快感是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快感是由于求知而产生的另一方面快感也可能不是由模仿所引起而是“由于技巧或着色或类似的原因”11112也就是说是由艺术的形式因素所引起 亚里士多德进一步提出不同种类的艺术所激发的情绪不同它们在各自所产生的净化作用和快感也不同例如悲剧所产生的快感只是哀怜和恐惧两种情绪净化后的那种特殊的快感写善恶报应所产生的快感以及写滑稽性格所产生的快感就只适宜于喜剧而不宜于悲剧 (二)艺术具有教育作用艺术能陶冶人的性情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思想中心是“中庸之道”他认为美德就是适中就是情感需求适度恐惧和怜悯太强太弱都不好须求适中、适度悲剧的卡塔西斯作用就是使它们成为适度的情感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能陶冶人的情感使之合乎适当的强度借此获得心理健康可见悲剧对社会道德有良好影响 (三)音乐具有广泛的社会作用 以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为一方把音乐看做是最重要的道德教育手段也就是说只强调教益另一方则是怀疑主义的、快乐主义性质的倾向认为音乐只能供人娱乐认为音乐与睡眠和酒一样仅仅是医治疲劳和苦恼的良药仅仅是使人能得到休息的娱乐亚里士多德则想综合这个两个极端于是提出了“高尚的享乐”的概念他认为音乐能达到道德教育、消遣闲暇和精神享受的目的 首先是音乐具有净化作用亚里士多德不仅把“净化”作用的思想用于悲剧而且还用以解释音乐他的净化论具有相当广泛的美学意义他认为:“各种和谐的乐调虽然各有用处但是特殊的目的宜用特殊的乐调要达到教育的目的就应选用伦理的乐调”亚里士多德不仅认为音乐具有净化作用还明确认为音乐能对人的性格给予显著的影响如他认为:“节奏和乐调是一种最接近享受的模仿能反映出愤怒和温和、勇敢和节制以及一切互相对立的品质和其他的性情”2106107 其次音乐具有娱乐作用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听音乐是高尚的享乐他把音乐列入教育课程为的是让人们学会消遣闲暇”3他进一步指出“音乐是必须的它可以使自由的人在闲暇中享受精神方面的乐趣而这种乐趣之所以高尚因为它是美与愉快的结合它能令人心畅神怡和谐的乐调与人们心灵的和谐相契合对人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4亚里士多德是一个卓越的教育家他有关音乐的娱乐作用的论述实际已包含有寓教育于娱乐之中的思想 七、简评 亚里士多德在美学中最大的贡献是批判了柏拉图的“理念论”使其自身的美学思想接近了唯物主义他不仅把模仿论建筑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同时提出了典型说提出了艺术属于人类创造活动的主张他要求美的事物必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美在整一的思想包含了美与善结合而又有区别的意思他也是最早提出寓教育于娱乐思想的第一人 当然亚里士多德是一个生活在古希腊奴隶制城邦制时代的思想家这也注定了他身上有他自身无法克服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他的美学思想深受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