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周率的发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圆周率的发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圆周率的发现》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圆周率的发现》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圆周率的发现》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圆周率的发现教学设计 伍瑞奇教学需求: 一、适用对象 本微课视频适用于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2课圆的周长的知识拓展。教材中简单介绍了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并要求在实验中用4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来说明圆周率的产生规律,从而确定圆周率的值。然而学生这是第一次接触数学常数,对其来历大多只是被动地接受,并未真正理解其本质,通过本微课视频,学生将能更加直观地体验圆周率的来龙去脉,及其相关奥秘。 二、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探索圆周率的本质,培养学生分析事物特点,发现、总结自然客观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数字世界奥秘的兴趣。三、学习内容 本微课视频围绕“”的值是如何得来的这一疑问,对圆周率的产生过程、特点规律进行探索,“”的值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数而不是其它数据,从古到今人们是如何去探索和发现“”的奥秘的。四、教学设计1、引出疑问:同学们在学习了圆的周长以后,认识了一个新的概念圆周率,也就是“”。这可是同学们学习到的第一个数学常数哦,在今后还要学习更多的常数呢。常数在数学、物理等学科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什么是“常数”?常数就是指固定不变的数值。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其中的一个。“”的值无论在哪里,无论在什么时候,它的值永远都是3.1415926,后面还有永远都数不清的也不循环的数呢。那么,它的值是怎么得来的呢?为什么会是这样呢?2、实例求证我们知道,要得到一个圆的周长,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测量。可是这种方法我们却不能够得到精确的数据,因为人工测量都会有“误差”,不同的人,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方式,其测量结果都有可能不一样。而且当圆很小或很大时,也不好测量。那么有没有科学而精确的方法呢?有。我们知道,圆的周长跟圆的大小有关,圆越大,周长越长;圆越小,周长越短。而圆的大小又跟圆的直径有关,直径越长,圆越大;直径越短,圆越小。根据这个关系,我们来探索这当中会隐藏什么秘密呢?下面我们将通过实验:找一些圆形的物品,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和直径,并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把结果都统计到下面的表格里,看看有什么规律。(1)杯盖 周长20.06CM,直径6.50CM 周长与走私的比值:3.08615384615385 (2)光盘 周长37.65CM,直径12.05CM 周长与走私的比值:3.12448132780083(3)桶盖 周长118.00CM,直径37.60CM 周长与走私的比值:3.13829787234043(4)大桶 周长260.00CM,直径82.80CM 周长与走私的比值:3.14009661835749现在我们来分别计算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你发现了吗? 不论是大圆还是小圆,其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都是3倍多一些。那么多出来的部分为什么都不一样呢?原来呀,是因为我们手工测量周长与直径的时候存在了“误差”。如果测量的时候能做到非常精确,就会发现:任何一个圆,它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都是一个固定的数,这个数永远不循环。我们把这个数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来表示。这个“”等于3.1415926在以后的学习中都要经常用到,特别是在数学、物理等学科中都有广泛的运用。比如要计算任意一个圆的周长,我们只需知道圆的直径,再乘以就可以了。“”值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也就是说小数点后面的数永远也数不完,但在实际用途当中,一般取3.14就可以了,就算要求非常精确的计算,也只取小数点后面10位左右就可以了,即使是工程师或物理学家要进行精密的计算,也只需取值至小数点后几百位。3.1415926这个无限不循环的值可不是由谁来说了算,就算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数学家都不可以来决定这个数等于多少,这个数是客观存在的,也不由任何人来决定,是客观事物里隐藏的规律和秘密,只是这个秘密已被我们发现了!前面说过,值的精确性与测量圆的周长与直径的精确性有关,量的越精确,值就越准确。在历史上,有不少数学家都对圆周率作出过研究,当中著名的有阿基米德、托勒密,还有我们国家的张衡、祖冲之等。他们在自己的国家用各自的方法,辛辛苦苦地去计算圆周率的值,一生都在追求圆周率最最精确的那个数。从古到今,值的计算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实验时期。从古巴比伦石匾(约产于公元前1900年至1600年)记载了圆周率=25/8=3.125,到公元前800至600年古印度宗教巨著百道梵书显示了圆周率等于分数339/108,约等于3.139。老师在刚才的实验中,就是这个水平。二、几何法时期。古希腊大数学家阿基米德用迭代算法算出了圆周率的近似值3.141851。被称为“计算数学”的鼻祖。中国古算书周髀算经中有“径一而周三”的记载,意即取3。公元263年,中国数学家刘徽用“割圆术”计算圆周率,得到令自己满意的圆周率3.1416。公元480年左右,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精确计算得到3.1415926-3.1415927,这个结果保持了800年之久。直到阿拉伯数学家卡西在15世纪初求得圆周率17位精确小数值,打破祖冲之保持近千年的纪录。德国数学家鲁道夫于1596年将值算到20位小数值,后投入毕生精力,于1610年算到小数后35位数。三、分析法时期。这一时期人们开始利用无穷级数或无穷连乘积求的值,摆脱古老的繁复计算。第一个快速算法由英国数学家梅钦提出来,1706年梅钦计算值突破100位小数大关。到1948年英国的弗格森和美国的伦奇共同发表了的808位小数值,成为人工计算圆周率值的最高纪录。四、计算机时代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值计算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49年,美国制造了世上首部电脑,1950年,里特韦斯纳、冯纽曼和梅卓普利斯利用这部电脑,计算出的2037个小数位。这部电脑只用了70小时就完成了这项工作。1989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用巨型电子计算机计算出值小数点后4.8亿位数,后又继续算到小数点后10.1亿位数。2010年1月7,法国工程师法布里斯贝拉将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27000亿位。2011年10月16日,日本近藤茂利用家中电脑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10万亿位,刷新了2010年8月由他自己创下的5万亿位吉尼斯世界纪录。如今,在许多数学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把圆周率的数值算得这么精确,实际意义并不大。现代科技领域使用的圆周率值,有十几位已经足够了。科学家说:如果以38位精度的圆周率值,来计算宇宙的大小,误差比一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