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初中生物骨干教师培训汇报.doc_第1页
2011年初中生物骨干教师培训汇报.doc_第2页
2011年初中生物骨干教师培训汇报.doc_第3页
2011年初中生物骨干教师培训汇报.doc_第4页
2011年初中生物骨干教师培训汇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初中生物骨干教师培训汇报 2011年10月8日我怀着 “今日捡石头,明日变金子”的理想参加了重庆市“国培计划”(2011)中西部农村生物骨干教师置换脱产培训学习。在培训中,我聆听了专家与名师的讲座,受益匪浅。他们以鲜活的案例、丰富的知识以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新的认知和深刻的理论引领,使我感受到了思想火花的冲击。在这里,也结交了一群优秀的同行,和他们一起探讨各种问题和疑惑。在这种交流互动下,我的收获颇丰、感想颇深。我的眼界开阔了,也能站在更高更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更多理念受到了新的启发。这使我对当前的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新的理解。在学习和生活中,我第一个感悟是,做人要有一个好心态,心理健康,才能工作愉快,成就事业。爱学生,爱同事,就能轻轻松松的当老师。放下包袱,抛却沉重,就能让微笑永远绽放在脸上!要通过改变目标、改进方法、转换活动、合理宣泄、调整认知来促进自己的发展,学到自信,学到方法。下面我具体谈一下这次培训的体会和收获:首先,聆听知名教授、专家讲座,使我耳目一新。专家们的报告,内容既深刻独到又通俗易懂、既旁征博引又紧扣主题、既发人深省又生动有趣。他们对生物的前沿引领,让人耳目一新、心生敬仰。让我经历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他们的讲座为当前的生物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走进学生思维,学有效地教学,教生活中的生物”。专家们鼓励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反思。要求我们做高素质的生物教师,做有生物品位的教师。每场讲座结束之前,学员都会和专家们进行互动交流,对学员的困惑,专家们都一一给予解答。1、大学教授的相关知识讲解给了我们坚强的知识后盾。初中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和理论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涉及的知识也是方方面面,所以教授们从遗传学、生态学、细胞生物学等各个方面介绍了其发展动向,甚至讲到一些非常细小的知识层面。从技能上,重师大评平老师还带我们一起做了平时在中学里做不出来的实验,看到了难以培养出来的草履虫;同时在生科院陈院长带领之下,参观了解了大学里先进的实验设备;郝友进博士从生物实验的角度讲解了先进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让我们大开发眼界;同时韦伟博士不但让我们懂得了STS教学法,同时还让我们到微格教室实战演习了一翻,他还将他自学研修的PPT制作巧方法毫无保留地教给了我们,我们眼都不眨地看着他讲解和操作的每一个步骤,那时起我们就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PPT制作”年轻、可爱、好学的博士。当然还有西华师大的黎教授,更是关心我们的教学技能,他从教学的角度仔细分析教师的行为,教师提问的技巧,以及教师讲授的方法等全方面的作了讲解,同时还让我们现学现卖,解剖一堂课的好坏,让我们学会了怎么样评课。思想上,江北进修学院的李大圣博士,从心理学和教育角度剖析了教师心理,什么是可行的,什么是不可行的,我们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如此种种,不但让我们领略了她那风趣的重庆言子,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教师的魅力不仅仅只在于知识层面上传授,更有吸引力的在于教师的表演艺术让我更相信教师其实是表演艺术家。西南大学的霍静博士,她既研究生命科学又研究教学与课程论,以“疯牛菌的发现”的案例为例更加深层次地分析了生物课提问应该怎么更具有效性,引领学生思维,达到教学目标。云南师大王重力教授,以游戏引入课堂,让我们感受了游戏的乐趣,有位老师说:“瞧,我们这么大把年纪了还这么喜欢游戏,可想而知,小孩子不知道有多喜欢!”一语惊醒梦中人,如果在一些枯燥的课堂里加一点游戏作为点缀是多么重要呀。王教授还给我们介绍讲解了许多个游戏的方法,让我们也感受了不同游戏带来不同的效果。当然还有一些优秀的教授,他们都态度谦和,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打动着我们的心,让我用这么短短的几行字是写不完,说不完的。他们在各自的工作领域上都作出了非常杰出的成绩,正如那句话:若水三千,我只饮一瓢矣。2、优秀一线教师给了我们经验与理论结合提升。最让我难忘的是重庆外国语学校的岳宁老师和育才中学的杜冬平老师我们都是身材不高的重庆人,可能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吧,他们成了我最崇拜的一线优秀教师,他们是什么地方打动了我?讲课的风格,思路的清晰,教学的严谨态度又是两个表演艺术家。岳老师点拔了我们怎样评课感觉就好像是在专门给我讲一样,以前我还自认为自己评课还不错,现在才发现自己还有很多好学习。同时她还以多个案例讲解了几个教学策略的设计,让我受益匪浅。杜老师讲解仔细、精湛,教给我们如何备好课,如何上好课,如何反思等等。我相信他们会影响我一生的教学生涯。29中的李爱民老师略带磁性的女中音非常有吸引力,八中的程远老师稳重的步履,体现了踏实的实验精神;清华中学的雷波老师的激情扬抑给我们留下深刻印像。3、专家们给了我们把握教学方向的指导。最初我原以为初中生物教学没有多少人会重视,没有想到的是一个个专家们都是从第一线走出来的,市教科院的王维虹老师也是这样,他从生物教师的个人发展方向说起,激励我们努力搞好学科教学,同时提升个人价值,用了许多实例激励着我们的学习动力。最要命的是重师大居然请来了我们生物学科的领头人:刘恩山教授和赵占良教授一个是北师大版的主编,一个是人教版的主编。让我后悔的是没有带上我的北师大版生物教科书请刘恩山教授签名,不过我们还是很荣幸地与他一起合影留念。他们都分别讲述了教材的编写目的以及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分析了教材的教学方法,提倡概念教学去年我参加的一次概念教学录相大赛获得全国一等奖,也为这次听课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我深感荣幸。同时,还有北碚区进修学院谭兴云老师以及各个区县的教研员都与我们交流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各个工作领域的老师,都给了我们不同的知识,我们正好可以根据这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知识找到不同的解决的方法,我们能不感兴趣吗?能不崇拜吗?第二、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在合作中求发展,在感悟中进步本次培训,小组每个人在培训后结合自身实际谈体会。在一次小组讨论时我谈到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总是鼓励学生充分想象,尽情发挥,可是这当中难免会出一些学生思维的怪异、独特,甚至于不符合常理的情况,这样的矛盾该如何解决呢?这一话题引起小组学员们的热议,有的说这是值得可喜可贺的事情,不要认为学生的思维不在正轨,事实上这是智慧的火花,创新的火花在迸发,这也充分体现了课程新理念。有的说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只流于形式,要注意效果。有的说对于出现这种现象,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充分肯定,然后再慢慢引导学生,这样不会伤学生的自尊心,也体现了人文关怀。也有的指出这种现象是时常发生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家各抒己见,我也谈了自己的看法,这样的互动使我所得到的感悟是深刻的,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而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改的实施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几乎很难独立一人较好的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善于了解其它学科,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互助配合,齐心协力培养学生。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互助促进。面对时代的挑战,骨干教师的培养途径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参训心得之一就是使我的思想意识有了提高。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打心底热爱教育事业,既然以教育事业为生,就得竭尽心力搞好本职工作,以保证生活来源不受影响,并尽可能地体现出自己的精神价值。我总是想,做一个普通教师未尝不可,但是,能做一个好老师更是梦寐以求,若能如愿以偿,演绎出的人生肯定会更加精彩。顺应对好老师的向往,教师才能注重对学生的教育,启发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让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而酝酿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和谐环境。常说万策之首,攻心为上。这就启示教师,要教育好学生,得先把学生的心拴住,学生才能在向师性的驱动下健康成长。只有这样,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可能性才会更高,落实好素质教育才能水到渠成。常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此理一点不假。通过参训,我从名师专家的诱导中领悟到,教材是学本而不是教本,教材是蓝本并非圣旨;教改势在必行而非雁过无迹,教改是循序渐进而非一蹴而就。学生之所以如牛一般撵不动,是因为我们没有用绿草去喂。学生之所以远离我们,是因为我们没有把他们看做自己的孩子。也就是说,我们奢望不了天上掉下教育教学的馅饼,但是我们可以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以教材为源,以多方力量为推动器,农村中初中生物教育教学照样可以熠熠生辉。如果我们用心寻找到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交叉的点,那个点即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金钥匙,进而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三、在反思中提升,做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在培训期间,我认真地完成了各项学习任务,不仅每两天撰写一篇培训日志,而且还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通过学习和反思,我认识到未来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师,而不再是“教书匠”。教师要想从“独唱”转为师生“合唱”,教师要想从“教书匠”转为科研型教师,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给自己不断充电,消除职业倦怠。由于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大家都知道要想给学生一碗水你必须有一桶水。其次要明确自己今后所要研究追求的目标:在整理中思考日常渗透的自觉研究;在案例中反思基于教学事例的进行思索;在行动中研究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案。最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实施:(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多积累为今后的课题研究准备好科学依据;(2)把每一节课或平时的教学所思所得及时记录,进行积累为今后的科研准备实践材料;(3)找准自己教科研的切入点,注重科研的针对性、实效性。同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及时将自己的经验写成论文。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不是在课本上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探究。第四,通过培训,促进了专业发展,努力争做科研型老师。四个月的国培项目研修学习,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教研技艺的增长,这是我汲取初中生物教育教学知识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