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蒙大意示教读.doc_第1页
训蒙大意示教读.doc_第2页
训蒙大意示教读.doc_第3页
训蒙大意示教读.doc_第4页
训蒙大意示教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超,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利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狻,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於咏歌,宣其幽抑结滞於音节也: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沈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顽,日使之渐於礼义而不苦其难,人於中和而不知其故,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若近世之训蒙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於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凡吾所以教,其意实在於此。恐时俗不察,视以为迂,且吾亦将去,故特叮咛以告。尔诸教读其务体吾意,永以为训,毋辄因时俗之言,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念之念之!第十四課 訓蒙大意甲單一選擇題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意謂()教學生要鼓舞激勵他,才能不斷進步()童子要靠他自己君倍努力,才能勝過別人()教學生為善,必須以身作則,他才會心悅誠服()使學生有快樂的人生觀,做事才能奮勉有成。譬之時雨春風,霑被卉木,莫不萌動發越,自然日長月化。意謂()春風送暖,百花爭妍,風光美好()兒童要具有像春天的花草一般可愛的本性()對幼童要實行春風化雨般的溫和教育()環境優越,草木才能生長茁壯。凡此皆所以順導其志意,調理其性情,潛消其鄙吝,默化其麤頑。此語意在說明教導幼童要()呵之護之()飭其時習()順性化成()戒其惡性。大抵童子之情,樂嬉遊而憚拘檢,憚拘檢意謂()不願被查驗課業()害怕遭受責打()怕受拘束管制()討厭工作。由本文可知,先王立教之微意在於()誘之詩歌,以發其意志()導之習禮,以肅其威儀()諷之讀書,以開其知覺()順導其意志,調理其性情,以潛消其鄙吝,默化其麤頑。故凡誘之歌詩者,非但發其志意而已,亦以洩其跳號呼嘯於詠歌,宣其幽抑結滯於音節也。可見歌詩的功用不包括()消磨精力()誘發聯想()抒發心志()宣洩情緒。如草木之始萌芽,舒暢之則條達,摧撓之則衰痿。其喻意是()在陽光下,幼兒成長得較快速()教導幼童不可壓抑其情性()教育是人倫的根本()教育多術,運用存乎一心。若冰霜剝落,則生意蕭索,日就枯槁矣。生意蕭索意謂()生機衰退()生命垂危()生意清淡()景色蕭瑟。窺避掩覆,以遂其嬉遊。意謂()躲躲閃閃溜到戶外去遊玩()掩飾過惡,嘻笑以對()伺機躲避,遮掩真相以便得以玩耍()見師長則假裝讀書,背後則戲耍不讀。設詐飾詭,以肆其頑鄙。意謂()胡作非為,不知上進()掩飾惡行,極其頑劣()設下詭計,四方行騙()鬼話連篇,中傷師長。導之習禮,以肅其威儀;諷之讀書,以開其知覺。意謂()引導他們學禮,以端正他們的威儀;背書給他們聽,以便啟發他們的智慧()教導他們習禮,是為整肅他們的儀容;諷勸他們讀書,是為了觸發他們的靈感()引導他們的良知()指導他們習禮,是為了整肅他們的儀容舉止;勸導他們讀書,是為了開拓他們的知識。日使之漸於禮義而不苦其難。意謂()一天天使他們接近禮,卻不覺得照禮義難以達成()每天把他們沐浴在禮義教化中,卻不會感到禮義難懂()每天讓他們受禮義的薰陶,卻不感到禮義之人難尋()每天使他們受禮義浸染卻不感覺困難。入於中和而不知其故。意謂()用中正平和的態度教導他們,卻忘了古人施教之法()學生們進入中正的境界,而忘記了他們從前的惡習()學童的性情進入中正和平的境界,卻不曉得為什麼會這樣()內心變得中正平和,卻不知原先他們學前的凶心暴性。彼視學舍如囹獄,而不肯入,視師長如寇仇,而不欲見。此語意在()責備教師不能主動親近學生()批評教師不懂得約束學童()指出世俗的教師都縱容學童的叛逆行為()說明教師的粗暴行為將造成學生的抗拒。乙多重選擇題書與人()楚辭章句,屈原撰,其中除收有屈原自己作品外,尚有宋玉、景差之作()袁枚,字子才,人稱隨園先生,著有小倉山房詩文集()王陽明,明浙江餘姚人,倡知行合一之說,主心性之學()漢書,東漢班固撰,為與史記齊名之通史,唐有顏師古注()典論,書名,曹丕撰,其論文一篇,乃我國文學批評之祖。理學()為儒學與禪學結合所產生的學派()以研究心性義理為主()宋代有濂洛關閩四派()朱子集宋理學之大成()程朱理學與陸王異趣,與道學亦大不相同。作者志業()王守仁以學行繼程朱之後,文章在韓歐之間為立身處世之道()歐陽修嘗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諸葛亮曾向蜀漢先主表示: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蘇軾晚年築室潁濱,自號潁濱老,讀書學禪以終()司馬光自言:吾無過人者,但平生所為,未嘗有不可對人言者耳。課文、作者與交遊()白居易與元稹為友,從琵琶行中可見兩人交誼()歐陽修知貢舉,拔取蘇軾、曾鞏,使當時文風一變()王守仁與陸九淵交稱莫逆,同主心性之學()曹丕典論論文中,論及孔融、王粲、陳琳、除幹、劉楨、阮瑀、應瑒等建安七子()鄭康成事扶風馬融,曾注解周易、尚書、毛詩、儀禮、禮記等經書。王守仁()嘗居會稽山陽明洞,故學者稱陽明先生()倡知行合一之說()弟子偏天下,號為姚江學派()與陸九淵同時倡心性之學,故並稱陸王()諡文成,文集稱王文成公全集。下列引號中的字,何者兩兩異同?()日使之漸於禮義;漸不可長()不切時務;其務體吾意()是蓋先王立教之微意也;蓋嘗試論之()入於中和而不知其故;中也養不申;才也養不才()故特叮嚀,以告爾諸教讀;舉直諸枉。下列五句各有一已字,何者意義相同?()只覺得這個人已癱下來()其進不能已()雞鳴不已於風雨()始為籬,已為牆()亦不能為五百人立傳,滋可痛已。訓蒙大意()抑揚諷誦,諷誦指背誦()麤頑之麤通粗()揖讓指賓主相見之禮()訓蒙大意之訓蒙是指教導蒙昧不智之人()霑被卉木,被,覆蓋。下列解釋,何者正確()訓蒙大意:歌詩以發其意。意謂借詩歌代替文章來表達意念()正氣歌並序:白間短窄。意指門戶又窄又矮()訓儉示康:先公為群牧判官。的先公意同左忠毅公軼事:先君子嘗言的先君子同義()諫太宗十思疏:載舟覆舟,可畏惟人。人應為民字避唐太宗名諱而改寫()宮之奇諫假道:晉不可啟,寇不可翫。翫,忽視。下列何者是同義詞?()周旋與應接()蒙樨與蒙蔽()偷薄與輕浮()繩墨與準則()拘檢與約束。下列何者為詞義相反?()萌動發越與生意蕭索()時雨春風與循循善誘()潛移默化與揠苗助長()永以為訓與永矢弗諼()沉潛反復與含英咀華。下列成語解釋,何者正確?()日長月化天天生長,月月變化()沉潛反復深入思考,再三探討()偷薄庸劣才能低劣()句讀課倣讀書吟詠()周旋揖讓進退應對,拱揖辭讓的動作。下列成語何者可用以形容教導化育?()時雨春風()春風化雨()利益均霑()萌動發越()甘雨隨車。詞語異同()庸鄙之見、一曲之見均指淺俗之見()日趨下流、日就月將均表同一意念()生意蕭索、槁木死灰均指毫無生氣()周旋揖讓、應對進退均指應對禮節()記誦詞章、句讀課倣均指死記書本。現在教育的重要課題是如何改良入學考試,你卻急著變更考試時間,實在是。缺空的成語可以是()不切時務()不合時宜()不識之無()不分輕重()捨本逐末。一到春天,草木,展現一番新的氣象。缺空的成語可以是()欣欣向榮()萌動發越()萌孽始生()柳暗花明()光明磊落。教育之功,使學子,入於中和而不自知。缺空的成語可以是()抑揚諷誦()趨向鼓舞()肆其頑鄙()日長月化()潛移默化。常常運動,筋骸,可以避絕風霜雨霜之侵害。缺空的詞語可以是()強健()固執()固束()壯碩()麤頑。現在教導學生重在順導其意志,以威迫,已難功效了。缺空的詞語可以是()鞭撻()箠笞()檟楚()顛沛()戒尺。張生早年讀書於諸子百家,無不貫穿,而篤信宋儒,於程朱之學。缺空的詞語可以是()沉潛()窮究()反復()沉漸()沉溺。務體吾意,永以為訓。缺空的詞語可以是()希()其()願()祈()倘。訓蒙大意()是一篇教條式的文章()文中指示施教者當以忠孝仁愛、禮義廉恥為專務()文章乃明武宗時,作者巡撫南贛時作()作者認為古之教者,教以人倫。後世記誦詞章之習起,而先王之教亡()選自王文成公全書。王守仁()字介甫,諡文成()晚年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側,自號陽明子()正德十三年平定閩境寇亂;十四年,又平宸濠之亂()自幼潛心儒學,直承宋朱熹心即理的觀念係統,提出致良知與知行合一的學說()其學說別立一宗,號陽明學派。王守仁與陸九淵()王,稱陽明先生;陸,稱象山先生()王曾貶龍場驛;陸曾與朱熹論辯於鵝湖()王重道問學;陸重尊德性()王,明代人;陸,宋朝人()王,有王文成公全集;陸,有象山語錄。下列敘述何者正確?()唐韓愈師說認為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宋曾鞏墨池記認為王羲之傑出的成就,非精力自致()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借記遊指出讀書為學應持深思慎取的態度()明吳敬梓范進中舉以詼諧滑稽的手法,刻畫學子熱中科舉功名以及世人趨炎附勢的醜態()明王守仁訓蒙大意是上對下的訓示文,也是作者論兒童教育的重要文章。明代文人()劉基,字伯溫,號誠意伯,擅長於寓言()宋濂字景濂,學者稱潛溪先生,受命總修元史()方孝孺,字希直,學者稱正學先生,以明王道、致太平為己任()袁宏道,字中郎,號石公,長於小品文及山水遊記()王守仁,字陽明,平朱宸濠之亂,封新建伯,後因征廣西,受傷而卒於途中。下列敘述何者正確?()岳陽樓記雖題名為記,實為慰謫及自寫胸懷而作()諫太宗十思疏乃勸太宗為國當積德義,屬上行公文()晚遊六橋待月記雖題稱六橋,實為自寫晚赴西湖賞月之景()訓蒙大意認為近世之訓童樨者,其作法都是驅之於惡;而求其為善,故事與願違()詩經蓼莪乃孤子哀痛親恩難報,全篇運用比法寫作。(甲)醉翁亭記(乙)訓蒙大意(丙)晚遊六橋待月記(丁)秦士錄(戊)左忠毅公軼事(己)始得西山宴遊記(庚)陳情表(辛)出師表。以上八篇文章,依其產生時代之先後排列,下列那些選項是正確的?()(甲)(乙)(丙)(丁)(戊)()(庚)(己)(乙)(丁)(丙)()(辛)(庚)(己)(甲)(丙)()(己)(甲)(丁)(乙)(戊)()(庚)(辛)(己)(甲)(戊)。理學()又稱性理學、考據學、宋學()北宋理學以周敦頤為創始者()北宋理學集大成者為朱熹()陸九淵宗孟子,為學主重於思()明代中葉王守仁建立致良知與知行合一,乃儒家篤行之發揚。章法與修辭()訓蒙大意一文以古今對比,明示施教方針()順導其志意,調理其性情,潛消其鄙吝,默化其麤頑是排比句()是蓋驅之於惡,而求其為善也是反詰句型()鞭撻繩縛,若待拘囚是譬喻句()日使之漸於禮義而不苦其難,苦,名詞作動詞用。阳明先生训蒙大意的解释(陈独秀)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先生这儿句话的意思,是说古时候教人的道理,是要教人去实行那忠、孝、节、义,才算是尽了人伦,才算是一个人。后来教人的法子,是专门教人抱着儿本古书,闭了眼睛乱念,并不知道讲究书里所说的道理,教学生照样去做。照这个样子,就是书念的极多,又记的极熟,到底有什么用处呢!或者专门教学生做文章,就是文章做的刮刮叫,还是不能够实实在在做忠、孝、节。义的事,这也算得是丁个人么!先生深根后世教育的主义,专重在熟读古书、做好文章去应考,混那功名富贵,把古圣贤教人实行忠、孝、节、义的大道理,反丢在九霄云外。所以起首就提出这儿句话,是说破后世教育的病根哩!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这几句话,是先生教人的大主义,和后世专门教人念书做文章的,大不相同。孝是孝敬父母,弟是爱敬弟兄,忠是尽忠报国,信是心口如一不肯欺人,礼是遇事有礼不侵害他人。义是待人公道自守本分,廉是不取非义之财,耻是真心学好不做不如人的事。做童子的时候,便专门把这些道理教训他。根基培稳,长大成人,自然是有用的国民了。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主教之意哉?这儿句话,是先生教育的方法。歌诗是最容易感动人的,礼仪也是很可以训练人的,读书听诗也可以开火的知识。所以先生用这三样法子,教育童子。俗人不以歌诗、习礼为重,便失了古人立教的本意。这也是先生痛根当时的人,不知道培养童子的德性,开发童子的知觉,专门记书做文的弊病。现在各国小学堂的功课,都有音乐、体操两项,正合先生歌诗、习礼两项,用意相同。我中国学堂里的教习,都把音乐、体操当作无关紧要的学问,这才正是先生所骂的末俗庸鄙之见哩。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趣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而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先生这几句话,是管理童子的法子。小孩子性情活泼,没受惯拘束,活象初生的草木一般。别要压制他,顺着他的性子,他自然会生长发达起来,若是压制拘束很了,他便不能够生长。所以教育小孩子,也要象栽培草木一样,不可压制拘苦了他,要叫他心中时常快乐。自己自然晓得学好。这便和草木得了春风时而一般,自然生机日发;和那秋天迫害草木的霜雪,效验真是大不相同了。先生这样管理童子的方法,世上迂腐老先生,多半不以为然。不知天地间无论何事,都是能自由才能发达,勉强压制,才是有害无益。自由发达,才是他自己真发达。勉强压制,就是他能够照你的话去做,也合机器一般,不过是听人调动罢了。西洋大教育家,有一个名叫斐司塔尔基的,他尝说道,“教育童子,总要顺着他的性情才好,设种种方法,惹起他的欢悦心,使他乐于受教。然后施以合宜之教育,才能够开发他固有的智能。他这儿句话,便合阳明先生的意见,正是一个鼻子孔出气。可见无论古今中外,道理总是一样。只是酉洋、日本各国,都遵守斐司塔尔基的方法。幼儿园和小学堂里,都重在游戏教育法,设出种种的法子一面和他游戏,一面就是教他学问。叫小孩子个个欢天喜地,情愿受教,没有一个肯逃学的。所以他们国里育大兴,人才日出。我中国几百年前,就有了阳明先生这等教育好法子,只是埋没了几百年,无人去理他的话。所以弄得教育童子的方法,就象冰霜剥落草木一般,一毫生意也没有。人才如何能发达呢?!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豳抑结滞于音节也。这儿句话是说,教学生唱歌的道理。不但歌星的辞话,可以鼓动学生的志气,而且儿童的活泼性子,可以藉此善成。儿童忧闷呆滞的光景,也可以藉此解悦。先生这样的意思,正合西人引诱儿童快乐主义,是一鼻孔出气了。你看中国现在教书的先生,待学生如同阎王待小鬼一般,百方压制,百方威吓,终日拘在学屋里咿咿唔唔,不许丝毫活动,弄得那柔弱的儿童,便合八十岁的老寡妇一般,刚强的一出学堂门,便合野马一般。那里还有一点优美活泼的少年气象呢。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这几句话,是说教儿童习礼的缘故。不但礼的仪节,可以令儿童整齐严肃,而且可以运动身体,调和血脉,坚强筋骨。照这样说起来,又合现在的体操正对了。你看那兵式体操的起坐进退,无论多少人,都是遵从一样的号令,节奏井然,丝毫不乱。那般整齐严肃,正合古人习礼的精神,一股一样。至于那柔软体操和器械体操,正是运动身体,调和血脉,坚强筋骨,更是不消说的了。现在西洋的教育,分德育、体育、智育三项。德国、日本的教育,格外看重在体操。我中国的教育,自古以来,专门讲德育,智育也还稍稍讲究,惟有体育一门,从来没入提倡(射御虽是体育,但也没入说明),以至全国人斯文委弱,奄奄无生气,这也是国促种弱的一个原因。阳明先生教育主义,却这样注重操练身体,真算是中国古代教育家的特色了。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这几句话,是说教儿童念书的道理。不但是要开他的智能,并要培养他的心地,扶植他的志气。这也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