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毯下的尘土_段艳侠.doc_第1页
地毯下的尘土_段艳侠.doc_第2页
地毯下的尘土_段艳侠.doc_第3页
地毯下的尘土_段艳侠.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 目: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学 科:七年语文姓 名:段艳侠性 别:女工作单位:辽宁省沈阳市第六十中学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教材说明:地毯下的尘土是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充满了神奇浪漫的想象,富有生活情趣,对儿童很有教育意义。在讲授这篇课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米妮的形象:故事一开始从妈妈的角度告诉读者:米妮失去了父亲,家里又很穷,还有一个残疾的妹妹。先交代主人公的身世,这是童话故事最常用的手法。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米妮从小就帮助母亲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作者用“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像一只新的发夹一样”;她“洗盘子,擦地板,把家里弄得漂漂亮亮的”,写出了米妮的勤劳能干。当妈妈因患病而不能工作的时候,又是米妮勇挑重担,自己出去找工作,这才引出了后面的故事。米妮来到了树林中的小屋,她是在敲了几次门、认为屋中没有人之后才进去的,写出她是个有礼貌的孩子。接下去写小屋中十分脏乱,竟让米妮“吃惊地缩回了脚”。这样写实际上是为了后面突出米妮的勤劳善良做铺垫的:“等她的手一暖和过来,就开始整理房子”乐于助人,这是多么值得当今的独生子女学习的呀!第九段写她是如何收拾屋子的:“洗了盘子,整理了床,擦了地,正了正火炉前的地毯,把十二把小椅子沿着火炉摆成了一个半圆。”说明她干起活来有条不紊,对上文写她在家里的勤劳是个很好的照应。授课时注意引导学生分析米妮的形象,有助于对主题的理解。2、小矮人的形象:小矮人的出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小矮人对米妮的赞美,是为了从侧面来表现米妮的勤劳能干米妮把屋子收拾得让这些小矮人非常“高兴和吃惊”,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由此可以看出米妮是多么能干。通过分析学生知道,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写法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值得在今后的写作中借鉴。3、重点品析:故事的重点是写米妮打扫地毯下的尘土的情节,这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作者巧妙地把故事的发生安排在米妮留在小矮人那里的最后一天,由于米妮津津有味地欣赏窗外的美好景象,“连要干的活都忘了”,打扫完屋子后,来不及打扫地毯下的尘土了。在这里作者变换了一种写法,不是叙写行动而是描写心理来表现人物。作者十分巧妙地运用心理描写手法,即采用了形象化的描写来写米妮的心理活动。米妮没有打扫地毯下的尘土,其实谁也看不出来,就连小矮人都“什么也没说”,可是米妮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总是在想着“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作者在这里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而且句尾用的是惊叹号,这就表明了米妮的内心在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作者用星星的形象“透过窗户,向她眨着眼”,用星星的语言“那位小姑娘,诚实而善良”来表现米妮内心的矛盾和斗争。最终诚实占了上风:“她再也忍不住了,便拿起扫帚,开始打扫地毯下的尘土。”运用形象化的心理描写手法把米妮的内心深处的斗争,写得十分生动感人。4、题目的理解:地毯下的尘土这个题目就很有深意,耐人寻味。从题目上一点也看不出作者想要说明什么。故事的开头也不像一般的文章那样讲究什么扣题呀,点题呀什么的,而是从小米妮的身世讲起,经过层层的铺垫之后在故事的结尾部分才点题,告诉读者地毯下的尘土是怎么一回事。实际上前面的内容是为后面的内容服务的,课文前后呼应融为一体。点明文章的中心。5、文章的主题:至于地毯下出现的金币只是为了告诉读者,一个诚实、善良、勤劳的人是一定会有回报的。故事的结尾告诉读者,米妮由此养成了“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的良好习惯。这实际上是在教育小读者要向米妮学习,也要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这篇童话除了具有语文教育的功能外,还是很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教材,对当今的独生子女尤有教育意义。 6、教学思路:这篇课文充满了神奇浪漫的想像,内容富有生活情趣,对学生很有教育意义,课文情节也简单。因此教学时,可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直接采用讨论法来组织教学。讨论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通过听读、看动画朗读、讨论、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发、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上让学生个性签名,把名签贴在老师的大红心中,表示全班团结一心共同学习米妮美好的品质。二、教学目标:1、分析米妮的人物形像。2、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学习用心理描写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法。3、领会作者对主人公小米妮的赞美之情,学习她诚实、善良、勤劳的品格。三、教学重点、难点、疑点重点:整体感知,分析米妮打扫地毯下的尘土的细节,概括人物特征。难点:题目的含义;学习正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及用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内心的写法。疑点:文中作者特别指出“地毯下躺着闪闪发光的金币”用意何在。四、教具学具准备:录制学生独立生活的DV片、多媒体课件、地毯下的尘土动画。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步骤(一)活动导引:1、课前预习。要求如下:读准音,查词典,为本文应积累的词语正音、释义。读顺文,并圈出最感兴趣的内容。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充满了神奇浪漫想象的文段。2、导入新课:由“你最欣赏你的同学、朋友身上的什么品质?”入手,导入新课: (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动起来。老师问,学生说,学生也有话可说,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师导语:昨天同学们预习了地毯下的尘土,你了解到了主人公的哪些好品质?这节课我们来研讨这篇课文。(板书课题)(二)新授过程:1、设疑自探检查课前预习字词情况,纠正字音。学生看老师自制的动画,听读课文。(多媒体课件展示)思考问题:(多媒体课件展示)用一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什么故事?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米妮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课文中描写米妮勤劳能干的句子很多,找出来说说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课文是通过米妮的哪些心理活动来表现她的诚实的?找到并朗读出来。星星与米妮的对话和米妮心里那个小小声音说明了她什么样的心情?地毯下出现了十二块闪闪发光的金币,就像月亮一样圆润、闪亮。说明了什么道理?2、解疑合探学生讨论汇报以上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小姑娘米妮为生活所迫到森林里给小矮人干活,并因她的勤劳能干和诚实,感动了小矮人,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米妮是一个勤劳能干、诚实善良 、有礼貌、乐于助人、做事有条不紊的小女孩。“她的两个女儿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像一只新的发夹一样光鲜” (正面描写);“她的姐姐米妮就洗盘子,擦地板,把家里弄得漂漂亮亮的” (正面描写);第7自然段,“一跨进门,她就吃惊地缩回了脚到处都落满了尘土”后来小矮人回到家对米妮的赞美“你刚来时我们的房子的样子有点惨,但现在你已把它收拾得清洁敞亮” (侧面描写);“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句尾用惊叹号,表明米妮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米妮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心中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诚实、善良、勤劳的人一定会有回报。美丽的心灵像金子一样闪光。 (鼓励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敢想敢说,不人云亦云) 3、质疑再探讨论:课文的标题是“地毯下的尘土”,它与课文内容有什么关系?(多媒体课件展示)“地毯下的尘土”是课文所叙故事的关节点,它暗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小姑娘米妮自觉主动地打扫地毯下的尘土,是表现米妮诚实的一个重要情节,也是揭示作品主题的一个重要情节。米妮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读了这个童话故事,你觉得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除了这些,你觉得我们还应该提倡哪些美德?(多媒体课件展示)同情、自律、责任、友谊、勇气、坚韧、信仰、忠诚、善良、勤劳、勇敢、诚实、讲信用、乐于助人(三)拓展运用思考:作为中学生的独生子女,应如何面对生活?(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观看教师自制DV片,(一段学生在校打扫卫生,放学回家买菜做饭,照顾家人的短片)讨论回答。(四)作业:(多媒体课件展示)“虽然当时没有人知道,但自己心里却很不安”。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以“我心底里的小小秘密”为题,写200字以上的一段话。七、板书设计地毯下的尘土勤劳善良诚实学习学生姓名米妮美德 有礼助人能干八、教学反思 、通过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掌握了教材内的知识以后,再将知识进行迁移训练。这种教学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材观: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由知识向能力素质形成的中介。这符合教学改革的理念。 、童话这种体裁创作的目的就是要让人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它一般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所以童话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蓝本。基于这一点,我设计本课通过看动画,听读课文,采用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自主学习,了解了本课的内容,并使自己的情感得到了升华。3、我设计的通过看DV片,让学生观看自己本班同学在学校、在家里自己独立生活的片断,懂得了作为中学生的独生子女,应该怎样生活、承担责任。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独生子女身上的娇骄之气,不够勤劳、缺乏生存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