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蓝天学院自考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题目 柴油机微粒排放的净化技术发展趋势 系 别 汽车工程学院 专 业 汽车维修与检测 班 级 汽检自本(1)班 准考证号 学生姓名 李安锁 起讫日期 指导教师 职称 教研室主任 日 期 江西蓝天学院教务处印制说 明1毕业论文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并经系或专业学科组审定,下达到学生。2进度表由学生填写,每集中指导一次交指导教师签署审查意见,并作为毕业论文工作检查的主要依据。3本任务书在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与论文一起交指导教师,作为论文评阅和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的主要档案资料。一、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和内容二、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计划序号各阶段工作内容起讫日期备 注三、主要参考资料四、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表(本表指导一次填写一次,交指导教师签署审查意见)第一次指导月 日学生主要工作:指导教师审查意见:年 月 日第二次指导月 日学生主要工作:指导教师审查意见:年 月 日第三次指导月 日学生主要工作:指导教师审查意见:年 月 日七、其他(学生提交)论文1份(理科5000字以上,文科6000字以上) 指 导 教 师: 系 负 责 人: 学生开始执行任务书日期: 学 生 姓 名: 送交毕业设计(论文)日期: 江西蓝天学院自考生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评审表毕业论文题目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准考证号评阅人姓名职称及学历所在系评 价 项 目好较好一般差选题质量01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综合训练基本要求02题目难易度03题目工作量04理论意义或实际价值能力水平05查阅文献资料能力06综合运用知识能力07研究方案的设计能力08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能力09外文应用能力成果质量10文题相符11写作水平12写作规范13篇幅14成果的理论或实际价值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 是 部分引用 部分抄袭 抄袭评阅人评定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等)评阅 人评语评阅人签名: 年 月 日 注:评阅人由指导教师以外的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部分特殊专业也可由具有讲师职称的教师担任。 密级: 学号:JiangXi BlueSky University 自考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论文题目)系 别: 汽车工程学院 专 业: 汽车维修与检测 班 级: 汽检自本(1)班 学生姓名: 李安锁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江西蓝天学院 届自考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袋封面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柴油机微粒排放的净化技术发展趋势 学生姓名: 准考证号: 所 在 系: 年级、班级: 专业名称: 指导老师: 职 称: 资 料 清 单1、任务书( )2、评阅人评审表( )3、答辩资格审查表( )4、答辩记录表( )5、答辩评分表( )6、毕业(设计)论文( )7、翻译资料( )8、工程设计图纸( )9、程序及光盘( ) 10、其他资料: 日期: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密级: 学号:JiangXi BlueSky University 自考生毕业(设计)论文柴油机微粒排放的净化技术发展趋势系 别: 专 业: 班 级: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江西蓝天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摘要柴油机的微粒排放不同程度地危害人类和破坏其生态环境,所以净化柴油机的微粒排放问题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本文介绍世界各国开发的柴油机微粒排放的净化技术,并分析各种技术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关键词:环保性 动力性江西蓝天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ABSTRACTDiesel emissions in different degrees of particles is harmful to human and disrupt it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o the purification of diesel engine emission of particles increasingly concerned by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esel particulate emissions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and analysis of various technical features and problems.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dynamic property江西蓝天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范例)目 录江西蓝天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柴油机微粒排放的净化技术发展趋势一、柴油机微粒排放柴油机排放物中的有害成分主要有c0、IlC、NO:、微粒等,而微粒的成分主要包括碳烟颗粒(占30%)、可溶碳氢有机物(占35%)、硫及水(占35%).由于排放的微粒比表面积大、吸附力强(吸附有多环芳香烃、苯并花等)且微粒直径小(只有0.01一0.05林m)、重量轻,故能长时间悬浮在大气中,易被人体吸人并沉积在肺胞中,对人类的健康有极大的危害.为此,世界各国对柴油机微粒排放的限制越来越严格,由于喷人燃烧室的嫩料与空气混合不完全,高温燃料及嫩气历经高温聚合及分解反应,产生了高分子量的HC,经过进一步的凝聚作用,产生了碳烟颗粒,虽大部分在随后的富氧区烧掉,但终究因混合不完全仍有约1%的碳烟颗粒没被烧掉,重的颗粒随即排出.可溶碳氢有机物来源于未燃的燃油和机油.碳氢有机物在冷凝过程中吸附在碳烟颗粒的表面,成为柴油机微粒排放的一部分.为了达到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的要求,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发减少柴油机微粒排放的技术措施.二、 国内外发展的状况柴油机具有高热效率、大功率等特点,有着良好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在工程机械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压路机、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等都是以柴油机作为动力。虽然柴油机具有许多优点,但是其所排放的尾气中有害成分较多,主要有HC、CO、SO、NO和PM(微粒)。尤其是在施工现场,由于工程机械和运输车辆来往比较频繁,加之通风条件的限制,这些工程机械排放的有害气体严重超标且会弥漫于整个上作面,极大地危害了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施工的正常进行,因此,对柴油机排放的尾气进行控制和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 柴油机微粒排放的主要净化措施(一)机内净化措施机内净化着眼于降低燃烧室内碳粒初始粒子的形成、通过改进发动机结构或增加附加装置达到微粒净化的目的. 1、燃烧系统的优化燃烧过程对微粒产生的影响最大,也是研究的热点,主要有以下几个研究方向.a.燃油喷射系统的优化与喷油有关的参数主要有喷油量、喷油嘴端压力、喷油嘴结构和喷油提前角.喷油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嫩油的雾化和混合气的质量,最终影响微粒排放特性.例如,增加喷油嘴孔数、采用电控技术和提高喷射压力可以使燃油在燃烧室内更均匀地分布,减少燃油碰壁,将有利于减少微粒排放,但会引起N0,的增加;b.嫩烧方式的改进为了减少微粒排放,日本、美国都在研究预混合燃烧方式的柴油机,这样,可使燃油与空气充分混合,尽量避免在高温缺氧情况下燃油裂解成碳粒的可能性;c.进气旋流的优化在高压喷射的情况下采用低涡流比有利于减少微粒排放.这是由于涡流比大,提高了进气速度,而降低充气效率.但在发动机实际运行时,低转速时要求较高的进气旋流;而高速时要求有较低的进气旋流.采用可变涡流进气道技术可使运行中的涡流比在0.2一2.5之间变化,使发动机性能及微粒排放特性在整个范围内得到优化;d.四气门技术采用四气门结构,使活塞上的嫩烧凹坑和缸盖上的喷油嘴布置在燃烧室中央,改善了进气涡流和油雾分布,使燃烧状况明显优化,同时也改善了活塞和喷嘴的冷却条件,从而减少微粒排放:e.采用陶瓷材料用陶瓷材料制成的燃烧室、活塞顶和缸套可以提高嫩烧室的绝热效果.用陶瓷材料制成气门摇臂等运动部件,可减少摩擦阻力、降低机油耗量,从而减少微粒排放 2、进气增压与空气冷却技术进气增压与中冷可以增加进气量,这样姗料在最大扭矩时可以得到充分的氧,而避免达到临界空燃比。使用变截面增压器(vCT)并配合先进的控制系统,可有效地降低微粒排放量3、降低机油消耗量在柴油机排放的微粒中,未燃机油占很大比重,所以必须降低机油消耗量.为此,须对活塞、活塞环、缸套等零部件进行优化设计并进行配合间隙的优化研究,特别是热变形条件下的研究,以达到降低机油消耗的目的4、燃料的改进措施a.降低含硫量在燃烧过程中,柴油中的硫约有98%转化为S0。,其余的2%成为硫酸盐颗粒.部分s0:被进一步氧化并与嫩烧过程中生成的HZO结合,形成HZSO.和硫酸盐(如C50等),增加了微粒的排放量.当嫩料中的S从0.12%下降到0.05%时,微粒排放量将减少8%10%,但进一步减少S对微粒的排放量不再有影响.美国1993年10月规定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所用的柴油,其硫含量不得高于0.05%,1996年已全部供应低硫柴油.日本也于1997年全部供应低硫柴油;b.降低燃油重燃油比重直接影响非直喷式柴油机的微粒排放,即微粒排放量随燃油比重的增加而增加:c.燃油的乳化采用油包水型乳化燃油,这样由于油中水的急剧汽化使油滴变得更加细小,有利于扩散然烧,可有效降低微粒排放(二)机外净化措施机外净化即排气后处理,将柴油机排气引人专门的后处理装置中,消除其中的部分微粒后再排人大气.主要的机外净化措施示于图1.机外净化措施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微粒的过薄技术,即用耐高温的过滤材料制成特定结构的过滤体,将排气中的微粒截留在过滤体内,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过滤体的材料和结构应满足以下要求:a.通过特性好,排气阻力尽可能小;b.抗热冲击性好,有较好的机械性能c.热稳定性好,能承受很高的热负荷;d.过滤效率高;e适应再生的要求.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过滤材料有壁流式蜂窝陶瓷、泡沫陶瓷、陶瓷纤维等.随着过滤体内微粒的不断积累,柴油机排气阻力增加、背压升高.当背压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将导致柴油机功率和过滤效率下降.所以必须及时清除过滤体内积存的微粒.众所周知,当柴油机在最大负荷、转速的工况下,气缸排气口的温度可达到500一600,此时柴油机排气微粒开始迅速氧化、升温直至着火燃烧,以此减少微粒,从而达到过滤体的排气阻力和过滤效率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即过滤体的“再生”.目前过滤体的再生方法主要是:“热再生”,即利用全负荷再生、喷油助燃再生、电加热再生、电自加热再生、节流再生等,此外,也开发了如逆向喷气再生、振动再生等非加热再生方法,也就是利用外部热源使积存在过滤体内的微粒升温、自燃,以减少过滤体内的微粒.1.其它过滤材料a.壁流式蜂窝陶瓷 壁流式蜂窝陶瓷开有许多蜂窝孔,相邻的蜂窝孔道两端交替堵孔.发动机排气从人口通道进人后,须经过过滤体内部的多孔薄壁才能排出.由于薄壁的气孔率高达400目/25.4mm,所以过滤效率高,可达60%一80%;结构强度高,抗热冲击和机械振动的能力强.但蜂窝陶瓷各向异性,其径向膨胀系数是轴向膨胀系数的两倍,且微粒都沉积在进气孔道内,因此再生过程中受热不均匀,易发生热冲击损坏b.编织陶瓷纤维 编织陶瓷纤维具有高度表面积化和良好的抗高温能力,不受固定尺寸的限制,给过滤体内孔形状和孔的分布提供了广泛的选择余地,通过改变各种设计参数使应用达到优化.由于过滤体内纤维表面全是有效过滤面积,所以过滤效率高达95%.但是,陶瓷纤维是一种脆性材料,虽能适应催化剂因素,却有生产工艺较复杂且易损坏的缺点.设计一参数使应用达到优化由于过滤体内纤维表面全是有效过滤面积,所以过滤效率高达95%.但是,陶瓷纤维是一种脆性材料,虽能适应催化剂因素,却有生产工艺较复杂且易损坏的缺点2、非过滤技术静电式微粒收集器柴油机排气微粒中有70%一80%呈带电状态、每个带电微粒约带1一5个基本正电荷或负电荷,整体呈电中性,国内外已尝试利用附加强电场对呈带电特性的碳烟微粒进行静电吸附,并取得了一定的试验成果.但由于附加设备体积大、结构复杂以及高压电源的供给等给实用化带来一定的困难.3、过滤技术电压捕集技术 在柴油机排气管的上下游分别装金属网,网间加约50V直流电压.一般上游的金属网网格较大且加负电压,下游的金属网网格较密且加正电压.当微粒经过上游金属网时带上负电,经过下游带正电的金属网时被吸附,从而达到微粒净化的目的.这种方法装置简单且过滤效率高4、微粒后处理的催化技术 常用的催化剂有贵金属(铂、把等)、贱金属(锰、钻、钒、铬的氧化物)和稀土,催化剂可以添加到嫩料中,也可浸在过滤体上,其目的是:。a.促进过滤体内碳粒的氧化,有效地降低碳粒的着火温度,使过滤体“再生”更容易;b.有效地降低排气中的HC和C0含量.但由于催化剂的氧化作用,排气中的硫易形成硫化物,不仅会引起催化剂中毒”,而且会因硫化物沉积在过滤体内而降低过滤效率和使排气阻力增加.同样,金属添加剂的燃烧产物流经过滤体时也会有一部分沉积物,也会影响过滤效率和增加排气阻力.贵金属催化剂不会导致两次污染,且催化效率高,但价格昂贵,贱金属和稀土催化剂价格低,但催化效率不如贵金属催化剂。我国是世界上稀土蕴藏量最大的国家,故稀土催化剂在我国大有前途(三)燃料方面的控制措施代用燃料 采用代用燃料将是控制柴油机和汽油机排放的重要方法之一,并且由于化石燃料有限,寻找代用燃料更成为当前内燃机研究的热门话题。目前,代用燃料主要有天然气、压缩天然气(CNG)、液化天然气(LNG)、液化石油气(LPG)、氢气、甲醇、乙醇、二甲醚(DEM),碳酸二甲酯(DMC)及生物柴油等,其中甲醇、天然气、液化石油气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清洁能源的代用燃料。其中CNG,LPG,甲醇一汽油汽车在我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并得到迅速发展。 甲醇可从天然气、煤及生物质等原料中提取;乙醇主要是含糖和淀粉的农作物发酵后制得。利用醇类燃料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可接近或超过柴油机和汽油机,排气的有害成分少,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燃料。但是,甲醇和乙醇燃烧时会放出甲醛和乙醛等有害成分,因而在使用上受到限制。 二甲醚(DEM)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柴油机代用燃料,它可从煤、天然气和生物物质废料中制得。DEM的自燃性很好,可作为单燃料直接代替柴油;能够实现发动机高效、柔和压缩燃烧,具有与柴油机相同或略高的动力性和经济性能;最突出的优点是DEM能够彻底消除排烟和实现超低排放,NOx排放比柴油机低30%以上,若同时采用废气再循环时,可将NO排放进一步降低到一般柴油机的50%达到PM和NO的同时降低。 碳酸二甲酯(DMC)中含有53.3%的氧,燃烧所产生的碳烟和颗粒比纯柴油低;据报道,保加利亚生物燃料和再生能源协会通过加工使用过的食用油,来生产生物柴油,年产量可达300吨。它实际上是甲基酯菜籽油或甲基酯植物油,生产原料为向日葵、大豆等等。市场售价每升为0.5美元的这种生物柴油,可以替代柴油,也可与柴油混合使用。而且,它完全由可再生原料提炼而成,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大大低于普通柴油,对环境的污染比普通柴油小得多。目前,已有美国、德国、巴西、阿根廷等投入生产。 另外也有一种生物柴油,是以废餐饮油等为原料制成的液体燃料。其基本制作过程为:垃圾油加入反应罐后,通过一种微酸性催化剂技术,使得其醇解和酯化可同时进行,反应速度也明显加快。另外,通过一种金属盐处理剂,解决了利用废旧动植物油脂生产柴油残留酸值高的关键问题。这两项关键技术都降低了生物柴油的生产成本,使得生物柴油从实验室走进了生产车间。四、柴油机机内净化技术柴油机机内净化技术主要是改善油气混合气,防止局部过量空气系数超过0.9(这有利于NO的生产)和低于0.6(这有利于碳烟的生产)。降低微粒和碳烟的排放与改善燃烧过程是一致的,使柴油机达到混合均匀、燃烧充分、工作柔和、启动可靠、排放较少的要求。但是这些减少措施往往会增加NO的排放,这为柴油机的排放控制造成了特殊的困难。因此在确定尾气净化措施时,需要从目前先进的净化技术出发,根据机器性能,采取多种措施综合使用,才能达到净化的目的。 (一)采用新的燃烧方式 传统的柴油机燃烧分为预混合燃烧和扩散燃烧两个部分。主要燃烧是l处的扩散燃烧,火焰温度高,极易产生NOx,采用稀薄的均匀混合气可解决这一问题。美国西南研究院提出的均匀充量压缩燃烧系统(HCCI)和日本ACE研究所的预混稀薄燃燃烧过程(PREDIC)等均是采用这种思路。采用预混稀薄燃燃烧方式减少或消除了扩散燃烧,稀混合气可降低燃烧温度,可大幅度降低NOx,比一般柴油机降低98%;由于气缸内混合气均匀,无局部过浓混合气,可使PM排放比一般柴油机降低27%,预混稀薄燃烧方式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离实用还有一定距离,但是前景非常可观。 (二)喷油规律改进 合理的喷油规律应该是:初期喷油速率不宜过高,以抑制NOx生成;中期应急速喷油,提高喷油速率和喷油压力,以加速扩散燃烧速度,防止PM升高和热效率的恶化;后期要迅速结束喷射,避免燃烧不完全及PM增加。 在没有电控燃油喷射条件下,通过改变油泵凸轮形状,对喷油规律加以改进,传统凸轮为切线凸轮,改进凸轮为凹弧型凸轮,其供油规律具有初期低、中期急速及补燃期不拖长的特征。通过在某6105柴油机上验证试验,发现改进后,NOx降低6%13%,PM降低80/15%,但燃油经济性略有恶化 为了实现先缓后急的喷油规律,也可使用双弹簧喷油器即为双开启压力喷油器,在油压上升时首先克服第一级较软的弹簧压力,使针阀略微顶起,由于流通面积很小,燃油喷射的速率较低;当油压升高到克服第二级弹簧压力时开始主喷射。(三)提高喷油压力和减小喷孔直径 提高喷油压力和减少喷孔直径可以使燃油的喷雾颗粒进一步细化,以增大燃油和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加速燃油和空气的混合,明显地降低颗粒PM中碳的排放。高压喷射会导致NOx的增加,如采用推迟喷油时间和EGR等方法,以达到控制颗粒PM和NOx排放的目的。高压喷射系统需要和燃烧室良好匹配,以避免过多的燃油喷射到气缸的冷表面上,减少HC和颗粒PM中有机可溶物SOF排放;高压喷射技术对喷油系统提出了十分苛刻的要求。要求整个系统有极高的强度、刚度和密封性。此种措施也必须和其他改进方法相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提高喷油压力可以有效地降低柴油机的微粒排放;减少燃油平均滴径,促进混合气形成;降低发动机最大压力升高率、降低燃烧噪声。(四)喷油正时与喷油速率的配合 控制柴油机的喷油正时是控制柴油机排放的重要手段,推迟喷油正时是降低柴油机排放中NOx浓度的简单而有效的措施之一。NOx对喷油正时的影响非常敏感,当喷油正时与设定值相差1A时,NOx将提高15%左右。为了减少NOx的排放,喷油正时正在逐步推迟,向上止点方向靠近。目前采用电控喷射的喷油正时已减少到上止点前5A左右。喷油速率对有害气体的排放有较大的影响,在实用中,常把推迟喷油正时与提高喷油速率同时使用,使单独使用推迟喷油正时引起的CO升高受到抑制,从而使CO和NOx排放均得到降低。(五)先导喷射及多次喷射 在主喷射之前喷入少量的燃油,以降低NOx和噪声,主喷射要求喷油速率快、喷油压力高,促进混合气形成,以缩短缓燃期,保证良好的经济性和动力性,形成先导喷射(预喷射)主喷射的模式。为了同时降低NOx和PM的排放也可采用多次喷射的方法,即先导喷射和主喷射结束后再喷入少量的燃油形成过后喷射,过后喷射可促进碳烟的氧化,降低PM的排放。采用过后喷射会加大HC排放和耗油增加。在不同工况下要获得良好的效果,先导喷射油量、过后喷射油量以及各次喷射的间隔角度和时刻的控制精度都有严格的要求,这对于机械式喷油系统是很难想象的,只有电控高压共轨喷油系统才能胜任。五、进气系统的改进 目前,柴油机的发展趋势是,提高喷油压力、降低涡流强度,以减少进气的压力损失,配合多气门小孔径喷油器来获得良好的混合气。 (一)采用增压中冷技术 废气涡轮增压可提高进气压力、增大空气的供给量,提高了气缸内平均有效压力、过量空气系数和整个循环的平均温度,使燃油燃烧完全,可使柴油机颗粒状物质的排放量降低50%左右,并减少了CO和HC的排放。增压后,燃油消耗率下降,CO和HC也会进一步降低。同时使进气温度提高而使燃烧温度增加,致使增压后NOx比非增压要高。对此可采用增压中冷的方法使进气温度降低,以控制NOx的恶化。据资料介绍,进气温度降低05,最高燃烧温度和排气温度可降低13利用中冷技术,NOx的排放量可降低60%/-70%。所以采用增压中冷是降低车用柴油机排气排放物的有效措施之一。 (二)多气门设计 采用多气门设计主要是为了扩大进排气门的总流通总面积,提高进气充量,使柴油的燃烧更彻底;实现进气涡流比可变。在实现这些目标时,它对柴油机排放亦产生较大影响。该影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采用4气门技术时有利于喷油器布置在气缸轴线附近,使油气混合均匀,燃烧及早结束,有利于降低NOx、另外,4气门使燃烧室凹坑内产生较大涡流,减少涡流死区,有利于降低PM。二是可关闭部分通道,形成与柴油机转速相适应的进气涡流强度。变涡流比影响,研究人员对某6108柴油机进行了涡流比变化对NOx,PM的影响试验,该机为4气门结构,与双进气门配合的双进气道为长螺旋气道和短切向气道,切向气道涡流近于零,并可节流,以此实现涡流比可变。在低转速时,关闭切向气道,即可获高涡流比,从而提高低速时的混合气质量,改善柴油机的经济性、动力性和排放。 (二)优化燃烧系统 优化燃烧系统指的是供油系统、进气流动和燃烧室的形状的最佳匹配。单独看来,采用何种强度的涡流、何种程度的高压喷油、何种形式的燃烧室,没有最佳方案。但三者的最佳配合就是最优组合。例如,当喷油压力较低需要借助高强度气流运动来加速油气混合,在重型车用柴油机上,采用较高的喷油压力和较多的喷孔数,可以使进气涡流降低。中央带凸起的燃烧室气流运动较强,且可维持较长的时间,这对加速扩散燃烧有利。中央带凸起的燃烧室燃烧过程急速,主燃期较短,适当延迟供油定时可在油耗率和烟度变化不大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NOx排放。目前,直喷式柴油机的发展趋势是,提高喷油压力;增加喷油器的喷孔数,减少孔径;根据柴油机工况优化喷油定时,使喷油正时不仅随转速而且能随负荷的变化自动调节。采用分隔式燃烧室,由于火焰高峰温度较低,不利于NOx的生成;碳烟大部分在副燃烧室中产生,进入主燃烧室后,大部分被氧化,有效地减少颗粒和HC排放,分隔式燃烧室比同规格的直喷式燃烧室NOx的排放量低1/31/2。新开发的燃烧系统采用强烈持续的后期扰动,可有效降低碳烟和微粒的排放,几近似于无烟。这又为进一步采用废气再循环或推迟喷油提前角来降低NOx排放创造了条件。 (三)应用柴油机电控技术 采用电子控制不仅可以提高喷油定时和喷油量的控制精度,而且在EGR、放气阀或可变几何涡轮增压等空气控制部件也可以用电子控制技术进行柔性或精确控制。控制系统最理想的方案应是能使燃油经济性和废气排放均获得优化。 电子控制柴油机高压喷射技术(如电控高压共轨喷射)的应用可使柴油机通过最佳喷油正时、最佳喷油率和预喷射,与发动机转速、负荷之间的关系进行连续调节,采用先导喷射及多次喷射技术,先导喷射油量、过后喷射油量以及各次喷射的间隔角度和时刻的控制精度都有严格的要求,这些显然只有在电控高压共轨系统中才能良好地实现。大大降低了颗粒排放,并且发动机过渡工况的排放性能也可得到显著改善。电控高压喷射控制对喷油规律进行控制,能根据发动机运行工况实现最佳喷油,同时通过控制预混合燃烧与扩散燃烧的比例,可同时降低有害排放和控制发动机的空燃比,有利于实现有效的机外净化措施。共轨式电控喷射技术是目前最先进的柴油机电控喷射技术,共轨系统的开发、应用与研究工作在国外报道较多,然而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四)采用废气再循环(EGR) 废气再循环(EGR)是再保证内燃机动力性不降低的前提下,将一部分排气导入进气系统中,和新鲜混合气混合后再进入气缸参加燃烧,通过降低燃烧室燃烧的最高温度来降低NOx的排放。利用废气再循环(EGR)来降低NOx,的排放,需要与电子控制结合,根据柴油机负荷、转速、冷却水温度传感器及启动开关信号,由ECU对EGR率和EGR时机进行控制,保证在对柴油机性能影响不大的条件下,降低尾气中NOx的排放。 目前,EGR在汽油机上的应用比较成功,而在柴油机上却不尽人意。主要原因在于,柴油机排放中大量的PM和其他有害排放物直接引入气缸会增加活塞环和缸套的磨损,还会稀释润滑油并加速其变质。柴油机采用EGR相当于将一定数量的CO和水蒸气添加到进气空气中而成为一种稀释剂,EGR率增大还使进气工质的密度和O浓度下降,致使缸内可燃混合气的燃烧速度和燃烧温度均有所降低,最终导致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下降,HC,CO和PM排放增加。发动机处于中小负荷工况时,采用EGR的效果十分显著。当EGR率为30%左右时,发动机的排放及综合性能较好:采用较大的EGR率降低NOx排放效果更加明显,且发动机经济性的下降并不突出。发动机在大负荷工况时,若采用EGR,则会导致发动机的经济性和动力性明显下降,另外,还会增加活塞环和缸套的磨损及加速润滑油的变质。因此大负荷工况时不宜采用EGR。 涡轮增压柴油机在30%50%负荷以上的工况下.平均排气压力低于平均进气压力。故排气再循环难以实现。为此,各国学者提出了多种在增压柴油机上实现排气再循环的方案。主要有:通过调整正时实现内部EGR;在进气管或排气管内装节流阀,通过节流来降低进气压力或提高排气压力;通过辅助装置或活塞本身的压力将废气压入进气管;通过在进气管加装文曲利管(Venturi Pipe),降低EGR接头处的进气压力;利用压力波动等。其中采用文曲利管EGR系统能较方便地在高工况下实现排气再循环.并且附加泵气损失少、成本不高、有很大的优越性。 (五)防止机油的泄漏 柴油机尾气排放中PM除了燃油燃烧生成外,机油产生的PM也占相当部分。PM可分为可溶性有机物(SOF)和不可溶有机物(IOF)两部分,两者所占的比例大约为39%和61%。在SOF中,由机油产生的PM占绝大部分,约占PM总量的29%;机油除产生SOF外也产生IOF,来自机油的PM总计占PM总量34%。同时,窜入燃烧室中不完全燃烧的机油随尾气排出,是形成柴油机排放的蓝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尽量防止和减少机油窜入燃烧室,这应通过改进润滑油系统设计,减少裙部间隙,优化活塞、活塞环和气缸表面的设计,提高气缸套圆度及改进进气门挺杆的密封等措施,减少从气门推杆泄漏的机油等措施来实现。(六)加水燃烧 在柴油中加入少量的水,形成“油包水”形式的乳化燃料,燃烧时液态水受热变为汽态时,吸收汽化潜热,使燃烧温度和压力下降,以致在提高燃油蒸发速度的同时,减少了热裂反应,从而抑制NOx的生成,同时,由于液态水受热变为汽态会形成“爆炸”,具有进一步雾化的作用,使燃料和空气进一步混合,减少PM的排放。 实验证明:当喷水量等于燃油量时,NOxHC的排放将降低50%左右,而功率仅仅降低4%,降低排放效果较好。但是,进气管喷水会造成进气管、气缸腐蚀增加,油底壳易积水,并要求喷水量能随发动机负荷的改变而调节,这在设计和l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六、柴油机尾气后处理技术柴油机尾气中氧含量较高,HC和CO的含量比汽油机低的多,其主要有害物是NOx和碳烟,因此柴油机尾气净化的重点是降低NOx和减少碳烟。措施为用选择性还原催化转化器在富氧条件下还原NOx,用氧化催化转化器降低HC和CO的排放量和颗粒PM状物质中的有机成分;用微粒过滤装置收集柴油机排气中的颗粒状物质等。 NOx的后处理措施 去除NOx的最理想的方法是将NO催化分解为N和O,但是在O和SO作用下催化剂很快失活,因而这种方法的实用前景渺茫。目前,柴油机尾气NOX净化研究主要从选择性催化还原和吸附一催化还原两条技术路线入手,碳素纤维还原技术。 选择性催化还原最重要的是确定还原剂和催化剂。研究者对NH3选择性催化还原柴油机排气NOX也进行过尝试,结果表明其净化率可达65%以上.但是,这种方法只适合于固定式柴油机排气的净化处理,对于运行工况多变的柴油车,因存在NH3泄漏问题而不适用。1990年,1wamoto和Held分别报道在Cu/ZSM一5催化剂上,HC能选择性催化还原NOx,到目前为止,研究过的催化剂可分为负载型贵金属、负载型金属氧化物和离子交换的沸石三大类。拓宽催化剂或催化剂一还原剂组合的活性温度范围,提高催化剂在S02和水热环境中的稳定性是今后的努力方向。吸附一催化还原NO是在稀燃阶段将NOx吸附储存起来,而在短暂的富燃阶段,NOx释放并被排气中的HC还原。吸附还原型三元催化剂的活性成分是贵金属和碱土金属(或稀土金属),影响吸附一还原催化剂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吸附剂在柴油机尾气温度下吸附NO的容量及其抗SO2和CO2毒害能力,提高这两方面的性能是今后的努力目标。吸附一催化还原已被日本汽车生产厂家证明适用于部分新车型的NOX净化,但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燃料的经济性,还要求燃料含S量非常低。对于超低S燃料,现有吸附一催化还原技术可将NOX降低90%。适用于S高含量燃料的吸附一催化技术目前尚在开发之中。 对于同时净化PM和NO的技术,部分研究结果表明,在钙钛和贵金属催化剂上碳粒能还原NOx。最近,日本丰田公司开发出一种连续式同时催化净化PM和NOX并对NO和HC也具有较好的净化作用,所以有望在同一种催化剂上同时净化PM,NO,CO和HC,即开发出所谓的“四效催化剂”,其开发成功无疑将极大地推动柴油机尾气控制技术的进步。 采用碳素纤维加载低电压技术,可有效减少NOx的排放。碳素纤维具有催化活性,能促进废气中的NO与C或HC进行氧化还原反应,随着电压的升高,可使NOX排放明显降低。目前,该技术正处于研究阶段,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该技术净化效果的发挥必须以微粒的有效消除为基础。对不同基材的活性碳素纤维采用硝酸浸渍,并以此作为直接还原剂,以达到脱除NO的目的。如采用硝酸浸渍的沥青基、粘胶基、聚丙稀晴基等为原材料制成的活性碳素纤维。不过,这些研究仍处于试验室阶段。七、 PM的后处理技术 (一)加装氧化催化转化器 柴油机PM后处理技术包括催化氧化和过滤。柴油机加装氧化催化转换器是一种有效的机外净化排气中的可燃气体和可溶性SOF有机组分的常用措施。采取此措施(以铂Pt、钯Pd贵重金属作为催化剂)能使HC、CO减少50%,颗粒PM减少50%70%,其中的多环芳烃和硝基多环芳烃也有明显减少。但是,氧化催化器的缺点是会将排气中的SO2氧化为SO,生成硫酸雾或固态硫酸盐颗粒,额外增加颗粒物质排放量。美国最近针对新型柴油机进行的一项示范研究表明,当使用S的质量分数为368106的柴油时,催化氧化可使瞬态工况条件下的PM排放降低23%29%,HC降低52%58%若改用S的质量分数为54106的柴油,PM可降低13%。所以,柴油机氧化催化器一般适用于含硫量较低的柴油燃料;并要保证催化剂及载体、发动机运行工况、发动机特性、废气的流速和催化转换器的大小以及废气流入转换器的进口温度等正常,使净化效果达到最佳。(二)采用微粒捕集器 微粒捕集器由微粒过滤器和再生装置组成。微粒捕集器通过其中有极小孔隙的过滤介质(滤芯)捕集柴油机排气中的固态碳粒和吸附可溶性有机成分的碳烟。 微粒捕集器的工作主体是滤芯,目前常用的过滤材料有:金属丝网、陶瓷纤维、泡沫陶瓷和壁流式蜂窝陶瓷等。滤芯决定过滤器的过滤效率、工作可靠性、使用寿命以及再生技术的使用和再生效果。滤芯应满足较高的性能指标:具有较高的过滤效率,具有大的过滤面积耐热冲击性好,具有较强的机械性能指标,热稳定性好,能承受较高的热负荷具有较小的热膨胀系数通过性好,流通阻力小在外形尺寸相同的情况下,背压小,背压增长率低,适应再生能力强质量轻。目前,最常使用的过滤材料为堇青石(其主要成分为MgO.AlO.SiO)和碳化硅晶体SiC。 微粒捕集器对碳的过滤效率较高,可达到60%。在过滤过程中,会导致柴油机排气背压升高,当排气背压达到1620kPa时,柴油机性能开始恶化,因此必须定期地除去颗粒,使过滤器恢复到原来的工作状态,即过滤器再生。微粒捕集器的再生方式可分为“被动”再生和“主动”再生:“被动”方式即为催化再生,是在过滤器载体上浸渍催化剂或在燃油中加入添加剂来降低颗粒的氧化反应的活化能,降低碳粒的起燃温度来实现颗粒过滤器的再生;“主动”再生方式又称为“热再生”,即外加能量(热能)的再生方式,利用外部热源使积存在过滤体内的微粒升温、自燃,以减少过滤器内的微粒PM。根据外加能量的形式可分为:全负荷再生、喷油助燃再生、电加热再生、电自加热再生和微波再生等。随后又开发出CRT(连续再生捕集器)系统、节流再生、逆向喷气再生、振动再生等几种非加热再生方式。就目前而言,在再生过滤器的研究中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有:降低再生温度,进一步降低再生所需要的能量。在柴油机的排气温度下使其能有效地再生,达到减少能量损耗和简化机构的目的:对于使用气压制动的车辆,逆向喷气再生技术是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但其结构和能量的来源以及可靠性都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连续再生将是以后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但就中国而言,由于受柴油中的硫含量太高的影响(要求为5010),国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受化工技术的影响不能使用。 在各种柴油机微粒捕捉器再生技术中,除连续再生外,都要对再生时机进行判断,即进行再生控制,再生控制系统是微粒捕捉器不可缺少的部分。现代自动捕集器系统已经具备在线诊断系统形式的电子监测,并同时控制再生过程,除了简单地监测背压,还用复杂的运算来确定烟尘装载量。最新开发的烟尘传感器(如测电导率)可连续监控排气的清洁度,保证了捕集器在正确的时机进行再生。(三)静电式微粒收集器 柴油机排气微粒中有70%80%呈带电状态,每个带电微粒约带15个基本正电荷或负电荷,整体呈电中性。目前利用附加强电场对呈带电特性的碳烟微粒进行静电吸附,并取得了一定的试验成果。但目前的问题是设备体积过大,成本太高,在车辆上使用最困难的是高压电的供给及收集中防止二次分散及反电晕等问题。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也是极有前景的。(四)电压捕集技术 在柴油机排气管的上下游分别装金属网,网间加约50V直流电压。一般上游的金属网网格较大,加负电压;下游的金属网网格较密,加正电压。当微粒经过上游金属网时带上负电,经过下游带正电的金属网时被吸附,从而达到微粒净化的目的,这种方法装置简单且过滤效率高。(五)脉冲电晕等离子体化学处理技术 此种技术利用520eV的高能电子轰击反应器中的气体分子NOx,SO,O,HO等。经过激活、分解、电离等过程产生很强的自由基COH,HO,原子氧(O)和臭氧等,强氧化物迅速氧化掉碳粒、NOx和SO在水的作用下生成硝酸和硫酸,加入适当的添加剂(NH等)则生成相应的铵盐,可通过滤清器和静电除尘收集产物,从而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但由于本过程产生了新的盐类和其它化学成份,有可能形成二次污染,目前尚处于理论研究和实验室内的应用。(六)静电旋风技术 研究人员对静电旋风技术捕集去除柴油机PM的效果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借助高压脉冲静电作用不仅能较好地捕集柴油机排气PM,而且尾气中的HC和NOx也有一定的去除作用。静电旋风捕集器具有排气阻力小、清灰简单等优势。江西蓝天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范例)结论与展望(一)结论 1)本文按照齿轮所在的汽车总成对汽车齿轮分类,将汽车齿轮分为发动机齿轮、汽车同步器齿环、变速器齿轮、差速器锥齿轮、其他齿轮。此分类方法着眼于汽车,工程技术人员可根据所需设计的总成,利用 CATIA V5 的查询功能,快速、方便的从汽车齿轮库中调用设计中所需齿轮。2)选择 CATIA V5 知识工程中的参数化设计功能,建立直齿轮、斜齿轮、锥齿轮、蜗轮三维参数化模型,通过以模数、齿数、压力角等参数为输入条件,绘制齿轮的三维模型。利用表格数据来驱动模型;利用规则和检验控制特征来驱动模型。通过Excel表导入一系列的参数,可自动生成一系列的新的齿轮三维模型,达到齿轮三维模型的设计自动化。3)利用 Catalog 添加类的功能,将齿轮三维模型导入 Catalog 中,最终完成汽车齿轮库的建立。该汽车齿轮库是与 CATIA V5 版木无缝连接、直接集成的应用系统,采用参数化设计手段,占用存贮空间小,具有开放性的接口,扩充容易。内容不仅涵盖了目前汽车常用的设计标准,适用于其他机械设计中。只要补充相关齿轮,就可以满足其它需求。4)本次设计中,以直齿轮、斜齿轮、内齿轮、蜗杆、直齿锥齿轮五种齿轮作为基准齿轮,共建立128个Excel表,导入 Catalog 中128个齿轮系列,从建立的汽车齿轮库中可直接调用3840个齿轮,并完成了五种基准齿轮的相关工程图。(二)存在的不足1)由于搜集的资料有限,只能整理出国内部分厂家生产的汽车齿轮参数,导致此汽车齿轮库的数据可能存在不完整性。2)在实际的设计中每个齿轮的内轮廓都各有不同,例如有些齿轮键槽是凹的,一些齿轮键槽是凸的。这样齿轮库中的齿轮不能直接调用,因此本文建立的汽车齿轮库只能作为一个初始的库,即设计人员可以从齿轮库中调用所需的齿轮,但需要对其内轮廓进行再修饰。3)建立的汽车齿轮库种类比较齐全,数量太多,查询起来还是不太方便。(三)展望 1) 结合 Visual Basic 提供的引用对象功能,将 CATIA V5 的库文件加入程序框架,引用 CATIA V5 的类对象和函数等进行二次开发,二次开发的专用程序页面,将大大提高查询效率,也是将本课题向更高层次迈进。2)采用类似的方法,在设计过程中选择不同的参数,可以建立比如螺母、垫片、销钉等的标准件库,并对每类零件生成独立的Part文件和设计表,通过在库文件中添加相应章节,并进行更名,可以将这些标准件进行入库,即可形成完整的汽车设计标准件库。CATIA V5的Formula、DesignTable和Catalog功能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应用接口,使用这些功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工程中的幕墙施工技术要点与工作安排
- 初级客房服务员业务培训计划
- 高级财务成本控制策略工作计划及实施
- 中级潜水指导员个人水下应急救援演练方案
- 滑雪指导员高级的职业生涯倦怠识别与应对策略
- 房地产中介工作计划
- 基于数据分析的乡村民宿经营策略优化报告
- 地下电网管廊土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农业图像分割合同协议(作物识别)
- 中国注册工程师工作实务专业技巧与项目经验
- 2025中国铁塔校园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版
- 2025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品牌传播策略与执行》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6年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必刷测试卷附答案
- 神经符号推理系统-洞察与解读
- 动漫五官教学课件图片
- 南农《土壤学》课件
- 车库进出口坡道施工方案
-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工业厂房租赁与设计服务协议
- 制造业2025年质量审核指标评估方案
- (2025秋新修订)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2025年北京客运考试应用能力试题及答案详解大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