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2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3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4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的生字词语。2.整体把握课文,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的高贵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4.体会课文运用环境烘托和人物动作描写突显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从描写李博士和台湾青年的表现的语句中品味人性的美好。【教学重点】感受海峡两岸一家亲的血脉亲情。【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巩固词语,导入新课。美丽杭州 阳光遍洒 桂花飘香 生命之花 即将凋零 骨髓移植 谈何容易海峡彼岸 地震袭击 步履匆匆 涓涓流出 骨肉同胞 血脉亲情 代代相传2.句式填空,回顾内容。师讲述:海峡这边的杭州市,阳光遍洒,桂花飘香,但小钱却即将享受不到生活的恩赐。此时此刻此时此刻,他的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此时此刻,他最需要的是骨髓移植,才能重新绽放生命之花。此时此刻,他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师:小钱是不幸的,但小钱又是幸运的。生命之花从即将凋零到重新绽放,这生命的奇迹归功于谁?(台湾青年 李博士)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爱的故事,去感受台湾青年和李博士为创造这生的奇迹所做的努力。【设计意图:紧扣“这一时刻”,以句式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小钱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艰难,为感受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付出做了铺垫。课未启,情已蓄。】二、整体感知,寻找感动1.生自由朗读课文36自然段。哪个句子特别感动你,把这个句子多读几遍。2.指名读感动的句子。师即时评价。(朴素的文字传递出令人感动的情怀。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举动感动了你,感动他)三、寻找“最美青年”,感悟人性之美1.找句子。在整个捐献骨髓的过程中,台湾青年只有一个姿势。这个姿势看似平常却感动了许多人。找出文中写青年躺在病床上的句子,画下来。2.出示句子,启发质疑:相同的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相同的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躺的时间一样。不同的是:环境不同,身旁的人不同,要做的事情不同,心情不同)3.体会环境之难。(1)找句子。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时候,是阳光遍洒桂花飘香的美好早晨。那么,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此时此刻,又是怎样的环境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5自然段,画出描写环境的语句。(2)交流句子。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3)补充材料。1999年9月21日凌晨1时47分,台湾突然发生一次大地震,这是台湾历史上近百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地震。9月22日这一天,每小时的余震次数达60至70多次。(4)想象:大地震过后,在手术室外,在路上,到处是怎样一番场景?你联想到哪些词语?(指名说词语)【设计意图:相同的姿势,不同的环境。紧扣“静静地躺”,引导学生比较、质疑,目的在于透过朴素的文字,透过“静静地躺”这平凡的姿态,感悟台湾青年人性的美好。链接的资料很简短,旨在引发想象。借用学生联想到的词语还原震后的环境,既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又激活词语,可谓一举两得。】4.创设情境,巧妙“劝说”。(1)此时此刻,应该怎么做才安全?(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2)请引用文中语句“劝说”台湾青年和李博士。(3)师小结:同学们的劝说至情至理。难道,台湾青年不懂得关心家人安危?李博士不知道此时此刻情况危险?(知道!)他们的心只有一个念头捐献骨髓,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5.讨论:有人说台湾青年是“最美青年”,你认为呢?【设计意图:此环节巧用“劝说”,让学生引用文中语句劝说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离开危险之地。至情至理的劝说与台湾青年和李博士行动的背离形成情感冲突,使得捐献骨髓、拯救生命的行动更加凸显人性美好。寻找最美青年,感悟人性之美的过程,亦是潜心文字,品读涵泳的过程。】四、寻找“最美博士”,感悟人性至善1.默读课文,找出写李博士抽取骨髓、护送骨髓和移植手术的句子。2.交流:你认为李博士抽取骨髓的过程用一个字形容是哪个字?(难)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突如其来”“剧烈地晃动”“不得不”)3.想象补白:这一次余震过后,李博士站在工作台前做着准备工作。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袭击时,又会发生怎样的情况使得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整个工作台剧烈地晃动起来,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 ,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 ,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4.体会护送骨髓之难。(1)默读课文第6自然段。画出李博士与时间赛跑的词语。(奔波、赶到、连夜)(2)出示李博士的时间表,师用较快语速读。10:20李博士带着骨髓,从台湾花莲起飞。11:10飞机到达台北桃园机场。14:15从台北桃园机场起飞,飞赴香港。15:54骨髓运到香港特区。20:45飞机在上海虹桥机场降落。20:50浙江医护人员将骨髓接到,直奔杭州。22:15接骨髓的救护车开进了杭州。22:50骨髓移植手术开始。次日凌晨2:00手术顺利完成。(3)这是在和时间赛跑。和死神赛跑!李博士跑赢了!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生命之花在台湾青年和李博士无私的给予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此时此刻,课文最后一段最能表达我们此时的心声。(生齐读)【音乐爱的奉献】5.讨论:有人说李博士是“最美博士”,你认为呢?【设计意图:不管是找关键词体会,还是想象补白,都紧扣一个“难”字,引导学生体会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抽取骨髓,是以生命拯救生命。本环节“读”字当头,默读、品读、引读、朗读,在读中品味,在读中升华。】五、共同的名字,相同的情怀1.找出“青年”的不同称呼。(一位青年、病床上的青年、那位青年、台湾青年)2.思考:文中没有写台湾青年真实的姓名,李博士也只是李博士。作者为什么没直接写他们的真实姓名呢?是作者忘记了吗?(不是忘记,而是因为姓名不重要。重要的是捐献骨髓,救小钱。重要的不是他是谁,而是他救了谁,帮助了谁)3.起名:他们相同的名字是什么?(台湾同胞、亲人、善良的人、好人、最美的人)4.小结:正是台湾青年和李博士这两位亲人,两位最美的人,两位善良的人,两位好人,创造了生命奇迹!【设计意图:文中的两位主人公都没有真实姓名,这是一处文本秘妙。教师巧妙捕捉到这一处秘妙,让学生先找出文中对台湾青年的几处不同称呼,之后再写出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相同的名字。这样的设计引发学生思考,开启一扇心窗,从文本表面走向文本深处,在品味朴素言语的同时心灵得到启迪。】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出示:一天早晨,小钱醒来了。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窗外的桂树已经开花了。读了竹林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小钱已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