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细说拙政园之三 苏州园林系列之 作者 秋实屋 小沧浪小沧浪 位于拙政园小飞虹廊桥之南跨建于水上的建筑 小阁三间 南窗北槛 两面临水 南边水面尽头是高高的界墙 是一处较封闭的水景小庭 北边 两侧亭 廊相围 对面是斜跨的飞虹 构成既隔断 又空透的闲静的水院 是我国古典园林中很著名的景致 小沧浪得名于上古的歌谣 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我足 这实际上是古代士大夫文人 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 思想的形象说明 所以那些官场不得意文人造园时均要设以沧浪水为主题的风景 小沧浪水阁 也包含了园主沧浪濯足 自我安慰的寓意 这里原先曾是园主人的静养读书之处 室内悬有一篆书联 茗杯瞑起味 书卷静中缘 是对水阁恬静 闲适情调很好的概括 进水阁凭窗南望 除南边墙前栽竹点石外 其余全是水面 岸东有一小廊沿墙而出 并以倚壁半亭 静深 作为收头 碧水从北边大池穿阁而来 阁静而水流 形成很独特的小院水景 水阁北边是从大池分成的一个水湾 如果在水阁槛外轩廊中北眺 透过廊桥的栏杆 掠过荷风四面亭 可望到远处的见山楼 在纵深七八十米的水面上 层次众多 景观深远 湖光倒影 满目清新 小沧浪一南一北两个水院 虽然均以水为主题 但景观完全不同 南幽闭而北畅透 水为一而景各异 堪称园林艺术理水之高招 得真亭得真亭为小沧浪水院西北隅的景亭 二条游廊交汇于此 东北是小飞虹廊桥 南边水廊由小沧浪水阁而来 西向 游廊曲折通向玉兰堂 亭北向 与水中之荷风四面亭遥遥相望 而造型别具一格的香洲又在假山之后大片花木丛中隐现不定 得真 之名似乎颇多学究气 荀子 曰 至于松柏 经隆冬而不凋 蒙霜雪而不变 可谓得其真矣 晋左思亦有诗云 竹柏得其真 当年园主借松柏以自喻清高 原先此处松柏翠竹葱郁喜人 现在亭前绿地上植桂多株 伴以紫竹 更有一座小假山相点缀 得真 之原意已衍化为 得自然之真 的纯粹审美性质了 亭正中 悬有一面大镜 四周山水花木悉映入镜中 颇有 镜里云山若画屏 的境界 自然之真趣于镜中得之 亭子由于要接续廊桥 故于矩形平面之前凸出一个方形小披屋 大亭作歇山顶 小披屋则是攒尖顶 两者相加 使亭的轮廓变化多样 志清意远志清意远位于小沧浪西侧的独立封闭小院 由水阁北向轩廊西行 穿过廊间圆门可入此小景区 这里北边是雅洁的庭院 东北隅有一高大古枫杨 其荫足以蔽护整个院子 其下花木数株 青藤缭绕 甚有古意 小庭北向及东向的墙上 皆有漏花窗 以与院外景色相沟通 庭院小筑紧接水阁 故其南侧与小沦浪共一个水院 推窗外望 碧水一乱 与北边小亭一水一陆适成对比 其题额取自 义训 临深使人志清 登高使人意远 之句 与小沧浪一样 侧重于水景的欣赏 小筑北边轩廊西端 接一座小巧半亭 亭倚高墙而设 中间为一门洞 可通小庭院西边的曲廊 此廊由北而南去 其尽头便是小沧浪南水院之界墙 廊中面东临水建有一景亭名曰 静深 静深亭倚廊而出 亦是一半亭形制 它是南水院中唯一的建构 环境极为幽静 故取唐诗人宋之问 深入清净里 妙断往来趣 之诗意而名之 这一景名在当年初建时已有 文徵明曾为之题咏过 亭上所悬匾额即为录其诗而制作 亭内还悬有一联 相与观所尚 时还读我书 乃明吴中名士祝枝山手书 小沧浪 志清意远和静深亭三座风景建筑的布局立基 极见匠意 水阁两边皆水 志清意远南水北庭 而小亭则是面水倚墙 虽均以水为观赏主题 但所见景色各异 加上四周游廊的曲折回绕 各式洞门的穿引 使这一幽静水院具有别处很难见到的景色 蕴含着古代文人园林特有的审美趣味和人格理想 香洲香洲位于水边 正当东 西水流和南北向河道的交汇处 三面环水 一面依岸 为 舫 式结构 由三块石条所组成的跳板登 船 船头是台 前舱是亭 中舱为榭 船尾是阁 阁上起楼 线条柔和起伏 比例大小得当 使人想起古时苏州 杭州 扬州一带山温水软 画舫如云的景象 其身姿倒映水中 更显得纤丽而雅洁 站在香洲船头 波起涟漪 四周开敞明亮 满园秀色 令人心爽 烈日酷暑 此地却荷风阵阵 举目清凉 香洲船头上悬有文徵明写的题额 后人还专门为之题跋 香洲这条旱船 建筑手法典雅精巧 引人入胜 使人感到一种对高洁人格的追寻和古代文人的理想与情操的寄托 香洲 用的是屈原笔下 芳洲 的典故 楚辞 中有 采芳洲兮杜若 将以遗兮下女 的句子 古时常以香草来比喻清高之士 此处以荷花景观来喻意香草 也很得体 在中国古典园林众多的石舫中 拙政园香洲大概称得上是造型最为美观的一个 玉兰堂香洲尾部南边有一座独立式院落 便是玉兰堂 其主厅坐北朝南 高大轩敞 为拙政园中部最大的建筑 玉兰堂前小院较为封闭幽静 小巧精致 院内有数株高大的广玉兰 故名 南墙高耸 好似画纸 墙上藤草作画 墙下筑有花坛 并立有湖石数块 并以青竹丛和天竹与之相配 情趣甚为高雅 玉兰和桂花 色 香宜人 据传玉兰堂为原先文徵明作画之处 故又名笔花堂 梦笔生花 也是古时文人对创作灵感的一种追寻 在此读书作画 实是人生的莫大享受 堂东侧的游廊上 原先挂有文徵明署款的一联 名香播兰蕙 妙墨掸岩泉 点出了小院的景观主题和使用特征 玉兰堂北侧为一排雕花精细的长窗 窗外为宽敞的轩廊 步下石阶 是一个较大的平台 台东即为徵观楼 这里北临中部水池之西端隔水 柳阴路曲一景中垂柳掩映的画廊若隐若现 西侧 游廊向北通往进入西部的门户 别有洞天 廊间的漏花窗又朦胧地透出西部山池景色 在风景布局上堪称中部游赏曲结束前的一组重音 荷风四面亭荷风四面亭 因荷而得名 座落在园中部池中小岛 四面皆水 莲花亭亭净植 岸边柳枝婆娑 亭单檐六角 四面通透 春柳轻 夏荷艳 秋水明 冬山静 荷风四面亭不仅最宜夏暑 而且四季皆宜 若从高处俯瞰荷风四面亭 但见亭出水面 飞檐出挑 红柱挺拔 基座玉白 分明是满塘荷花怀抱着的一颗光灿灿的明珠 这里三条游路交汇于亭前 东边 小路绕山岛而来 南边 三曲平桥浮水可通主厅远香堂的西邻依玉轩 西边 经由五曲桥可直接柳荫曲路游廊 是拙政园中部游览的交通枢纽 同时 小亭四面贴水 位置低平 绰约立于池中央 与高处的雪香云蔚亭相映成趣 是整个水景画面的中心 古代园林理论认为水景有聚 散之分 它与园的大小有关 小园之水以聚为主 大园则要适当分散 有分有合 荷风四面亭与两侧曲桥是拙政园中部理水的大手笔 有此一亭两桥 便使中部水面有了明显的分隔 而两曲桥桥身空透 桥栏低平 使视线能一直延伸过去 这种似分非分的处理 仍保待了池水的开阔和绵延 小亭是桥的中介和加强 若无亭 两桥相接便显得过长 与江南园林的风格相违 又使池面相对显得狭小 有此一亭 可使这池中小景现出两种虚实变化的对比 亭身空透 无遮无拦 与山脚石矶正好互对互衬 桥下有水谓之虚 亭下有石谓之实 从远处赏景 又是横向的一虚一实的对比 李鸿章之弟李鸿裔当年游园曾留诗云 柳浪接双亭 荷风来四面 很恰当地道出了当年风景设计的立意 小亭也得名于此 其额悬于东向柱上 两边挂有一联板对 四壁荷花二面柳 半潭秋水一房山 此联是仿山东济南大明湖小沧浪亭的一副对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该联由清朝著名的文人刘凤诰所撰 拙政园中的这幅对联巧妙地点出了在这里可观赏到的四季之景 说出了春夏秋冬四季 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画龙点睛地告诉游览者这一景区的迷人意境 雪香云蔚亭远香堂北 荷池对岸有杂石土山 上遍植绿树奇花 建有雪香云蔚亭 亭为长方形 外观质朴而轻快 登临其上可观虎丘胜景 亦可朝东南观全园景色 苏州私家园林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拙政园 雪香云蔚亭 亭内有一副对联 见者无不吟哦沉思 对联写道 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 雪香 指梅花 云蔚 指花木繁盛 此亭适宜早春赏梅 亭旁植梅 暗香浮动 又称冬亭 周围竹丛青翠 林木葱郁 绕溪盘行 颇有城市山林的趣味 待霜亭待霜亭 位于园中部池中东岛高处的六角景亭 循梧竹幽居北侧游路西去 跨过一座三曲平桥 便踏上池中东岛 岛为土山 沿岸用黄石砌成自然式驳岸 小径穿越地势较低的岛南部 北部则是陡坡 高处的深树丛中立此一亭 使小岛之景顿生颜色 亭名取唐诗人韦应物 洞庭须待满林霜 的诗意 太湖洞庭东西山盛产桔 待霜降始红 此处原种洞庭桔十余株 故名 当年文徵明 王氏拙政园记 中就记有这一景点 现亭名 待霜 二字便取自碑记 亭外原悬有清末翁同龢 h 撰写楹联 葛巾羽扇红尘静 紫李黄瓜村路香 待霜亭所处位置甚佳 东 西 南 北四面隔水与梧竹幽居 雪香云蔚亭 绣绮亭和绿漪亭互为对景 正是 处处有水处处景 翠竹绿树四相围 绿漪亭绿漪亭又名劝耕亭 位于拙政园中部大荷花池的东北角 东边山岛之背面 小亭又是分隔东部和中部长廊之端头 这里北倚界墙 南瞰水池和东边山岛 亭西沿着池北的土岸 一溜排着的桃红柳绿伴着小路直通西部 靠界墙则是竹林掩映 极富江南水乡的野趣 绿漪亭是这一带唯一的小筑 亭方形攒尖顶 小巧而端方 使人想起水乡路旁的休息小亭 原先东边亭柱上曾挂有一方板刻 诗经曰 绿竹漪漪 唐张率诗 戢鳞隐繁藻 颁首承绿漪 此处有水 有竹 有鱼 故名 亭西沿池栽植垂柳 梅花 碧桃 花时灿烂如锦 南岸山林屏障 隔绝繁华 北面翠竹丛丛 顺小径西行 但见芦苇摇曳 别有一番乡村风味 故又名 劝耕亭 由此可知 小亭和枇杷园一样 是当初阐发拙政含义的重要景致 见山楼见山楼是拙政园中部水池西北角的一座水上楼阁 楼名典出晋代大隐士陶渊明的名句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从题名可以见出当年园主人对田园隐逸生活的追慕 但楼虽以见山为名 其实是园中水景中很重要的一个主题 当年楼内曾悬有这样副楹联 林气映天 竹阴在地 日长若岁 水静于人 恰如其分地点出了这一景致的意境 这里三面环水 两侧傍山 从西部可通过平坦的廊桥进入底层 而上楼则要经过爬山廊或假山石级 是一座江南风格的民居式楼房 主面向北 推窗外望 但见一座村居小石板曲桥将水池北岸的游路与楼底层东边轩廊连了起来 平岸的竹林古树郁郁葱葱 正如联中所写的映天蔽地 它们倒映于水中 被蓝天白云一衬 更显出静水的迷人 由于这里退居于池之最西北 与四周各景点间隔距离较大 所以登楼赏景 层次特别分明 如南眺 从近到远 则有曲桥 四面亭 香洲 廊桥 直至小沧浪水院 水面从开阔至狭窄 从坦荡至幽深 山水 树石 建筑 层层叠起 非常深远和多变 往东看 则是池中西岛葱笼野趣的景色 山巅小亭雪香云蔚在绿丛中探露出其轻巧冀然的屋角 见山楼在设计上亦颇具特色 它是拙政园池水中体量最大的建筑 因为四周池面平阔 积水弥漫 故而建此重楼而不觉其高耸 相反楼台映于水中 倒影清晰 倍增了水景的魅力 此楼的立面线条均以横向为主 以与水平向的池水协凋一致 楼层高度在满足使用条件下也尽量压低 窗亦采用横向的和合窗等 这样处理 便使重楼在静水衬托下 产生一种舒适稳定的艺术效果 楼室内的装修亦甚高雅 现在保留的室内陈设很是庄重 中间为书桌及太师椅 依北墙置琴桌三只 两隅花几各一 书桌前对称置官帽式靠背椅四只 茶几两只 西边靠墙为十景橱 全堂家具均为明式 线条简洁 造型大方 楼南檐下原悬有郑板桥隶书所写一联 束云归砚盒 栽梦入花心 原联文革中佚失 由吴进贤补书 楼下室内还有一联 西南诸峰 林壑尤美 春秋佳日 觞咏其间 为集句联 精美家具及点景诗对的装点使这一著名风景更加令人留连忘返 别有洞天别有洞天 位于分隔拙政园中 西部长廊上的一座半亭 亭面水 隔着宽阔的水面与东端的梧竹幽居及倚虹亭遥遥相望 为园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木竹材刨切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桥梁施工安全防护设施验收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橡胶硫化设备安全操作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酶制剂提取工三级安全教育(班组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园林工程技术试题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赣美版(2024)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体验先民生活》教学设计
- 银行支付结算试题及答案
- 银行运营管理岗位考试题及答案
- 银行英语考试题型及答案
- 银行信用度测试题及答案
- 次氯酸钠培训
- 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根病
- 幼儿园孩子受伤赔偿协议书范文
- 合肥市肥东县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招聘考试真题
- 林地恢复协议书(2篇)
- 2024年哈尔滨卫生系统考试真题
-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年版)解读课件
- 内部控制手册
- 护理分层培训考核分析问题总结
- 研学大赛理论模拟试题二附有答案
- 红火蚁监测和防控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