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 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病虫害及其防治,是药用植物栽培过程中最为薄弱和关键的环节。药用植物种类繁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以及栽培生产中的粗放管理,导致长期以来病虫害及其防治问题十分突出,成为影响药用植物产量和中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药用植物的规范化管理,重视病虫害的有效防治,是保证药用植物优质、稳产、高效的关键措施。第一节药用植物的病害在药用植物栽培生产或中药材贮藏过程中,受到病原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正常新陈代谢遭到破坏和干扰,从生理机能到形态构造上发生一系列反常的病变现象,称为病害。药用植物病害与其他作物病害在病原病因、症状特点、发生和流行规律以及防治措施上基本相同。药用植物病害的症状药用植物染病后,内部生理活动和在外部形态上表现出来的病变现象称症状,症状包括病状和病症。药用植物染病后所表现出的反常状态叫病状,病原物在药用植物发病部位所形成的特征性结构为病症。非侵染性病害通常没有病症。一般来说,病状较易被发现,而病症要在病害发展到某一阶段才能表现出来。药用植物的各种病害都有其一定的症状和发病特点。 1变色变色是药用植物染病部位细胞内色素发生变化,表现出植物体全部或局部褪绿、变黄、变紫等。变色主要是由于营养失调或某些病原物侵染所致。2斑点斑点是药用植物染病后造成局部细胞组织坏死,局部形成一定颜色、形状以及纹理的病斑,多发生在茎、叶、果实或种子等器官的染病部位,有些病斑到后期脱落形成穿孔。如人参黑斑病在叶片上形成黄褐色至黑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稍有轮纹的病斑。3腐烂腐烂多由细菌或真菌引起药用植物各器官发生的腐烂坏死现象。可分为干腐、湿腐、软腐、根腐及茎基腐等。干腐通常无异味,湿腐常在病变部位产生特殊的酸、臭味。有些幼苗常因茎基干腐而造成立枯病,有些因茎基四周腐烂缢缩造成猝倒。如白术立枯病导致幼苗茎基部出现水渍状暗褐色病斑,茎部坏死收缩,地上部分萎蔫,最后幼苗倒伏死亡。4萎蔫萎蔫除部分生理原因外,多由真菌,少数由细菌或线虫寄生所致,典型的萎蔫是由于植物根或茎的维管束受病害侵染后输导组织被大量菌体堵塞,使地上部分缺水而表现出全株或局部不可恢复的永久萎蔫。如红花枯萎病、毛花洋地黄枯萎病等。 5畸形畸形是药用植物受病原物寄生的刺激,局部引起生长异常的现象。其中使细胞异常分裂、生长过度者称增生型或刺激型,表现为病部呈现肿瘤、疮痂等,如地黄根线虫病使其根块停止膨大、须根增多,变形为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导致病株叶枯黄或落叶。有的使病株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称矮缩型或抑制型,表现为植株矮缩、卷叶、缩叶、扭曲等,如百合病毒病导致病株叶片卷曲、病斑坏死、植株矮化、急性落叶,严重者病株枯萎死亡。药用植物病害的主要病原(一) 非侵染性病原(二) 侵染性病原按照病因不同,可以分为: 药用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病害或生理病害。 物理因素恶化所致病害:大气温度过高或过低引起的灼伤或冻害;大气物理现象造成的伤害,如风、雨、雷电、雹害等;大气与土壤水分和湿度的过多与过少,如旱、涝灾害;农事操作或栽培措施不当所致病害,如密度过大、播种过早或过迟、杂草过多等造成苗瘦发黄,矮化及不结实等各种病态。 化学因素恶化所致病害:肥料元素供应过多或不足,如营养失调症或缺素症; 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1温度 2湿度3光照4土壤和空气的成分 5药害 6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病害。7农事操作或栽培措施不当所致病害 (二) 侵染性病原药用植物的侵染性病原是病原生物。目前已知的药用植物病原生物有真菌、细菌、病毒、类菌原体、寄生性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1病原真菌目前已知的药用植物病害绝大部分是由真菌引起的。致病真菌的种类繁多,在药用植物栽培中,能引起多种严重病害,真菌病害的症状多为枯萎、坏死、斑点、腐烂、畸形及瘤肿等。较为常见的致病真菌种类及其致病特点是: 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 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 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 2病原细菌 药用植物细菌病害的数量和危害性都不如真菌和病毒病害,细菌性病害多为急性坏死病,呈现腐烂、斑点、枯焦、萎蔫等症状。在潮湿情况下常从病部溢出黏液(菌脓),细菌性腐烂常散发出特殊的腐败臭味。其中假单胞杆菌多引起药用植物叶枯和腐烂,如人参细菌性烂根、白术枯萎病;野杆菌多引起瘤肿和根畸形;欧氏杆菌引起植物萎蔫、软腐和叶片坏死等,如浙贝母、人参、天麻等软腐病等都是生产上的较难解决的问题。3病原病毒、类菌原体 目前,药用植物病毒病的发生相当普遍,寄生性强、致病力大、传染性高,能改变寄主的正常代谢途径,是寄主细胞内合成的核蛋白变为病毒的核蛋白,所以受害植株一般在全株表现出系统性的病变。病毒性病害的常见症状有花叶、黄化、卷叶、缩顶、丛枝矮化、畸形等。例如,北沙参、白术、桔梗、太子参、白花曼陀罗和八角莲的花叶病;独角莲、黄花败酱皱缩花叶病;人参、牛膝、萝芙木、天南星、玉竹、地黄、洋地黄和欧白芷等都较易感染病毒病。 4寄生线虫 线虫危害药用植物所表现的症状与病害相似,故习惯上将线虫作为病原物对待。药用植物普遍受到线虫的危害,其中某些药材的根结线虫病和胞囊线虫病已成为生产上的重要问题。 5寄生性种子植物 由于本身缺少足够的叶绿素,或某些器官退化不能自养,必须寄生在其他植物上,从而导致对其他植物的危害。这类寄生性种子植物最重要的是桑寄生科、旋花科和列当科。 药用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一) 病害的的侵染过程及其流行条件1病害的侵染过程从病原物同寄主接触,到寄主出现症状的过程称为侵染过程,简称病程。病害的侵染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常人为地分为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2) 潜育期。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出现病害症状为止称为潜育期。这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生长、繁殖并扩展的时期,也是寄主与入侵病原物进行激烈抗争的时期,斗争的结果将决定植物保持健康状态还是发病。(3) 发病期。从寄主出现症状到症状停止发展称为发病期。植株出现症状是其体内一系列生理、组织构造病变的必然结果,标志着一个侵染过程的结束。当被侵染的药用植物表现出明显症状时,病原物也已经达到繁殖时期,多数已形成繁殖体,并随着症状的发展,经常在发病部位产生孢子,成为下一代侵染源;细菌和病毒则个体已达到一定数量。大多数药用植物侵染性病害,在侵染过程停止以后,症状仍然存在,直至寄主死亡。病害流行2病害的流行及其条件在一定地区或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普遍而严重的病害称为病害流行。病害流行的条件是很复杂的,各有其特有的流行规律,应结合病原物特性、寄主生长状态和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通常侵染性病害的流行需要同时具有的基本条件是:大量感病寄主的存在;致病力强的病原物大量积累;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二) 病害的侵染循环病害的侵染循环是指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周而复始的过程。侵染循环包括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病原物的传播、初侵染和再侵染三个基本环节:1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在寄主收获后或进入休眠期后,病原物渡过不良环境,成为下个生长季的病害初侵染源,称为病原物的越冬(越夏)。 越冬或越夏的主要场所有: (1) 病株或病株残体。 (2) 种子及无性繁殖材料。 (3) 土壤和肥料。 传播途径 (1) 风力传播。 (2) 雨水传播。 (3) 昆虫传播。 (4) 人为传播。 初侵染和再侵染 初侵染和再侵染经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寄主植物生长期进行的第一个侵染过程称为初侵染。在同一个生长季内,病株上的病原物又传播出去进行重复侵染称为再侵染。 第二节药用植物的虫害药用植物虫害种类很多,主要为昆虫,其次为螨类、蜗牛、鼠类等。昆虫中虽有许多属于害虫,但也有对人类有益的,如蜜蜂(Apis mellifica L.)能酿蜜,蚕能吐丝,寄生蜂能防治害虫,瓢虫、步行虫能捕食害虫。对益虫则应加以保护、繁殖和利用。因此,认识昆虫、研究昆虫、掌握昆虫发生和消长规律,对于防治害虫,保护有益昆虫,保证中药材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昆虫的主要形态特征昆虫属动物界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昆虫纲(Insecta),其基本特征是由头、胸、腹三个体段构成,每个体段上分别着生不同的附属器官。成虫昆虫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性成熟的阶段。生殖器官发育完成,有繁殖后代的能力。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1头部 头上有口器、触角、单眼等。成虫的口器一般分为两个类型。 一是咀嚼式口器(chewing mouth parts),由上唇(一个)、上颚(一对)、下颚(一对)、下唇(一对 刺吸式口器(piercing-sucking mouth parts),是其中主要一种,这种口器的下唇形成一槽管,管内两上颚左右抱住下颚,两下颚左右合抱,其中有食物道和唾液管,整个口器形成针状的管。 2胸部 昆虫的胸部是昆虫运动的中心。分为前、中、后胸三节。每个胸节各为四部分,上面称背板,下面称腹板,两侧称侧板。成虫一般有足三对,着生在各个胸节侧下方,分别称前足、后足;翅两对,着生在中胸和后胸的背侧方,分别称前翅和后翅。但有的昆虫翅已完全或部分退化。常见的翅有膜翅、鞘翅、半鞘翅、鳞翅等,不同类型的昆虫,翅的质地和特征不一样。 3腹部 昆虫的腹部是昆虫生殖和新陈代谢的中心。一般分为910节。腹末有外生殖器,腹部一般有气门8对。熏蒸杀虫剂的有毒气体,就是由胸、腹部气门入口,经过气管而进入虫体,使害虫中毒死亡的。体壁昆虫的体壁由表皮层、真皮细胞层和基底膜三层构成。表皮层又可分为三层,由内向外依次称为内表皮,外表皮和上表皮。内表皮最厚,外表皮是体壁的硬化部分,颜色较深。上表皮是表皮最外层,也是最薄的一层,其内含有不渗透性蜡质或类似物质,这一层对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和药剂的进入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讲,昆虫随虫龄的增长,体壁对药剂的抵抗力也不断增强。 卵卵是昆虫发育的第一个阶段。卵的形状和特征随害虫种类不同而不同。常见的形状有圆形、长圆桶形、半球形、瓶形、桶形及柄形等。在卵的表面,有的还具有特定的构造和纹理。卵的形态特征,亦是识别害虫的依据。昆虫产卵,有的是散产,卵粒分散分布;有的是成块地产,卵粒以各种形式排列成块状;有的卵块外围还被有胶质或鳞毛等物。 幼虫幼虫是昆虫发育的第二个阶段,习惯上指完全变态类昆虫由卵孵化出来的幼体。幼虫的形态和习性与成虫完全不同。如蛴螬为金龟子的幼虫。幼虫的胸部无翅,而腹部一般有足。按足的数量变化,幼虫可分为三个类型,即:无足型,胸、腹部全部无足,如蝇的幼虫;寡足型,只有胸足、而无腹足,如蛴螬;多足型,除胸足外,尚有28对腹足,如木橑尺蠖(2对),黄凤蝶(5对),叶蜂(68对)。 蛹蛹是完全变态类昆虫由幼虫过渡到成虫时的中间阶段。此时大多不食不动,体内进行原有的幼虫组织器官的破坏和新的成虫组织器官的形成。蛹分三个类型:1 裸蛹 2 被蛹3 围蛹 昆虫的繁殖和发育(一) 昆虫的繁殖1两性繁殖经过雌雄交配受精,产生受精卵,再发育成新个体的繁殖方法,称两性繁殖,亦称有性繁殖,是昆虫繁殖的主要方法。2孤雌繁殖不经过雌雄交配,由雌虫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称孤雌繁殖,也称单性繁殖。如蚜虫、瘿蜂,在春、夏两季全是孤雌繁殖。 3卵胎生卵在母体内孵化,直接产出幼虫的繁殖方法,称为卵胎生。但它与哺乳动物的胎生不同,因为卵胎生的昆虫,是卵产在生殖道内,胚胎所需营养物质由卵黄供给。而哺乳动物的胚胎是在母体子宫内发育,由母体直接供给营养。所以卵胎生实质上仍是卵生,仅在产出前卵已孵化而已,如棉蚜。4多胚繁殖由一个卵在发育过程中分裂成许多胚胎,每一胚胎发育成一新个体,如某些小茧蜂、跳小蜂等。(二) 昆虫的发育昆虫个体发育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胚胎发育,由卵受精开始到孵化为止,是在卵内完成。第二阶段为胚后发育,是由卵孵化成幼虫后至成虫性成熟为止的整个发育时期。 1卵 卵是一个大型细胞。卵表面被有卵壳,具各种刻纹和色泽,呈高度的不透性,起着保护作用。在用药剂杀卵时,须选用渗透性较强的药剂才能奏效。药用植物害虫的种类不同,卵的大小、性状、色泽亦异。常见有圆形、椭圆形、扁平形、馒头形及有柄形等(图7-3)。掌握害虫卵的形态,对识别害虫种类和适期防治有重要意义。2孵化、生长和蜕皮 当卵完成胚胎发育之后,幼虫破壳而出,这个过程称为孵化。自卵产生至幼虫孵化的一段时期称为卵期。卵期长短,依昆虫种类和气候条件而异。幼虫期是昆虫生长时期,经过取食,身体不断长大。但由于昆虫属外骨骼动物,具有坚硬的体壁,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受到体壁的限制,不能再行生长。因此,必须将旧的表皮蜕去,才能继续生长发育,这种现象称为蜕皮。幼虫孵化之后,称为一龄幼虫。第一次蜕皮后称为二龄幼虫,以后每蜕皮一次,就增加一龄,最后一次蜕皮就变成蛹(完全变态昆虫)或直接变为成虫(不完全变态昆虫)。幼虫最后停止取食,不再生长,称为老熟幼虫。 3变态 昆虫从卵孵化后,直至羽化为成虫的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外部形态到内部器官的变化,从而形成几个不同的发育时期,这种现象称为变态,所变的形态称为虫态。昆虫的变态可分为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两种。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只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发育阶段(图7-4)。若虫的形态、生活习性均与成虫基本相同,只是翅未长好,生殖器官未成熟,如短额负蝗。若虫经最后一次蜕皮变为成虫,如蝼蛄、蝗虫、蝽象、蚜虫等。完全变态的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图7-5)。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生活习性极不相同,老熟幼虫经最后一次蜕皮变为蛹,由蛹再羽化为成虫,如蛾、蝶、蝇和甲虫等。多数药用植物的害虫都是这种变态类型。4羽化和产卵 昆虫从末龄若虫蜕皮或由蛹蜕去蛹壳,变为成虫,这种现象称为羽化。从幼虫化蛹到羽化为成虫,这段时间称为蛹期;成虫羽化到死亡,这段时期称为成虫期。刚羽化的成虫,除少数种类(如赤眼蜂)外,绝大部分性器官未完全成熟,特别是雌成虫需要经过几天甚至几十天的取食,补充营养,待性器官和卵成熟后才能繁殖。 5世代和生活史昆虫由卵发育开始到成虫能繁殖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简称一代或代)。昆虫种类不同,其世代历期长短也不同,而同一种昆虫因其分布地区不同,或在同一地区因环境条件不同,其世代历期也有差异。 昆虫完成了一个世代的全部经历,称为生活史。害虫卵、幼虫、蛹、成虫的发生期,都有其初发期、盛发期和末期。初发期、末期是指害虫虫态出现最早、最迟的时期。盛发期是指某虫态发生最多的时期。一般说,在某种虫态达20左右时为初发期,达50%左右时为高峰期,达80左右时为末期。有些昆虫,在一年中同一个时期,常可发现前后的各种不同虫态,这种现象称为世代重叠。 昆虫的生活习性害虫的种类不同,生活习性亦异,掌握其生活习性,常可作为制定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一) 食性(二) 趋性(三) 假死性(四) 休眠食性昆虫食性复杂,按采食种类可分为植食性,以植物为食料,如大多数药用植物害虫;肉食性,以其他动物为食料,如寄生蜂、食虫瓢虫,蜻蜓等益虫;腐食性,以动、植物的残体或排泄物为食料,如有些金龟子幼虫,蝇、蛆等。趋性趋性是昆虫较高级的神经活动。某些外来的刺激使昆虫发生一种不可抑制的行为,称为趋性。昆虫受到刺激后,向刺激来源运动,称为正趋性,反之,称为负趋性。引起昆虫趋性活动的主要刺激有光、温度及化学物质等。这些趋性在防治害虫上是很有用处的,例如,对正趋光性的害虫,如蛾类、金龟子、蝼蛄等可以设诱蛾灯诱杀之;对喜食甜、酸或喜闻化学物质气味的害虫,如地老虎、黏虫等可用含毒糖醋液或毒饵诱杀。 假死性有些害虫,当受到外界震动或惊扰时,立即从植株掉落至地面,暂不动弹,这种现象叫做假死性。如金龟子、大灰象甲,银纹夜蛾幼虫等,在防治上常利用这-习性将其震落捕杀。休眠昆虫在发育过程中,由于低温、酷热或食料不足等多种原因,虫体不食不动,暂时停止发育的现象,称为休眠。昆虫的卵、幼虫、蛹、成虫都能休眠。昆虫以休眠状态渡过冬季或夏季,分别称为越冬或越夏。害虫种类不同,越冬或越夏的虫态和场所亦异。害虫休眠是其一生中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在越冬阶段。许多害虫还具有集中越冬现象,而越冬后的虫体又是下一季节害虫发生发展的基础。因而利用害虫休眠习性,调查越冬害虫的分布范围,密度大小,潜藏场所和越冬期间的死亡率等,开展冬季防治害虫,聚而歼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 虫害的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各种虫害的发生都与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环境条件影响害虫种群数量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变化,如发生时期、地理分布、危害区域等的变化。而环境又是错综复杂的总体,各种生态因子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影响虫害的发生。揭示虫害与环境条件相关的规律,找出虫害发生的主导因子,对防治害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害虫的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 气候因子1温度2湿度 (二) 土壤因子(三) 生物因子(四) 人为因子1温度 昆虫是变温动物,没有稳定的体温,其体温基本上取决于太阳辐射的外来热量,昆虫的新陈代谢与活动都受外界温度的影响。一般害虫有效温区为1040,适宜温度为2230。当温度高于或低于有效温区,害虫就进入休眠状态;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害虫就要死亡。害虫种类不同,对温度的反应和适应性不同,同种害虫的不同发育阶段对温度的反应也不相同,如黏虫卵、幼虫、蛹及成虫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3.1、7.3、12.6、9.0。同种害虫也因地区,季节、虫期和生理状态等不同,对低温的忍受能力也有差异,如栖息在北方的害虫较南方的耐低温,越冬虫期较其他虫期更耐低温,滞育状态的害虫对低温的抵抗能力最强。停止发育或已达成熟的虫期,抗低温能力稍差,正在发育的虫期则最差。2湿度 湿度对害虫的影响明显地表现在发育期的长短、生殖力和分布等方面。害虫在适宜的湿度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害虫种类不同时湿度的要求范围不一,有的喜干燥,如蚜虫、叶蝉类;有的喜潮湿,如黏虫在1630范围内,湿度越大,产卵越多,在25温度下,相对湿度90%时,其产卵量比在相对湿度40%以下时多一倍。(二) 土壤因子土壤是害虫的一个特殊的生态环境,大部分害虫都和土壤有着密切关系。有些种类终生生活在土壤中,如蝼蛄;有的一个或几个虫期生活在土中,如地老虎、金龟子等。土壤的物理结构、酸碱度、通气性和温度、湿度等,对害虫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都有影响,特别是对地下害虫影响最大,如蝼蛄用齿耙状的前足在土内活动,故在砂质壤土中蝼蛄多,危害重;而黏重土壤则不利其活动,危害轻。又如蛴螬喜在腐殖质多的士壤中活动;金针虫多生活在酸性土壤中;小地老虎则多分布在湿度较大的壤土中。(三) 生物因子生物因子包括食物和天敌两个方面。它主要表现在害虫和其他动、植物之间的营养关系上。害虫一方面需要取食其他动、植物作为自身的营养物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是其他动物的营养对象,它们互相依赖,互相制约,表现出生物因子的复杂性。食料的种类和数量对于害虫的生长、繁殖和分布有密切的关系。 1捕食性天敌如食蚜瓢虫、食蚜虻、食蚜蝇、草蜻蛉及步行虫等。2寄生性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蝇,细菌、真菌及病毒等,其中常见的有赤眼蜂、杀螟杆菌、青虫菌及白僵菌等。(四) 人为因子人类的生产活动对于害虫的繁殖和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人类有目的地进行生产活动,采用各种栽培技术措施,及时组织防治工作,可以有效地抑制害虫的发生和危害程度。在国际和国内的种苗调运中,实施植物检疫制度,可以防止危险性害虫的传播、蔓延。当人类进行垦荒改土,兴修水利、建造梯田、采伐森林以及牲畜放牧等生产活动时,也就同时改变了这些地区的自然面貌,改变了害虫的生活环境,有些害虫因寻不到食物和不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而逐渐衰亡,但也有些害虫因适应新的环境条件而繁殖猖獗,这就必须不断调查研究,掌握害虫发生和消长规律,有效地进行防治。第三节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一、 药用植物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与流行取决于寄主、病原、虫原及环境因素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于药用植物本身的栽培技术、生物学特性和要求的生态条件有其特殊性,因此也决定了药用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和一般农作物相比,有它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道地药材和病虫害发生的关系(二) 害虫种类复杂、单食性和寡食性害虫相对较多(三) 药用植物地下部病害和地下害虫危害严重(四) 无性繁殖材料是病虫害初侵染的重要来源(五) 特殊栽培技术易致病害二、 药用植物病虫害的防治策略药用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应采取综合防治的策略IPM(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综合防治就是从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观点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运用农业、生物、化学、物理的方法及其他有效的生态手段,把病虫害危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是依据国家法规,对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验处理、防治检疫性有害生物通过人为传播进、出境并进一步扩散蔓延的一种植物保护措施。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植物检疫条例(1992年5月13日国务院第98号令发布)和农业部发布的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1995年2月25日农业部第5号令发布)规定,设立植物检疫机构,对植物检疫对象进行病虫害的检验,以防止威胁性病虫害检疫对象传入和带出。根据农发199510号文公布的全国植物检疫对象和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中药材被明确列入植物检疫对象,因此在引种、种苗调运过程中,应进行必要的检查。 农业防治农业防治即是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利用和改进耕作栽培技术,调节病原物害虫和寄主及环境之间的关系,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控制病虫害发生发展的方法。其特点是:无需为防治有害生物而增加额外成本;无杀伤自然天敌、造成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以及污染环境等不良副作用;可随作物生产的不断进行而经常保持对有害生物的抑制,其效果是累积的;一般具有预防作用。农业防治一般不增加开支,安全有效,简单易行。1合理轮作和间作 一种药用植物在同一块地上连作,就会使其病虫源在土中积累加重。对寄主范围狭窄、食性单一的有害生物,轮作可恶化其营养条件和生存环境,或切断其生命活动过程的某一环节。如大豆食心虫仅危害大豆,采用大豆与禾谷类作物轮作,就能防治其危害。对一些土传病害和专性寄主或腐生性不强的病原物,轮作也是有效的防治方法之一。此外,轮作还能促进有颉颃作用的微生物活动,抑制病原物的生长、繁殖。 2深耕细作深耕细作能促进根系的发育,增强吸肥能力,使药用植物生长健壮,同时也有直接杀灭病虫的作用。很多病原菌和害虫在土内越冬,因此,冬耕晒土可改变土壤物理、化学性状,促使害虫死亡,或直接破坏害虫的越冬巢穴或改变栖息环境,减少越冬病虫源。耕耙除能直接破坏土壤中害虫巢穴和土室外,还能把表层内越冬的害虫翻进土层深处使其不易羽化出土,又可把蛰伏在土壤深处的害虫及病菌翻露在地面,经日光照射,鸟兽啄食等,亦能直接消灭部分病虫。 3除草、修剪和清洁田园田间杂草和药用植物收获后的残枝落叶常是病虫隐蔽及越冬场所和来年的重要病虫来源。因此,除草、修剪病虫枝叶和收获后清洁田园将病虫残枝和枯枝落叶进行烧毁或深埋处理,可大大减少病虫越冬基数,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农业技术措施。 4其他农业措施(1) 调节播种期。 (2) 合理施肥 (3) 利用植物抗性,选育抗病、虫品种。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控制有害生物种群的发生、繁殖或减轻其危害的方法。一般指利用有害生物的寄生性、捕食性和病原性天敌来消灭有害生物。这些生物产物或天敌一般对有害生物选择性强,毒性大;而对高等动物毒性小,对环境污染小,一般不造成公害,药用植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是解决中药材免受农药污染的有效途径。1以虫治虫 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包括利用捕食性和寄生性两类天敌昆虫。捕食性昆虫主要有螳螂、蚜狮(草蜻蛉幼虫)、步行虫、食虫椿象(猎蝽等)、食蚜虻及食蚜蝇等。寄生性昆虫主要有各种卵寄生蜂、幼虫和蛹的寄生蜂。例如,寄生在马兜铃凤蝶蛹中的凤蝶金小蜂、寄生在菘蓝菜粉蝶幼虫中的茧蜂、寄生在金银花咖啡虎天牛中的肿腿蜂及寄生在木通枯叶蛾卵的赤眼蜂等。 2微生物治虫 以微生物治虫主要包括利用细菌、真菌、病毒等昆虫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病原细菌主要是苏云金杆菌类,它可使昆虫得败血病死亡。现在已有苏云金杆菌(Bt)各种制剂,有较广的杀虫谱。病原真菌主要有白僵菌、绿僵菌、虫霉菌等。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白僵菌。 3抗生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拖拉机柴油发动机装试工基础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氨纶纤维混纺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护岸植被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物业工程入户维修标准化培训课件
- 园林技术面试题目及答案
- 应试会计面试题库及答案
- 银行资产保全试题及答案
- 银行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银行招聘面试题及答案
- 银行运营管理考试题目及答案
- DB37-T 1997.9-2019物业服务规范 第9部分:高铁客运站物业
- 王琨《经营能量》内容介绍
- 3-6岁同伴交往能力量表
- 马克思主义新闻课件
- cdnl-mr08高温试验测量方法不确定度评定报告v1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操作服务人员业绩考核指导意见
- 医院手术安排制度
- 《流浪狗之歌》教学设计蒋军晶
- EA211-6系列发动机技术培训ppt课件
- 事故后果模拟分析
- 2017子宫肌瘤教学查房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