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康百万庄园建筑的文化内涵.docx_第1页
试析康百万庄园建筑的文化内涵.docx_第2页
试析康百万庄园建筑的文化内涵.docx_第3页
试析康百万庄园建筑的文化内涵.docx_第4页
试析康百万庄园建筑的文化内涵.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析康百万庄园建筑的文化内涵左满常 ,董志华(河南大学 土木建筑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1)摘要 : 康百万庄园是中国三大地主庄园之一 ,位于河南巩义市康店镇 ,是一大型清代建筑群 。建筑作为人类生活最基本的人工自然物和自然环境 ,它既是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具有精神方面的 文化内涵 。康百万庄园主宅区所蕴涵的精神方面的建筑文化内涵 ,包括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 ,崇尚和谐的思想 “, 唯变所适”的辩证思想 ,崇尚儒学的思想观念 。关键词 : 康百万庄园 ;建筑文化 ;四合院 ;窑洞中图分类号 : K203文献标识码 : A文章编号 : 1000 - 5242 (2006) 03 - 0155 - 06对于康百万庄园的研究 ,除了当地编的康百万庄园、康百万庄园匾额楹联大观资料外 ,对于其 建筑文化内涵的探讨 ,学术界基本属于空白 。位于 河南省巩义市康店镇的康百万庄园 ( 见图 1) ,背倚 邙岭 ,面临伊洛河 , 是中 国著 名 的三 大地 主庄 园 之一 。在封建社会后期 ,康百万家族以农 、商 、官结合 的方式发家 , 辉煌时期曾经有“马跑 千里 不吃 别 家 草 ,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 1 ( P4) 之 美誉 。康氏 先 人 所创基业由后代善守者一直发展延续富裕了 12 代 ,400 余年 (跨明 、清 、民国三个历史时期) 。康百万家族在物质富裕之 后 , 便大 兴 土木 , 充 分利 用自 然 地 势 “, 靠山筑窑洞 ,临街建楼房 ,濒河设码头 ,据险垒 寨墙”。 1 ( P19) 整个庄园分为生活区 、生产区 、园林区 、 教育区和社会活 动场 所 , 形 成了 功能 齐 全 、布 局 严 谨 、等级森严 、风格各异的多个建筑群体 。“据 1965年统计 ,保存下来的尚有十大部分 ,33 个庭院 ,53 座 楼房 ,73 孔窑洞 ,共计 571 间 ,建筑面积 64300 平方 米 。” 1 ( P19) 到 2005 年 ,整个庄园建筑除了寨上主宅 区完整外 ,其余保留下来的建筑群已不是 1965 年统 计时的面貌 。尽管群体建筑和单体建筑数量减少 ,仅就现有建筑而论 ,其科学价值 、艺术价值 、历史价 值和传统建筑的文化价值之高 ,也是其他绝大多数 民居建筑不可比拟的 ,可谓明清民居的大观园 ,传统 建筑文化的浓缩图 。中国传统建筑有其深厚的文化 内涵 。建筑作为人类生活最基本的人工自然物和自然环境 ,它既是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具有精神方面的文化内涵 。本文仅就康百万庄园主宅区的 建筑文化内涵 ,作一新的探讨 。图 1 康百万庄园主宅区鸟瞰一 、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在我国古代社会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被概括为“天人合一”,受到历代思想家的重视 ,也被古代众 多的建筑巨匠所恪守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是把天地 万物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 ,把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 。 2 ( P7)周易认为天 、地 、人既分而 为 三 , 又合 而为一 。把天 、地 、人三才之道 ( 天道 、地道和人道) 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 3 ( P42) 这种整体观念在康百万庄 园建筑中 ,有鲜明的体现 。首先 ,在选址方面按照我国“相形取胜”、“相土 尝水”“、辨正方位”的传统营造程序 ,充分考虑到周收稿日期 :2005 - 12 - 10作者简介 :左满常 (1952 - ) ,男 ,河南开封人 ,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副教授 ;董志华 ( 1978 - ) ,男 ,河南开封人 ,河南大学土 木建筑学院讲师 。155围的自然地理地貌 ,其中尤以主宅区最为典型 。主宅区南北长 83 米 ,东西宽 73 米 ,建于邙山半腰 ,往 上是邙山岭的顶面 ,往下则是伊洛河冲积平地 (主宅区建筑环境见图 1) 。建筑群依山就势 ,充分利用此 处的地理地貌 ,在二级靠山崖壁 12 - 15 米的高度直 立黄土表面 ,用青砖砌筑寨墙 ,顶部有垛口 ,形成堡 垒式大庭院 ,庭院经由 30 米长的涵洞与外界相通 , 洞的外口是主宅区惟一的大门 。我国当代著名古建 筑专家罗哲文先生书写的“康百万庄园”匾额高悬于门洞之上 ,十分醒目 。黄帝宅经云 “: 夫宅者 ,乃是 阴阳之枢纽 ,人伦之轨模 。” 4 ( P10) 主宅区的营建完全 按照我国古代的“阴阳”理念选址 ,建在邙山岭的南 半坡利于避开北来的寒风 ,处于向阳位置 ,在阳光普 照下利于万物生长 ,人财两旺 。南近伊洛河有充足的水源滋养万物 ,也利于交通 。它集我国传统聚落 基址“避风 、向阳 、近水”的优选原则于一身 ,加之中 原地带气候温和 、物产丰富 ,实属天地人合一 “、师法 自然”的建筑典型范例 。其次 ,在主宅区的建设方面 ,庭院内利用二级台地的直立黄土崖壁 ,开挖“靠崖式”窑洞作为上房 ,前 面再由房屋组合成四合院 。寨上主宅区的建筑根据 基地平面形状 ,巧妙地分为南北两个建筑群体 ,北部 由东至西 (为叙述方便 ,暂命名为一 、二 、三 、四 、五号 院) 并排五个院落 ,皆坐北面南 。一号院是中原地区较为 传 统 的 二 进 四 合 院 , 南 北 长 54 . 8 米 , 东 西 宽14 . 5 米 ,前 客 后 寝 , 前 后 院 全 部 由 房 屋 组 合 而 成 。 二 、三 、四号院则是上房 ,为靠崖窑洞与房屋组合而 成的四合院 ,与一号院有较大差别 。五号院是以北 、 西两面靠崖窑洞为主组成的小庭院 ,与四号院共用一个大门 。各院相互独立 ,又有倒座后及各正房之 间的两条横向通道把五个院连接起来 ,使各院之间 封而不闭 、通而不畅 ;南面有并排两个院构成南部建 筑群 ,坐西向东 。与北五院之间有 7 . 5 米宽的东西 向道路分隔 。其中一进院别具一格 ,平面布局为进入位于倒座北梢间的头门 ,迎面是精致石雕影壁 ,二 门位于本院的中轴线上 ,它是精雕细镂的垂花门 ,与 影壁并行 ,构成一进院的亮丽风景 。二门之内是左 右各三间厢房 。二进院端头无客厅 ,作为二 、三进院 的分界物 ,而以月亮门代之 。三进院是两边厢房与正面靠崖窑洞围合而成 。另一个院落的建筑很少而 空地面积较大 ,是康家主宅区的花园 。整个主宅区 的建筑虽未建于一个时代 ,但在统一营构思想的指 导下犹如一气呵成 ,窑洞与房屋的组合 、院落之间的 组合以及建筑群体之间的组合 ,虽由人设计 ,也宛如天工 。156康家兴旺 400 余年 ,深谙“宅者 ,人之本 。人以宅为家 ,居若安 ,即家代昌吉” 4 ( P10) 的道理 “, 聘请著 名堪舆学家为他们选择了一个从邙岭看似金龟探水,从伊洛河望若金莲拱秀的宅基”。 5 ( P1) 这种 “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有机整体观念 ,是中国传 统建筑最基本的文化内涵 ,康家对于这一精神心领 神会 ,并在营造家园的实践中加以应用 ,形成了独具 特色的建筑风貌 。二 、崇尚和谐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即崇尚和谐 。比如 “: 知和曰 常 , 知 和 曰 明 。” 6 ( P151) “天 地 和 合 , 生 之 大 经 也 。” 7 “ 阴阳合 ,而万物生矣 。” 8 ( P151)“天地之气 ,莫 大于和 。” 8 ( P94) 传 统文 化 观 念 以“和”为 美 , 董 仲 舒说 :“和 者 , 天 之 功 也 ”,“举 天 地 之 道 而 美 于和 。” 9 ( P263)庄子 在宥认为 :“我守其一 , 以处其和”。“和”即“和谐”。“天和人都是物 ,形态相殊 ,本质则一 ,因为都在进 行 阴阳 交变 , 都 在遵 循 阴阳 之 道 ,这就决定了天人关系是和谐统一的 。” 3 ( P39)中国的传统建筑十分强调“天人之和”,即人与 其周围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相处 。康百万庄园也表 现出诸多的和谐思想 ,如庄园的选址除讲究“相形取 胜”外 ,还充分注意到土地肥沃 。庄园所处的地理位 置 ,正是黄土高原经流水切割而形成的黄土丘陵的东部边缘地带 ,这里气候温和 、草木茂盛 、飞鸟喜鸣 、 物产丰富 、人杰地灵 。古人云 “: 宅以形势为身体 ,以 泉水为血脉 ,以土地为皮肉 ,以草木为毛发 ,以舍屋为衣服 ,以门户为冠带宅之吉者 ,如丑陋之子得好衣裳 ,神采尤添一半 。” 4 ( P15) 庄园的开创者就是选这种“地善即苗茂”之处 ,把自己的住处与水土草木 等天然物视为一个有机整体 ,力图与自然和谐共生 , 达到“宅吉即人荣” 10 ( P606) 的目的 。主人在庭院内的 绿化也选择有象征意义的一些树种 ,如枣树 、石榴 、图 2 康百万庄园内 260 余年的古树 葡萄树葡萄等 。庄园内有两棵葡萄树 ( 见图 2) ,系清乾隆 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初年所植 ,如今依旧枝繁叶茂 ,每至夏秋 ,硕果累累 ,晶莹剔透 ,味道甘美 。这两棵葡萄树寓意康家多子 多福 。260 余年的树龄说明了“地善即苗茂 ,宅吉即人荣”的和谐共生观 。由图 1 所示 ,庄园在建筑物的群体布置方面 ,讲 究体量大小 、高低 、方向的和谐 。如一号院 ,雅称“花 楼重辉”院 ,东邻 12 米高的砖砌寨墙 ,又俗称边院 、 老院 。沿中轴线由前向后依次为倒座三间 、前堂 (过 厅) 三间 、垂花门楼 、堂屋三间 (二层) ,前院有东西各小三间 的 花 厅 厢 房 。后 院 为 东 西 厢 房 各 五 间 ( 二 层) ,西厢房之北山墙外侧建耳房一间 ,堂屋西的崖 壁上挖有两孔窑洞 。前厅建筑面积 182 . 88 平方米 (体量为主宅区建筑之最) ,宽大明亮 、雕镌华丽 ,是 庄园客厅建筑的代表 。整个四合院内正房 、厢房 、高低 、大小有别 ,主次分明 ,比例恰当 ,十分和谐 。在庄 园房屋的台基高矮及室内空间大小方面 ,也强调阴 阳之和 ,高矮大小适当 ,不片面追求高大 。“台高多 阳 ,广室多阴 。远天地之和也 ,故人主弗为 。适形而 已矣 。” 9 由图 3 可见 ,一号院后院正 、厢房均为二层现 。三 “、唯变所适”的辩证思想“唯变所适”是周易所倡导的辩证思想 “,易之为书也 ,不可远 ,为道也屡迁 。变动不居 ,周流六 虚 , 上 下 无 常 , 刚 柔 相 易 , 不 可 为 典 要 , 唯 变 所 适 。” 11 ( P305)“易”本身即有日月为易 ,象征阴阳变化 。 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变化的 “, 唯变所适”即 适应客观情况变化而变化的辩证思维原则 。中国文化的发展既有其同一性 ,又有多样性 。中国传统建 筑作为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 ,它真实地记载着中国 建筑发展的同一性 ,也如实地记载着中国建筑发展 的多变性 。康百万庄园的建筑也是这样 ,在多个方 面都有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多变的处理手法 ,尤其表现在庄园内各个院落的组合 、建筑类型以及装饰题 材等方面 。图 4 屋山尖处的砖雕 阴阳八卦图例如 :庄园的院落组合 ,在前文天人合一的整体 观念述及的主宅区北五院与南两个院中 ,就是根据 基地的平面尺寸不同 ,灵活布置的 (各院落组合见图5 ,附于本文末尾) 。一号院位于二级台地边沿 ,有足 够的长度 ,就建成北方常见的两进四合院 。二至五 号院的长度略大于一号院长度之半 ,就利用崖壁窑洞与厢房组合为简化 ( 缩短一进院的厢房并减去前 后院间之过厅) 的二进四合院 ,南边北院也用同样的 处理手法 ,根据地块的长度建成简化的三进院 。一 般来说 ,北方院落大门的位置按院落朝向而定 ,坐南 面北的院门位于院落的西北角坐北面南的院门位于院落的东南角 。由图 5 还可看出 ,庄园内各个大门 与二门的位置也具有多变性 。一号院大门在中轴线上 ,这不是北方民间 常 用的 位置 , 也 不符 合 八卦 图 “巽位 、乾位”设立大门的方位 。康家严格按风水营157图 3 一号院第二进院 (由南向北正视) 内景,墙体高度相近 ,为突出正房的主体地位 ,采用正房 台基较厢房高出六级踏步 (约 0 . 90 米) 的高度 ,来调整主次之别 ,以实现“适形而已”的整体和谐 。在身心之和方面 ,庄园则采用文化象征的方式来强调和 谐气氛 ,如庄园内坐北面南的多数院门的位置 ,按后 天八卦布置在东南角的巽位 。又如图 4 所示 ,庄园 主人为争取更全面的阴阳平衡 ,把阴阳八卦图高高地置于屋山山尖上 。太极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 生生不息 ,以此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庄园有功能方 面的和谐 ,有美学方面的和谐 ,还有主人身心健康的和谐 。总之 ,建筑是以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益而无害 这一准则 ,在康百万庄园的营建中有诸多方面的体 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造屋舍 ,不会忽略主要院落的风水讲究 。笔者分析认为 ,一号院位于二级台地的边沿 ,倒座之东山墙靠 近于台地边缘 。若 此门 开在 倒 座东 梢间 即八 卦 之“巽”(见图 6) 位上 ,就离 12 米高的悬崖太近 ,视觉 、窑 (下沉式窑院) ,基本都是单层窑洞 。庄园的窑洞则有单层 、双层 ( 见图 7) 和三层之分 。在生土建筑 地域里 ,单层窑普遍 ,两层窑少见 ,而庄园的一孔三层窑楼实属罕见 (见图 8) 。此窑的构造为一孔两棚 三层 ,上两层用于储存物资 。这也是庄园处处求变 , 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 ,因材致用的又一例证 。图 6 实用八卦九宫图心理 、使用都不便 ,岂不成了凶煞之位 ! 因此 ,庄园 主人根据地形客观条件和“唯变所适”的辩证思想 , 把大门由“巽”位移至“离”位 ,即可“趋吉避凶”,而其 他院落因基地条件许可 ,则按常规一律把大门开在 “巽”位 。我国北方四合院二门的位置 ,大多数都在 临近倒座 、位于厢房外端的中轴线上 ,且五彩缤纷 、 雕镂精美 ,又名曰“垂花门”。康百万庄园的二门位 置除南区北院的二门遵循这一常规外 ,其余各院的 二门位置则另有讲究 。一号院无二门 ,有垂花门是 在过厅之后 “, 花楼重辉”四字就悬于此门 。在封建 社会礼制约束下 ,因外人不得入内 ,它只供内院居住 的自家人享用 。北二 、三 、四号院之二门虽在各自院 落的中轴线上 ,但不临近倒座 ,而位于倒座内东西厢 房的北端头 , 以此代 替过 厅 作为 一 、二进 院的 分 界 物 。如此处理 ,皆因地面长度不够 ,又要内外有别的 两进四合院 ,除此处理手法别无良策 ,这也正是我国 古代“适形而止”的营造原则 。又如“靠山筑窑洞”也是庄园的建筑特点之一 , 庄园内的建筑类型没有摆脱地方风土民情 ,按地方 民居建筑习惯 ,有窑洞与房屋两种 。在巩义地域内 , “传统的靠崖窑院在挖洞初期一般都留有兴建房屋 的位置 。窑房组合在当地被视为完整的宅院 ,所以 传统靠山窑的典型布局应是窑 、房一体构成的完整 民居 。传统的窑 、房结合靠山窑民居皆是按中国传 统的 对 称 、封 闭 、严 谨 的 四 合 院 空 间 序 列 关 系 布 局 。” 12 ( P163) 以上房窑洞的轴线贯穿全院 ,围绕主窑 建造厢房 ,主窑门两侧的窑脸上还对称布局有神龛 等装饰小品 , 更 强 调 了 主 窑 的 中 心 地 位 ( 见 图 7 ) 。 窑洞除了它的经济实用性以外 ,还具有很好的冬暖 夏凉性能 ,是优良的天然绿色空调 ,理所当然地归长 者居住 。人们所见之窑洞 ,无论是靠崖窑还是地坑158图 7 康百万庄园中窑洞与房屋组合实例图 8 康百万庄园内二 、三层窑楼四 、崇尚儒学的思想观念康氏家族于清朝初期发达之后 ,专门为后代营造读书的场所 ,并竭力营造读书氛围 。现在漫步于 庄园 ,仍然可感受到重儒遗风犹存 。康家特别重视教育 ,专门建有自己的家学 ,位于主宅区外南大院东侧 。家学由名曰“经腴史华”的过 厅楼 (藏书楼) 和名谓“书馆院”的四合院组成 ,书馆 门首镶嵌隶书“书带生庭”石质牌匾 。这是供年龄较 大的子弟读书的地方 ,如今保存基本完好 。康氏家 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族的子弟们在这所家学里刻苦读书 ,有多人走上仕途 。新中国成立后 ,这一组老房子仍在延续教育的 功能 ,先后归康店小学 、中学使用 。康氏家族不仅重视学龄儿童及青年的教育 ,也重视学龄前儿童教育 , 用科学方法来开发儿童智力 。图 9 所示即为幼儿教 育场所 ,低矮的方桌和小木凳都是过去的原物 ,位于 主宅区大院内西北角的一孔窑洞里 。幼儿在这里习 文 ,不走远道 ,不受酷暑和严寒之苦 。丰富的群体组合 ,多变的空间组织以外 ,更宝贵的就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著名建筑大师 、建筑教育 家齐康先生说 “: 希望中国的建筑文化 ,像一条巨龙 ,又腾飞起来 ,建立新的价值观 。继承吸取祖先创造 的建筑文化的精神 ,积累发展的力量 ,创造发展的条 件 ,奠定发展的基础 。” 13 ( P17)图 10 三号院右门枕石雕 深夜拜师图图 9 康家幼儿学习用的小桌 、凳子在营造读书氛围方面 ,处处都有凝固在建筑物 上的文字和画面 。例如用匾额 、楹联渲染读书气氛 的有 “: 处事无他莫若为善 ,传家有道还是读书”“, 克 慎厥猷”是此联的横批 ,以隶书镌刻于三号院门两侧 与门楣的石牌上 。一号院过厅的楹联这样写道 “: 志 欲光前惟有读书教子 ,心存裕后莫如勤俭持家”。意 思是“要为祖宗争 光 , 必 须教 子读 书 。要 造福 于 后 代 ,最好的办法还是勤俭持家 。” 5 ( P61) 另有“书带生 庭”“, 疆勉学问”的门楣横批 。更有用北宋大文学家 欧阳修马上 、枕上 、厕上思考文章的经历 ,提炼出“三 上成文”的妙语警示后人刻苦学习 。还有建筑物上 的石刻 , 用来提示后人学习的画面 , 更为生动 。图10 是门枕石迎面上的画面 ,一位青年学生由于问题 不明 ,便深夜叩老师的门求教 ; 图 11 是老师给年龄 较大的孩子们上课 ,一更小的顽童受到影响 ,便藏在 老师桌下听讲 。构想之奇特 ,童趣之逼真 ,寓意之丰 富 ,令人叫绝 。康家的用心良苦换取了丰厚的回报 , 先后有多人走上仕途 ,其中两人获“文魁”和“博学仁 风”之赞誉 ,并赠匾高悬于墙上 ,至今尚存 。俗语云 : “穷不过三代 ,富不过五辈 。”康氏家族能延续 400 余 年富豪 ,应与其重视教育 ,提高家人文化素质有直接 关系 。康百万庄园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除本文所述 以上四个方面之外 ,还有等级分明的礼制 ,传统道德 中的“与人为善 、中庸平和”等等多个方面在建筑中都有表现 。中国传统建筑的价值除其优美的外形 ,图 11 对花墙端面石雕 私塾课堂参考文献 : 1 康百万庄园文史编纂委员会 1 康百万庄园 M 1 香港 :香港国际出版社 ,20041 2 韩增禄 1 建筑 文化 人生 M 1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 社 ,19971 3 楮良才 1 易经风水建筑 M 1 上海 : 学 林 出 版 社 ,20031 4 皇帝宅经 :卷上 M 1 中华书局 ,19911 5 康百万庄园文史编纂委员会 1 康百万庄园匾额楹联大 观 M 1 香港 :香港国际出版社 ,20031 6 老子 1 道德经 M 1 陈国庆 ,张养年 ,注释 1 合肥 : 安徽 人民出版社 ,20011 7 吕氏春秋 :卷十三 有始资第一 M 1 上海 : 中华书局 ,19171159 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8 淮南子 M 1 上海 :商务印书馆 ,19171 9 董仲舒 1 春秋繁露 :卷 16 M 1 北京 :中华书局 ,19911 10 李国豪 1 建苑拾英 : 堪舆部 M 1 上海 : 同济大学出版 社 ,19971 11 周易 M 1 张善文 ,注 1 广州 :花城出版社 ,20011 12 侯继尧 1 窑洞民居 M 1 北京 :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91 13 齐康 1 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 : 总序 M 1 武汉 : 湖北 教育出版社 ,20041 责任编辑阎现章 图 5 康百万庄园主宅区平面图A Simple Discussion on the Cultural Connota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