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训练方法.doc_第1页
听力训练方法.doc_第2页
听力训练方法.doc_第3页
听力训练方法.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每天看一篇英语论文,英语能力自然提升龚茂富教授推荐一种英语听力筑基训练方法 筑基阶段听了训练步骤:首先,听的内容必须保证是你“完全理解”的。排除一切需要你去进行猜测的成分,因为“猜”本身就会分神,而且在这个阶段猜的本领是极弱的;更不能查字典,那不仅分神,还极费时间。为此,我们应当有意选择难度不太高的听力材料,而且必须是有文本的听力材料。听之前,先阅读,这叫“听前准备工作”:集中时间查字典消除生词,然后通读材料,做到全文理解。由于材料难度不高,这个准备过程通常不会花很长时间。尽量选择附有词汇表的正规教材课文,这可以免除大量的查字典工作。如果想利用上下班的乘车时间练习,听前准备工作要在头天晚上完成。其次,反复地听。反复!反复!反复!反复的次数究竟要多少遍,这没有定数,在前期阶段,一篇课文通常不少于50遍,多的时候上百遍也不是不可能。为了保证重复的次数,听力文章不能太长,以12分钟语音长度为宜,最好不超过3分钟,这很重要。本人推荐新概念第二册、以及第三册的前两单元。如果你偏好美音,用其美音版就是了。第三,持续跟读。具体实施:前1-3遍可以边听边看文本,同时跟读,而且要读出声来(如果会影响别人就采用默读吧)。如果有些句子跟读不流畅,可以暂停放音,反复朗诵这个句子若干遍。听的时候,一定要集中精力,训练自己对声音信号的直接反就能力,也就是尽量回避中文转译的方式去理解,刻意留心句子的意群和语调并极力模仿,细心体会语气和感情色彩,这样有助于培养语感。跟读过程中,尽量忘掉文字和句子的篇章段落图案,目的是排除传统的阅读式记忆(图式记忆)方式,而直接训练对声音的反应、理解和记忆。如果是用电脑学习,可以在正常播放速度下跟读顺畅后,将播放器调成快速播放,以进行强化训练(windows media player的快速播放功能,提速1.4倍,不变频,听上去几乎没有什么变声的感觉)。直到跟读完全流畅无滞、几乎可以接近与原音同步的程度为止,再转入下一课的学习。这时,通常已经可以背诵全文了,而且这种背诵是纯粹基于语音和听觉的,而不是视觉意义上的背诵。这个过程其实是听、说同步训练。经过这种训练后,课文中的生词基本被完全消化,可以形成长期记忆;还能加深对篇章结构的理解,也有助于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所以,这是一种全方位的训练。 转自普特英语听力.第四,定期复习。听觉的理解和记忆,同样存在遗忘问题。所以要定期对前面已学内容安排时间重温(依旧是边听边跟读,复习通常跟读35遍即可),以巩固并形成长久记忆。以上是这种方法的主要内容。这种方法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很容易长时间集中精力,这是因为你要保持跟读,你很难不保持注意力集中于声音信息。谈一个相关问题,那就是所谓的“假听懂”问题。由于听的内容是你预先已经理解的对象,所以你会发现你只需听三五遍就觉得自己完全听懂了,很多人就不想再重复下去了,于是就转入新的内容,这样很快就完成了一本教材的学习,结果发现自己并没多大进步。谁都明白,这个“懂”其实是读懂的,而不是听懂的,这就是所谓的“假听懂”问题,这也是这种训练方法受到质疑的地方。既然我们的目标是听力筑基,说白了就是打通耳朵的问题。这个阶段,假听懂是无法回避的,而且也是完全正常的现象。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要马上听懂多少,而是要经过大量的重复训练,刺激大脑对“有意义的声音信号”(你已经理解其含义的声音信号)作出直接反应,并逐渐适应、接受、并形成条件反射。每重复一次,假的成分就减少一分,真的成分就多一分。如果你每天能有2小时左右用于这种训练,完成新概念第二册的96篇短文的训练,通常只需23月。这时,你不仅会发现自己的听力基础有了质的飞跃,而且在完成了96篇语境短文(对比于那些“xxx句”的无语境句子堆积)的“听觉化背诵”(对比于“视觉化背诵”),所以,它对口语表达能力、阅读理解和写作等方面的能力也有了非同寻常的提升,因为你对英语的语感已经整体提高了。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筑基”。由于听的内容已经预先理解了,所以不必局限于慢速语音听力材料,完全可以一开始就从常速入手。即使你所选的教材配套的语音是慢速的(多半是这样的),也可以用变速手段(如WMplayer的快速播放)转成近似常速来训练。完成这个筑基过程(我定的标准是,不刻意的情况下基本能大致80%听懂VOA慢速英语),再加入到标准英语的听写行列、再扩大泛听训练、再多看一些原版影视,你会感觉更加轻松自如,自信心会大幅提升。一、连读连读有两种规则,分别为:1、以辅音结尾的单词+元音开头的单词:如:(1)Id li(ke a)nother bow(l o)f rice. 这里like / laik / 以辅音结尾,another 以元音开头,所以连读;(2)We have an English friend. 这个句子有两处连读:前一处是have的尾辅音/v/与an的开头元音/连读为/v/;后一处是an的尾辅音/n/与English的开头音素/i/连读为/ni/。举例:ImanEnglish boy. Itisanold book. Let me havea lookatit。Ms Black workedinanoffice lastyesterday. I calledyou halfanhourago。Putiton, please.Notatall. Please pickitup。注意:以辅音结尾指的是音标中的最后一个音是辅音,而不是单词的结尾,这如同uju:.niversity前面的定冠词必须用a 一样。2、以辅音结尾的单词 + h开头的单词h不发音,与前面的辅音连读what wil(l he) wilido? Ha(s he) done it before? Mus(t he) ti go?Can he do it? Should he.?Tell him to ask her. Lea(ve him) vim. For him (连读这个词,会发现和forum 很相似)3、以-r或-re字母结尾的单词+元音开头的单词时,可将/r/与后面的元音拼读。如:They looked for it here and there。这个句子也有两处连读:前一处是for it合读为/frit/,后一处是here and合读为/hirnd/。举例:Theyre my fatherand mother. I looked forit hereand there.Thereis a football underit. Thereare some books on the desk. Hereis aletter for you. Hereare foureggs. But whereis my cup? Whereare yourbrotherand sister?注意,如果一个音节的前后都有字母r,即使后面的词以元音开头,也不能连读。 The black clouds are coming nearer and nearer。(nearer与and不可连读)4、“辅音+半元音”型连读英语语音中的/j/和/w/是半元音,如果前一个词是以辅音结尾,后一个词是以半元音,特别是/j/开头,此时也要连读。举例:Thankyou. Nice to meetyou. Didyou get there lateagain?Wouldyou likea cupof tea? Couldyou help me, please?5、“元音+元音”型连读如果前一个词以元音结尾,后一个词以元音开头,这两个音往往也要自然而不间断地连读到一起。举例:Iam Chinese. Heis very friendly to me. She wants tostudyEnglish. Howand why did you come here? She cant carryit. Itll takeyou threehours to walk there. The question is tooeasy for him to answer。6、a & the型连读a & the 一般与后面的单词连读,并且轻而短。特殊情况 a university。7、注意:连读现象只出现在意群内部,意群与意群之间的两个相邻单词即使符合上面所讲的两个条件,也不连读。如:I hope itll get a little warmer. 这个句子中的hope it就不连读为/hupit/,因为主句I hope是一个意群,后面的从句是另一个意群。举例:Isit ahat or a cat?(hat与or之间不可以连读)Thereisa goodbook in my desk. (book与in之间不可以连读)Can youspeakEnglish or French? (English与or之间不可以连读)Shall we meetateight or ten tomorrow morning? (meet与 at,eight与or不连读)She opened thedoor and walkedin. (door与and之间不可以连读)二、失音(不完全爆破)由于失去爆破是失音的一种现象,摩擦音也会被失去,所以统称为失音。注意:爆破音并不是完全失去,仍然形成阻碍,把气流堵在里面,但不爆破,稍作停顿,直接发出相邻的辅音。失去爆破6个爆破音有3对/p/,/b/,/t/,/d/,/k/,/g/。规则:1、发生在单词内部的不完全爆破如:bla (ck) board, foo (t) ball, ke (p) t等。括号中的辅音字母对应的辅音音素/k/,/t/,/p/稍作停顿,没发出音来。2、发生在单词之间的不完全爆破不完全爆破在两个相邻单词之间出现的情况非常多。爆破音中的任何两个爆破音相邻时,前一爆破音失去爆破。如a bi(g) car等。举例:The girl in there(d) coat was on a bla(ck) bike jus(t) now。The bi(g) bus fromthe fa(c) tory is full of people。Wha(t) time doeshe get up every morningThis is an ol(d)pi(c)ture of a bi(g) car。The ol(d) do(c)torhas a ca(t), too。爆破音中的任何一个后接摩擦音/f/, /s/,/W/,/T/时,前面的爆破音失去爆破。举例:Goo(d) morning,Mr. Bell。Uncle Lisfa(c)tory is qui(te) near to the cinema。I wen(t) therealone a(t) nine las(t) night。Do you know hisbi(ke) number? -Sorry, I don(t) know. (I didn(t) say so。)The forty-firs(t)lesson is qui(te) difficult。爆破音后接/t/, /d/, /tr/, /dr /时,前面的爆破音失去爆破。如a grea(t) change等。爆破音后接/m/, /n/, /l/时,前面的爆破音失去爆破。如a bi(t) more expensive等。3、失音的条件:相邻的两词在意义上必须密切相关,同属一个意群。连读所构成的音节一般都不重读,只需顺其自然地一带而过,不可读得太重,也不可音。(连读符号:)三、重音1、重音发音技巧每一个英文单词如果有多个音节,或者一个句子中有多个音节,那么至少有一个音节是发重音的,当重音放在某个单词或音节的时候,这个词或者音节中的母音要发得重,发得长一点。当重音没有放在某个音节的时候,通常它其中的母音要发得轻一点,短一点,并且一般会变音成为或,例如 purpose, 正常音标为,而实际发音为 ; banana,其中ba 与最后音节na 发音短而轻,中间音节的母音a读得重而长。例句: I didnt do it on purpose。2、重音的位置一般情况下,句子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these (those), why (what, which, wh*,)需要重读;句子中的功能性单词(冠词a, the等, 指代词I, he, she, his, her, your, my等, 位置介词in, on, behind等, 连词and, but等, 助动词do, dose等)。但在句子中,如果为了特殊强调某项内容,那么不受上述规则的限制。3、重音对词义的影响句子中的单词,如果发重音时,一般该单词发的重而长。单词内部重音位置的不同,会影响词的性质。当重音放在第一个音节时,通常该词为名词或形容词,当重音放在后面的音节时,通常该词为动词,例如: permit, n 通行证,许可证; permit, v,被允许; perfect, adj, 完美的,perfect, vt, 改善,使完美。4、清(浊)辅音对母音发音的影响在有声子音(浊辅音)前,母音通常发得比较长,在无声子音(清辅音)前,母音通常发得比较短,例如: eyes & ice, seed & sit等等的区别。这也是听力中区别单词的技巧。5、can & cant发音区别I can help you 重音放在help上; ca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