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论趣注释:维:发语词。鹊:喜鹊。有巢:比兴男子已造家室。鸠:一说鳲(sh)鸠(布谷鸟),自己不筑巢,居鹊的巢。贵州民间传说斑鸠不筑巢,居其他鸟类筑的巢。归:嫁。百:虚数,指数量多。两:同辆。御:同“迓”,迎接。方:并,比,此指占据。将:送。盈:满。此指陪嫁的人很多。成:迎送成礼,此指结婚礼成。译文:喜鹊筑成巢,鳲鸠来住它。这人要出嫁,车队来迎她。喜鹊筑成巢,鳲鸠占有它。这人要出嫁,车队送走她。喜鹊筑成巢,鳲鸠住满它。这人要出嫁,车队成全她。鉴赏:这是一首描写婚礼的诗。毛诗序说:“鹊巢,夫人之德也。国君积行累功以致爵位,夫人起家而居有之,德如鳲鸠乃可以配焉。”以此诗为国君之婚礼。朱熹诗集传说:“南国诸侯被文王之化,其女子亦被后妃之化,故嫁于诸侯,而其家人美之。”以此诗为诸侯之婚礼。从诗中描写的送迎车辆之盛可以知道,应为贵族的婚礼,而不是一般民间的婚礼。诗三章都以鸠居鹊巢起兴。喜鹊筑好巢,鳲鸠住了进去,这是二鸟的天性。齐诗曰:“鹊以夏至之月始作室家,鳲鸠因成事,天性然也。”那么,姑娘出嫁,住进夫家,这种男娶女嫁在当时被认为是人的天性,如鸠居鹊巢一般。方玉润说:“鹊巢自喻他人成室耳,鸠乃取譬新昏人也;鸠则性慈而多子。曹之诗曰:鳲鸠在桑,其子七兮。凡娶妇者,未有不祝其多男,而又冀其肯堂肯构也。当时之人,必有依人大厦以成昏者,故诗人咏之,后竟以为典要耳。”(诗经原始)诗中还点明成婚的季节,郑笺云:“鹊之作巢,冬至架之,至春乃成。”这也是当时婚嫁的季节,陈奂说:“古人嫁娶在霜降后,冰泮前,故诗人以鹊巢设喻”(诗毛氏传疏)。各章二句写鳲住鹊巢分别用了“居”“方”“盈”三字,有一种数量上的递进的关系。“方”,是比并而住;“盈”,是住满为止。因此诗三章不是简单的重章叠唱。一章“百两御之”,是写成婚过程的第一环,新郎来迎亲。迎亲车辆之多,是说明新郎的富有,也衬托出新娘的高贵。二、三章继续写成婚过程第二、三环:迎回与礼成。“百两将之”是写男方已接亲在返回路上,“百两成之”是迎回家而成婚了。“御”“将”“成”三字就概述了成婚的整个过程。“之子于归”,点明其女子出嫁的主题。因此,三章是选取了三个典型的场面加以概括,真实地传达出新婚喜庆的热闹。仅使用车辆之多就可以渲染出婚事的隆重。这首诗以平浅的语言写成婚的过程,没有如桃夭里以桃花来衬托新娘的艳丽,更没有直接去描写新娘的容貌。如果说“之子于归”一句还点出新娘这一主角,让人在迎亲的车队之中找出新娘来,那么,另一位主角新郎则完全隐在诗中场景的幕后,他是否来迎亲,就留给读者去想象了。细味诗中所写,往返的迎亲车队给画面以较强的时空感,短短三章,却回味悠长。一、基础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B)A轶事/卷帙浩繁旖旎/倚马可待贮藏/凝神伫立B狭隘/挟山超海拾掇/缀文成篇契约/锲而不舍C赡养/瞻前顾后龃龉/含英咀华脉络/恪尽职守D案牍/买椟还珠栈桥/践约守诺酝酿/琳琅满目解析:B项,xi/xi,du/zhu,q/qi;A项,y/zh,y,zh;C项,shn/zhn,j,lu/k;D项,d,zhn/jin,ning/lng。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A这份报告详实地列举了我国10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平铺直叙,毫不夸饰,厚重而大气,客观而准确,读来令人叹服。B今天表彰大会上,主持人请一位劳模介绍自己的事迹,这位劳模却出言无状,脸憋得通红,只说了一句话:“其实很多同事干得比我更好。”C在文学创作中,很多已经形成共识的基本理念和原则是不可随意逾越、颠覆的,墨守成规和突破创新相结合才是正确的创作态度。D淅沥的秋雨湿透了他的衣服,画出了他瘦削凸起的胛骨,他双手交叉护在胸前,可没有用,仍然颤抖着,噤若寒蝉。解析:A项平铺直叙:说话或写文章时不讲究修辞,只把意思简单而直接地叙述出来。可以用在褒义方面;B项出言无状:说话放肆,没有礼貌;C项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变;D项噤若寒蝉:指像深秋的蝉,因寒冷而不再鸣叫,比喻不敢说话。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C)A3月份,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先后对苹果公司售后服务的“双重标准”提出质疑,这让苹果公司陷入了入华以来最大的舆论危机。B专家提醒,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的48小时内可以服用达菲进行治疗是有效的,而以为服用板蓝根能预防禽流感的观点存在误区。C青歌赛经过多年的实践和不断创新,已成为普及音乐知识、发现和推出声乐人才、引领和推动中国声乐事业发展繁荣的重要舞台。D对于“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国各地旅游景点门票是否涨价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在近期召开的信息发布会上已予以确认。解析:A项,成分赘余,“质疑”就是提出疑问的意思;B项,句式杂糅,应删掉“可以”或“是有效的”;D项,不合逻辑,“是否涨价”不能被“确认”。4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无误的一句是(B)ANBA市场上猎头动作快,大牌球员几乎被瓜分殆尽。B交大面试以开放式问答的方式考查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潜质。C无票人员和车站工作人员持公务票未经签证严禁上车。D中国军团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囊括金牌38枚,仅次于美国。解析:A项,语意重复;C项,有歧义;D项,自相矛盾。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59题。记得哪里笔记有一段,说乾隆游江南,有一天登高观海,看见海上几百条船舶,张帆往来,或往北,或往南,颇为热闹。乾隆问左右:“那几百条船到哪里去?”有一位扈从随口答道:“我看见只有两条船。”“怎样说?”皇帝问。那位随行的说:“老天爷,实在只有两条船。一条叫名,一条叫利。”乾隆点首称善。这话大体上是对的。以名利二字,包括人生一切活动的动机,是快人快语。但是我想有时也不尽然。大禹治水,手足胼胝,三过其门而不入,不见得是为名为利吧。墨子摩顶放踵,而利天下,就显然不为名利。他们是圣人贤人,且不说。我看至少有四条船叫做名、利、色、权。世上熙熙攘攘,就为这四事。色是指女人,权是指做事的权力,政权在内。不爱江山爱美人,可见有时美人比江山重要,不能不说是推动人世行为的大动机大魔力。有能力或权力做出大事业来,不为任何力量所阻挠,为事业成功,也可成为人生宗旨,鞠躬尽瘁做去。为名利死,为情死,为忠君爱国死,前例俱在。只是有时一人只想做官,不想做事,这就跟一般商贾差不多了,只怕利禄熏心,就失了人的本性。能够通脱自喜,做到适可而止,便是贤人。但是排脱最不容易。以前有位得道的大和尚,面壁坐禅十年,享有盛名。一日有一位徒弟奉承他说:“大师,像你做到这样超凡入圣,一尘不染,全国中怕算你是第一人了。”那大师不禁微微一笑。这也可见名心之难除也。但是,还有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行为动机,叫做趣。袁中郎叙陈正甫会心集,曾说到这一层。人生快事莫如趣,而且凡在学问上有成就的,都同趣字得来。巴士特(Pasteur)发明微菌,不见得是为名利色权吧。有人冒险探南极北极,或登喜马拉雅山,到过人迹未到之地,不是为慕名,若是只为图个虚名,遇到冰天雪地,凉风刺骨一刮,早就想“不如回家”吧,这平常说是为一种好奇心所驱使。所有科学的进步,都在乎这好奇心。好奇心就是趣。科学发明就是靠这个趣字而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科学家发现声光化电,都是穷理至尽的趣味使然的。我想这趣字最好。一面是关于启发心智的事。无论琴棋书画,都是在乎妙发灵机的作用,由蒙昧无知,变为知趣的人,而且不大容易出毛病,不像上举的四端。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顾凝远论画,就是以天趣、物趣、人趣包括一切。能够潇洒出群,静观宇宙人生,知趣了才可以画画。名、利、色、权都可以把人弄得神魂不定。只这趣字,是有益身心的。就做到如米颠或黄大痴,也没有什么大害处。人生必有痴,必有偏好癖嗜。没有癖嗜的人大半靠不住,而且就变为索然寡味的无知趣的一个人了。青年人读书,最难是动了灵机,能够知趣。灵机一动,读书之趣就来了。无奈我们这种受考试取分数的机械教育,不容易启发一个人的灵机。我曾问志摩:“你在美国念什么书?”他说:“在克拉克(Clark)大学念心理学。就是按钟点,摇铃上课,摇铃下课,念了什么书!后来到剑桥,书才念通了。”这就是导师制的作用。据李考克(Stephen Leacock)说,剑桥的教育是这样的,导师一礼拜请你一次到他家谈学问。就是靠一只烟斗,一直向你冒烟,冒到把你的灵魂冒出火来。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就是这个意思。灵犀一点通,真不容易,禅师有时只敲你的头一下,你深思一下,就顿然妙悟了。现代的机械教育,总不肯学思并重,不肯叫人举一反三,所以永远教不出什么来。顾千里裸体读经,是真知读书之趣的。读书而论钟点,真是无可奈何的事。李考克论大学教育文中,说他问过第四年级某生今年选什么课。那位说,他选“掮客术”及“宗教”两课,每周共六小时,因为他只欠这六小时,就可拿到文凭。“掮客术”及“宗教”同时选读,实在妙。但是这六小时添上去。这位就会变为学人了吗?所以读书而论钟点,计时治学,永远必不成器。今日国文好的人都是于书无所不窥,或违背校规,被中偷看水浒,偷看三国而来的,何尝计时治学?必也废寝忘餐,而后有成。要废寝忘餐,就单靠这趣字。5“但是,还有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行为动机”中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意思是什么?意在强调什么?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意思,具体是指词汇量的积累。答案:知道是这样,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这里强调行为动机的目的性不强。6文中说“剑桥的教育是这样的”,请根据文意概括剑桥教育的特点。解析:本题考查代词的指代内容。要从这句话领起的内容中概括。答案:采用导师制,注重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强调顿悟。7作者叙说徐志摩和李考克二例,目的何在?解析:本题考查观点和材料的关系。要从上下文相应的论证中概括。答案:批判现代的机械教育,提倡教育要“启发一个人的灵机”,培养趣味。8第三段用“得道的大和尚”的例子,有什么作用?解析:本题考查观点和材料的关系。联系这个材料前后的句子“排脱最不容易”和“这也可见名心之难除也”即可作答。答案:论证了人的名利之心很难除去的观点。9本文有怎样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特色?解析:本文考查文学鉴赏能力,要求概括其思想内容,并总结其写作特点。答案:文章层层铺垫,最后直指主题“人生快事莫如趣”,并在论趣的同时也强调了人的性灵即自然本性的流露的重要性,这是一种美好境界和人生体验。文章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旁征博引,潇洒自在,意趣横生。(二)(2013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论名声德叔本华每个人皆能求得荣誉,只有少数人可获得名声,因而只有具有特殊卓越成就的人才能获得名声。这类成就可分为立功、立言二种,立功、立言是通往名声的两条大道。两条大道各有利弊,主要的差异在于功业如过眼烟云,而著作却永垂不朽。极为高贵的功勋事迹也只能影响一时,然而一部光芒四射的名著却是活生生的灵感源泉,可历千秋而长新。功业留给人们的是回忆,并且在岁月中渐渐地被淡化,终至完全消失,除非历史将他凝化成石,流传后世。著作的本身便是不朽的,举例来说,亚历山大大帝所留在我们心目中的只是他的盛名与事迹,然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荷马等人依然健在且活跃在每个学子的头脑中,其影响一如他们生时。立功需要依赖机遇才能成功,因此得来的名声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功业本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也的确是靠风云际会才能爆发出璀璨的火花。比如,战功的评定,它所依据的是少数见证人的证词,然而这些见证人并非都曾在现场目击,即使果然在场目击,他们的观察报道也不一定都公允。以上所说的是有关立功的几个弱点,但可以用它的优点来平衡。立功的优点在于它是一件很实际的事,也能为一般人所理解。立言的情形恰与立功相反。立言不依赖偶然的机遇,主要靠立言者的品格学问才可以长存不朽。此外,所立之言的真正价值是很难断定的,内容愈深奥,批评愈不易。通常,没有人足以了解一部巨著,而诚实公正的批评家更是凤毛麟角。所以,靠立言而得的名声,通常都是累积许多判断而成的。在前面我已提过,功业留给人们的是回忆,而且很快就成为陈年旧物了;然而有价值的著作,除非有丧失的章页,否则总是历久弥新,永远以初版的生动面目出现。所以,著作不会长久被误解的,即使最初可能遭到偏见的笼罩,在长远的时光之流中,终会还其庐山真面目。也只有经历了时光之流的冲击与考验,人们方能来评论著作,而它的真正价值也才会显露出来。名声实在仅是与他人相比较的结果,而且主要是品格方面的对比,所以,评价也就因时因人而异。某人的名声可能因新秀的崛起而使他原有的声望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冲击或湮灭。因此,名声是依靠绝对价值来评判的,而所谓绝对价值,只存在于那些出类拔萃之人物,直接地靠其本身而傲视同类,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为他人剥夺。所以为了增进我们和社会的幸福,我们应该全力追求伟大的头脑和心灵。没有反射体我们无以看到光线,没有沸扬的名声我们便不可认识真正的天才。然而,名声并不代表价值,许多的天才沉没于默默无闻之中。莱辛便说过:“有些人得到了名声,另一些人却当获而未得。”(金玲译,有删改)10文章说“立功”与“立言”是通向“名声”的两条大道,请简要分析二者的主要区别。解析:这道题属于概括题,而且行文思路在二者区别的体现上是非常明晰的,难度不是很大。做这类题时要注意:有明确的观点。分点列出事实依据。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做合理分析。语言通顺流畅,规范表述。二者的区别,主要分布于第二段至第四段中。既然是区别,就要成对答出这种区别,思维上要求缜密。答案:立功的影响是有限的、易逝的,立言则是无限的、永存的。立功要靠机遇,立言则无需机遇。立功很实际,易被理解;立言要靠诸多判断的累积,不易被理解。11文章最后一段说“名声是依靠绝对价值来评判的”,又说“名声并不代表价值”,二者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解析:此题是对句子含意理解能力和对文本的理解、领悟能力的考查。理解词句的含义,包括三层意思: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句外意义(言外之意、深层含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要准确把握和领悟句子蕴含的真正内涵,该题中,对“绝对价值”的理解,要抓住文中的“品格”“靠其本身”“追求伟大的头脑和心灵”来进行概括,如果答成“名声是依靠本身品格、伟大的头脑和心灵”也可算作正确;第二点应选择的潜台词是“无名声者并不是没有价值”,意即“没有获得名声的人也同样有其绝对价值”。第一句话要关注其前“因此”一词及其后的解释,第二句话要关注其前“然而”一词及其后的论证。前句是结论句,后句是观点句。同时,第一句要把握住关键词“绝对价值”,第二句要理解此句的潜台词“无名声者并不是没有价值”或“有名声者并不具有价值”。再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取舍作答。答案:不矛盾,这是两个不同层面的表述。前者是指真正的名声依赖其内在价值。后者是指因缺失条件而未获得名声的人,其内在价值同样不朽。12我国古代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说法,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认识。解析:本题是要求答出“三不朽之说”与叔本华之言的异同来,不是开放性题目。要从文本中找到信息点然后归纳整合。要结合文本进行概括分析。要答出我国“三不朽之说”与叔本华之言的异同,需到文本中找出关键句,整合出答案。答案: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立德”是指树立圣人之德;“立功”包含功业和声名;“立言”则指创立学说;我国传统文化认为立功优于立言;叔本华则认为立言优于立功。但它们都强调“德”的首要作用。三、语言运用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大家都知道,_,倘若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结。人体通过呼吸,_,排出二氧化碳。那你可知道土壤也有呼吸?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一样,也是一个_的过程。解析:首先,准确把握该段的核心意义:土壤和人一样,都需要呼吸;其次,“瞻前顾后”。先看空缺,在文段的开头,应该是一个总起句;再看后“倘若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结”一句,提示前面需要填写的是呼吸对人的重要性的内容。空缺处,前面没有相关信息可以作为提示,但是后面有。“排出二氧化碳”一句就提示处应该填与之相对的内容,“排出”对“吸入”,“二氧化碳”对“氧气”。最后看空缺,处要填的内容是句子中“过程”一词的定语成分。根据前一句的内容以及本句开头的“也”字,提示此处需要填写的实际就是前面提到的人的呼吸过程的内容,等于将空缺和“排出的是二氧化碳”两句的内容进行整合。宜补写为“吸入氧气释放(呼出)二氧化碳”“新陈代谢”“吐故纳新”。答案: (示例)一个人活着就必须呼吸从大气中吸入氧气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林语堂的幽默林语堂被人称作“幽默大师”,主要是因为他的随笔创作。林语堂随笔写作中的幽默乃一家之长,他不会用笑话引人发笑,而是在生活中捕捉有幽默感的事物透出的哲理,并使人会心一笑。如在粘指民族里,为了揭露国民党官僚搜刮民脂民膏的丑行,他用“黏性液质”这一貌似荒诞事实的渲染营造出幽默的意境和氛围。当然,我更喜欢他生活气息浓郁的幽默风格,如我怎样买牙刷冬至之晨杀人记等,读来令人哑然失笑,妙趣横生。林语堂精通中英文,学贯中西,广闻博见。他最先引进幽默一词,在文章中也极力主张幽默,有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所以在论幽默论孔子的幽默论解嘲等文章中旁征博引,精彩的例证信手拈来,随处可见。林语堂说:“愈是空泛的,笼统的社会讽刺及人生讽刺,其情调自然愈深远,而愈近于幽默本色。”应该说林语堂所提倡的幽默文章吸取了东西方关于幽默的精华,同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论幽默一文的结尾他这样写道:“因此我们知道,具有相当的人生观,参透道理,说话近情的人,才会写出幽默作品。无论哪一国的文化、生活、文学、思想,是用得着近情的幽默的滋润的。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锌电解节能电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防汛知识培训反思课件
- 职业发展咨询公司合伙协议书
- 防暑降温知识培训教材课件
- 浙江省余姚市2025年九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附答案
- 子女抚养权变更合同7篇
- 试用期过多久必须签订劳动合同4篇
- 智能交通系统的实时数据分析-洞察及研究
- 钢筋组承包合同4篇
- 河北省唐山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生物试卷
- 住培绩效管理办法
- 涪陵殡葬管理办法
- 2025年工会财务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客流预测要求》编制说明
- 人工智能训练师基础技能培训手册
- GB/T 13925-2025铸造高锰钢金相检验
- 激光SLAM中的动态物体剔除算法研究及其性能评估
- 部编五年级上册道德法治教学质量提升计划
- 血压监测技术课件教学
- 超声在肾结石中的诊断
- 肺恶性肿瘤死亡病例讨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