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十校”2011年高三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_第1页
“江南十校”2011年高三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_第2页
“江南十校”2011年高三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_第3页
“江南十校”2011年高三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_第4页
“江南十校”2011年高三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哪里找【语文公社】少不了QQ:7647230792011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语 文 试 卷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2答选择题,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第卷(阅读题 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传统消费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以物质为主要消费对象的消费。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消费正发生着变化,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消费模式,其中有一种消费模式被称为时尚消费。这种消费是一种把时尚作为消费的对象,按照商业逻辑通过资本运作发挥时尚的消费潜能,最终满足大众追求时尚、享受时尚美的需求的消费方式。时尚预示着前沿的生活方式,人们对时尚特有的追逐心理促成了这种生活方式的推广,当时尚作为一种消费对象进入到大众的消费视野中时,时尚所引领的生活方式便创造出了一个广阔的具体消费群体,这些便构成了时尚消费的主体。时尚作为一种传播机制,从根本上说传播的是一种新的审美趣味,因此,时尚承载审美趣味并最终促成审美趣味转换的这一功能决定了时尚消费其实是一种把美作为消费对象的消费形态,即一种新潮审美趣味的审美化消费。审美化消费是指在消费过程中呈现出了审美化的表现方式并且旨在通达审美自由的新型消费形态。审美化消费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审美化倾向是美学和艺术向日常生活的扩展和渗透,消费过程中呈现出的审美幻象和审美体验是对消费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提升,消费正在向着更符合消费者行为需求和心理需求的高层次发展。审美化消费将审美的原则运用到了消费环节中,并且在消费过程中通过商业手段将审美价值转化成为经济价值,所以审美化消费是一种新型的消费模式。这种新型的消费模式主要表现为消费被提升到了审美的高度,消费者的消费过程成为了审美的过程,消费过程中发生的行为都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审美享受;审美贯穿于消费过程中,消费者的精神享受得以提升;所以,审美化消费基于商业逻辑,遵循着审美的原则,是一种具有人文关怀的新型消费模式。时尚消费反映了审美化消费的特点,即通过消费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实现审美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就时尚消费而言,这种价值的转化表现得尤为明显,从时尚的设计、传播到营销的各个方面都清晰地反映了审美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的过程,这是由时尚消费的主要特点决定的。时尚是所有消费对象中唯一的,也是最能代表前沿消费动向的对象,时尚消费预示着某种时尚有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成为大众最热衷和最痴迷的某种流行事物或行为。时尚只要通过普及和宣传最终获得了大众的认可和青睐,就可以成功演变为流行,刮起一股流行的旋风。所以,时尚消费的市场潜力巨大,具有较强的引领、示范作用。时尚承载的是一种新的审美趣味,这种审美趣味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各种方式全面地呈现给大众,从而获得大众的接受和认可。既然时尚消费旨在将时尚推向大众消费市场,那么时尚消费系统中的设计、传播、营销等各个环节便可以充分展现出新的审美趣味,甚至是极致化地表现审美风尚,而目的就是让消费者能全面、真切地感知和体验到新的审美风尚,并在感知和体验的过程中逐渐接受和认可,进而对这一时尚趋势产生消费意愿并发生消费行为,最终实现审美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 (摘自美与时代2010年第3期有删改)1、从原文看,下列对“时尚消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时尚消费能够满足大众追求时尚,享受时尚美的需求。B、时尚消费是一种把美作为消费对象的审美化消费。C、时尚消费中明显存在审美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过程。D、市场潜力大、有较强引领、示范作用的消费都是时尚消费。2、下列各项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时尚消费者全部是由时尚所引领的生活创造出的消费群体。B、时尚是消费对象中最能反映前沿消费动向的对象。C、消费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审美享受。D、时尚逐渐发展,最终会成功地演变成为流行。3、请从下列各项中为本文选择一个最恰当的标题( )(3分)A、审美化消费 B、时尚消费与传统消费C、一种新型消费模式 D、时尚消费:审美化消费的体现二、(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曹、马能收人心曹操自击乌桓,诸将皆谏。既破敌而还,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操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侥幸破之,虽得之,天所佐也,顾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魏伐吴,三征各献计,诏问尚书傅嘏,嘏曰:“希赏邀功,先战而后求胜,非全军之长策也。”司马师不从,三路击吴,军大败。朝议欲贬出诸将,师曰:“我不听兰石,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悉宥之。弟昭时为监军,唯削昭爵。雍州刺史陈泰求敕并州,并力讨胡,师从之。未集,而二郡胡以远役遂惊反,师又谢朝士曰:“此我过也,非陈雍州之责。”是以人皆愧悦。讨诸葛诞于寿春,王基始至,围城未合,司马昭敕基敛军坚壁。基累求进讨,诏引诸军转据北山。基守便宜,上疏言:“若迁移依险,人心摇荡,于势大损。”书奏报听。及寿春平,昭遗基书曰:“初,议者云云,求移者甚众,时未临履,亦谓宜然。将军深算利害,独秉固心,上违诏命,下拒众议,终于制敌禽贼,虽古人所述,不过是也。”然东关之败,昭问于众曰:“谁任其咎?”司马王仪曰:“责在元帅。”昭曰:“司马欲委罪于孤耶?”引出斩之。此为谬也!操及师、昭之奸逆,固不待言。然用兵之际,以善推人,以恶自与,并谋兼智,其谁不欢然尽心悉力以为之用?袁绍不用田丰之计,败于官渡,宜罪己,谢之不暇,乃曰:“吾不用丰言,卒为所笑。”竟杀之。其失国丧师。非不幸也。 (选自容斋四笔有删改) 马指司马师、司马昭等司马氏 三征指的是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大将军胡遵、镇南大将军毋丘俭 傅嘏(g),字兰石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万安之计,是以相赏 相:表示动作偏指另一方,你们B、师又谢朝士曰 谢:道歉C、诏引诸军转据北山 引:率领D、谁任其咎 咎:失败 5、下列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司马氏善“收人心”的一组是( )(3分) 诸君之谏,万安之计,始以相赏 我不听兰石,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 此我过也,非陈雍州之责 虽古人所述,不过是也 司马欲委罪于孤耶A、 B、 C、 D、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魏伐吴失败后,出征的军队中所有人都得到了宽宥,没有人受处罚。B、陈泰率领雍州与并州联军讨伐胡人,结果战败。C、王基讨伐诸葛诞时,“人心摇荡”,但他凭借自己的“深算利害”,最终取得胜利。D、作者认为曹、马固然奸诈,但用兵之时一般能够笼络人心,让将士乐于为其效力。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希赏邀功,先战而后求胜,非全军之长策也。(3分) 初,议者云云,求移者甚众,时未临履,亦谓宜然。(3分) 袁绍不用田丰之计,败于官渡,宜罪己,谢之不暇。(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云 唐 来鹄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8、联系全诗看,作者对夏云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4分)9、第三句本是背景,一般宜放在第一句,请分析作者将其放在第三句的妙处。(4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1)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2)山水之乐, 。 (欧阳修醉翁亭记)(3)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4)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5) ,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6)东船西舫悄无言, 。(白居易琵琶行)(7)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苏轼定风波)(8) ,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三、(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难忘那一缕生命的馨香 2010年12月31日凌晨,著名作家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去世。消息传来时,新一轮的冷空气正席卷神州大地,瑟瑟寒风中,大片的雪花正在漫天飘飞,路旁的松树、冬青的枝叶也低垂着。 史先生是我最敬重的作家之一。读他的第一篇文章是我与地坛,这篇散文我读得很慢很认真,前后读过三遍,这篇文章里,史先生用平实的文字平静而低调地叙述自己的心路历程,他从自身出发,对存在的信念与生命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思考,文中的母子情深令人动容。在文章里,他坦承当初的颓废与迷茫,“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地坛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他平静地回顾当初的心理挣扎,“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便决定活下去试试。为什么要活下去试试呢?好像仅仅是因为不甘心,机会难得,不试白不试,腿反正是完了,一切仿佛都要完了,但死神很守信用,试一试不会额外再有什么损失。说不定倒有额外的好处呢,是不是?”他这样阐述自己最初的写作动机,“为了让那个躲在园子深处坐轮椅的人,有朝一日在别人眼里稍微有点光彩,在众人眼里也能有个位置,哪怕那时再去死呢也就多少说得过去了。”他的写作状态近乎痴迷,“中了魔了,整天都在想哪一件事可以写,哪一个人可以让你写成小说中了魔了,那时我完全是为了写作活着。”像一位邻家大哥把真实的心迹娓娓道来,把真切的心灵感悟与千万读者分享。我与地坛带给我们对生命的思考与生命价值的触动,是亲切而深刻真实的。 史先生说:“左右苍茫时,总得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笔去找。”于是他过上了“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的生活,我对他的全部了解来源于他的文章。读我的轮椅后,我知道他身边有一位不离不弃的守候天使希米小姐,后来,略知他的生平,1951年出生于北京,16岁初中毕业,18岁响应号召去延安地区的清平湾下乡插队。21岁住进医院,从此双腿瘫痪再也没有站起来。28岁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30岁患上严重的肾病,这样一位深受病痛折磨的人,却在病榻上写出了许多优秀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命若琴弦、病隙碎笔、务虚笔记等等优秀作品相继面世,由于多年来病痛缠身,史铁生的文学创作从自身经历出发,直面死亡,逐渐升华出对心灵的真正探索和诘问。活着的事、写作的事、病隙碎笔和我的丁一之旅无不深具哲思。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于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这是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对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也是对他本人及其作品最真实最恰当的评价。 史铁生的一生,似辛勤的蜜蜂,默默地把生活的苦难酿成生命的馨香。那些充满睿智哲思的作品,影响了无数的读者,他不屈不挠迎接命运挑战的豁达态度,深深感染了数不清的人。从他的字里行间里,我们看到了高尚灵魂的绝美舞姿,倾听到崇高心灵的歌唱。“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有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那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2010年的最后一天,他走了,带着无数读者的眷恋与景仰。他永远在我们身边,那一缕生命的馨香,将继续温暖我们的心灵。11、试分析第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方法及作用。(5分)答: 。12、请分析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6分)(1)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地坛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答: 。(2)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 答: 13、依照文本,请分条概括出第自然段中“那一缕生命的馨香”的具体内涵。(6分) 答: 。14、结合文本,联系现实中的具体事例,谈谈史铁生的人生经历与创作实践给你的人生启发。(8分)答: 。第卷(表达题 共84分)四、(24分)15、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3分)A、站在新的起点上,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我们要学习发扬钉书机精神,认准目标、齐心协力,团结一心,不动摇、不懈怠。B、 池州是全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 C、上海世博会“磁场”效应开始彰显。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双休日中,共有近60万游客蜂涌而入,这也创下了双休日入园人次的最高纪录。D、张艺谋执导的山楂树之恋在内地影坛掀起一股“纯爱电影风”。纯爱电影中那些像初恋般淡淡而唯美的情感总是让人觉得意尤未尽。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3分) A、2007年“嫦娥”奔月,2008年“神七”升空,2009年中俄开展火星联合探测,2012年“夸父计划”,中国太空探测计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推进,真是大快人心。B、本届亚运会上,大学城体育场馆片区云集了大大小小21个可以进行世界级比赛的竞赛场馆,其中新建的广州自行车轮滑极限运动中心以其独特的外观标新立异。C、11月23日朝鲜突然炮击延坪岛使得本已不平静的朝鲜半岛的局势更是不绝如缕。D、纵观本次比赛,中国队在进攻线上保持了强大的战斗力,主攻王一梅和副攻“双塔”薛明、马蕴雯都表现不俗,由她们三人组成的得分“铁三角”呼之欲出。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3分)A、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B、解决上幼儿园难和上幼儿园贵的问题,必须立足于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供给多样化和家庭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差异化。C、墨西哥的一家歌舞厅发生了一起有多人丧命的踩踏惨案。警方称,原因是由于夜总会老板故意制造恐慌和紧急出口处受阻引起的。D、北大招生办公室公布的2011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办法明确,获得推荐的高中生须“综合素质全面、学科成绩突出、志向远大、具备发展潜能、社会责任感强”。1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网络社交对人们现实社交结构产生了很大影响。网络社交加强了现实社交中以共同兴趣、专业或工作学习关系为基础的部分。特别是在Web2.0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打破了地理阻隔,将各种以“趣缘”为基础的人群在虚拟世界中联系在一起的能力变得空前强大,各类SNS网站以及其他具有同类性质的网络应用(如BBS、贴吧等)进一步加剧了互联网上网民社交结构的细分化、碎片化。一些相对小众的共同兴趣人群借助网络也得以聚集在一起。其次,网络相对减少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