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毒死蜱在土壤中的残留和淋溶动态周世萍1,2*,段昌群2,余泽芬2,刘宏程31. 西南林学院基础部, 云南 昆明 650224;2.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91; 3.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云南 昆明 650223摘要: 对土壤中毒死蜱的残留和淋溶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毒死蜱在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属于一级动力学反应,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63.0 d。通过土柱模拟淋溶试验,对毒死蜱在土壤中淋溶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降水量对毒死蜱的淋溶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降水水量增大, 毒死蜱在土层中的最大淋溶深度也随之增加, 出现浓度最高峰的土层深度也越大, 两者呈正相关关系。与降水量相比,降水强度对毒死蜱的淋溶的影响相对较小。关键词: 毒死蜱;降解;土壤;淋溶中图分类号:X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8)02-0619-04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毒死蜱作为一种广谱有机磷杀虫剂,被认为是取代甲胺磷等高毒农药的理想品种。随着甲胺磷等高毒农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禁用,毒死蜱在我国的生产使用量逐年上升。近年来毒死蜱及系列产品的研究发现,毒死蜱虽然属低毒有机磷农药,但对内分泌可能具有干扰效应,为环境激素类可疑农药12。土壤是毒死蜱在环境中的主要归宿,毒死蜱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通常为60120 d,甚至长达一年3-4,加之农业生产中,毒死蜱除喷雾使用外,还可用颗粒或毒土法直接施用于土壤中,防治地老虎、蔬菜根蛆、甘蔗龟甲等地下害虫。毒死蜱的上述特点使得其在土壤中残留、淋溶并污染地下水的可能性增大。降水或灌溉是导致农药在土层中淋溶的动力学因素, 其水量和强度直接影响着土层中水的渗漏量, 进而影响农药在土层中的淋溶浓度。而目前有关降水对毒死蜱淋溶影响的研究较少,为此笔者对土壤中的毒死蜱残留及淋溶动态进行了研究,以便明确毒死蜱在土壤中的残留和迁移行为,为毒死蜱使用的生态安全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1 材料及方法1.1 试验材料试验农药:48%毒死蜱,陶氏益农中国有限公司试验土壤:土壤采自晋宁县富有村215 cm的耕作层新鲜土壤,土壤经分析测试未检出毒死蜱。各个样点均取三至五次重复,然后混合得到实验用土样,采回的土样均在室温下风过1 mm筛备用。土壤为壤土,pH为6.48,有机质质量分数为2.42。仪器:美国Agilent 6890N型气相色谱仪,配有农残一2毛细管柱( 30 m0.32 mm0.25 m),FPD检测器,1215型蛇形索氏提取器,旋转蒸发仪RE-52AA;1.2 试验设计1.2.1 毒死蜱在土壤中的残留动态试验称取500 g供试土壤于广口瓶中,每份土壤加入1.0 mL毒死蜱标准溶液 (200 gmL-1),待溶剂挥发后将土壤充分混匀,加入蒸馏水,调节土壤水分至饱和持水量的60%,用棉塞塞紧瓶口,置于25 培养箱中,定期取样,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1.2.2 农药淋溶影响因子的短柱实验实验采用土壤柱体淋溶法5,于实验室条件下模拟农药在土壤中的淋溶过程。为便于观察农药在土壤柱中的分布,本实验的施药量大于田间实际施药量;短柱为内径10 cm, 高60 cm圆筒。具体步骤如下:称取土壤2500 g,按15 mLH2O/100 g土的比例混匀,取少量粗砂置于柱底部,上面加土样且压实, 并防管壁出现沟流,加药后,上层加12 cm粗砂粒,再加一层滤纸。每份土壤加入1.0 mL毒死蜱标准溶液(1.0 mgmL-1),分别农药及与大约10 g土样混匀, 均匀置于柱上层。(1)模拟降水量对淋溶的影响分别用200、300 mL的去离子水淋溶短柱,淋溶速度为每分钟34滴,淋溶结束后, 将短柱中的土壤按每5 cm为一采样点, 自下而上从土壤柱中取出, 每个样点取土壤20 g.(2)模拟降雨强度对淋溶的影响去离子水用量均为200 mL, 分别调节淋溶速度分别为89滴(降雨强度为3.2 mLs-1m-2)和34滴(降雨强度为1.4 mLs-1m-2 )进行淋溶,。淋溶结束后, 将短柱中的土壤按每5 cm为一采样点, 自下而上从土壤柱中取出,每个样点取土壤20 g。1.3 样品测定取20. 0 g土样与20. 0 g无水Na2SO4混匀,放入滤纸筒内,在索氏提取器中用80 mL甲醇抽提24 h,冷却后过无水Na2SO4脱水,合并有机相于250 mL平底烧瓶中,在旋转蒸发器上浓缩并定容至5 mL。色谱条件:载气(氮气)流速为: 50 mlmin-1。对于毒死蜱的测定,进样口温度: 230 ;柱温: 230 ;检测器温度: 250 ;氮气50 mlmin-1;氢气: 120 mlmin-1;空气: 80 mlmin-1。进样量:1 L。2 结果与分析2.1 毒死蜱在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图1不同降水量对毒死蜱淋溶的影响Fig. 1The effect of precipitation quantity on leaching降水强度1.4 mLs-1m-2降水强度3.2 mLs-1m-2图2不同降水强度对毒死蜱淋溶的影响Fig. 2The effect of precipitation in tensity on leaching土壤是农药在环境中的“贮藏库”与“集散地”,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作用是其在土壤中消失的最重要途径之一,这在根本上影响着农药的药效及其在环境中的行为。试验在室内模拟条件下,测定了毒死蜱在供试土壤中的降解行为,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在土壤中的消解遵循指数型降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式,消解回归方程为:C=8.97e-0.011t,r-0.9452;根据消解回归方程计算的t0.563.0 d。毒死蜱在土壤中代谢的主要产物为吡啶酚,进一步代谢为TCMP (3,5,6-三氯-2-甲氧基吡啶酚),最终降解代谢产物为CO2。毒死蜱在土壤中的降解残留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大,在影响毒死蜱残留期的各种因素中,土壤温度、酸碱度、湿度、盐度、微生物等均对毒死蜱的降解起着重要的作用6,这也导致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毒死蜱在土壤中降解残留的较大差异。本研究的残留降解实验表明,毒死蜱在供试土壤中的降解缓慢。2.2 模拟降水对毒死蜱淋溶的影响淋溶是指污染物随渗透水在土壤中沿土壤垂直剖面向下的运动,是污染物在水一土壤颗粒之间吸附一解吸或分配的一种综合行为。淋溶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溶解于土壤间隙水中的污染物随土壤间隙水的垂直运动而不断向下渗滤,它能使污染物进入地下水而造成污染。降雨或灌溉是导致农药在土层中淋溶的动力学因素, 降雨或灌溉的水量和强度直接影响着土层中水的渗漏量, 进而影响农药在土层中的淋溶浓度。本研究模拟不同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对毒死蜱淋溶的试验结果见图12。降水量对毒死蜱的淋溶影响较大。图1的结果表明,水量愈大, 毒死蜱在土层中的最大淋溶深度愈大, 出现浓度最高峰的土层深度也越大。降水量为200 mL,浓度最高峰的的土层深度为05 cm;降水量为300 mL时,毒死蜱的最大淋溶深度为510 cm。与降水量相比,降水强度对毒死蜱的淋溶的影响相对较小。如图2所示,降水强度增大为3.2 mLs-1m-2时,毒死蜱出现浓度最高峰的土层深度为05 cm, 与降水强度为1.4 mLs1m2的浓度最高峰土层深度一致。降水强度对毒死蜱淋溶影响较小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农药施用后,农药在土壤上发生可逆或不可逆吸附,在达到吸附平衡以前,淋溶时间延长有利于吸附农药的洗脱。在降水量不变的情况下,降水强度的增大使得淋溶时间缩短。同时,降水强度的增大使得水的渗透速度也随之增大, 毒死蜱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 mgL-1,水溶性不高,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小于水的渗透速度,导致毒死蜱未能被充分淋溶, 所以淋溶深度降低。3 讨论农药在土层中的移动深度和对地下水污染的潜在可能性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7-8, 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有三个因素: 一是施药地区的土壤质地与土层中可供淋溶的农药总量;二是土层中的下渗水量和下渗浓度;三是施药区地下水埋深。在地下水埋深一定的情况下, 前两个因素决定了农药在土层中的淋溶深度以及是否危及地下水的可能性。在第一个影响因素中,土壤质地主要取决于当地的自然条件;土层中可供淋溶的农药总量与土壤对农药的吸附作用、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有关,即土层中可供淋溶的农药总量主要取决与农药性质。第二个因素中,土层中下渗水的多少又与降雨的多少有关,因此要判断某个地区地下水是否有毒死蜱污染的可能性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淋溶影响因子的相互作用再作出评价。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毒死蜱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63.0 d,降解缓慢。毒死蜱的使用,尤其是直接施用于土壤中的使用方式,可能使毒死蜱在土壤中的残留浓度增加,使土层中可供淋溶的农药总量增大,增加了淋溶的可能性。毒死蜱的水溶性虽然不高,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 mgL-1,但实验表明,模拟降水对毒死蜱的淋溶仍然具有一定影响。降水量增大,毒死蜱在土壤中的淋溶深度也随之增加。本研究中,降水强度对毒死蜱的淋溶影响较小,但考虑到淋溶实验是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进行,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填装的土柱,土壤处于均匀分布状态,与田间土壤相比,除了土壤的自然结构状态已被破坏,也不存在蚯蚓孔隙、植物根系腐烂等形成的大孔隙,而这些孔隙对农药淋溶迁移有很大影响,容易发生田间优势流。田间条件下,降水强度增大,农药通过蚯蚓洞穴、根区通道、裂缝等优势流管道优先水流而发生渗漏现象的机会也将随之增加。因此,降水对毒死蜱的淋溶影响也不容忽视参考文献:1 RAWLINGS N C, COOK S J, WALDBILLIG D. Effects of the pesticides carbofuran ,chlorprifos, dimethoate, lindane, triallate, trifluralin, 2, 4-D , and pentachlorophenol on the metabolic endocrine and reproductive endocrine system in ewesJ. Journal Toxicol Environ health, 1998, 54(1) :2123.2 MEEKER J D, SINGH N P, RYAN L. Urinary levels of insecticide metabolites and DNA damage in human spermJ. Human Reproduction, 2004, 19(11):2573-2580. 3 BOOTH L H, OHALLORAN K. A comparison of biomarker responses in the earthworm Aporrectodea caliginosa to the organophosphorus insecticides diazinon and chlorpyrifos.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J, 2001, 20(11):2494-2502.4 YUCEL U, YLIM M, GOZEK K, et al. Chlorpyrifos degradation in Turkish soil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Health., 1999. 34(1):75-95.5 金朝晖,曹骥斌,段微,等. 涕灭威在土壤中淋溶影响因子分析及地下水污染研究J. 南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3,36(2):104-108.Jin Zhaohui, Cao Jiyun, Duan Wei, et al. Study on the leaching influence factors of aldicarb in soil and case evaluation of ground wateJ.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 Universitatis Nankaiensis, 2003,36(2):104-108.6 SAYLER G S, HOOPER S W, LAYTON A C, et al. Catabolic plasmids of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A reviewJ. Microbial Ecology, 1990, 19:1-20.7 ALLA IRE-LEUNG S E, GUPTA S C, MONCRIEF J F. Water and Solute Movement in Soil as Influenced by Macropore Characteristics(. Macropore continuity) J. Journal of Contaminant Hydrology, 2000, 41 (3) : 283 - 301.8 MADOUD G, M ICHAELC Y, JASON C. Characterization of Macropore Flow Mechanisms in Soil by Means of a Split Macropore ColumnJ. Soil Science Society, 1999, 63 (2) : 1093 - 1101.The residual dynamics and leaching dynamics of chlorpyrifos in soilZhou Shiping1,2, Duan Changqun2, Yu Zefen2, Liu Hongcheng31. Department of Basic Courses, Southwestern Forestry College, Kunming 650224, China;2. Laboratory for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Bio-Resource & School of Life Science,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China; 3. Supervision and Testing Center for Farm Products Quality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Kunming 650000, ChinaAbstract: The residual dynamics and leaching dynamics of chlorpyrifos in soil were studied by GC.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产品脱酶脱酶处理工艺流程考核试卷及答案
- 稻谷蛋白质含量测定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马匹饲养记录管理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中药合剂工协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6月浙江高考生物试卷真题及答案详解(精校打印版)
- 运球技术测试题及答案
- 银行资管考试题及答案
- 银行职工测试题及答案
- 电气专业试题及答案
- 农林专业试题及答案
- 宠物经济下的宠物食品包装创新研究报告:2025年市场潜力分析
- 2025年关于广告设计合同格式范本
- 临床基于MDT平台下的“5A”护理模式在改善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中应用
- 蜂蛰伤的治疗指南讲课件
- 坏死性筋膜炎49390课件
- JT∕T 651-2022 牵引杆挂车转盘
- 某公司项目启动会(38张)课件
-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
- DB13(J)∕T 269-2018 电动汽车充电站及充电桩建设技术标准
- 机动车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协议书
- 临床营养支持小组工作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