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命的真相珍妮迪萨尔斯曼女士作者是葛吉夫的传人珍妮迪萨尔斯曼女士。 她于1990在巴黎去世,享年101岁。她走在灵修道路上71年,她的修行岁月可能长于很多人的寿命。毫无疑问,她的生命体验有着太多我们可以借鉴的东西。那么,让我们开始品味一下吧。第一篇 提升意识的呼唤第一章 我是沉睡的1.存有的情怀人对于他自己来说仍旧是个谜。他有一种需要存有(to be)的情怀,一种对持续、永恒和绝对性的渴望也就是对存有的渴望。但组成他生命的一切却都是临时、短暂和有限的。他渴望另一种秩序,另一种生活,渴望一个超越现实的世界。他感觉自己注定要参与到那个世界中去。 他需要一个想法,一个灵感来推动他前进。于是一个问题便升起来:“我是谁在这个世界里的我是谁?”如果这个问题足够有生命力,它会影响这个人的一生。然而他却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他没有可以用来回答这个问题的资源他不仅没有所需的知识,而且他对自己也一无所知。但他还是觉得必须要面对这个问题。于是他会去质问自己到底是谁,而这已经是上路的第一步。他想要睁开眼睛。他想要清醒过来。2.生命力我们希望自己活着,能够去投入生活。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内在就有种东西驱使我们从外部世界去寻找认可。我希望有人聆听我,有人看到我,我希望去掠夺这个世界。但同时,我却不希望被掠夺。我希望总是能占尽先机。但是很快我就遭遇到这个世界的抵抗。于是尽管受到这种寻求自我认可的原始冲动的驱使,我们还是得顾虑到其他的人。我的自我认可经常会以奇怪的形式出现,比如自怜或自闭。我希望自己活着,我愿意去生活。我竭尽全力地去生活,背后那股力量也同样在维持着我的生命。我希望能有所收获,或者能做些什么。当这样的愿望升起,那股力量就在这里。它推动我去行动。在我生命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里,我都寻求去认可这股力量。所有的行为,无论多么微不足道,都是一种对这股力量的认可。我在跟别人讲话或给别人写信时,我在认可这股力量,我在认可我的智慧。即使我只是看着一个人,那也是这股力量的体现。我挂起我的衣服,也是依靠这股力量。在这种毫无节制的认可背后,肯定是有些实在的东西。我体内的这股力量难以抗拒,但同时,我又不知道为什么要去寻求认可。我相信我在认可自己。我认同于这股力量。虽然它在我体内,但我却不拥有它。当我认为这股力量是我的,我就是在无意识地把自己同它分割开来。当我把它的力量归属于自己,我就切断了它的运作。由此,我创造了一个这股生命力无法运作的内在世界。我们需要看到我们在生命力问题上的幼稚,我们不断地想要更多。孩子想要拥有,而成人想要存在。不断地想要拥有会制造出恐惧和对安慰的需求。我们需要在内在发展出一种注意力,让我们能够全然地与高等力量连接。能量只有一个唯一的来源。一旦能量被使用,一股力量就产生了。力量就是运动状态的能量。尽管能量的使用方式不尽相同,但来源都是一样的。生命力,这股显化的力量,总是处于运动状态。它必须流动。如果我被它控制,我只能随波逐流。如果我不去面对自己那未知的部分,我将会一直被这股力量所掌控。3.我对自己一无所知我是谁?我需要知道。如果我不知道,我生命的意义何在?到底是什么在我的内在对生活做出反应?我必须尝试去回答这些问题,去看看我到底是谁。首先,我的头脑会做出反应,给出一些建议:例如我是个男人或女人,我有什么本事,我曾经做过什么,我拥有什么等等。它会给出很多它所知道的答案。但头脑其实不知道我是什么,它并不了解当下的我。于是我去问内心的感觉。它在这几个中心当中(第四道体系认为人有三个中心,理智,情感和运动本能中心,分别对应思考,情感和身体的机能)是最有可能知道答案的了。但它能回答吗?它根本不是自由的。它不得不服从那个“我”。那个“我”想要成为最伟大最有力量的人,它会因为无法成为第一而一直痛苦。所以,我内心的感觉是怯懦的,它充满恐惧或疑虑。它这个样子怎么可能给我答案呢?当然,还有我的身体,我能感觉到我的身体.但我就只是我的身体吗?实际上,我对自己一无所知。我不知道我到底是什么,也不知道我的潜力和局限。我存在,但我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存在的。我相信我的行为都是对我存在的确认。我总是用一部分的自己对生活做出反应。我不是以理智就是以情感或身体做出反应。但这都不是真正的“我”所做出的反应。我也相信我可以按照自己意志前进,相信我可以“做”。但实际上我只是“被行动”,未知的力量控制着我。所有内在和外在的事件都自己发生。我只是个被未知力量控制的木偶,但我却看不到我像个木偶,或是像个被外在力量控制的机器。同时,我感觉到我的生命在流逝,就好像它是另外一个人的生命一样。我茫然地看到自己的不安、渴望、悔恨、恐惧和烦闷但却感觉不到自己真正地参与其中。大多数时候我无意识地行动,过后才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我生活的展开竟然不需要我有意识的参与。它展开时我在沉睡。生活中的一次次刺激或冲击会让我醒来片刻。在愤怒的爆发中,在悲痛中或是在危险中,我突然睁开我的双眼“什么?.这就是我,在这里,在这样的情境下,过着这样的生活。”但冲击一过,我又会沉睡过去,需要很久的时间才会被另一个冲击唤醒过来。随着生命的流逝,我可能会开始怀疑我不是我所认为的那个样子。我是一个沉睡的生灵,一个意识不到自己的生灵。在沉睡中,我把理智,这种独立于内心感觉之外的思考机能和智慧相混淆。智慧里包含了对思考对象的感觉。我的各种机能思维、感觉和行动都在无人指挥的状态下运作,完全被偶然的冲击和习惯所控制。这是人类最低等的生命状态。我生活在自己那狭小而有限的世界里,被我那些基于主观印象产生的联想所控制。我不断地把自己关进这个自我的监牢里。寻找真正的自我要从质问“我”在哪里开始。我必须去感觉“我”的缺失,我们对这种缺失已经习惯了。我必须去了解那空虚的感觉,看清那个需要被不断认可的自我形象,即那个虚假的“我”,不过是个谎言。我们一直都在说“我”,尽管我们对它并不是那么有信心。实际上,我们也没有什么其它东西可以相信了。正是那对存有的渴望促使我们说“我”。我所有的行为背后都有这种渴望。但这不是一个有意识的动力。通常我会从他人的态度中去确认我的存有。如果他们拒绝我或忽视我,我就会怀疑自己。如果他们接受我,我就对自己有信心。我难道就只是这个需要被不断认可的形象吗?我的内在是否有一个真正的“我”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需要了解自己,我需要对了解自己的过程有一个直接的体验。首先,我需要看到了解自己的障碍。我必须看到我非常相信我的头脑,我的思维我相信它就是我。“我”希望知道,“我”已经读过,“我”已经明白了。所有这些都是那个虚假的“我”,平常的“我”所进行的表达。它会阻止我向有意识的状态敞开,阻止我看到现实和自己的真相。我觉醒的努力不可能是强迫性的。我们害怕空虚,害怕自己什么都不是,于是我们努力去填充自己。但是,谁在努力?我必须看清楚这种努力也是来自于那个虚假的“我”。所有的强迫都来自于它。我必须摆脱头脑的愚弄,它不断用它编造出来的那个形象或理想欺骗我。我需要接受空虚,接受自己什么都不是,接受现实。在这样的状态下,一种对自己全新的认知才可能升起。4.我不在这里真正的“我”来自于我们的本质(Essence)。它的发展取决于来自本质的渴望一种对存有的渴望,然后是一种去实现存有的渴望。本质由童年早期吸收的印象组成,这一过程通常到五六岁时停止,那时个性(Personality)开始从本质中分裂出来。这之后如果要发展,本质就必须活跃起来,冲破来自个性的压力造成的阻抗。我们需要“记得自己”,这样我们的本质才能继续接收印象。我们只有在有意识的状态才能看清本质与个性的区别。通常我们都以机械的方式接收印象。印象被个性所接收,然后个性会根据自身的模式以机械性的思维或情绪来反应。这样我们无法吸收印象,因为个性本身就是个死的东西。只有通过本质接收的印象,才能被吸收和转化。要做到这点,就需要在接收印象时做出有意识的努力,并且带着对存有的热情,对活在当下的热情。我们对印象的反应必须来自于对活在当下的热情,而不是来自于那占据优势地位的个性。第一件必须做的事就是获得对自己的印象。这可以从“我是谁?”这个问题升起时所带来的冲击开始。在这个片刻会有一个停顿,一个间隙,让我的能量,我的注意力改变方向,转回来指向自己。这样这个问题才能触碰到我。这种能量会带有一种我从未体验过的振动频率,它非常细微和微妙,但却可以让我感知到。这就是我接收的一个印象,它就是我对内在生命力的印象。我所有的可能性就在这里。接下来我是否能敞开自己去体验当下取决于我如何接收这个印象。我们不了解接收印象的那个时刻,也不知道它为何如此重要。印象带来的冲击会影响我们,所以我们需要活在当下。如果在接收印象的时刻我没有活在当下,我就会以自动、盲目和被动的方式做出反应,并且迷失在那个反应里。我排斥关于自己本来面目的印象。在思考中、反应中和让虚假的“我”介入接收印象的过程中,我关闭了自己。我在想象自己的本来面目。我根本不了解真相。我被想象,即虚假的“我”编造的谎言所包围。通常,我会强迫自己清醒,但这没有用。要想清醒,我必须学习有意识地向关于自己的印象敞开,看到当下我真实的样子。这将会是一个可以唤醒我的冲击,它来自于我接收的印象。我需要在这个动态的的过程中保持敞开,而不是关闭自己。想要升起活在当下的渴望,我必须看到自己在沉睡。“我”没在这里。我被一堆无关紧要的兴趣和欲望所围困,而“我”却缺失了。只有在与高等力量连接时,我才能找回那个缺失的“我”。这样的前提是我必须认识到我内在存在着一种高等的状态。没有这个认识就没有修炼的可能。我必须在经历日常生活的同时记得另一种生命状态的的存在。这就是觉醒。我能够清醒地看到两种不同层面的真相。我需要明白如果没有与高等力量的连接,我什么都不是,也什么都做不了,只会迷失在兴趣和欲望的包围圈里而没有解脱出来的可能。只有当我切实感觉到自己的空虚和对帮助的渴求时,我才有可能解脱出来。我一定要与高等力量连接,向高等的状态敞开自己。第二章 记得自己5.我们注意力在哪里我希望能够有意识地觉察到自己。但是以我现在的状态我能了解自己吗,我能有意识地觉察到自己吗?我不能。我太散乱了。我感觉不到自己。但我能够看到我在沉睡,我能看到自己在沉睡的各种表现。我已经忘记存在是什么样的感觉,我已经忘记了自己。这时我受到一个冲击,于是我开始清醒,我想要醒过来。但是在我还没怎么感觉到这个冲击时,我已经被没完没了的联想、难以自拔的情绪和无意识的感觉所包围,它们使我又回复到原来那种忘记自己的状态。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多么的被动,总是被外界的人事物牵着鼻子走。我们带着极大的兴趣开始做一件事,非常清楚我们的目标。但过了一段时间后,这种冲动减弱了,惰性占据了上风。我们于是忘记了自己的目标,需要用新的东西来让自己重新对生活提起兴趣来。我们内在的修炼也是如此,有着不同的阶段,受制于各种法则,总是需要新的力量来促使它继续。我们的进步不可能是一条直线,在有的阶段我们会懈怠,这时如果我们不想倒退,就必须找到新的动力。我们的内在有一个 “被动的人”,如果我们只能感觉到他一个人,就只能信赖他。但只要我们保持被动的状态,就不会有任何新的改变。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应对我们的惰性,即各种机能的被动运作方式。如果我们希望改变,就需要在内在去找到那个隐藏的“新人”。他不会忘记设定的目标,他的力量源自我们的渴望和我们的意志力,但这力量需要慢慢地培养。我们必需要尽可能地主动和精进。我需要意识到我的注意力在平常的状态是聚集于一点的。当我向外界敞开,我的关注的焦点就会在外面。我的注意力也会在外面。我无法控制我的注意力。如果我的注意力完全被外界吸引,我就会沉睡地认同于外界,迷失在生活中。那样我所有活在当下的可能性都会丧失。我迷失了自己,感觉不到自己。我的存在也失去了意义。所以,我第一步需要学会分开注意力。我们努力的方向必须一直都很明确活在当下,也就是说去记得自己。当我能分开注意力时(译者注:指一部分注意力在外物上,同时还有一部分注意力关注自己的内在),我就会存在于两个方向,这样可以使我处在当下的程度最大化。我的注意力倾注在两个相反的方向上,而我在中间。这就是记得自己的方法。我希望保留我一部分的注意力在高等的自我觉知上,在这样的状态下,试着向外界敞开自己。我必须在注意力上下功夫,让它保持着与内在更高层次的连接。同样的,我也试着用这个方法去了解我的本来面目。我努力活在当下,让那份对“我”的感觉去面向更高的层次,同时也保持着一份平常状态下对自己的感觉。我希望能看到并记得我属于这两个层面。我们必须看到自己的注意力在哪里。我们记得自己时注意力在哪里?我们在生活中注意力在哪里?我们只有直接面对我们内在的混乱,秩序才可能诞生。我们不是陷于混乱里,而是处于混乱状态。如果我们看到自己的本来面目,我们就会看到混乱。只有直接的面对才算是有效的行动。由此,我开始意识到我的注意力在哪里,我就存在于哪里。6.第一项入门技巧在我所有的行为背后,都有着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是否存在和如何存在的渴求。一旦我与外部世界接触,一个“我”的形象就建立起来了。我执著于这个形象,因为我觉得它就是我。我尽力去认可和保护它。我就是这个形象的奴隶。我过于执著这个形象的各种反应,完全陷入其中,我已经没有多余的注意力来了解我其它的部分。以我现在的状态,我无法意识到比我层次更高的东西,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也许理论上可以意识到,但实际上却不行。所以我没有可以用来衡量自己的参考标准,在生活中只能依靠“我喜欢”和“我不喜欢”来作为衡量标准。我只顾着自己,被动地去追寻能让我高兴的东西。这种来自平常状态的“我”的衡量会使我盲目。它是我开始新生活的最大障碍。了解自我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改变对自己的看法,这需要我真实地看到我内在以前不曾看到的东西。为了要看到,我必须先学会如何看。这就是了解自己的第一项入门技巧。我试着去看到我在认同状态下的样子,去体验我在认同状态下的感觉。(译者注:认同状态就是让某个客体完全把注意力抓住沉浸和迷失其中的状态,这个客体可以是外在的人事物也可以是内在的思绪情绪和身体感觉)我需要认识到认同状态背后的巨大力量,它的运作是那样难以抵挡。这种在生活中维系我们的力量不需要我们记得自己。它驱使着我们去进行外在的活动,并阻止我们的内在活动。看到在认同状态下的自己就是看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样子。每当我记起自己更高的可能性,我就会转过头,拒绝接受自己在日常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日安全培训课件
- 超市劳动合同书
- 瓶装燃气安全使用培训课件
- 安全施工技术管理培训课件
- 东丽区打井工程方案流程(3篇)
- 顶面隔音工程及方案(3篇)
- 电气工程编制方案(3篇)
- 房屋工程维修方案范本(3篇)
- 地铁工程介入方案(3篇)
- 猫咪绘本课件
- 第一单元 少年有梦 单元思考与行动 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不忘初心》课件
- 2024年物业经理(初级)职业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儿科急危重症抢救预案及流程
- 新商品房购买合同示范文本1合集
- SY-T 5333-2023 钻井工程设计规范
- JT-T-332-1997船用塑钢门窗-PDF解密
-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全册
- 北京丰台长峰医院重大火灾事故调查报告
- 产科医疗纠纷原因及分析
- 口腔常见粘膜病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