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德新民 高 二 语 文 组 主备人: 李 明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止于至善唐诗宋词选读之沉郁顿挫的杜甫诗一、诗人简介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国为民,英年早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本人出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1、杜甫的思想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2、杜甫生平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开元十九(时二十岁)年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2)、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3)、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疏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4)、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投,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二、作品赏析1、兵车行【常识简介】因为汉魏时有许多乐府诗,唐时有人仿效乐府诗的体式写过不少“乐府”诗和“古风”,其实就是古体诗。又因为,汉乐府诗里有许多带“歌”和“行”的题目,如东门行孤儿行妇病行悲歌古八变歌艳歌等,唐人仿此体式写的诗也很多。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这类诗都属于古体诗。“行”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文体。乐府诗中诗题称歌或行的很多。这种诗体,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多用五言、七言或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古代有从军行的乐府旧题,但杜甫却自拟乐府新题创作兵车行,继承并革新了乐府民歌体。【译文】车辆隆隆响,战马萧萧鸣,出征士兵弓箭各自佩在腰。爷娘妻子儿女奔跑来相送,尘埃飞扬不见咸阳桥。拦在路上牵着士兵衣服顿脚哭,哭声直上天空冲云霄。路旁经过的人问出征士兵怎么样,出征士兵只是说按名册征兵很频繁。有的人十五岁到黄河以北去戍守,有的人四十岁到西部边疆去种田。去时里长给有的壮丁裹头巾,他们回时已经白头还要去守边。边疆无数士兵流血形成了海水,武皇开拓边疆的念头还没停止。您没听说汉家华山以东两百州,百千村落长满了草木。即使有健壮的妇女手拿锄犁耕种,田土里的庄稼也长得没有东西行列。况且秦地的士兵又能够苦战,被驱使去作战与鸡狗没有分别。尽管长辈有疑问,服役的人们怎敢伸诉怨恨?就象今年冬天,还没有停止征调函谷关以西的士兵。县官紧急地催逼百姓交租税,租税从哪里出?如果确实知道生男孩是坏事情,反而不如生女孩好。生下女孩还能够嫁给近邻,生下男孩死于沙场埋没在荒草间。 您没有看见,青海的边上,自古以来战死士兵的白骨没人掩埋。新鬼烦恼地怨恨旧鬼哭泣,天阴雨湿时众鬼啾啾地喊叫。【赏析】天宝八年六月,唐王朝与吐蕃为了争夺西域,发生了石城堡战役。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率领人马六万三千远攻石城。另一方面,因为边将腐败,南诏开始反抗。天宝十年夏季,唐王朝派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伐南诏,兵败,死者约六万。奸臣杨国忠为了虚报战功,大量招募两京、河南河北之兵袭击南诏以掩饰败绩。然而士卒早知云南地区多有瘴疠,不肯应征,杨国忠便分道捕人。于是,此时的杜甫着眼于现实,写下了著名的现实主义诗篇兵车行。这是杜甫面对百姓的无穷的征役之苦而写下的最早用以谴责唐王朝穷兵黩武政策的一首政治诗。诗中表面说的是“武皇开边”、“汉家”,实际上是谴责当时唐王朝穷兵黩武的政策。作品中难以看出作者是在描写唐朝哪一次征兵的经过,但诗句中所反映的爷娘妻子与征夫生离死别、抆血相望,“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千云霄”的惨象,则概括出当时相类似的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可谓是一幕别而怨,怨而盈,使人意夺神骇,骨折心惊,一赴绝国,行子断肠的历史悲剧。接着,作者又借用征夫之言,毫不留情地控诉了唐朝统治者“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这种置人民之生死于不顾,任百姓之冤情而不闻的丑恶罪行。前面说过,杜甫当年正被困居于唐朝都城长安,这首诗却能大胆地用文墨鞭达当时的统治者,谴责他们贪婪于疆土,轻蔑于民生的可耻行径。从而又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人民对和平的渴望,这是十分难得的。这首诗在艺术上讲,充分体现了杜甫高超的文艺。如兵车行这样一首乐府歌行,杜甫不再按照汉末建安时期以来一直袭用古题的办法,改成即事式的因事命题,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使得诗歌反映现实更为自由多样,可以看出,杜甫即继承了汉乐府诗歌的传统,又有所创新,写法自由灵活,语句高度精练,态度严肃认真,落笔之处情节曲折,描写细节无微不至,像诗中爷娘妻子跑着追送征人,拦道、顿足、痛哭,通过这一幕幕细节,准确得表现送行人的心理,从而也反映朝廷征兵作战使得百姓苦不堪言的真实本质。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牵衣顿足拦道哭”中的“拦道哭”并不像杜甫所写的另一首垂老别写老夫妻分离场面中所写道:“老妻卧路啼”中的“卧路啼”因为那是体弱老人的哭,显得撕心裂肺。“拦道哭”也是撕心裂肺的,但作者并不虚张,只有写得逼真,把作品建立在艺术真实之上才能更生动有力,更能扣人心弦。这也可以说是杜甫能够成功地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来客观反映艺术真实中的历史真实的表现。诗中“尘埃不见咸阳桥”、“哭声直上千云霄”三两句点缀了生离死别的场景,是点睛之笔,也体现了杜甫极其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截取最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来作为场景描写的高超的艺术概括能力。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表面描写征期漫长,侧面烘托统治者嚣张的剥夺百姓人生自由的罪孽;“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表面是在说朝廷扩张领土使得百姓战死无数,又影射着表达了百姓与朝廷之间的阶级矛盾以及仇恨已经比血海深仇还要沉重。这又体现杜甫善于把自己的主观意识隐喻在客观描写之中,借用征夫形象的话语抒发出自己的感情。二百州,村落荒芜,大好田亩止生荆杞。更复县官课税,既然土地没有人去耕作,税租又从何而来?这一度直接拷问统治者,不仅征战使得百姓流亡数以万计,而且在百姓接二连三战死疆场的同时,他们的故乡不仅沦为废墟,就连亡魂的遗孀及其子女亲人,仍旧在统治者的压迫中备受迫害。在诗章的末尾,杜甫仍旧借用征夫之口描写战场上的白骨垒垒、亡灵凄凄、阴雨啾啾的场面。因为是借用征夫之口,让读者更能身临其境,仿佛在聆听一个面临着死亡到来的征夫他所倾诉的一切:“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正如同杜甫对他自己的评价一样,杜甫是极为“沉郁顿挫”的。这就是杜甫写作风格的体现。用征夫面对死亡的深沉忧思,使得诗章更是悲壮凝重,杜甫的创作在文学意境上的高度由此可见一斑。如果说李白的诗以其绚丽多姿、波澜起伏的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的浪漫主义特色继承屈原以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浪漫主义的高峰,那么杜甫的诗则更继承了屈原他那虽是生世不平但却以博大胸襟怀抱着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况且杜甫鲜明的态度不仅仅在于爱国,更热爱人民,透过对种种社会矛盾的深刻反映,表现了自己对国家对民族前途的关心。杜甫的现实主义在史前是无人能与之匹及的,他与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相持并立,形成文学史上一对“双星”。总之,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现实主义丰碑,直接开导了中唐时期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又直接影响了晚唐现实主义诗派。甚至是到了宋代,杜诗注家更是蜂拥而起!可以说,无论是在思想上,艺术成就上,杜甫都毫不愧对于“诗史”的美誉,一千年过去了,杜甫的诗歌仍旧令我们高度重视,可见他对后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2、旅夜书怀【注解】:1、危樯:高耸的桅杆。 2、星垂句:远处的星星宛如低垂至地面,使原野更为辽阔。3、月涌句:银色的月光映着奔流汹涌的长江。 4、沙鸥:水鸟名。【韵译】: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江岸畔的细草,深夜江边,泊着桅杆高耸的孤舟。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何以相比?活象是漂零天地间一只孤苦沙鸥。【赏析】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浣花溪草堂。四月,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只得携家小取水路东下。此诗即为行船经过渝州(今重庆)、忠州(今忠县)一带时所作。作者身世浮沉,前途难卜,故诗以抒写飘泊奔波的牢骚情怀为主旨。然而老杜品格,穷而愈坚,悲而能壮,在自怨身世之中,仍保持傲岸的气魄与阔大的胸襟。通过旅夜所见星变、月涌的壮阔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自己身世不遇、漂泊无定的感情。 诗的头四句写景。首两句写近景,岸上的小草在微风中飘摆,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孤独地停泊在月夜的江面上。月夜孤舟,微风阵阵,寂静和孤独笼罩着一切,揭示了诗人浪游漂泊的孤清处境。颔联写远景,是历来传诵的名句。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从而再反衬诗人的孤独,景中见情,景与情融。 诗的后四句笔势急转,直抒情怀。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写出诗人极度愤慨之情,前句说明其志向未酬,反而因文章而扬名,读来令人心沉;后句诗人以自嘲口吻诙谐地说出自己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岂”“应”是关键字眼,上下关联。尾两句触景而情发,景以自况,运用形象的比喻收结全诗。诗人以天地间一只形单影孤的沙鸥来寄托自己功业未成的慨叹,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量。 此诗通过旅途月夜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漂泊生活孤独凄凉的苦闷心情。诗人把这种心情写得含蓄不露,律细笔深,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不愧为千古名作。3、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注解】: 1、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昭君村在归州(今湖北秭归县)东北四十里,与夔州相近。 2、尚有村:还留下生长她的村庄,即古迹之意。 3、一去句:昭君离开汉宫,远嫁匈奴后,从此不再回来,永远和朔漠连在一起了。紫台:犹紫禁,帝王所居。江淹恨赋:“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朔漠:北方沙漠,指匈奴所居之地。 4、画图句:意谓元帝对着画图岂能看清她的美丽容颜。 5、环佩句:意谓昭君既死在匈奴不得归,只有她的魂能月夜归来,故曰“空归”。应上“向黄昏”。环佩:妇女装饰品,指昭君。 6、千载两句:琵琶本西域胡人乐器,相传汉武帝以公主(实为江都王女)嫁西域乌孙,公主悲伤,胡人乃于马上弹琵琶以娱之。因昭君事与乌孙公主远嫁有类似处,故推想如此。又琴操也记昭君在外,曾作怨思之歌,后人名为昭君怨。作胡语:琵琶中的胡音。曲中论:曲中的怨诉。 【韵译】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赏析】 咏怀古迹五首是一组七言律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是杜甫在夔州和自夔州赴江陵途中陆续写成。此为第三首,是杜甫离开夔州东下、途经荆州府归州(今湖北秭归)东北四十里的昭君村时所作。 有人认为,“咏怀”、“古迹”本是两题,后人误合为一,如果并读,则不成话;有人则认为,借古迹以咏怀,咏古即咏怀,一题而兼有二义。从诗的内容主旨说,这两种看法都有道理,但就语义而言,将“咏怀古迹”解释为“歌咏怀抱、古迹”,“咏”字下有两个宾语,一为“怀”,一为“古迹”,读起来很别扭。而将“咏怀古迹”直接解释为借古迹以咏怀”,用以解释诗的内容主旨是确切的,但用以解释题目含义,则不免牵强。实际上,“咏怀古迹”就是“怀古”,“咏怀”二字都是动词,意为歌咏怀念,题目之义就是歌咏和怀念古迹。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三峡之中,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相依相连,一齐奔向荆门。就在那一带,还保留着生长明妃的山村。首联点出昭君村所在位置和环境。“荆门”,指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荆门以西多山岭。今湖北秭归有昭君村,在与巫峡相连的荆门山里,传说是昭君出生的地方。“明妃”,即王昭君,名嫱,字昭君,湖北秭归人,汉元帝时宫女。竟宁元年(公元前33),昭君被遣,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后死于匈奴。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也称明妃。交待地点,本来是很平常的起头,却写得极有气势。一个“赴”字突现了三峡和荆门那种山连岭接、雄奇生动的走向和动势,所以唐宋诗醇评为“破空而来,势如天骥下坂,明珠走盘”。读者的视线一下子被吸引到荆门这个点上,进而定格在昭君村。昭君虽为女流,但她身行万里,心与故国同在,芳名万古长传。其人其事,有一种悲壮的色彩,仿佛正如她生长的地方那样,气象不凡。所以在诗人笔下,这画面的底色,不是阴柔的秀丽,而是阳刚的伟岸。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当年王昭君孤独地离开汉宫,远嫁到北方大漠之地,就再没回来;最后身死异域,只留下青色的坟墓,笼罩在昏黄风沙中。颔联营造出悲凉萧瑟的氛围,与前两句形成生地和死地的鲜明对照,概括了昭君一生的遭遇。后汉书南匈奴传载,呼韩邪单于死,昭君曾上书求归,成帝令从胡俗,不许,昭君终死于匈奴。“一去”是悲之始,“独留”是悲之结。“一”,这里是独自一人的意思。“连”,指连姻,即“嫁”。“紫台”,即紫宫,帝王所居之处。“青冢”,指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二十里。传说当地多生白草,独王昭君墓地多生青草,故称“青冢”。“向”,这里是“在”的意思。“黄昏”,当作“昏黄”,这里指昏黄的风沙。一是为了与上句的“朔漠”对仗,二是为了协韵,所以倒装,就像宋代林逋山园小梅中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样。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单凭画图约略看识,怎能辨出青春美貌的容颜呢?昭君身死匈奴不得归,能够带着环佩在月夜归来的,恐怕只有她的幽魂。西京杂记载:汉元帝因宫女太多,不得常见,就让画工为宫女画像,便于随其临幸。宫女们争相贿赂画工,而昭君自恃貌美,不肯行贿,画工就故意把她画得很丑。后元帝实行和亲政策,匈奴入朝,求美人,元帝凭画像派昭君去匈奴,等到临行时,才发现她青春貌美,闲雅大方。元帝追悔莫及,命令将画工处以死刑。这两句从昭君命运的转折点说起,写她生前不遇的原因,并将生前的青春美貌和死后的月下幽魂相对照,文字对仗工巧,又蕴含着无穷感慨:生前已经错过知遇的机会,死后魂魄归来也是枉然!同时,诗人在对昭君埋没宫中,葬身塞外,一生孤苦独幽的际遇深表同情之时,也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省识”,犹略识,即未仔细辨认。 “环佩”,古时女性的装饰物,这里代指昭君。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千载以来,琵琶弹出的都是胡地之音;昭君虽死,其怨难平,琵琶曲中倾诉的分明是她的满腔怨恨。“琵琶”,本西域胡人乐器,汉刘熙的释名说:“琵琶,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琵,引手却曰琶。” 故诗人称其乐曲为“胡语”。传说汉武帝嫁公主(实为江都王女)于西域乌孙王,公主悲伤,胡人乃于马上弹琵琶以娱之。后人把这些与昭君的故事搀合起来,写出昭君怨等琴曲,于是,就有王昭君惯弹琵琶的说法。尾联正面写昭君的怨恨。昭君之怨,主要是一个远嫁女子永远怀念故土的怨恨忧思。杜甫当时身处异地、远离故乡的处境和昭君相似,从诗题咏怀古迹可知,诗人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的。 这首诗由写昭君村开始,进而写昭君的身世遭遇,最后突出昭君的怨恨。表面看来,好像是咏昭君而非咏怀,实际上还是咏古迹以感己怀。在抒写昭君的怨情中,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慨。杜甫一生,济世之志甚高,但终其身,也未得一展抱负。肃宗朝虽任职京师,也只不过是一左拾遗。就这,还因忧国惜才,疏救房琯,而触怒肃宗,差点获刑。虽然获救,却终被疏远,终于郁郁辞官,漂泊西南。而昭君也是因汉元帝昏庸,不辨美丑而远嫁异乡,流离而不得归,身死而遗长恨。二人的遭遇、经历、处境,不无相似之处。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所谓“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唐宋诗举要所谓“此自喻其寂寥千载之感也”,正是诗中所要传递的。昭君未能见知于君王,诗中对她深寄同情,也有怨君之意。当然更主要的,还是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永远怀念故土的怨思,这是千百年世代积累的更为普遍的更为深厚的情感。4、客至【译文】草堂前前后后都是春水,溪水满溢,每天只看见一群群的白鸥游浮在水面上。庭院中的花间小路没有因为来客而打扫,简陋的大门今天才为您打开。因为离集市太远,盘中的熟食、菜肴并不丰盛,因为家贫杯中只有未过滤的旧酿酒。(征询客人意见)是否愿意叫邻居老翁过来共饮,隔着篱笆呼叫老翁,一起干尽杯中酒。【赏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银行招聘测试题及答案
- 银行员工招聘试题及答案
- 银行业笔试题库及答案
- 保洁专业试题及答案
- 机械专业试题及答案
-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6届高三上学期九月调研考试化学(含答案)
-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暑假开学考试地理试卷
- 安徽省九师联盟2026届高三9月开学联考物理(含答案)
- 电力电子专业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专业试题及答案
- 肉牛养殖屠宰深加工项目建议书
- GB/T 40733-2021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检测自动相控阵超声技术的应用
- 物业项目服务进度保证措施
- 《数学软件》课程教学大纲
- GB/T 18690.2-2017农业灌溉设备微灌用过滤器第2部分:网式过滤器和叠片式过滤器
- 河北省特种设备检验收费标准
- 集成电路技术导论课件
- 交管12123学法减分试题库带答案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件
- 交通标志牌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标准版)
- 全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岗位考试考核实施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