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翻译1.doc_第1页
古代汉语翻译1.doc_第2页
古代汉语翻译1.doc_第3页
古代汉语翻译1.doc_第4页
古代汉语翻译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选淮阴侯列传研究性学习问题解答谢序华学生自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1、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710页。(解答:到达南郑的时候,众将在半路上逃跑的按十来计算。课文注1云:“行(hng),等,辈。诸将行,等于说将官们。”(P705)按:此注大误。第一、从汉语语法来看,“诸将”以有表复数之“诸”,后不能再有表示复数的助词“行”。第二、从词义演变的角度来看,“行”作等、辈讲表示复数,大约最早在唐代,两汉未有此用法。两汉 “行”有表示辈分的用法。如礼记祭统:“夫祭之道,孙为王父尸。所使为尸者,于祭者,子行也。”郑注:“子行,犹子列也。”史记匈奴列传:“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史记汲郑列传:“(郑庄)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约至唐代才用在名词或代词后作助词,表示复数,相当于“们”“等”。如韩愈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群行忘先后,朋息弃拘检。”第三、尔雅释宫:“行,道也。”“行道”在诗经里就有了同义连文的用法,如俞樾群经平议毛诗四:“行道兑矣。”俞按:“行道连文,行亦道也。”至两汉已凝固成词,史记中多用作一个词。例如“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吕后迎良医。”(史记卷八本记第八) “十五年,元公为鲁昭公避季氏居外,为之求入鲁,行道卒,子景公头曼立。”(史记卷三八世家第八)“袁盎时为中郎将,乃谏曰:“陛下素骄淮南王,弗稍禁,以至此。今又暴摧折之,淮南王为人刚,如有遇雾露行道死,陛下竟为以天下之大弗能容,有杀弟之名。奈何?”(史记卷一0一列传第四一) “后十年,陈涉等起,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行道遇沛公。”汉书卷四十列传第十“赭衣半道,群盗满山。”颜师古注云:“犯罪者则衣赭衣,行道之人半著赭衣,言被罪者众也。盗贼皆依山为阻,故云满山也。”颜师古用“行道”释“道”,知“行”“道”为同义连文。汉书卷五一列传第二一“羽林孤儿诸生合四百人挽送,车万余两,道路皆举音以过丧。” (汉书卷八一列传五一)颜师古注云:“丧到之处,行道之人皆举音哭,须过乃止。” 颜师古亦用“行道”释释“道路”,知“行”“道”同义。从以上可知“行道”已凝固为词。2、新喋血于与(“新”是“新近、最近”之意吗?)710页 注释4。(解答:刚在阏与进行了一场血战。新:刚刚。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新,引申为凡始基之称。”即新近、刚刚之意。)3、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710页。(解答:希望您给我三万奇兵,从偏僻的小路断绝敌军的军用物资。假:授予,给予。如逸周书史记:“任之以国,假之以权。”汉书儒林传辕固:“上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颜师古注:“假,给予也。”)4、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711页。(解答:赵军已事先占据有利地形修建了营垒,(因此)他们如果没有见到我军大将的旗鼓,是不肯出击我军先头部队的。前行:即前锋。便:有利的。如因利乘便。行音hng,行列。且:假若。公羊传隐公元年:“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不能相幼君也。”何休注:“且如,假设之词。”史记齐太公世家:“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5、P714 故曰“狂夫之言,圣人择焉。”意思不明。(解答:愚钝之人的话,圣人也选择采纳。诗齐风东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折下柳条编篱笆,愚钝的人见了好惊讶。”樊:篱也,此处为动词,编篱笆之意。瞿瞿:惊顾之貌。又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6、“燕赵相持而不下,则刘项之权未有所分也”一句如何翻译 714页 注释13处(解答:燕、赵二国(跟汉军相对抗)不肯投降,那么刘邦和项羽的轻重就没有什么区别。广雅释诂三:“權,重也。”)7、“北首燕路”是不是可译为“朝着北边通往燕国的道路” 714页 注释19处(正确)8、“百姓疲极怨望,容容无所倚”中“怨望”作何解?(解答:怨望:怨恨。望、怨同义连用。史记外戚世家:“景帝以故望之。”唐司马贞索隐:“望,犹责望,谓恨之也。”字汇月部:“望,怨望,责望。”疲极:疲惫。疲、极同义连用,都是疲惫之意。清吴善述说文广义校订:“极又因穷极之义引申为困也,病也,疲也。”如汉书王 传:“胸喘肤汗,人极马困。”)9、“其势莫敢先动”是否可译为“这种形势下没有哪一方敢先发动战争” 721页 首行( 正确)10、“必不能固于二君之相与也,而事多大于张耳、陈泽。(如何翻译)”721页 注释36前(解答:(您跟汉王的交情)一定不会比这两个人的交情更牢固,而您做错的事多比张耳、陈泽之间的事大。)11、“且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赏”做何解? 721页最后一句(解答:况且,我听说勇敢和谋略震惊君主的人,自己会招致危险;功劳超过天下所有人的人,无法赏赐。)12“足下涉西河徇赵,胁齐西向以报。此所谓功无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 722页前三行(解答:徇赵:夺取了赵国。徇,夺取、攻占之意。脅齐:威逼齐国。汉书常惠传:“使使脅求公主。”颜师古注:“脅,谓以威迫之也。”“西向以报”,“以”表示状中关系,无义。意即到西边报告汉王。“此所谓功无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这句话可译为: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功劳在天下没有第二个人可比,并且谋略也是世上所稀有的。)13、“足下欲持是安归乎!”“安归”是否为“平安地归来/回去”722页第五行主 (解答:您想要带着这些功劳和谋略归向谁呢!“安”,疑问代词,非形容词平安之意。)14、“项羽已破,高祖袭夺齐王军”725页第二行(译:项羽被消灭以后,高祖乘其不备夺取了齐王的军权。袭:出其不意。)15、“乃骂信曰:公非长者”726页(译:就骂韩信说:“你不是有德之人”或“你不是个善良的人”。长者:有德行的人。)16、“三至,必怒而自将”728页(自己带兵攻打?)(译:(汉王)一定会发怒(夺了您的军队)亲自统率。)17、P719 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5)(译:汉王授予我上将军的官印,交给我几万军队,解下他穿的衣服给我穿,把他吃的食物给我吃,言听计从,所以我能够有今天这个成就。衆:军队。)18、P720 汉王将数十万之众,此所谓智勇俱困者也。 (1)(译:汉王统率着几十万人马,为巩、洛的秦军所抵抗,被险要的山河地形所阻挡,一天之内打几仗,没有取得一点儿战功,失败逃亡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在滎阳被打败,在成皋受了伤,逃亡于宛、叶之间,此就是智慧和勇力都到了穷困的地步。)19、P720 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叁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1)(译:假如能听从我的计策,不如让项、刘两方都得好处,使他们都保存下来,(你与他俩)三足鼎立,在这种形势下,你们三人谁都不敢先采取什么行动。)20、P721 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3)(解答:上天给予的机会不利用,就反会受到上天的惩罚;时机来到了不行动,就反会受到它降下的灾祸。咎、殃:灾祸,说文:“咎,灾也。”此处有惩罚义。) 21、P721 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 (解答:我听说,乘别人车的人就要担负起别人的忧患,穿别人衣服的人就要把别人的忧患放在心上,吃别人饭的人就应该为别人的事去死;我难道可以为利而背义吗?鄉:为了。倍,本义为反,引申为量词倍。实非通假也。说文:“倍,反也。”段玉裁注:“以反者覆也,覆之则有二面,故二之曰倍。”)22、P721 夫以交友言之,此二人者,足以观矣。(1)(解答见上第(6)23、P721 大夫种、范蠡存亡越,霸勾践,立功成名而身死亡。(解答:此句为分承修辞,即“死”承前而大夫文种而言,而“亡”则承前文的范蠡而言。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夫文种、范蠡使已经灭亡的越国复兴,但在立功成名之后,大夫种被迫自杀,范蠡逃亡于江湖。) 24、P722 “当今两主之命县于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解答:课文注释(18)云:“与,动词,与亲善,结盟。”其实这里的“为”“与”变文同义,二字均应是“帮助”“支持”之意。老子第七十九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马叙伦老子校诂:“与读与助之与。”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朱熹集注:“与,犹助也。”战国策秦策一:“不如与魏以劲之。”高诱注:“与,犹助也。”所以,此二句应译为:当今两位国君的性命掌握在您的手里,您支持汉就汉胜,帮助楚就楚胜。)25、P722 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足下欲持是安归乎?(1)(解答:戴、挟,对文同义,皆怀着、拥有之意。译:现在您拥有震惊君主的威风和无法赏赐的功劳,归属楚国,楚国人不会信任您,归属汉国,汉国人会惊恐。)26、P724 “审毫厘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 ,不知驽马之安步。” (解答:明察极其细小事情的计策,却遗失了有关天下的大计,凭智慧知道该怎么做,(可是)做出了决定,却不敢实行的话,那就是做所有事情的祸害。所以说,猛虎犹豫不决,还不如蜂、蝎全力一刺,良马踌躇不前,还不如劣马稳步而行。)27、P724 “计不失本末者,不可纷以辞.” (1)(解答:计策自始至终都没有失误的人,是不可用言辞使他惑乱的。纷、乱对文同义,皆乱也。本末:始终也。)28、P726 “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3)(解答:“果然像人们所说:狡猾的兔子都被猎狗咬死了,那么(咬死这些兔子的)优秀的猎狗就会被猎人烹吃;高飞的鸟儿被射尽了,那么(射这些鸟的)良弓就会被收藏不用了;敌对的国家被灭掉了,那么(灭掉敌国的)谋士的死期也就到了。”天下已经平定,那么我本来就应该像猎狗一样被烹吃了。) 29、P727 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迎,“生乃与哙等为伍!”(1)(解答:韩信曾经访问将军樊哙,樊哙行跪拜之礼迎接韩信,说话时称臣,曰:大王居然肯莅临臣!韩信走出樊哙家门时笑着说:“我竟然与樊哙这类人为伍!”皇上曾经跟韩信闲谈各位将军有能还是无能。)30、P727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解答:皇上笑着说:“越多越好,那么您怎么被我擒拿了呢?”韩信说:“陛下不能带兵,却擅长带将,这就是我为陛下所擒拿的原因。再说陛下(的才能)是上天所赋予的,不是人力所能比得上的。”)31、P728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昭赦诸官徒奴,待豨报。(1)(解答:韩信就谋划跟家臣在夜里假托皇上的昭令赦免官府中的罪犯和奴隶,打算调遣这些人来袭击吕后、太子。部署已定,等待陈豨的报告。)32、P728 相国绐信曰:“虽疾,彊入贺。”(1)(解答:萧相国骗韩信说:“虽然有病,勉强入朝祝贺吧。”说文虫部:“强,蚚也。从虫,弘声。” 强为彊弱之彊的假借字,后来借字行而本字废。)33、P729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狗固吠非其主。”(1)(秦皇失去了自己的帝位,天下的人一齐争夺它,于是才高脚快的先夺到。盗跖的狗对着尧叫,不是尧不仁,(而是)狗本来对主人之外的人都叫。)34、P729 陛下安得而夷之乎。(1) (解答:夷,消灭。广雅释诂四:“夷,滅也。”)35、P730 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解答:假如韩信学习为人之道,不夸其功,不骄其能,那么就该差不多了吧。伐、矜相对为文,都是“夸耀”“自大”之意。玉篇人部:“伐,自矜曰伐。”左传襄公十三年:“小人伐其技以冯君子。”杜预注:“自称其能为伐。”书大禹谟:“汝惟不争,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孔传:自贤曰矜,自功曰伐。”)36、P730 于汉家,动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 , 夷灭宗族,不亦宜乎。(1)(解答:(韩信)对于汉王室,功勋可以比得上周公、召公这类人,(本应该得到)后来世世代代的享祭。(可是韩信)不致力于谦让这个方面,而在天下已经太平的时候,竟然图谋犯上叛乱。被灭掉了宗族,难道不是应该的吗?“不亦乎?”为固定格式,相当于“(难道)不是吗?”王引之经传释词说“亦”加强肯定语气,无实义。)37、P895 今臣尽忠竭诚,毕议愿知,左右不明,卒从吏讯,为世所疑,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而燕秦不悟也。(解答:现在我竭尽忠诚,献出全部计谋,希望大王您了解我,可是大王您不明白我的忠诚之心,最终听从了狱吏对我的审讯之词,使我无辜地受到世人的怀疑,这就是即使荆轲和卫先生复活过来,(说明事情的真象,)燕太子丹和秦昭王也不会醒悟的原因。)艺文志诸子略疑难 四班朱高美(1002404013)(1)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P757)(解答:待到有偏见的墨家学派的学者来推行墨家学派的思想时,就只看到节俭的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