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监护与评价_第1页
职业健康监护与评价_第2页
职业健康监护与评价_第3页
职业健康监护与评价_第4页
职业健康监护与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1 职业健康监护与评价 2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2 一 职业健康监护的目的意义二 粉尘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三 铅苯噪声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四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报告与评价五 尘肺诊断标准的修订及应用 3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3 一 职业健康监护目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88 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uidelineofOccupationalHealthSurveillance2014 5 14发布2014 10 1实施 4 前言 5 6 目录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定义4总则5接触有害化学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6粉尘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7接触有害物理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8接触有害生物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9特殊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附录A正确使用本规范的说明 资料性附录 附录B职业健康监护中医学常规检查方法 规范性附录 附录C尘肺胸部数字X射线摄影 DR摄片 技术要求 规范性附录 附录D加压试验和氧敏感试验方法 规范性附录 附录E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报告编制指南 资料性附录 7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7 1 范围主要包括职业健康监护的基本原则有关职业病危害因素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健康检查的内容和监护周期适用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的健康监护 8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8 2 定义职业健康监护以预防为目的 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 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医学检查和健康相关资料的收集 连续动态地监测劳动者的健康状况 分析其变化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 并及时地将健康检查和资料分析结果报告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 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档案管理等内容 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 在岗期间 离岗时和应急医学检查及离岗后的医学随访检查 9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9 职业病 occupationaldisease 是指企业 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 以下统称用人单位 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 因接触粉尘 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 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禁忌证 occupationalcontraindication 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 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 或者在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 10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10 3 职业健康监护目的早期发现职业病 职业健康损害和职业禁忌证 跟踪观察职业病及职业健康损害的发生 发展规律及分布情况 评价职业健康损害与作业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及危害程度 识别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高危人群 目标干预 包括改善作业环境条件 改革生产工艺 采用有效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对职业病患者及疑似职业病和有职业禁忌人员的处理与安置等 预防和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 为制定或修订卫生政策和职业病防治对策服务 11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11 4 工作程序用人单位制订本单位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计划 用人单位委托具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机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用人单位制定检查计划 签订委托协议书 用人单位应提供以下材料 基本情况 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和接触人数 环境监测的浓度或强度 生产技术 工艺和材料 防护设施 应急救援设施及其它有关资料 检查机构向用人单位提交健康检查结果报告 内容包括 检查结果 检出的可疑职业病 职业禁忌证及出现异常情况人员的名单和处理建议 12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12 5 职业健康监护资料的应用监护资料主要是指检查记录 健康评价和健康监护报告的所有原始资料和档案 包括电子档案 监护资料只能用于以保护劳动者个体和群体的健康为目的的相关活动 监护资料应该遵循医学资料的保密性和安全性的原则 应注意维护资料的完整和准确并及时更新 13 6 职业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a 每个监护项目必须明确规定监护的目标疾病b 目标疾病分为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c 确定健康监护目标疾病的原则 1 如果是职业禁忌证 必须确定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所规定的职业禁忌证的关系及相关程度 2 如果是职业病 必须是国家职业病目录中规定的疾病 3 有确定的监护手段和医学检查方法 能够做到早期发现目标疾病 4 早期发现后采取干预措施能对目标疾病的转归产生有利的影响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13 14 7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界定a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疾病或其他不良健康效应的各种危害因素 包括各种有害的化学物质 物理 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b 职业健康检查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两种 除了在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应的项目标明为推荐性健康检查外 其余均为强制性 c 职业健康监护的危害因素应是已列入国家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14 15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15 8 职业健康监护的种类和周期职业健康监护分为 1 上岗前检查 2 在岗期间定期检查 3 离岗时检查 4 离岗后医学检查 5 应急检查 16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16 1 上岗前检查主要目的是发现有无职业禁忌证 建立职业危害作业人员的基础健康档案 为强制性职业健康检查 包括新录用人员 转岗人员 责任重大 2 在岗期间定期检查主要目的是早期发现职业病 疑似病人 职业禁忌证或其它健康异常改变 通过动态观察 评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效果 17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17 3 离岗时健康检查主要目的是确定其在停止接触毒物 粉尘等危害因素时的健康状况 4 离岗后医学检查长期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具有一定的慢性健康影响 在脱离接触后仍有可能发生职业病 需进行医学随访检查 尘肺病患者在离岗后需进行医学随访检查 5 应急检查 18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18 9 健康监护的流程职业健康检查前期工作体检工作实施体检资料的整理及总结后期工作 职业健康损害的追踪 复查 诊断 治疗 解释 质量控制 19 10 职业病危害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 前期预防 病因预防 群体 工程控制 控制危害源头 监测与评价 消除不安全的危险因素和职业病危害因素 二级预防 职业健康监护 早期发现 早期诊断 早期控制 加强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三级预防 控制疾病进展 功能康复 个体 职业病诊断 工伤与职业病病人的保障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19 20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20 二 粉尘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粉尘接触主要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 结晶型二氧化硅粉尘 煤尘 包括煤矽尘 石棉粉尘 其它粉尘 棉尘 包括亚麻 软大麻 黄麻粉尘 等 一 矽尘 煤尘及其它粉尘 1 游离二氧化硅粉尘 俗称 矽尘 结晶型二氧化硅粉尘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 的无机性粉尘 2 煤尘 包括煤矽尘 3 其它粉尘 指除矽尘 煤尘和石棉粉尘以外其它矿物性粉尘 包括 炭黑粉尘 石墨粉尘 滑石粉尘 云母粉尘 水泥粉尘 铸造粉尘 陶瓷粉尘 铝尘 铝 铝矾土 氧化铝 电焊烟尘等粉尘 21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21 1 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目标疾病 职业禁忌证 1 活动性肺结核病 2 慢性阻塞性肺病 3 慢性间质性肺病 4 伴肺功能损害的疾病检查内容 1 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呼吸系统 心血管系统疾病史 吸烟史 咳嗽 咳痰 喘息 胸痛 呼吸困难 气短等症状 2 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 重点是呼吸系统 心血管系统 3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必检项目血常规 尿常规 血清AL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心电图 后前位X射线高千伏胸片 DR 肺功能 22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22 2 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目标疾病 1 尘肺 矽肺 煤工尘肺 石墨尘肺 炭黑尘肺 滑石尘肺 水泥尘肺 云母尘肺 陶工尘肺 铝尘肺 电焊工尘肺 铸工尘肺和其他尘肺 石棉肺另述 2 职业禁忌证 同上岗前检查内容 1 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咳嗽 咳痰 胸痛 呼吸困难 也可有喘息 咯血等症状 2 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 重点是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3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a 必检项目后前位X射线高千伏胸片 DR 肺功能 心电图b 选检项目血常规 尿常规 血清ALT 23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23 接触矽 煤及其他粉尘作业人员健康检查周期 矽尘 1 工作场所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1级 二年一次 工作场所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2级 一年一次 2 X射线胸片表现为观察对象者医学观察时间每年一次 连续观察5年 若5年内不能确诊为矽肺患者 应按一般接触人群进行检查 3 矽肺患者每年检查一次 24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24 煤尘 包括煤矽尘 1 工作场所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1级 三年一次 工作场所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2级 二年一次 2 X射线胸片表现为观察对象作业人员医学观察时间为每年一次 连续观察5年 若5年内不能确诊为煤工尘肺患者 应按一般接触人群进行检查 3 煤工尘肺患者每1 2年检查一次 25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25 其它粉尘 1 工作场所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1级 四年一次 工作场所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2级 二至三年一次 2 X射线胸片表现为观察对象者的作业人员医学观察时间为每年一次 连续观察5年 若5年内不能确诊为尘肺患者 应按一般接触人群进行检查 3 尘肺患者每1 2年进行一次医学检查 26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26 3 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目标疾病 矽肺 煤工尘肺 石墨尘肺 炭黑尘肺 石棉肺 滑石尘肺 水泥尘肺 云母尘肺 陶工尘肺 铝尘肺 电焊工尘肺 铸工尘肺和其他尘肺检查内容 同在岗期间 27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27 4 离岗后医学检查随访对象 在岗期间进行定期健康体检的粉尘作业人员和尘肺患者随访目的 监护粉尘作业人员离岗后尘肺的发生和尘肺患者的病情进展随访目标疾病 矽肺 煤工尘肺 石墨尘肺 炭黑尘肺 石棉肺 滑石尘肺 水泥尘肺 云母尘肺 陶工尘肺 铝尘肺 电焊工尘肺 铸工尘肺和其他尘肺 28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28 检查内容 1 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 重点是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2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必检项目 后前位X射线高千伏胸片 DR 时间 矽尘 1 接尘工龄在10年以下者 随访15年 接尘工龄超过10年者 随访21年 随访周期均为每三年一次 若接尘工龄在3年以下者 且接尘浓度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可以不随访 2 矽肺患者在离岗 包括退职 或退休后应每年进行一次医学检查 29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29 二 石棉粉尘分类 蛇纹石棉和角闪石棉 蛇纹石棉主要是温石棉 角闪石棉又分为 直闪石棉 青石棉 透闪石棉 阳起石棉 铁石棉1 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目标疾病 职业禁忌证 1 活动性肺结核病 2 慢性阻塞性肺病 3 慢性间质性肺病 4 伴肺功能损害的疾病 30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30 2 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目标疾病 1 职业病 a 石棉肺b 石棉所致肺癌 间皮瘤 2 职业禁忌证 同上岗前检查内容 1 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咳嗽 咳痰 胸痛 呼吸困难 也可有喘息 咯血等症状 2 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 重点是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3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a 必检项目后前位X射线高千伏胸片 DR 肺功能 心电图b 选检项目侧位X射线高千伏胸片 CT检查 胸腔穿刺和病理检查 肺弥散功能 血常规 尿常规 肝功能 31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31 健康检查周期 1 工作场所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1级 两年一次 工作场所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2级 一年一次 2 胸片表现为观察对象的作业人员医学观察时间为每年一次 连续观察5年 若5年内不能确诊为石棉肺者 应按一般接触人群进行检查 3 石棉肺患者每年检查一次 3 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目标疾病 职业病 1 石棉肺 2 石棉所致肺癌 间皮瘤检查内容 同在岗期间 32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32 4 离岗后医学检查随访对象 在岗期间进行定期健康监护的石棉作业人员和石棉肺患者随访目的 监护石棉作业人员离岗后石棉肺及石棉所致肺癌 间皮瘤的发生和石棉肺患者的病情进展随访目标疾病 同离岗时随访检查内容 1 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 重点是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2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a 必检项目后前位X射线高千伏胸片 DR b 选检项目侧位X射线高千伏胸片 33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33 三 棉尘 包括亚麻 软大麻 黄麻粉尘 1 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目标疾病 职业禁忌证 1 活动性肺结核病 2 慢性阻塞性肺病 3 伴肺功能损害的疾病检查内容 1 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呼吸系统 心血管系统疾病史 吸烟史及咳嗽 咳痰 胸闷 气短 发热等症状 2 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 重点是呼吸系统 3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必检项目血常规 尿常规 心电图 血清ALT 后前位X射线高千伏胸片 肺功能 34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34 2 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目标疾病 1 职业病 棉尘病 2 职业禁忌证 同上岗前检查内容 1 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呼吸系统 心血管系统疾病史 吸烟史及咳嗽 咳痰 胸闷 气短 发热等症状 2 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 重点是呼吸系统 3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a 必检项目血常规 尿常规 心电图 血清ALT 班前班后肺功能b 选检项目后前位X射线高千伏胸片 35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35 健康检查周期 1 劳动者在开始工作的第6 12个月之间应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2 工作场所棉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每4 5年检查一次 工作场所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每2 3年检查一次 3 棉尘病观察对象医学观察时间为半年 观察期满仍不能诊断为棉尘病者 按一般接触人群进行检查 3 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目标疾病 职业病 棉尘病检查内容 同在岗期间 36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36 四 胸部X射线检查的技术要求 见尘肺病诊断标准附录C E 尘肺X射线检查必须使用高仟伏摄影技术 凡不符合以下设备及技术要求者不能进行尘肺X射线检查 37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37 1 摄影器械设备X射线机最高管电压输出值不低于125KV 功率不小于20KW旋转阳极 焦点不大于1 2mm窗口总过滤2 5 3 5mm铝当量滤线栅栅密度不小于40线 cm 栅格比不小于10 1栅焦距1 8m 规格与胶片匹配 增感屏 暗盒一般使用中速增感屏 增感屏无污点 增感屏分辨率不低于5 6线对 mm 增感屏和胶片接触紧密 暗盒不漏光 38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38 X射线胶片一般使用通用型 手显 机显 胶片 提倡应用适合胸部摄影的专用胶片 蓝色片基 本底灰雾Dmin 0 20 规格 356mm 356mm 14 14 或356mm 432mm 14 17 电源电源应符合X射线机的额定要求 X射线机需独立供电 不与动力电器共用电源 电源电压波动范围 10 39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39 摄影技术准备及体位要求被检查者应将胸壁紧贴摄影架 双脚自然分开双臂内旋转使肩胛骨尽量不和肺野重叠焦 片距1 80m调整球管位置 中心线在第六胸椎水平曝光应在充分吸气后摒气状态时进行以后前位胸片为常规检查 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需要必要时加侧位 斜位 体层摄影或CT检查等 40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40 摄影条件根据X射线机的具体情况使用120 140KV进行胸部摄影 根据胸厚确定曝光量 一般使用2 8mAs 曝光时间不超过0 1秒 摄影时应参考过去的胸片调整摄影条件 41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41 暗室技术暗室必须符合工作要求人工手洗原则上要求恒温定时 药液温度应控制在20 25 C之间 显影时间3 5分钟 定影要充分 流水冲洗要彻底 必须使用合格的专用安全灯 及时更换显 定影液 自动洗片机为保证胸片质量 有条件时应尽量采用自动洗片机 并严格按照自动洗片机要求的操作规程进行 42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42 2 胸片质量与质量评定胸片质量基本要求必须包括两侧肺尖和肋膈角 胸锁关节基本对称 肩胛骨阴影不与肺野重叠 片号 日期及其它标志应分别置于两肩上方 排列整齐 清晰可见 不与肺野重叠 照片无伪影 漏光 污染 划痕 水溃及体外物影像 43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43 解剖标志显示两侧肺纹理清晰 边缘锐利 并延伸到肺野外带 心缘及横膈面成像锐利 两侧侧胸壁从肺尖至肋膈角显示良好 气管 隆突及两侧主支气管轮廓可见 并可显示胸椎轮廓 心后区肺纹理可以显示 右侧膈顶一般位于第十后肋水平 光密度上中肺野最高密度应在1 45 1 75之间 膈下光密度小于0 28 直接曝光区光密度大于2 50 44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44 胸片质量分级一级片 优片 完全符合胸片质量要求 二级片 良片 不完全符合胸片质量要求 但尚未降到三级片 三级片 差片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三级片 不能用于尘肺初诊 不完全符合基本要求 其缺陷在半个至一个肺区之间 两侧肺纹理不够清晰锐利 或局部肺纹理模糊侧胸壁显示不佳 气管轮廓模糊 心后区肺纹理难以辨认 吸气不足 右侧膈顶位于第八后肋水平 照片偏黑或照片偏白 或灰雾度偏高 四级片 废片 胸片质量达不到三级片者为四级片 不能用于尘肺诊断 45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45 3 肺功能检查及评价指标1 用力肺活量 FVC 用最快的速度所作的呼气肺活量 并可由此计算出第1秒钟呼出的容积和第1秒钟呼出容积占用力肺活量之比 用力肺活量是当前最佳的测定项目 可以反映较大气道的呼气期阻力 2 第一秒时间肺活量 FEV1 0 将第一秒呼出的气量称1秒时间肺活量 3 第1秒肺活量占整个肺活量百分比 FEV1 0 称1秒率 正常人大于80 低于80 表明气道阻塞性通气障碍的存在 如哮喘 4 最大通气量 MVV 单位时间内以尽快的速度和尽可能深的幅度进行呼吸所得到的通气量 它是一项简单的负荷试验 用以衡量气道的通畅度 5 残气 肺总量 RV TLC 残气容积 RV 补呼气后肺内不能呼出的残留气量 肺总量 TLC 深吸气后肺内所含有的总气量 由肺活量与残气容积组成 6 单次呼吸一氧化碳弥散量 DLco 46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46 表 肺功能损伤分级注 FVC FEV1 MVV Dlco为占预计值百分数 47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47 4 低氧血症分级正常PaO213 3kPa 10 6kPa 100mmHg 80mmHg 轻度PaO210 5kPa 8 0kPa 79mmHg 60mmHg 中度PaO27 9kPa 5 3kPa 59mmHg 40mmHg 重度PaO2 5 3kPa 40mmHg 5 活动性肺结核病诊断要点尘肺合并活动性肺结核 应根据胸部X射线片 痰涂片 痰结核杆菌培养和相关临床表现作出判断 48 三 铅苯噪声作业人员健康监护 一 铅及其无机化合物1 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目标疾病 职业禁忌证 1 贫血 2 卟啉病 3 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48 49 检查内容 1 症状询问重点询问神经系统和贫血症状 如头痛 头晕 乏力 失眠 多梦 记忆力减退 四肢麻木等 2 体格检查a 内科常规检查b 神经系统常规检查 3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a 必检项目血常规 尿常规 心电图 血清ALTb 选检项目血铅或尿铅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49 50 2 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目标疾病 1 职业病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 2 职业禁忌证 同上岗前检查内容 1 症状询问重点询问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 2 体格检查a 内科常规检查b 神经系统常规检 3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a 必检项目血常规 尿常规 心电图 血铅或尿铅b 选检项目尿 ALA 血ZPP或FEP 血清ALT 神经 肌电图健康检查周期一年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50 51 3 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目标疾病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检查内容 同在岗期间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51 52 二 苯 接触工业甲苯 二甲苯参照执行 1 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目标疾病 职业禁忌证 1 血常规检出有如下异常者 白细胞计数低于4 0 109 L或中性粒低于2 0 109 L 血小板计数低于8 109 L 2 造血系统疾病如贫血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血红蛋白病 血液肿瘤以及凝血障碍疾病等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52 53 检查内容 1 症状询问重点询问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症状 如 头痛 头晕 乏力 失眠 多梦 记忆力减退 皮肤黏膜出血 月经异常等 2 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 3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必检项目血 尿常规 血清ALT 心电图肝脾B超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53 54 2 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目标疾病 1 职业性慢性苯中毒 2 职业性苯所致白血病检查内容 1 症状询问重点询问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症状 2 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 3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a 必检项目血常规 注意细胞形态及分类 尿常规 血清ALT 心电图 肝脾B超b 选检项目尿反 反粘糠酸测定 尿酚 骨髓穿刺血液指标异常者 应每周复查一次 连续二次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54 55 3 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目标疾病 职业病 1 职业性慢性苯中毒 2 职业性苯所致白血病检查项目 同在岗期间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55 56 三 噪声1 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目标疾病 职业禁忌证 1 各种原因引起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500 1000和2000Hz中任一频率的纯音气导听阈 25dB 2 高频段3000 4000 6000Hz双耳平均听阈 40dB 3 任何一耳传导性耳聋 平均语频听力损失 41dB检查内容 1 症状询问重点询问有耳鸣 耳聋 眩晕 头晕 头痛 多梦 影响听力的外伤 爆震 药物 中毒 遗传史 接触史及防护 2 体格检查a 内科常规检查b 耳科检查 听力 外耳和鼓膜的检查 3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a 必检项目纯音听阈测试 心电图 血常规 尿常规 血清ALTb 选检项目声导抗 耳声发射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56 57 2 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目标疾病 1 职业病 职业性噪声聋 2 职业禁忌证 噪声易感者 上岗前听力 25dB 噪声环境下工作一年以内 双耳3000 4000 6000Hz中任意一耳 任一频率听力损失 65dB 检查内容 1 症状询问重点有无外耳道流液 耳痛 耳鸣 耳聋 眩晕 2 体格检查同上岗前 3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a 必检项目纯音听阈测试 心电图b 选检项目血常规 尿常规 声导抗 鼓室导抗图 500 1000Hz同侧和对侧镫骨肌反射阈 耳声发射健康检查周期 一年3 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目标疾病 职业性听力损伤检查内容 同在岗期间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57 58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58 四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报告与评价1 检查报告包括总结报告和体检结果报告 1 总结报告 受检单位 应检人数 受检人数 检查时间和地点 发现的可疑职业病 职业禁忌证和其他疾病的人数和汇总名单 处理建议等 2 体检结果报告 对每个受检对象的体检表 应由主检医师审阅后填写体检结论并签名 体检发现有可疑职业病 职业禁忌证 需要复查者和有其它疾病的劳动者要出具体检结果报告 包括受检者姓名 性别 接触有害因素名称 检查异常所见 结论 建议等 59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59 2 个体体检结论 根据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对劳动者个体的健康状况结论可分为5种 a 目前未见异常 本次职业健康检查各项检查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b 复查 检查时发现单项或多项异常 需要复查确定者 应明确复查的内容和时间 c 可疑职业病 检查发现可能有疑似职业病或患有职业病 需要提交职业病诊断机构进一步明确诊断者 d 职业禁忌证 检查发现有职业禁忌证的患者 需写明具体疾病名称 e 其他疾病或异常 除目标疾病之外的其他疾病或某些检查指标的异常 60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60 3 健康监护评价 群体评价 是根据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工作场所监测资料 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 防护措施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价 并提出改进建议 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和评价应遵循法律严肃性 科学严谨性和客观公正性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按有关规定填报 有毒有害作业工人健康监护卡 并及时进行职业病网络直报报告 61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61 群体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 a 用人单位名称 检查时间 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 b 接触各种职业危害因素人数 职业病患者和职业禁忌证患者需要复查的劳动者人数 c 分析用人单位工作环境是否达标 卫生防护措施和干预措施效果 d 依据职业病诊断标准和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影响 分析检查结果中异常指标是否与职业危害因素有关 是否存在新的职业危害等 e 特别注意区别职业性和非职业性改变 62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62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必需及时将职业健康监护评价结果反馈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 并向有关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为指导用人单位完善防护措施和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提供依据 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或修订有关卫生政策提供支持 信息反馈与报告 63 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培训 63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根据检查结果a 对职业禁忌者提出调离原工作岗位的意见b 对需要复查者提出限期复查的意见c 对疑似职业病者或职业病患者提出诊治观察的意见 并填写职业病报告卡 上报有关部门 d 若发现其他疾患者 应建议其到有关医院检查治疗 建议与措施 64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尘肺胸部数字X射线摄影 DR摄片 技术要求C 1设备要求C 1 1高频逆变高压发生器 最大输出功率 20kW 逆变频率 20kHz 输出电压40kV 150kV C 1 2旋转阳极球管 标称焦点值 小焦点 0 6mm 大焦点 1 2mm C 1 3带有活动滤线栅 自动曝光控制 AEC 和探测野的立位摄影架 C 1 4数字探测器 有效探测面积 365 432mm 14 17in 像素尺寸 200 m 像素矩阵 2048 2048 C 1 5活动滤线栅 栅比10 1或12 1 栅密度 40线 cm 65 C 2摄影要求C 2 1摄影体位 胸部后前立位 被检查者应将胸壁紧贴摄影架 双脚自然分开 双臂内旋转 使肩胛骨尽量不和肺野重叠 C 2 2焦 片距1 80m C 2 3使用小焦点 C 2 4采用自动曝光控制 特殊情况下可采用手动曝光 C 2 5摄影电压 90 125kV 曝光时间 100ms C 2 6曝光应在充分吸气后摒气状态时进行 C 2 8防护屏蔽 标准防护 66 C 3图像处理C 3 1在摄影前 应根据尘肺胸片质量要求 见C 4 设定图像处理参数 C 3 2不鼓励使用降噪 不容许使用边缘增强等图像后处理技术 C 3 3摄片后应保留原始数据 C 4DR胸片图像的质量要求C 4 1与屏 片系统高千伏胸部图像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C 4 2肺纹理从肺门延伸到肺野外带 C 4 3清晰可见直径为2mm的血管影像 C 4 4肺野第2前肋间最高密度值1 45 1 75 C 4 5气管旁线 气管分叉显示清楚 67 C 4 6肋骨 心脏与横膈边缘清晰锐利 C 4 7遵循DICOM的灰度图像标准显示功能标准 C 4 8坚持激光打印机的QC程序 C 4 9摄影后的胸片图像按原始大小打印 68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报告编制指南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报告 以下简称评价报告 是根据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收集到的历年工作场所监测资料及职业健康监护的相关资料 通过分析劳动者健康损害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相关性 以及导致发生职业健康损害的原因 预测健康损害和职业病的发展趋势 对用人单位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状况做出总体评价 并提出综合改进建议 本附录提出了编制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报告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69 E 1总论E 1 1项目背景包括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职业健康监护评价项目的任务由来等内容 E 1 2评价依据E 1 2 1引用的法律 法规名称 E 1 2 2引用的技术规范 标准名称 E 1 2 3引用的职业健康检查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等基础技术资料名称 70 E 1 3评价目的E 1 3 1评价劳动者职业健康损害与工作场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联及关联程度 E 1 3 2识别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高危人群 E 1 3 3为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提供依据 E 1 4评价范围主要针对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后导致的健康损害进行分析与评价 71 E 1 5评价方法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特点 一般采用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法 经验法 风险评估法和统计学分析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可通过收集历年职业健康检查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和其他相关资料 结合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等的现场调查结果 重点分析与评价劳动者职业健康损害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之间的关联性和相关程度 并提出干预措施建议 E 1 6质量控制框图 72 73 E 2评价内容E 2 1职业健康监护基本情况E 2 1 1列出各工作岗位存在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及相应接触人数 E 2 1 2历年职业健康检查情况 包括职业健康检查人数 检查项目和受检率 E 2 1 3历年检出患疑似职业病 职业禁忌证人员和确诊职业病患者情况 E 2 1 4职业健康监护管理的基本情况 74 E 2 2职业健康损害人群E 2 2 1列表汇总各种异常指标人员的数量 比例 以及岗位的分布 E 2 2 2综合分析各种异常指标 结合历年职业健康监护资料 筛选出可能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关的异常指标 列出疑似职业病人员名单 E 2 2 3疑似职业病人员个案调查 核实相关资料 个案调查应包括调查其既往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