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西部矿产资源产业论文产业 集聚度论文(定稿) 西部矿产资源产业论文产业集聚度论文中国西部矿产资源产业集聚度与竞争力研究摘要促进矿产资源产业集聚是推动我国西部矿产资源产业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开展我国西部矿产资源产业集聚度与产业竞争力相关性的研究可以为西部矿产资源产业竞争力提升提供相关决策指导。 为分析矿产资源产业集聚对矿产资源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本文选取区位熵反映矿产资源产业集聚度,具体地,选择企业数量区位熵反映矿产资源产业区域集聚度,选取产业产值区位熵反映矿产资源产业经济集聚度;矿产资源产业竞争力则选取产值利润率借以反映。 通过衡量我国西部9个矿产资源产业的区域集聚度、经济集聚度和产值利润率,得出我国西部大部分矿产资源产业仍停留于企业“扎堆”的区域集聚,经济集聚不足,尤其是下游加工业,这导致我国西部矿产资源产业集聚效应难以充分发挥,产值利润率低下;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西部矿产资源产业集聚度与产业竞争力正相关,且经济集聚对产业竞争力的推动作用更强。 因而,不仅要发展下游加工业,而且要提高产业集聚度尤其是经济集聚度,以更有效地推动我国西部矿产资源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关键词西部矿产资源产业;产业集聚度;区位熵;产业竞争力;相关性自marshall首次提出“产业集聚”这一概念以来,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产业集聚进行界定,尽管这些界定存在差异,但普遍认同产业集群具有地理集中性、产业相关性、发展共生性和区域经济推动性等特征1。 这些特征使产业集聚企业能够分享外部经济效应,提高集聚企业分工协作、互补和创新的程度,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新时期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科学认识和充分利用西部区域资源优势,并将其转化为区域经济优势,是被广泛认同的推动西部发展,缩短东、西部差距的有效路径之一。 矿产资源是我国西部的优势资源之一,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其中,西部的石油资源量达412.2亿t,占全国的40.37%,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占全国的73.7%2。 因而,研究如何高效地利用西部矿产资源对西部经济发展乃至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意义重大。 发展矿产资源产业集聚是有效利用西部矿产资源的主要途径之一。 目前,西部已经形成了甘肃铝锭产业集聚、白银市镍产业集聚、和陕西石油天然气产业集聚、四川夹江县陶瓷产业集聚、包头铝业产业集聚,等等。 那么,目前西部矿产资源产业集聚总体处于一个怎样的水平?它们与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的关系如何?这些问题将关系到西部矿产资源产业集聚今后发展的方向、被扶持程度,及相关政策制定等方面,因而有必要对这些问题展开研究。 然而,纵观已有相关文献,产业集聚度与产业竞争力关系的研究几乎全集中于非矿产资源产业,且主要集中于高新技术产业3-6、制造业7-14;从研究地区来看,主要集中于长三角地区6,12-13,15。 关于矿产资源产业集聚度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甚少,而针对西部矿产资源产业的这类研究那就更少。 鉴于此,本文就西部矿产资源产业集聚度水平与产业竞争力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为西部矿产资源产业竞争力提升提供相关决策指导,并期望学者们对此进行更系统、更深入的研究。 1产业集聚度与产业竞争力关系研究述评关于产业集聚度与产业竞争力关系的最早研究是starrett在1978年提出的著名的空间不可能定理,他认为集聚条件下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是不可能的,因而提出产业集聚度测量的不完全竞争模型;波特16提出了评价特定产业竞争力的分析框架,认为当生产要素、需求、相关支撑产业和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四个基本因素,以及机遇和政府两个辅助因素,因地理集中而在特定区域集聚整合为一个整体后,就会更容易相互作用,从而为集聚带来竞争优势,继而进一步吸引企业集聚,即利用“钻石理论”来解释集群竞争力。 我国学者在产业集聚度定量评价基础上进行了较丰富的产业集聚度与区域经济或竞争力关系的研究3,5,7-8,12-13,17-20,然而,对于西部矿产资源集聚的研究很少,关于西部矿产资源产业集聚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就更少。 胡健等2,21利用cr指数、h指数、eg指数等组合评价西部地区石油天然气产业的集聚程度,认为西部地区石油天然气产业的上游已显现出较强的集聚性,但是下游并没有体现出相应的集聚性;张伟22对西部13个二位数资源型产业进行聚集度衡量,并计算这些产业的销售利润率,借以初步反映各产业竞争力,但没有分析区位熵与产业销售利润率之间的关系,因而,也就无法揭示两者的关系特征和关系程度。 本文在参考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基于西部矿产资源产业集聚度的定量评价,分析其与产业竞争力的定量关系,为西部矿产资源产业集聚发展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2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评价指数的设定2.1产业集聚度评价指数的设定2.1.1产业集聚度常用评价指数产业集聚度常用评价指数包括赫芬达尔指数h、区位熵、区域基尼系数、eg和cr指数等。 赫芬达尔指数这一指数最初用来衡量市场竞争和垄断关系,后来逐渐成为衡量产业集聚度的指标。 假设一个产业分布在n个地区,则该产业地理集聚的赫芬达尔指数为h=ni=1si (1)其中,si表示某一产业在地区i所占的份额,可以用该产业就业人数(或工业产值)占总就业人数(或工业总产值)的比例表示。 这种指数计算比较简便,但没有考虑其他产业的空间分布,因而是一个绝对集中度指标。 区位熵指数这一指数用来评价一个地区的专业化水平,计算公式为lqij=lij/lilj/l (2)其中,lij表示i地区j产业的就业人数(或工业产值、企业数量等),li表示i地区就业总人数(或工业产值、企业数量等),lj表示j产业全国总就业人数(或工业产值、企业数量等),l表示全国总就业人数(或工业产值、企业数量等)。 这一指数比较直观,资料也容易取得,因而得到较普遍的采用,但它没有考虑企业规模差异的影响。 区域基尼系数和eg系数区域基尼系数表达经济活动的地理集聚程度,该数值越大,表明产业集聚度越高。 区域基尼系数易于计算,对数据的要求也不高,但它忽略了不同产业的组织状况、企业规模或地理区域大小等的差异,容易造成跨产业比较的误差。 对此,ellision和glaeser14引入一个总体地理集中度指数g g=i(si-xi)2 (3)其中si代表某产业i地区就业占该产业全国就业人数的比例,xi代表i地区全部就业占全国总就业的比例,在此基础上,eg为eg=i(si-xi)2/(1-ix2i)-he1-he (4)式中,he代表市场集中度指数,he=jz2j (5)式中,zj代表j企业就业占所在产业总就业的比例,he等于1,则意味着该产业就业集中在一个企业,等于0,则意味该产业有无数个规模相似的企业,类似于完全竞争市场的情况。 eg指数弥补了区域基尼系数缺陷,适合跨产业比较,但它对数据要求较高,在国内尚缺乏系统数据的背景下,运用受到了限制。 cr指数这一指数用来粗略评价产业集聚度,是指某一产业中规模最大的前n位企业的有关数值(如生产额、销售额、职工人数、资产总额等)占整个市场或产业的份额。 公式为cr=ni=1xi/ni=1xi (6)其中,xi代表产业中第i位企业的生产额或销售额、职工人数等,n代表产业的企业总数。 2.1.2产业集聚度评价指数设定我国学者在进行产业集聚度评价时,结合评价对象的具体特点和数据的可获取性对以上指数作相应的改正与完善,或组合多种指数借以更全面地衡量产业集聚水平23-25。 本文从产业集聚的基本特征地理集中、产业集聚带动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期望通过相关指数的测度,能够反映西部矿产资源产业集聚的地理集聚水平和经济集聚水平;同时,考虑到数据资料的可获取性和被评价产业均为矿产资源产业且均位处西部地区。 因而,本文选取区位熵指数来测量西部矿产资源产业集聚程度;同时,为了从区域和经济两个层面更全面地衡量产业集聚程度,组合产业的区域集聚程度和经济集聚程度对矿产资源产业集聚程度进行较全面的测量。 区域集聚程度采用产业企业数量区位熵nq来表征,公式为nq=(nij/ni)/(nj/n)=(nij/nj)/(ni/n) (7)其中,nij表示i地区j产业的企业数量,ni表示i地区企业总数,nj表示j产业全国企业总数,n表示全国企业总数;经济集聚水平用产业产值区位熵pq来表征,公式为pq=(pij/pi)/(pj/p)=(pij/pj)/(pi/p) (8)其中,pij表示i地区j产业的工业产值,pi表示i地区工业总产值,pj表示j产业全国工业总产值,p表示全国工业总产值。 2.2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数的设定根据研究角度或集聚产业所在区域的不同,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数的选择也有所差异。 如同一产业不同区域竞争力的比较可选择市场占率或市场集中度,同一区域不同产业的竞争力比较则考察产业贡献和产业成长状况。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被评价产业均位于西部,选取产业产值利润率反映西部矿产资源产业竞争力。 3中国西部矿产资源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的衡量3.1中国西部矿产资源产业集聚度的衡量本文依照西部大开发中的西部概念,包括内蒙古、广西、陕西、重庆、贵州、云南、四川、甘肃、宁夏、青海、西藏等12个省或自治区、直辖市;被评价的矿产资源产业从我国国民经济最新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xx中选取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及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9个产业。 考虑到数据资料的可得性和获全性,衡量年份定为xx年,统计数据于国研网的工业统计数据库和宏观经济数据库、高校财经数据库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xx。 3.1.1中国西部矿产资源产业集聚的企业数量区位熵据查得的统计数据,计算得出xx年西部9个矿产资源产业的企业数量区位熵(见表1),借以反映这9个产业的区域集聚程度。 由表1可以看出,西部9个矿产资源产业的企业数量区位熵均大于1,按照luxem26的观点,区位熵大于1.12就表明产业在某区域具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即具有集聚现象,那么,西部9个矿产资源产业从企业数量区位熵来看,均具有集聚现象。 按企业数量区位熵大小排序,前5位的依次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3.28)、有色金属矿采选业(3.1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3.01)、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20)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20),它们的企业数量区位熵度均大于2。 3.1.2中国西部矿产资源产业集聚的产业产值区位熵据查得的统计数据,计算得出xx年西部9个矿产资源产业的产值区位熵(见表2),借以反映这9个产业的经济集聚程度。 由表2可以看出,西部9个矿产资源产业的产值区位熵除了非金属矿制品业小于1,其余均大于1,但相比于企业数量区位熵,除了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产值区位熵(2.13)较明显地大于企业数量区位熵(1.70)外,其余的接近(指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和非金属矿采选业两个产业)或小于企业数量区位熵,这表明从产业产值区位熵来看,8个产业也存在经济集聚现象,但没有区域集聚现象明显。 按产值区位熵大小,排列前三位的产业分别为有色金属矿采选业(2.88)、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2.6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13),它们的产值区位熵均大于2。 工业统计数据库,国研网;宏观经济数据库,国研网;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xx,高校财经数据库,相关数据计算而得3.2中国西部矿产资源产业竞争力的衡量据查得的统计数据,计算得出xx年西部9个矿产资源产业的产值利润率,借以反映这9个产业的竞争力程度(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和黑色金属矿采选业5个产业的产值利润率不同程度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5.49%。 尽管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产值利润率稍逊色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位居西部9个矿产资源产业的首位;其次是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其产值利润率均高达35%以上,这与陕西、青海、四川4个省富集油气资源和秦岭中西段地区、东天山北祁连为有色贵金属资源集中区直接相关。 4个加工业中,除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产值利润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余3个均低于全国水平,这表明西部矿产资源产业加工成本偏高。 4中国西部矿产资源产业集聚度与竞争力的相关关系产业集聚具有空间集聚效应和经济集聚效应,进而提升区域竞争力,但它们之间并非同步进行,经济集聚效应工业统计数据库,国研网;宏观经济数据库,国研网;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xx,高校财经数据库,相关数据计算而得往往滞后于空间集聚效应。 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当集群企业超过一定限度,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价格上涨,从而制约集聚企业进一步发展;波特在簇群和新竞争经济学一文中也指出在企业集聚动态演化过程中,可能因为外部威胁如技术间断、消费者需求变化,以及内部僵化等而失去竞争力。 由此可见,空间集聚度达到一定程度,会产生集聚负效应,从而降低经济集聚效应和产业、区域竞争力。 为了定量反映西部矿产资源产业集聚度与产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进而为西部矿产资源产业政策提供依据,本文对两者作相关分析。 令自变量x表示区位熵,因变量y表示产值利润率,根据表1和表3可得出企业数量区位熵x1与产业产值利润率y之间的回归方程y=-12.921+12.411x1(r2=0.363,调整后的r2=0.272,相关系数r为0.603)根据表2和表3可得出产业产值区位熵x2与产业产值利润率y之间的回归方程y=-24.122+21.649x2(r2=0.763,调整后的r2=0.730,相关系数r为0.874)以上两个方程表明产业产值利润率和企业数量区位熵和产值区位熵均为正相关,并且企业数量区位熵x1和产值区位熵x2提高一个单位,产值利润率y分别增加12.411%、21.649%,这表明产值区位熵对产业竞争力的带动作用比企业数量区位熵强,由此可以得出,增加x2即增加产业经济集聚度对提高我国西部矿产资源产业效益和产业发展更有意义。 5结论和建议5.1结论5.1.1我国西部大部分矿产资源产业仍停留于企业“扎堆”的区域集聚,经济集聚不足据表1和表2数据可以得到西部9个矿产资源产业的企业数量区位和产值区位熵的直观比较图(见图1),从中可以看出,除了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产值区位熵较明显地大于企业数量区位熵、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和非金属矿采选业略稍大于企业数量区位熵外,其余6个产业的产值区位熵均小于企业数量区位熵,表明这些产业仍停留于企业“扎堆”的区域集聚,经济集聚不足,产业附加值难以充分实现。 5.1.2产业产值区位熵低的产业获利能力也偏低结合表2和表3可以看出,产业产值区位熵最低的3个产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它们的产值利润率也是最低的,甚至是负值,同时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由于这3个图1我国西部矿产资源产业xx年的企业数量区位熵和产值区位熵的比较fig.1parison betweennumberbased location quotient andinebased locationquotient in western regioninxx注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3黑色金属矿采选业;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5非金属矿采选业;6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7非金属矿制品业;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9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hj*3/5ht9.5ss产业均为加工业,因而,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下游加工业经济集聚度低,发展不足,从而导致上、下游之间固有的互补性和网络性所带来的集聚效应难以充分发挥,导致加工成本偏高,利润率偏低。 5.1.3产业集聚程度与产业竞争力正相关,经济集聚对产业竞争力的推动性更强相关关系分析表明无论是企业数量区位熵还是产业产值区位熵与产值利润率均呈正相关,表明两类区位熵指数的增加会带来产值利润率的增加,即产业集聚会带来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其中,产业产值区位熵与产值利润率的相关系数大于企业数量区位熵与产值利润率的相关系数,表明产业经济集聚对产业竞争力的作用性更强。 5.2建议针对西部大部分矿产资源产业仍停留于企业“扎堆”的区域集聚,经济集聚发展不足,尤其是下游发展不足的局面,建议今后加强下游加工业的发展,延伸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附加值;同时,加强上、下游之间的产业联系,以充分发挥集聚互补性和网络特征所带来的外部范围经济效应,降低成本,提高产业产值利润率。 此外,鉴于产业集聚程度与产业竞争力正相关,经济集聚对产业竞争力的推动性更强的相关性特点,建议西部矿产资源产业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继续产业集聚发展模式的同时,提高产业集聚度尤其是经济集聚度,以更有效地推动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受统计数据的限制,本文产业竞争力衡量采用单一的指标,今后在统计资料获全性增强的情况下,可采用衡量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加以更客观地衡量;另外,本文截取xx年数据,今后可在获取连续多年数据的基础上展开动态比较研究,以得出我国西部矿产资源产业集聚度的纵向变化及其对西部矿产资源产业竞争力作用的动态信息,以期对产业政策制定有更强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references)1陈莲芳,严良,陈晓红.青海矿产资源产业集群式开发利用分析j.中国矿业,xx,17 (07):19-23.chen lianfang,yan liang.analysis ondevelopment andutilization ofqinghais mineral resource based on industrial clusterj.china miningmagazine,xx,17 (07):19-23.2胡健,吴文洁,董春诗等.油气资源开发与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xx:37-42.hu jian,wu wenjie,dong chuangshiet al.strategy research on coordinationbetween oilgas resourcedevelopment and economy developmentin western regionm.beijing:science press,xx:37-42.3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与产业竞争力基于5大行业的灰色关联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xx, (8):47-52.xu guangrui.china shightech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industrial petitiveness:based ongrey relationalanalysis onfive industriesj.forum onscience andtechnology in china,xx, (8):47-52.4邹鲜红,杨涛.基于产业集聚效应的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xx,26 (07):65-69.zou xianhong,yang tao.study on industrial petitivepower ofhightech industry in theview ofaumulative effectj.science&technology progressand policy,xx,26 (07):65-69.5李莎,刘思峰.江苏省it产业集聚对竞争力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xx, (10):96-98.li sha,liu sifeng.the effectof itindustrial agglomerationonindustrial petitivenessj.statistics anddecision,xx, (10):96-98.6刘彬,陈圻,王志华.江苏省it产业集聚度与劳动生产率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xx,25 (3):88-89.liu bin,chen qi,wang zhihua.an empirical study onagglomeration degree and efficiencyof itindustries injiangsu provincej.industrial technology&economy,xx,25 (3):88-89.7徐盈之,朱依曦.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区域化还是城市化?基于中国航空航天制造业的研究j.科学学研究,xx,28 (5):719-726.xu yingzhi,zhu yixi.the studyabout agglomeration economy eitherlocalization orurbanization:based onchina spaceflightj.studies inscience ofscience,xx,28 (5):719-726.8王珍珍,陈功玉.我国物流产业集聚对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xx,28 (5):719-726.wang zhenzhen,chen gongyu.empiricalstudyof theimpact oflogistics industrialcluster onindustrial addedvalue in china:analysis based on provincialpanel dataj.journal ofshanghai universityof financeand economics,xx,28 (5):719-726.9张弢,闫逢柱.中国装备制造业地理集聚:测度与绩效评价j.中国科技论坛,xx, (12):32-37.zhang tao,han fongzhu.geographic agglomerationof equipmentmanufacturing industryinchinaj.forum onscience andtechnology inchina,xx, (12):32-37.10王崇锋,张吉鹏.制造业产业集聚对生态城市建设影响的定量研基于cr4指数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xx,19 (4):140-144.wang chongfeng,zhang jipeng.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ecocity constructionan empiricalstudy basingon cr4indexj.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environment,xx,19 (4):140-144.11杜凯,周勤.集聚经济、行业特性与国际竞争力中国制造业的视角j.经济学家,xx, (2):39-46.du kai,zhou qin.agglomerationeconomy,industry featuresand internationalpetitiveness perspectiveon chinesemanufacturing industryj.economist,xx, (2):39-46.12张蓉.江苏省产业集聚与产业竞争力关系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xx.zhang rong.research onthe relationbetween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industrial petitivenessof jiangsuprovinced.nanjing:nanjing universityof aeronauticsand astronautics,xx.13王娜,许相敏,方志耕.江苏、上海、广东、浙江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灰色关联度研究c.xx年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75-83.wang na,xu xiangming,fang zhigeng.analysis ondegree ofgrey incidenceof industrialcluster and regional economiompetitiveness inzhejiang,jiangsu,guangdong,shanghai ceedings ofgrey systemtheory andapplication:75-83.14ellisong,glaeser e.geographic concentrationin u.s.manufacturing industries:a dartboardapproachj.journal ofpolitical economy,1997,105 (5):899-927.15陈建军,胡晨光.产业集聚的集聚效应以长江三角洲次区域为例的理论和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xx, (06):68-83.chen jianjun,hu changuang.agglomeration effect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theory andemprical analysisbased onminor regionin changjiang(river)deltaj.management world,xx, (06):68-83.16porter me.the petitiveadvantage ofnationsm.new york:macmillan,1990.17刘明菲,孙君军.物流产业集聚度与区域经济关联性分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xx,30 (6):8-11.liu mingfen,suan junjun.coorelation analysisbetween logisticsindustry agglomerationdegreeandregional economyj.railway transportand economy,xx,30 (6):8-11.18吴歆,方志耕,阮爱清.基于灰色关联的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关系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xx,26 (2):40-43.wu jun,fang zhigeng,niu anqing.analysis onthe relationshipbetween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regional economybased ongray correlationj.industrial technologyand economy,xx,26 (2):40-43.19fan c,scott a.industry agglomerationand development:a surveyof spatialeconomic issuesin eastasia anda statisticalanalysis ofchinese regionj.economic geography,xx, (79):295-319.20fujita m,thisse jf.economics ofagglomeration:cities,industrial locationandregionalgrowthj.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xx21胡健,焦兵.中国西部地区石油天然气产业集聚水平测度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xx,22 (1);19-22.hu jian,jiao bing.an empiricalstudy onthe measureof industryconcentration levelof petroleumgas industryinwesternchinaj.statistics&information forum,xx,22 (1);19-22.22张伟.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集群化发展分析j.统计与决策,xx, (20):107-109.wang wei.analysis onclusterbased developmentof resourcesindustries inwestern regionj.statistics anddecision,xx, (20):107-109.23仇怡,吴建军.国际贸易、产业集聚与技术进步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xx,28 (9):1347-1353.qiu yi,wu ernational trade,industrial agglomerationand technologicalprogress:empirical researchbasedonchina shightech industriesj.studies inscience ofscience,xx,28 (9):1347-1353.24焦兵.石油天然气产业集聚水平的测度研究基于陕西实例j.经济问题,xx, (11):28-32.jiao bing.the empiricalanalysis onoil&gas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levelmeasurement acase studyon shaanxij.on economicproblems,xx, (11):28-32.25王子龙,谭清美,许箫迪.产业集聚水平测度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xx, (3):109-116.wang zilong,tan qingmei,xu xiaodi.the empiricalanalysis ofagglomeration levelmeasurement ofindustrialclusterj.china softscience,xx, (3):109-116.26luxem b.innovative hotspots ineurope:policies topromotetransborder clustersof creativeactivityj.trend chartpolicy workshop,background paperon methodsfor clusteranalysis,xx, (5):5-6.research onthe relevancebetween the degree of mineral industrialagglomerationandindustrial petitiveness inchinas westernregion chenlianfang yanliang(school of economics andmanagement,china universityof geoscienceswuhan,wuhanhubei430074,china)abstract promotingmineralresourceagglomeration isone of the effectiveapproaches tothe developmentof mineralindustryinchinas westernregion,so theresearchonthe relevanceof the degree ofindustrialagglomerationandindustrial petitiveness canprovide strategiesto promotingpetitiveness in the region.thedegree of mineral industrialagglomeration has aneffect on mineral industrialpetitiveness andregional economycaused bymineral industrialagglomeration.this pape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