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金属化与平坦化.ppt_第1页
第十章-金属化与平坦化.ppt_第2页
第十章-金属化与平坦化.ppt_第3页
第十章-金属化与平坦化.ppt_第4页
第十章-金属化与平坦化.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章金属化与平坦化,2,概述,金属化是芯片制造过程中在绝缘介质薄膜上淀积金属薄膜,通过光刻形成互连金属线和集成电路的孔填充塞的过程。金属线被夹在两个绝缘介质层中间形成电整体随着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工艺技术快速进步,已达到极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阶段。而金属化(Metallization)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关键步骤,3,互连金属,4,5,在微电子工业硅晶集成电路中金属薄膜主要用于1.欧姆接触(OhmicContact)2.肖特基接触(SchottkyBarrierContact)3.低阻栅电极(GateElectrode)4.器件间互联(interconnect),6,对IC金属化系统的主要要求,(1)低阻互连(2)金属和半导体形成低阻接触(3)与下面的氧化层或其它介质层的粘附性好(4)对台阶的覆盖好(5)结构稳定,不发生电迁移及腐蚀现象(6)易刻蚀(7)制备工艺简单,7,金属化的几个术语,接触(contact):指硅芯片内的器件与第一层金属层之间在硅表面的连接互连(interconnect):由导电材料,(如铝,多晶硅或铜)制成的连线将电信号传输到芯片的不同部分通孔(via):通过各种介质层从某一金属层到相邻的另一金属层形成电通路的开口“填充薄膜”是指用金属薄膜填充通孔,以便在两金属层之间形成电连接。层间介质(ILD)是绝缘材料,它分离了金属之间的电连接。ILD一旦被淀积,便被光刻成图形、刻蚀以便为各金属层之间形成通路。用金属(通常是钨W)填充通孔,形成通孔填充薄膜。,8,接触,EarlystructuresweresimpleAl/Sicontacts.,早期结构是简单的AL/Si接触,9,金属层和硅衬底形成什么接触?,10,金属层和硅衬底的接触,既可以形成整流接触,也可以形成欧姆接触,主要取决于半导体的掺杂浓度及金半接触的势垒高度,11,10.1形成欧姆接触的方式,高复合欧姆接触高掺杂欧姆接触,Al/N-Si势垒高度0.7eV需高掺杂欧姆接触,半导体表面的晶体缺陷和高复合中心杂质在半导体表面耗尽区中起复合中心作用,低势垒欧姆接触一般金属和P型半导体的接触势垒较低,Al/p-Si势垒高度0.4eV,12,13,10.2合金化,合金化的目的是使接触孔中的金属与硅之间形成低阻欧姆接触,并增加金属与二氧化硅之间的附着力在硅片制造业中,常用的各种金属和金属合金铝铝铜合金铜硅化物金属填充塞阻挡层金属,14,硅和硅片制造业中所选择的金属(at20C),15,金属铝,在半导体制造业中,最早的互连金属是铝,目前在VLSI以下的工艺中仍然是最普通的互连金属。铝在20时具有2.65-cm的低电阻率,另一方面,铝能够很容易和二氧化硅反应,加热形成氧化铝(AL2O3),这促进了氧化硅和铝之间的附着。还有铝容易淀积在硅片上。基于这些原因,铝仍然作为首先的金属应用于金属化。铜、金及银的电阻率比铝稍低,可以减少信号的延迟,提高芯片的工作速度。然而铜和银都比较容易腐蚀,在硅和二氧化硅中有高的扩散率,这些都阻止它们被用于半导体制造。在21世纪制造高性能IC工艺中,铜互连金属有望取代铝。,16,铝互连,17,欧姆接触,为了在金属和硅之间形成欧姆接触,可通过加热完成。(通常在惰性气体或还原的氢气环境中,在400500进行,此过程也被称为低温退火或烧结)欧姆接触用特殊的难熔金属(以硅化物形式出现的钛),在硅表面作为接触以减小电阻、增强附着(见下图)。,18,欧姆接触结构,在300oC以上,硅就以一定比例熔于铝中,在此温度,恒温足够时间,就可在Al-Si界面形成一层很薄的Al-Si合金。Al通过Al-Si合金和接触孔下的重掺杂半导体接触,形成欧姆接触Al-Si系统一般合金温度为450o500,19,金属和硅接触的问题-尖峰现象spikingproblems,硅不均匀溶解到Al中,并向Al中扩散,硅片中留下空洞,Al填充到孔洞,引起短路,20,解决spiking问题的方法,一种方法是在Al中掺入1-2%Si以满足溶解性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扩散阻挡层(DiffusionBarrier)常用扩散阻挡层:TiN,TiW较好的方法是采用阻挡层,Ti或TiSi2有好的接触和黏附性,TiN可作为阻挡层,21,电迁移(electromigration)现象,电流携带的电子把动量转移给导电的金属原子,使其移动,金属形成空洞和小丘,22,由于铝的低电阻率及其与硅片制造工艺的兼容性,因此被选择为IC的主要互连材料。然而铝有众所周知的电迁徒引起的可靠性问题。由于电迁徒,在金属表面金属原子堆起来形成小丘(如图所示)如果大量的小丘形成,毗邻的连线或两层之间的连线有可能短接在一起。当少量百分比的铜与铝形成合金,铝的电迁移现象会被显著的改善。Al-Si-Cu(0.5%)合金是最常使用的连线金属,铝铜合金,23,由于ULSI组件密度的增加,互连电阻和寄生电容也会随之增加,从而降低了信号的传播速度。减小互连电阻可通过用铜取代铝作为基本的导电金属而实现。对于亚微米的线宽,需要低K值层间介质(ILD)。通过降低介电常数来减少寄生电容。,24,IC互连金属化引入铜的优点,1.电阻率的减小:互连金属线的电阻率减小可以减少信号的延迟,增加芯片速度。2.功耗的减少:减小了线的宽度,降低了功耗。3.更高的集成密度:更窄的线宽,允许更高密度的电路集成,这意味着需要更少的金属层。4.良好的抗电迁徒性能:铜不需要考虑电迁徒问题。5.更少的工艺步骤:用大马士革方法处理铜具有减少工艺步骤20to30%的潜力。,25,对铜的挑战,与传统的铝互连比较,用铜作为半导体互连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挑战,这些挑战明显不同于铝技术,在铜应用与IC互连之前必须解决:1.铜快速扩散进氧化硅和硅,一旦进入器件的有源区,将会损坏器件。2.应用常规的等离子体刻蚀工艺,铜不能容易形成图形。干法刻蚀铜时,在它的化学反应期间不产生挥发性的副产物,而这对于经济的干法刻蚀是必不可少的。3.低温下(200)空气中,铜很快被氧化,而且不会形成保护层阻止铜进一步氧化。,26,用于铜互连结构的阻挡层:提高欧姆接触可靠性更有效的方法是用阻挡层金属化,这种方法可消除诸如浅结材料刻蚀或结尖刺的问题。阻挡层金属是淀积金属或金属塞,作用是阻止层上下的材料互相混合(见下图)。其厚度对0.25m工艺来说为100nm;对0.35m工艺来说为400600nm。,27,可接受的阻挡层金属的基本特征:,1.有很好的阻挡扩散作用;2.高导电率具有很低的欧姆接触电阻;3.在半导体和金属之间有很好的附着;4.抗电迁徒;5.在很薄的并且高温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6.抗侵蚀和氧化。,28,钽作为铜的阻挡层金属:对于铜互连冶金术来说,钽(Ta)、氮化钽和钽化硅都是阻挡层金属的待选材料,阻挡层厚度必须很薄(约75埃),以致它不影响具有高深宽比填充薄膜的电阻率而又能扮演一个阻挡层的角色。,铜在硅和二氧化硅中都有很高的扩散率,这种高扩散率将破坏器件的性能。传统的阻挡层金属对铜来说阻挡作用不够,铜需要由一层薄膜阻挡层完全封闭起来,这层封闭薄膜的作用是加固附着并有效地阻止扩散。,29,硅化物Silicide,难熔金属与硅在一起发生反应,熔合时形成硅化物。硅化物是一种具有热稳定性的金属化合物,并且在硅/难熔金属的分界面具有低的电阻率。在硅片制造业中,难熔金属硅化物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为了提高芯片性能,需要减小许多源漏和栅区硅接触的电阻。在铝互连技术中,钛和钴是用于接触的普通难熔金属。如果难熔金属和多晶硅反应。那么它被称为多晶硅化物。掺杂的多晶硅被用作栅电极,相对而言它有较高的电阻率(约500-cm),正是这导致了不应有的信号延迟。多晶硅化物对减小连接多晶硅的串联导致是有益的,同时也保持了多晶硅对氧化硅好的界面特性。,30,多晶硅上的多晶硅化物Polycide,Figure12.10,31,Polycideisasilicideformedoverpolycide.WidelyusedinDRAMs.InapolycideMOSTransistorprocess,thesilicideisformedonlyoverthepolysiliconfilmasformationoccurspriortoanypolysiliconetch.Polycideprocessescontrastwithsalicideprocessesinwhichsilicideisformedafterthepolysiliconetch.Thus,withasalicideprocess,silicideisformedoverboththepolysilicongateandtheexposedmonocrystallineterminalregionsofthetransistorinaself-alignedfashion.,32,SilicidePolycideSalicide,这三个名词对应的应用应该是一样的,都是利用硅化物来降低POLY上的连接电阻。但生成的工艺是不一样的Silicide就是金属硅化物,是由金属和硅经过物理化学反应形成的一种化合态,其导电特性介于金属和硅之间Polycide和Salicide则是分别指对着不同的形成Silicide的工艺流程,下面对这两个流程的区别简述如下:,33,Polycide:其一般制造过程是,栅氧化层完成以后,继续在其上面生长多晶硅(POLY-SI),然后在POLY上继续生长金属硅化物(silicide),其一般为WSi2(硅化钨)和TiSi2(硅化钛)薄膜,然后再进行栅极刻蚀和有源区注入等其他工序,完成整个芯片制造。,34,Salicide:它的生成比较复杂,先是完成栅刻蚀及源漏注入以后,以溅射的方式在POLY上淀积一层金属层(一般为Ti,Co或Ni),然后进行第一次快速升温退火处理(RTA),使多晶硅表面和淀积的金属发生反应,形成金属硅化物。根据退火温度设定,使得其他绝缘层(Nitride或Oxide)上的淀积金属不能跟绝缘层反应产生不希望的硅化物,因此是一种自对准的过程(doesnotrequirelithographicpatterningprocesses)。然后再用一种选择性强的湿法刻蚀(NH4OH/H2O2/H20或H2SO4/H2O2的混合液)清除不需要的金属淀积层,留下栅极及其他需要做硅化物的salicide。,35,自对准硅化物salicide,由于在优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性能方面,需要进一步按比列缩小器件的尺寸,因此在源/漏和第一金属层之间电接触的面积是很小的。这个小的接触面积将导致接触电阻增加。一个可提供稳定接触结构、减小源/漏区接触电阻的工艺被称为自对准硅化物技术。它能很好地与露出的源、漏以及多晶硅栅的硅对准。许多芯片的性能问题取决于自对准硅化物的形成(见下图)。自对准硅化物的主要优点是避免了对准误差。,36,37,Self-alignedsilicide(“salicide”)process,自对准硅化物工艺Salicide,38,Thetermsalicidereferstoatechnologyusedinthemicroelectronicsindustryusedtoformelectricalcontactsbetweenthesemiconductordeviceandthesupportinginterconnectstructure.Thesalicideprocessinvolvesthereactionofathinmetalfilmwithsiliconintheactiveregionsofthedevice,ultimatelyformingametalsilicidecontactthroughaseriesofannealingand/oretchprocesses.Thetermsalicideisacompactionofthephraseself-alignedsilicide.Thedescriptionself-alignedsuggeststhatthecontactformationdoesnotrequirelithographicpatterningprocesses,asopposedtoanon-alignedtechnologysuchaspolycide.Thetermsalicideisalsousedtorefertothemetalsilicideformedbythecontactformationprocess,suchastitaniumsalicide,althoughthisusageisinconsistentwithacceptednamingconventionsinchemistry.,39,金属填充塞,多层金属化产生了对数以十亿计的通孔用金属填充塞填充的需要,以便在两层金属之间形成电通路。接触填充薄膜也被用于连接硅片中硅器件和第一层金属化。目前被用于填充的最普通的金属是钨,因此填充薄膜常常被称为钨填充薄膜(见下图)。钨具有均匀填充高深宽比通孔的能力,因此被选作传统的填充材料。钨可抗电迁徒引起的失效,因此也被用作阻挡层以禁止硅和第一层之间的扩散及反应。铝虽然电阻率比钨低,但溅射的铝不能填充具有高深宽比的通孔,基于这个原因,铝被用作互连材料,钨被限于做填充材料。,40,多层金属的钨填充塞,41,IC中的金属塞,SiO2,42,阻挡层金属,阻挡层金属在半导体工艺被广泛使用,采用阻挡层可以消除诸如AlSi互溶和尖刺(如图所示)等问题,43,通常用做阻挡层的金属是一类具有高熔点的金属,如钛Ti、钨W、钽Ta、钼MO、钴Co、铂Pt等钛钨(TiW)和氮化钛(TiN)是两种常用的阻挡层材料TiN引起在Al合金互连处理过程中的优良阻挡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制造中。TiN的缺点是TiN和硅之间的接触电阻较大,为解决这个问题,在TiN淀积之前,通常先淀积一薄层钛(典型厚度为几十纳米或更少)。这层钛能和Si形成硅化物,从而降低接触电阻。,44,具有Ti/TiN阻挡层金属的垫膜钨CVD,Figure12.23,钛充当了将钨限制在通孔中的粘合剂;氮化钛充当钨的扩散阻挡层,45,双大马士革工艺,铜不适合用干法刻蚀,为了形成铜互连金属线,应用双大马士革方法以避免铜的刻蚀。在大马士革过程中,不需要金属刻蚀确定线宽和间隔,而需介质刻蚀通过在层间介质刻蚀孔和槽,既为每一金属层产生通孔又产生引线,然后淀积铜进入刻蚀好的图形,再用CMP去掉额外的铜,46,双大马士革法的铜金属化,Table12.5.1,47,Table12.5.2,48,Table12.5.3,49,Table12.5.4,50,Table12.5.5,51,Table12.5.6,52,Table12.5.7,53,Table12.5.8,54,Table12.5.9,55,56,铜镶嵌布线,ILD,ILD,M1,Cu,SiN,Cu,通孔和金属层的铜填充同时进行,节省了工艺步骤并消除了通孔和金属线之间的界面,57,10.3平坦化,为什么要实现芯片的平坦化?为了能够在有限的圆晶片表面上有足够的金属内连线,以配合日趋精密且复杂的集成电路的发展需求,在晶片上制作两层以上的金属层,早已成为半导体工艺发展的一种趋势(尤其是在VLSI逻辑产品上更显得重要)。为了使两层金属线之间有良好的隔离效果,在制作第二层金属层之前,必须先把用来隔离这两层导线的介电层做好才行。但是,因为这层以CVD法所沉积的介电层会受到第一层金属层的轮廓的影响,因此必须加以平坦化,以利于第二层金属的光刻。平坦化以后,就可以沉积第二层金属了。,58,用于晶圆平坦化的术语,59,60,平坦化技术,局部平坦化的特点是在一定范围的硅片表面上实现平坦化,主要技术为旋涂玻璃(SOG)法。SOG是一种相当于SiO2的液相绝缘材料,通过类似涂胶的工艺,将其有效地填满凹槽以实现局部平坦化。全局平坦化则主要通过化学机械抛光法(CMP)来实现,其特点是整个硅片表面上介质层是平整的。,61,10.3.1旋涂玻璃法,旋涂玻璃法(SOG:Spin-On-Glass)SOG基本原理:把一种溶于溶剂内的介电材料以旋涂的方式涂在晶片上。介电材料可以随着溶剂在晶片表面流动,填入凹槽内。SOG的优点:液态溶液覆盖,填充能力好。SOG的缺点:(1)易造成微粒,主要来自SOG残留物,可以通过工艺和设备改善来减少。(2)有龟裂及剥离的现象,通过对SOG材料本身与工艺的改进来避免(3)有残余溶剂“释放”的问题,62,SOG的制造过程可以分为涂布与固化两个阶段涂布是将SOG以旋涂的方式覆盖在晶片的表面固化以热处理的方法,在高温下把SOG内剩余的溶剂赶出,使SOG的密度增加,并固化为近似于SiO2的结构SOG在实际应用上,主要是采用所谓的三明治结构:以SOG为主的平坦化内连线的介电层,事实上是由两层以CVD法沉积的SiO2和SOG法所覆盖的SiO2等三层介电层所构成的,SOG被两层CVD-SiO2所包夹制作这种介电层主要有“有回蚀”及“无回蚀”两种方法,图(a)刚沉积在有高低起伏的晶片表面的介电层截面(b)经部分平坦化后的介电层外观;(c)具备局部平坦度的介电层(d)具备全面性平坦度的介电层,下图是实际应用采用的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