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语文教学策略.doc_第1页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语文教学策略.doc_第2页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语文教学策略.doc_第3页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语文教学策略.doc_第4页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语文教学策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语文教学策略泗洲中学 石斌摘要:多元智能理论的诞生,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变化。本文阐述了多元智能对语文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探讨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用多元智能教”和“教多元智能”的教学策略。关键词:多元智能 语文教学实践 教学菜单 教学策略一、多元智能理论的阐述多元智能理论(简称MI理论)最早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Harvard Gardner)在研究了不同对象人脑与智能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认为每个正常的人都或多或少具有言语语言、数理逻辑、视觉空间、肢体动觉、音乐韵律、人际沟通、自我认识、自然观察等八种智能。这八种智能简要表述如下,(1)言语语言智能: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或书写文字的能力。(2)数理逻辑智能:有效地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3)视觉空间智能:准确地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知觉到的表现出来。(4)肢体动觉智能:善于运用整个身体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5)音乐韵律智能:察觉、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6)人际沟通智能:察觉并辨别他人的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的能力。(7)自我认识智能:有自知之明,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8)自然观察智能:有效地分析并归纳大自然规律的能力。他认为每个人存在许多不同的、相互独立的认知能力,承认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因此,加德纳认为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并且认为,从这种学校教育中走出的学生在事业上将会更投入,更富有竞争力。多元智能理论对实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全新教育理念,尤其是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了解每个学生的智能类型,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把多元智能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设计出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较好地展现并发展自己的每一种智能。根据这一理论指引的方向,美国多元智能研究学者林达坎贝尔等人通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通过MI而教”的多元智能课程模式。在该模式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包罗不同智能活动形式的“MI教学菜单”,为教学提供多元路径选择。以下提供的是一个范例,教师根据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有选择的整合应用,努力实践着“教多元智能”和“用多元智能教”。表1:“MI教学菜单”范例智能类型可供选择的个性化多元学习方式语言言语利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讲解、开展讨论、写诗、编(神话、传奇故事、短剧)、写新闻稿、制作脱口秀节目、访谈、制作简报、为解决一个问题写信给他人数理逻辑用数学公式表达结论、设计和实施试验、运用推论的方法论证、运用类比的方法说明、描述事物或现象的模型或对称性、对事实分类视觉空间制图、作画、画图表、制作(幻灯片、录像带、相册) 、制作艺术品、设计黑板报或纸牌游戏、图解、涂鸦、涂颜料、绘图、雕刻、建筑构图、改变事物大小和形状身体运动角色扮演或模仿、用舞蹈表达、展开某项或系列的活动、设定活动任务、动手设计制作或建造、郊游、收集身边的资料音乐韵律为展示的作品设计背景音乐、打节拍、唱歌、写抒情诗、分辨音乐的节奏范式、制作乐器、用乐器或恰当的音乐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人际沟通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主持会议、在会议上致辞、有目的地运用社交技能学习、参与公益性活动、交流讨论自我认识描述能助你成功的自身品质、设定目标并向目标努力、评价自身的价值、写日记、评价自己的学习或工作、描述你的感受、读名人传记、发现他人优点、接受他人的反馈评价自然观察收集和分类资料、郊游、记观察笔记、描述本地或全球环境的变化、饲养宠物、照顾野生动物、爱护花园(公园)、使用望远镜(显微镜、放大镜)、画自然景物画、拍照、以“自然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二、多元智能教学实践中的教学策略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和MI教学菜单,结合本土化汉语教育的特点,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努力探索适合学生多元智能特点和课文具体情况的教学策略,具体如下:(一)训练听说读写,发展言语语言智能语文学科的核心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语文课堂又是训练学生言语语言智能的极佳场所。教师在语文教学工作中要紧紧把握“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心,开展形式丰富多彩的活动发展学生的言语语言智能。先说“听”,教师引导学生听示范朗读、听同学发言、听广播故事、听电视新闻,让耳朵敏锐起来,善于捕捉信息,抓住重点,领会言外之意、话外之音;再谈谈“说”,可以开展三分钟课前讲演,鼓励课堂发言,置疑论辩,也可采用复述课文,分角色对话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再来说“读”,可以是有声的朗读,可以是无声的默读,可以是细致的精读,可以是广泛的泛读,教师鼓励学生自己筹备图书角等硬件设施,也可提供专门的阅读时间,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形成“言语智能活动中心”,为“读”的训练创造良好的条件;最后是“写”,可以通过写日记,续写课文,记录读后感,创作话题作文,撰写活动计划、倡议书等,将“写”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时时都有训练写的机会。(二)关注语词推理,开发数理逻辑智能语言文字与数理逻辑,看似相距甚远,其实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的资源等待我们发掘,作为开发数理逻辑智能的有效途径。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语词之间的逻辑关系,作出相应的推理,可以发展此类智能。笔者与学生在学习斑羚飞渡一文时,对此有深刻的体会。七年级下册斑羚飞渡这篇文章表现了斑羚们在面临种群灭绝时出人意料的举动,着实令人震惊,但美中不足的是这篇文章前后照应不够严密,笔者的学生凭借语词推理,发现了其中的一个表述的漏洞。文中提到“这群斑羚不是偶数,恰恰是奇数”,所以镰刀头羊最后“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既没有年轻地斑羚需要它做垫脚石飞到对岸去,也没有谁来帮它飞渡”。事实上,我们只要细心阅读就会发现如下图所示的情况:成功飞渡的 失败的一对 失足跌入山崖的 镰刀头羊 一对对斑羚 一只老斑羚(偶数) (偶数) (奇数) (奇数) 偶数 奇偶相加推理之后,得到的结果与课文的表述矛盾,虽然这是个小小的失误,无伤大雅,但原文不严密的表述成为数理逻辑推理的靶子。当然,这样的发现是极少见的,但由此激发了学生认真阅读,关注语词,合理推理的兴趣。推而广之,在平时的阅读中,学生因此学会有意识地根据文章已知的信息推理故事情节的发展,推敲细节暗示的含义。另外,对对联及仿句训练也是极佳的提高数理逻辑智能的手段。因为要完成这些训练,学生必须认真观察上联或下联以及所仿句子的特点,判断排列的特点,然后根据它们的内容和形式,对称地组织语词,完成表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将内语言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组合,同时也离不开判断、推理、排列、对称等概念,都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数理逻辑智能。(三)动手填涂勾画,激活视觉空间智能绚丽多彩的画面,逼真生动的形象,色、形、画的立体展示,能给学生留下深刻鲜明的直观印象,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情感的共鸣。教师可采用挂图、表格、投影、影视等形象化工具辅助教学,这有利于激活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比如,教学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课,教学重难点在于人物的描写。教师可将多元智能目标设定为发展视觉空间智能,以人教版教材上的插图作为切入点,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仔细观察插图,指出图中对应的人物。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积极主动地阅读课文,讨论探究,虽然起初还有不同见解,但是通过边读边看,边评边议,从文中找到充足的依据,最终得到一致的认识,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了传统教学难以获得的教学效果。还有,让学生根据文章描述,自己动手填涂勾画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比如,教学核舟记一课,教师让学生准备好纸笔尺规,根据课文二至五段的文字,为课文配上一副插图。讲明可以独立创作,可以小组合作,也可以寻求美术老师的指导帮助。在学生完成之后,请几位代表走上讲台,边用实物投影展示图画,边讲解图画的内容,其他同学则认真地听讲述并作评价。如此,抽象的描述文字变成直观可感的图像,使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得以发展,也因为运用了视觉空间智能,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记忆和对本文说明顺序的掌握。(四)调动全身参与,提高肢体运动智能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思想和感觉,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可以促进学生肢体运动智能的发展,增长才干。据有关研究表明,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只有10的知识是通过读学到的,20的知识是从听中学到的,30的知识是通过看学到的,而90的知识是通过一边肢体动作,一边说学到的。所以,在课堂中让学生“动”起来,至关重要,这“动”既包括大脑的“动”,也应该有肢体的“动”。前面提到的核舟记一例也可以肢体运动智能为切入点,设计教学策略如下:船头坐着的东坡、佛印和鲁直以及舟尾的两个舟子,他们的姿势和造型各有不同,雕刻家刻得活灵活现,作家写得栩栩如生。为什么不让学生调动肢体,把这些形象表现出来呢?讲台上摆上几张椅子,让学生认真阅读之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摆出人物的动作造型,其他同学作评判。这样的活动自然很受学生欢迎,只要精心安排,巧作引导,定然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果说这还只是小片断,还只是单一智能的训练,那么,排演课本剧能够让学生全方位地投入。比如演出课本剧皇帝的新装,要求学生组建各自的表演小组,擅长肢体动觉智能的,就当演员或导演;长于语言智能的,改变童话为适合演出的剧本;有视觉空间智能优势的,布置场景,准备道具及化妆;音乐韵律智能突出的,就提供音乐伴奏,渲染烘托教师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全方位地“动”起来,多元智能就会得以协调地发展。(五)感受音乐节奏,培养音乐韵律智能音乐可以启迪思维,开发个体的各种智能。语文教材中相当多的篇目可以用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渲染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感应效果。比如,教学安塞腰鼓一课,可用多媒体展示轰隆隆的安塞腰鼓的节奏与气势,以此引入课文,结合文字描述引领学生感受炽烈奔放、豪迈激越的激情,体会恢弘的气势、铿锵的节奏,心灵会随之激荡。在诗词教学中,还可以运用音乐韵律智能为诗词“谱曲”,为诗歌编排节奏,鼓励学生把熟悉的曲调套用到所学的诗歌中去,增添学习的趣味,增强美感的熏陶。比如,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播放王菲的流行歌曲明月几时有,边唱边记,能够促进输入和内化,有利于学生从中习得优美的诗歌语言。(六)开展互动合作,塑造人际沟通智能 塑造人际沟通智能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合作探究活动加以实现。教师强调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交流学习的意识。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确定探究主题,然后由学生自己完成合作调查、实践、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将不同性格、不同爱好、不同性别、不同能力、不同生活环境的学生合理地组织在一起,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让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充满活力,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智能。比如黄河,母亲河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搜集关于黄河的资料,探究黄河的内涵,了解黄河的忧患,发出保护母亲河的倡议。这些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互动与合作,使他们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分享。(七)加强反思自省,发掘自我认识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者具有自我认识、自我反省的能力,能够将自己思维的困惑、踌躇、得失、领悟等呈现出来,并善于用这种智能审视、计划、引导自己的人生。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掘自我认识智能,可以促使学生养成“日三省乎己”的良好习惯,坚持写日记,把成长历程、心理历程记录下来,学会描述真实的感受,评价自身的价值。笔者所带班级的学生坚持写日记,一年多来坚持不懈,自感成效颇多。其次,通过阅读名人传记了解伟人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从中获取精神的力量。对照自己的境遇,可以消解困难与挫折留下的阴影,然后设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向目标努力奋进。第三,学生作文的自我修改也是自我反思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自己的作文,反思语句是否通顺,观点是否鲜明,思路是否流畅,事例是否充足,标点是否正确,结构是否完整,人物形象是否凸出,寻找自己的作文与理想状态中的文章存在的差距,尽力进行调整,缩小距离。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加强学生元认知调控训练,帮助学生发掘自我认识智能。(八)留心观察环境,养成自然观察智能自然环境中无时无处不存在着美,能否发现,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语文教学中养成自然观察智能,就是要培养这样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颗善于感受自然的心灵。教师可以结合写景状物以及生态环保方面的课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体悟,也可以制作环保剪报,收集自然观察的资料,还可以引领学生走出教室,贴近自然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地调动全身的感觉器官去感知事物,上至日月星辰,下到虫鱼鸟兽都可以成为自然观察的对象。尤其值得发掘的是我国古代诗歌对养成自然观察智能的作用。我国古代诗歌卷帙浩繁,璀璨夺目,其中写景的山水田园诗以及一些边塞诗中描写祖国壮丽山河、迷人风光的名句不胜枚举,吟咏赏析这些诗句,如画美景如在眼前。比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现了辽阔无际的大漠胜景;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摹了一夜之间飘然而至的北国雪花;苏轼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让人感受到江南早春,乍暖还寒,桃花报春的美景。学习这些诗,能吸引学生留心环境,观察万物,培养自然观察智能。三、结语每个正常的人或多或少得具有八种智能,并且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智能和相对弱势智能,表现出个体之间的差异。各种智能在个体全面发展的结构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任何片面的训练,只发展某一方面的智能都是不可取得。虽然上述实践过程中的教学策略是分开表述的,但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智能特点和课文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切入点,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创设积极的教学情境,开发学生各个方面的智能,使每个学生发挥优势智能,发展弱势智能,充满自信地学习,全面地发展。在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