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针刺得气和相关技法,第一节治神法和针刺得气一治神法指通过病人精神调摄和医生意念集中等,使针下得气,甚至气至病所,提高临床疗效的方法。,一治神法,(一)治神的作用与意义灵枢本神篇说:“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灵枢官能篇说:“用针之要,勿忘其神。”说明治神非常重要,是针刺的根本,针刺的灵魂。它不仅直接影响到针刺的疗效,而且还是衡量上工与粗工的标准(二)治神的方法1针前治神(1)医生与患者在针前要调整心态,稳定情绪,均匀呼吸(2)医生针前要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二)治神的方法,2针中治神医生进针时,医生要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意守针尖,不可分心。行针时医生要专心体察针下得气情况,注意患者神情变化而施针。注目制神患者:心定神凝,体会针感,专注病所。特殊针法时医患配合诱导针下凉热3.针后治神(1)针刺之后,嘱患者休息片刻,安定心神,控制情绪,防止神气耗散。(2)平时可作静气功、太极拳以养神调神。,二针刺得气的指征和意义,毫针进针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的针刺感应(或经气感应)。这种感应古称“气至”,现称针感。(一)得气的指征1自觉指征(患者感应)(1)基本感应:针刺部位酸麻胀重。(2)其他感应:凉、热、痒、痛、抽动感、蚊行感、触电感、气流感、水波感、不自主的肢体活动等。循经肌肤瞷动、震颤,或循经皮疹,红白线状;或循经汗毛竖起,起鸡皮疙瘩、出汗等现象。感应因人因部位而异2他觉指征(医生感觉)医生感到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二)得气的意义,1得气与疗效密切相关得气迅速,疗效较好;得气缓慢,疗效较差;不得气者,难于取效。2得气可以推知正气盛衰、疾病预后3得气是补泻手法的基础与前提补泻手法必须在得气的基础上进行,针刺不得气,一切补泻手法都是空中楼阁。,三影响得气的因素,(一)患者得气与患者的体质、病情、禀赋有关。(二)医生得气与医生的取穴、操作技术、精神状态有关。(三)气候与环境春夏季,晴天,气候温暖时,容易得气;秋冬季,阴雨天,气候寒冷时,不容易得气或得气较慢。,四促进得气的方法,(一)候气法毫针刺入腧穴后,留针等候经气而至的方法。又称留针候气。由于留针有静留针和动留针两种方式,故可采用静留针候气和动留针候气。(二)催气法毫针刺入腧穴后,采用手法催促经气速至的方法。1搜气法针刺入所需深度后仍不得气者,可将针退至浅层,改变方向,前后左右反复搜索,直到得气。2循按法用手指在针穴附近上下或左右循按、爪摄或叩击,以催引气至。3弹震法弹指用手指弹动针柄,促其气至。震是用右手半握拳状将中指突出,敲震穴位周围。临床上还可用捻、搓、飞、刮、摇法催气。,(三)守气法针下得气后守气勿失,保持针感持续的方法。1推弩法得气后将针尖顶住有感应的部位,手持针柄使针身弯曲成弓弩之状,持续13分钟。2搬垫法得气后刺手将针柄搬向一方,用手指垫在针体与被针穴位之间,顶住有感觉的部位,拇指搬针则食指垫针;食指搬针则拇指垫针。临床上还可用弹法、刮法、颤法守气。(四)行气法针刺得气后,采用手法促使针感向病所传导、扩散的方法。其目的是:促使气至病所。,(四)行气法,1循摄法操作:押手食、中、无名指平按在刺穴经脉循行线上,循其路线上下往来轻柔循摄。应用:经气不足,气行缓慢。出处:金针赋:“循而摄之,行气之法。”2逼针法操作:针尖略朝病所,得气后将针尖在得气部位压住不动。应用:经气不行或气行不远。出处:席弘赋:“逼针泻气便须吸,若补随呼气自调。”可见逼针法可配合呼吸进行。逼针法要求医生集中精神,意念于针,逼使经气到达病所。,(四)行气法,3推气法操作:得气后将针从得气部位轻轻提起,针尖朝病所,拇指向前均匀用力推捻针柄,当拇指推至指腹后横纹时,轻轻退回,反复推捻直到气至病所。应用:得气后气行不远。出处:金针赋:“动而进之,推气之法。”4按截法操作:得气后,刺手持针柄,针尖朝病所施以捻转、提插手法,同时,押手按压在针穴的远病所方。出处:金针赋:“按之在前,使气在后;按之在后,使气在前。”此外,飞经走气四法等方法均可行气。调气法:广义的调气指调整阴阳衰盛、经气紊乱,使之归复平衡,是一种治疗原则。狭义的调气法,指调整经气的方向,使气至病所,实为行气法。,第二节辅助针刺手法,指辅助基本手法和补泻手法,促进得气、行气,诱导凉热针感的针刺手法。一作用于经脉腧穴的辅助手法(一)爪爪法是标记穴位,宣散气血使进针不痛的方法。1操作用拇指头揣到敏感点后,以拇指甲掐穴呈“十”字形。2应用切穴定位:用拇指甲切穴位,使穴位定准而不偏。减轻疼痛:爪切穴位可使气血宣散,转移病人的注意力,减轻进针透皮之痛。3注意事项指甲不宜过长,爪前清洁指甲;爪切时不宜过猛,防止伤及皮肤。,一作用于经脉腧穴的辅助手法,(二)循是循按经脉,激发经气,使气血往来的方法。1操作用拇指或二、三、四指平直(屈曲第一指关节),以指腹沿刺穴所属经脉循行路线,或穴位上下左右,轻轻循按或叩击。2应用催气:进针前循按可宣散气血,使经气通畅,容易得气;进针后循按可使气不至者迅速得气。行气:循法可促使经气沿经传导,气至病所。解除滞针:在穴位上下左右循按,可畅通经气,解除滞针。减轻病人紧张:进针前在穴位周围或沿经循按,可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放松肌肉,减轻进针疼痛。3注意事项用力要适度:过轻则达不到目的;过重反而阻碍经气运行。循法一般沿经向循。,一作用于经脉腧穴的辅助手法,(三)摄摄是用爪甲切掐经脉,行气导滞的方法。1操作用大指甲在刺穴所在的经脉上下,进行切压。2应用行气:针刺后针下涩滞、疼痛,以指甲沿经上下切压,使经气通行。解除滞针:滞针后在针穴上下切压,可放松肌肉,缓解滞针3注意事项摄法与爪法都有大指甲切掐的动作,但爪法主要在穴位上施术,用力较轻;而摄法则在经脉上施术,用力较重。摄法与循法都在经脉上施术,但循法只是沿经循按,用力较轻,有补的作用;摄法则是沿经切压,用力较重,有泻的作用,一作用于经脉腧穴的辅助手法,(四)按按法是按压穴位一方,闭气行气的方法。1操作针刺得气后,想针感向下传,用押手按压针穴上方;想针感向上传,按压针穴下方;同时刺手捻针。2应用用于行气,促使气至病所。可结合推捻法、针向法施术。3注意事项压穴时不要紧靠针身,以免影响行针;用力不要太大,防止气血郁滞。,一作用于经脉腧穴的辅助手法,(五)扪扪法指出针后用手指扪闭针孔的方法。1操作出针后押手持消毒干棉球按柔针孔。2应用闭气补虚:出针后按压针孔,可使真气存留而不外泄。属于开阖补泻之补法。止血:出针后针孔出血,按压针孔止血,注意只按不柔。消除针刺后遗感:出针后按柔针孔片刻,可消除针刺后遗感。3注意事项实热病证,禁用扪法,防止留邪。扪压针孔时用力适度,注意消毒。,二作用于毫针的辅助针刺手法,(一)搓将针如搓线状单向捻转,促进得气、行气与针下凉热的方法1操作毫针刺入后向一个方向转动,如搓线之状。从食指末节横纹开始,用拇指向前搓捻至食指端,反复搓捻,以针下沉紧有被肌肉缠着感为度。拇指向前搓为左、为内、为补;拇指向后搓为右、为外、为泻。2应用守气、行气诱导针下凉热3注意事项向一个方向搓捻时用力要均匀,不要搓捻太紧,防止肌肉缠针而引起疼痛、滞针。,二作用于毫针的辅助针刺手法,(二)刮用指甲刮针柄,使之轻度震颤,以催气守气之法。1操作拇指抵住针尾,用食指指甲轻刮针柄。食指抵住针尾,用拇指指甲轻刮针柄。食、中指挟持针尾,用拇指指甲自下而上轻刮针柄。拇、中指夹住针根,食指指甲自上而下轻刮针柄。左、右两手食指弯曲,指背相对夹住针体,用左手拇指按压针尾,右手拇指指甲轻刮针柄。2应用催气守气补泻:自上而下刮为补,自下而上刮为泻。3注意事项指甲要光滑、平整,长短适度。刮针时手指关节要灵活,用力要均匀。刮针时针体不能移位。,二作用于毫针的辅助针刺手法,(三)弹留针时用手指弹动针柄,加强针刺感应的方法。1操作拇、食指相交,用食指对准刺入穴内的针柄尾部轻轻弹击,使针体微微振颤。2应用催气守气补气3注意事项弹法一般在留针时轻轻弹击710次,不可过猛、过频。要求针刺入一定的深度,太浅容易弹出;一般用食指弹针,拇指力量太大,不好掌握,容易将针弹出。,二作用于毫针的辅助针刺手法,(四)飞用拇、食二指搓捻针柄,一搓一放的催气、行气之法。1操作拇指指腹与食指第一节桡侧执持针柄,将针柄搓捻,一搓一放,搓时拇指向前,放时拇指向后,反复进行。针体不能上提。2应用催气、行气,促进针感扩散传导。飞经走气四法中的赤风迎源法,便运用了飞法。3注意事项飞法要缓慢均匀施术,防止过猛引起疼痛滞针。飞法是辅助手法中较高层次的一种,要求施术者的针刺手法熟练,基本功要扎实,平时要加强练习,二作用于毫针的辅助针刺手法,(五)颤颤法是使针在穴内小幅度上下颤动的手法。又称震颤法。1操作得气后小幅度、快频率地上下提插,使针身轻微颤动;或小幅度、快频率地捻转提插,使针身颤动。2应用催气、守气、行气。颤法长于守气,可使针感持续不断,连绵不绝,使针下长时间保持一种柔和刺激,深受患者,尤其是虚证患者欢迎。3注意事项颤法贵在用力轻柔,不宜大幅度颤动、震摇。,二作用于毫针的辅助针刺手法,(六)摇摇动针柄以行气或出针泻实之法。1操作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或边摇边退,使针孔扩大。2应用出针前摇:在开阖补泻之泻法中,出针前边摇边退针,使针孔扩大,然后出针,不闭针孔。浅而大摇:是青龙摆尾的基本手法,在浅部斜刺摇摆针身,促使经气传导扩散。深而小摇:是白虎摇头的基本手法,在深部直刺摇动针身,促使经气传导扩散。3注意事项摇法能催气、行气。其动作幅度较大,有“泻”的作用,可开大针孔,泻实清热,虚证、寒证忌用。,二作用于毫针的辅助针刺手法,(七)盘将针作圆形盘转,以加强针感的方法。1操作在腹部,将针身倾斜与皮肤呈40角,似推磨式作圆形盘转35周。2应用盘法可加强针感,提高疗效,主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病症。3注意事项盘法要在得气基础上进行,一般将针刺入深部得气后提至浅部盘转。盘转时不宜过快,要自然、灵活,防止过快出现滞针弯针。盘法主要用于腹部等肌肉松弛部位,肌肉紧张部位不宜作盘法。,二作用于毫针的辅助针刺手法,(八)弩努法是扳倒针身,使针感扩散传导之法。1操作针刺得气后,拇、食、中三指将针扳倒,使针身弯曲成弓弩之状。欲使针感向上(前)传导,则将针向下(后)按;欲使针感向下(后)传导,则将针向上(前)按。2应用促进针感向一定方向传导。3注意事项注意针尖方向必须朝向病所,并在得气、守气基础上施术。,二作用于毫针的辅助针刺手法,(九)搜用针尖搜寻针感的方法。1操作针刺不得气时,将针提到皮下,上下左右搜寻针感。2应用用于针感迟钝,不得气或得气缓慢者。,小结,本章介绍了治神的意义与方法,针刺得气的指征与意义,影响得气的因素及促进得气的方法;阐述了作用于经络腧穴的辅助手法与作用于毫针的辅助手法。其根本目的在于“得气”,故名针刺得气和相关技法。,问题备用,1什么叫治神法?治神法有何意义?2简述治神的方法?3何谓得气?得气时有什么指征?4简述针刺得气的意义?5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实验中学、武城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 湖南省邵阳市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 部门级安全培训计划课件
- 《工程施工土建监理建筑监理资料》某市国家税务局办公楼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部门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部门主任入场安全培训课件
- 避免意外伤害的课件
- 碳化土壤生态功能退化-洞察及研究
- 基于多模态数据融合的出血时间预测系统可靠性验证方法
- 基于光谱分析的复合型制冷剂混合气体识别技术瓶颈突破
- 2025年云南电路基础试题及答案
- 硫酸钙晶须对环氧树脂胶粘剂粘接强度和热性能的作用研究
-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 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绩效影响研究-以XX银行为例
- 绝对值几何意义
- 2025年中煤能源集团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DB43-T 3078-2024 河湖健康评价技术导则
- 保洁安保培训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电动多用途越野车(UTV)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甘蔗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策略报告
- 河道水土保持施工重点及难点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