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温病学,.,2,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断和防治的一门临床学科。其辨证体系又是临床各科的基础之一,故现将其和伤寒、金匮同归于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第一章绪论,.,3,一、温病学的涵义研究对象:温病研究内容:发生发展规律、预防、诊治外延:一门临床学科,内涵,.,4,1、人类的健康需要2、温病学发展和提高的需要3、其他临床课的需要,二、学习温病学的意义,.,5,三、温病学发展简史,大致可分如下几个时期:战国晋唐时期(萌芽阶段)宋金元时期(成长阶段)明清时期(形成阶段)近现代发展时期(成熟和快速发展期),.,6,(一)战国唐代:隶属伤寒期,1、特点:无温病学专著出现;已有关于温病病名、因证脉治的记载,但论述简单,理论朴素,在概念上未与伤寒作严格区别,仍隶属于伤寒。,.,7,(1)已有温病病名的记载,将温病隶属于伤寒中。(2)在病因方面提出了多种致病因素。(3)临床表现上,突出温热性质:(4)治疗上:(5)预防上:,2、相关学术观点和思想举例:,.,8,素问六元纪大论有“民疠温病”的记述首次对温病病名的记载。素问热论说:“今乎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将温病隶属于伤寒。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9,病因方面,多源病因说。寒邪;时行之气;疠气(厉气、戾气)。,.,10,伏寒化温说,素问生气通天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冬季感受寒邪是来春发生温病的外因素问金匮真言论:“藏于精者,春不病温”阴精不足是导致温病的内因伏寒化热,过时而发“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素问热论,.,11,晋代王叔和,提出寒邪“中而即病为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上述系列论说,为后世伏邪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2,时行之气王叔和在伤寒例中指出,非其时而有其气(如冬应寒而反暖),是导致温病发生和流行的因素。疠气肘后方:岁中有疠气,兼夹鬼毒相注,名曰温病。诸病源候论: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13,内经、伤寒论中有较详细的关于温病脉证的记载。灵枢论疾诊尺:尺肤热甚,脉盛躁者,病温也伤寒论: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指出了温病初起热象便盛的证候特点。,.,14,治疗上:,A、提出了治疗原则:素问至真要大论:“热者寒之”;灵枢热病:“以泻其热而出其汗,实其阴以补其不足者。”B、逐渐从针刺治疗为主过渡到方药治疗上来:灵枢记载有热病主穴五十九腧。伤寒论:方肘后方:黑膏方,治温毒发斑,大疫难疗。,.,15,预防上:,重视正气的御邪作用,从避其毒气,逐步发展到用方药预防。素问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肘后方记载:屠苏酒预防温病之交相染易。,.,16,(二)宋代金元:(变革发展期),1.特点:对温病认识逐渐深化,在理、法、方、药上都有重大发展,使温病逐渐从伤寒体系中分化出来。,.,17,宋代:重视伤寒论,因此一些医家既推崇仲景之旨,多用伤寒论方治疗温病,又能变通其法,反对墨守经方,一成不变。,2.相关学术观点和思想举例,韩祗和伤寒微旨论(1086)庞安时伤寒总病论(1100)朱肱伤寒类证活人书(1107)郭雍伤寒补亡论(1186),.,18,如韩祗和批评那些因仲景方中无加减,“竟不能更张毫厘”的习俗,甚至主张“别立方药而不从仲景方”。庞安时以桂枝汤为例,因时、因地、因人加减,为活用经方作出了示范。“如桂枝汤自西北二方居人,四时行之,无不应验,自江淮间地偏暖处,唯冬及春可行之,自春末及夏至以前,桂枝、麻黄、青龙内宜黄芩也。自夏至以后,桂枝内又须随证增知母、大青叶、石膏、升麻辈取汗也。”,.,19,刘河间(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创新论:六气皆从火化;六经传受,俱是热证,非有阴寒之证立新法:寒凉清热为主的表里双解法订新方:表里双解方,双解散、防风通圣散,“伤寒宗仲景,热病崇河间”,金元时期:主张变革外感热病的理论和治疗,使温病逐渐脱离伤寒体系。,.,20,元末:王安道从概念、病机、治疗上将温病与伤寒明确区分开来。医经溯洄集(1368)概念:“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病机:伤寒发于天令寒冷之时,而寒邪在表,闭其腠理,故非辛温之剂不足以散之;温病、热病是后发于天令暄热之时的伏气温病,无寒邪在表,故非辛凉或苦寒之剂不足以解之。治疗:法当清里热为主,而解表兼之,亦有治里而表自解者。,“始能脱却伤寒,辨证温病”,.,21,韩祗和推阐仲景旨意【宋】庞安时变革伤寒治法朱肱反对墨守经方创新论:六经传变俱是热证【金】刘完素立新法:制新方:表里双解方概念上反对温病混称伤寒【元】王安道病机上提出里热自内达外治则上法以清泄里热为主,变革前期,寒凉清里为主的表里双解法,变革仲景理论治法,力争脱离伤寒,.,22,(三)明清时期:自成体系期,特点:对温病认识更加深化,理论日益完善,治法不断丰富,创造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温病辨证论治体系,使温病学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23,写成第一部温病学专著温疫论(1642),塑造了温病学理论的雏形。,1、吴有性:明代,字又可,江苏吴县人。,.,24,贡献:(1)明确指出温病与伤寒有“宵壤之隔”;(2)病因上:认为温疫由特殊致病物质杂气(疠气)引起。,.,25,(3)杂气有如下特点:,1)不同杂气引起不同疫病,即“各随其气而为诸病焉”;2)不同杂气有“专入某脏腑经络,专发为某病”的特性;3)“偏中”性,杂气感染有种属选择的特异性,如“人病而禽兽不病”。,赅括了多种病原微生物,.,26,(4)病机上:提出“邪气从口鼻而入,始客于募原,邪溃有九种传变,大凡不出表里之间,出表为顺,内陷为逆”。,.,27,“凡邪在经为表,在胃为里,今邪在膜原者,正当经胃交关之所,故为半表半里。”表(经)顺邪膜(募)原疏利透达逆里(胃)攻下祛邪,,“急症急攻“,”逐邪勿拘结粪”,.,28,(5)治疗上:,1)强调祛邪,以“祛邪为第一要义”,指出“但能治其邪,不治其热,而热自已”;2)致力寻找特效药物,“能知以物制气,一病只须一药之到而病自已,不烦君臣佐使品味加减之劳矣”;3)对于邪在膜原,主张疏利透达,邪自膜原内传胃肠,主张攻下逐邪;4)倡导急证急攻,勿拘结粪,甚至可以集数日之法一日行之;5)后期主张养阴清热为主,等等。,.,29,(6)流行病学上,提出温病流行有盛行之年、衰少之年、不行之年之区别。结语:吴又可的温疫学说在当时居领先地位,影响及国内外,如温疫论国外即有8种刊本。,.,30,2、喻昌(字嘉言,别号西昌老人)(15851664)。主要著作有尚论篇、尚论后篇医门法律、寓意草喻选古文试验等。,.,31,喻氏主要贡献:(1)提出温疫三焦定位及分治原则。上焦:如雾升而逐之逐秽解毒中焦:如沤疏而逐之下焦:如渎决而逐之(2)对秋燥进行了系统论述,如其病因、病机、证治等。,.,32,3、主干学派:,叶桂薛雪吴瑭王士雄,.,33,(1)叶桂:字天士,号香岩,晚年又号上津老人。(16671746)清代江苏吴县人(今苏州市),祖籍安徽歙县。,.,34,著温病学奠基之作温热论及临证指南医案、幼科要略(又名三时伏气外感篇)、叶氏医案存真、叶氏医案未刻本、叶天士晚年医案等。,.,35,温热论(1746)的主要贡献:A、阐明了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与伤寒区别;B、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论治体系;C、丰富和发展了温病的诊断方法,如辨舌、验齿、辨斑疹白等;D、确立了温病各个阶段的治疗大法。E、论述了妇人温病诊治。,.,36,临证指南医案(1766)由其门人辑录而成,记载了大量临床验案。该医案夹叙夹议,保留了叶氏对温病的一些简要而精辟的论述。,.,37,(2)薛雪:字生白,自号一瓢,又号一飘,因其居处名扫叶山庄,故晚年又号扫叶老人,(1681-1770)清代江苏吴县人主要著作有湿热病篇日讲杂记薛生白医案扫叶庄医案等。,.,38,.,39,(3)吴瑭:字佩珩,号鞠通,江苏淮阴人,(约17581836)。温病条辨(1799),倡导三焦辨证,以三焦为纲,病名为目,对四时温病进行辨证论治,总结了一套温病治法和方药。,.,40,如提出三焦证治纲要: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在吴鞠通医案中提出:补上焦如鉴之空,补中焦如衡之平,补下焦如水之注。,.,41,.,42,(4)王士雄,字孟英,晚年改字梦隐,自号半痴山人,又常署名海昌野,云氏、华胥小影、随息子、睡乡散人等,为浙江海宁县盐官镇人。(18081866或1868),.,43,著作有:温热经纬回春录仁术志王氏医案正续编(杨素园(照藜)辑)王氏医案三篇(徐然石辑)归砚录霍乱论重订霍乱论潜斋简效方四科简效方随息居饮食谱潜斋医话鸡鸣录等另还评注、选注、校刊了大量医籍,如医砭女科辑要柳州医话良方古今医案按选重庆堂随笔言医等。王氏还有丛书刊行于世,如潜斋医学丛书八种潜斋医学丛书十四种等。温热经纬为其代表作。,.,44,温热经纬(1852)“以轩岐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辩为纬”:上自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下至叶桂温热论、三时伏气外感篇、薛雪湿热病篇、陈平伯外感温病篇、余霖疫病篇等名著。,.,45,霍乱论(1838)是王氏最早专著。重订霍乱论(1862),被医界视为治疗霍乱最完备之书。,.,46,附:温疫学派,温疫学派是研究温病大流行时防治的学派。主要有:1)吴有性:温疫论(1642),.,47,2)清代戴天章(字麟郊,晚号北山):广温疫论(即温疫明辨)经陆九芝删订:广温热论再经何廉臣重订:重订广温热论,(1722),.,48,3)杨璇(字玉衡,号栗山):伤寒温疫条辨(1784)4)刘松峰:松峰说疫(1785)5)余霖(字师愚):疫疹一得(1794),.,49,主要观点:A、有特殊病因;B、有主要病变部位;C、强调病因治疗。,.,50,(四)近现代发展时期:(成熟和快速发展时期),1、鸦片战争至民国时期:何炳元:字廉臣,别号印岩,晚年自号越中老朽,18611929。重订广温热论、重印全国名医验案类编、重订通俗伤寒论、湿温时疫治疗法等;,.,51,张锡纯(字寿甫,18601933):医学衷中参西录8卷(19181934);吴瑞甫(字锡璜):中西温热串解8卷(1920)八大传染病讲义;丁泽周(字甘仁):喉痧证治概要(1927)孟河丁氏医案。时逸人编著温病全书(1933)。,.,52,恽铁樵(18781935),张锡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中铁集团城市地铁施工安全知识培训试题
- 电解熔铸工特殊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体育工艺智能节能技术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 2025年人工智能AI芯片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2025年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品项目规划申请报告
- 2025年垂直极化箔条项目提案报告
- 临床护理新进展
- 脑瘫剪刀步态康复
- 2025-2030中国污水处理技术升级及PPP模式与绿色债券融资研究报告
- 六年级学校综合复习计划
- 2025年乒乓球裁判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外研版(三起)(2024)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年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网络活动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
- 2025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共4个单元含有教学计划)
- 银屑病教学讲解课件
- 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件全套与班级共成长
- 前厅服务员国家职业标准69080
- 项目领导班子竞聘面试评分表
- 大分子自组装课件
- 开业筹备倒计时行动计划表
- 工序质量报验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