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商女”千年血泪史论古代乐籍制度的演变08历史 黄肖添摘 要:作为名籍制度中的一种的乐籍制度,一直延续了1300年。魏晋南北朝时产生,到唐宋时逐渐成熟,明朝时经历了一次畸变,最后到清朝雍正元年被废除。在乐籍制度的演变中,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了极大发展,宫廷雅乐与民间俗乐互相交融。但这是建筑在乐户们的艰辛血泪之上。这1300年也是乐工们受歧视,受压迫,社会地位严重不公的历史。关键词:乐籍制度;演变;乐户Abstract: The membership system of musicians ,as one kind of membership systems had been kept for 1,300 years. It was generated in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and developed in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which resulted in its maturity.Also,it experienced a distortion of the Ming Dynasty, and was finally abolished in the first year of Emperor Yongzheng of the Qing Dynasty.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membership system of music,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 culture had gained a great development, and in this period ,Gagaku court music and folk customs had been integrated with each other. But was also built on the base of blood and tears over the hardships of average folk musicians. These 1300 years had witnessed the discrimination, oppression and seriously inequal social status of the musicians.Key words:the membership system of musicians ;evolution ;musicians 前言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专业技术人员一般属于“工技(伎)”阶层,他们往往世代继传其业,地位也较低,其中不乏贱民群体。其中的乐户,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服务于中央及地方宴享祭祀、礼仪庆典以及民间婚丧嫁娶、娱乐游戏等文化活动的有名籍人户,包括乐师、乐工、女乐、倡优等。而这种名籍就形成了一种统一的制度乐籍制度。“乐籍”这个概念主要是对乐籍中人名籍的指代,是被统属于官方乐部的、属于贱民的名籍。乐籍制度始于北魏,终于清雍正元年,主要是作为一种惩罚性专业制度而存在的。它可看作奴隶制残存现象,指将罪犯、战俘等罪民及其妻女后代籍入从乐的专业户口,构成乐户,由官方乐部统一管制其名籍“乐籍”,迫使之世袭音乐、当色为婚,以此作为惩罚。世袭从乐的乐籍群体从小开始就要经受严格的音乐训练,承担起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创承的主脉,并使其呈现出博大精深的样貌。在乐籍规范下,他们几乎是音乐的化身,任何音乐传统都通过他们的制度化得到了最集中最清晰的反映,从而创承了灿烂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但是,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央集权之下,任何制度或传统的贯彻都具有上情下达、上行下效的一致性。在用乐方面,由于礼乐传统的普遍存在,只有作为罪罚贱民的乐籍中人才能够被社会各阶层所广泛呼使,通过乐籍制度下的轮值轮训等培训活动,他们广泛参与了传统社会上至官方下至民间的,从宫廷、官府到军旅、地方的多种专业音乐活动,他们的足迹也几乎踏遍传统社会的每一处角落,也使得在一千三百多年中,乐籍群体普遍遭受官方制裁和社会贱视。所以,它是极其残忍的。从乐籍制度的盛衰演变中,可以看出封建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艰辛与苦难。以下,本人就给以叙述。一 乐籍制度溯源典籍对乐籍制度的记载始于北魏:“有司奏立严制:诸强盗杀人者,首从皆斩,妻子同籍,配为乐户;其不杀人,及脏不满五匹,魁首斩,从者死,妻子亦为乐户。”北齐 魏收魏书 刑罚志,中华书局 ,1974年版由此可知,最初的乐户是一种列入户籍制的“杂户”,虽有名籍,但非良民。是将强盗杀人者的妻子和后代籍入官方乐户以示惩罚。这里的强盗之妻,在入籍前很可能并非乐人,并非一被籍入乐户就能从乐,而是要与其他奴隶阶层如营户中的女性一样被迫售色为活,是声色娱人的群体。不过,一旦成为乐户、成为贱民,在当色为婚、世袭从乐的规范下,乐户出身的女儿从小受到歌舞训练,自然就会具备较高的音乐技艺。她们一旦作为身份低贱的专业女性从事贱业,仍然要声色娱人,创承着娱人俗乐。北魏乐籍制度肇始后籍入大量乐户,其来源不仅是罪犯,还有战俘等。统一北方的拓拔魏政权所控制的乐人在魏书乐志里说得很清楚:“自始祖内和魏晋,二代更致音伎。穆帝为代王,愍帝又进以乐物。金石之器虽有未周,而弦管具矣。逮太祖定中山,获其乐县,既初拨乱,未遑创改,因时所行而用之。世历分崩,颇有遗失。世祖破赫连昌,获古雅乐,及平凉州,得其伶人,器服,并择而存之。后通西域,又以悦般国鼓舞于乐署。”北齐 魏收:魏书 乐志,中华书局,1978年版所以,不仅如前朝一样从宫观寺庙到贵族门庭充斥着乐户,乐户在宫中隶礼部教坊司、太常寺,其中的女乐亦兼充官妓。官方在市井也开始设置专处乐户的音乐场所。在北魏都城洛阳:“市南有调音、乐肆二里。里内之人,丝竹讴歌,天下妙伎出焉。”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中华书局,1978年版从“调音”、“乐肆”的名称和“里内之人,丝竹讴歌”可以看出,北魏出现了处置乐户的官方音乐机构和场,即聚集“妙伎”之地。尽管其中的乐人要去宫廷、军营、官宅等各种场合应付诸如宴饮等官差,但只要她们的专业身份没变,平常都要生活在地处市井里巷的调音、乐肆等机构之中,这很可能是借鉴汉代以来直到南朝的民间专业乐人倡家的组织形态所建立。然而,在乐籍制度前的倡家还未被制度规范,并非贱民阶层。总之,在乐籍制度肇始时期的北魏都城洛阳市井,由乐户作为主要媒介,沟通了音乐从市井到宫观、从宫观到市井的传播。事实上,在北魏都城洛阳,音乐传播确实也有这种特点,如洛阳伽蓝记所载:“圣宗寺的供养伎乐精妙,吸引着市井中人:宗圣寺妙伎杂乐,亚于刘腾,城东士女多来此寺观看也。”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中华书局,1978年版另有高阳王雍宅中所出妓人徐月华在嫁为侧室后将明妃出塞之曲传播到市井,使之风行一时:“高阳王妓女五百雍薨后, 诸妓悉令入道,或有嫁者。美人徐月华善弹箜篌,能为明妃出塞之曲歌,闻者莫不动容。永安中,与卫将军原士康为侧室。宅近青阳门,徐鼓箜篌而歌,哀声入云,行路听者,俄而成市。”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中华书局,1978年版 由上可知,乐籍制度从北魏起拉开了序幕。并且专业乐人群体开始扩大,也促进了官方的雅文化与民间的俗文化的对峙与交流。但在南北割据局面下,南朝承袭的是秦汉制度,北魏则由鲜卑族统治,社会上仍然有较重的奴隶制残余,把罪民籍为贱民的情况很普遍。我们看到,隋唐以后直至清初,这种奴隶制残余在乐籍群体上也能一直得到印证。二 唐宋乐籍制度的成熟期隋唐时代的发展,使中国的乐籍制度逐渐走向成熟,即成为统辖宫廷、王府、地方官府、军旅、寺庙乐人的一种专门的户籍制度。在籍者的身份定位是“专业、贱民、乐人”,由这一群体承载着中国“礼乐文化”中“乐”的部分。无论是宫廷太常中的太乐署、鼓吹署,教坊中所用的祭祀、庆典、仪式、道路、仪仗、卤簿、筵宴等场合,均是由这一群体执事应差。乐籍成为中国“礼乐文化”的中坚力量。虽然各朝对待乐籍的政策时紧时松,但总体的定位是比较明确的。入籍者基本是社会的下层人士,乐籍制度有序发展,成为各个历史时期不可或缺者。隋朝起宫廷中从事音乐活动的乐人分为两类,一类是贱民为之的乐户,一类是庶民中的擅长音乐者。他们虽然同样在太常与乐府供奉,但其社会地位确实天壤之别。前者是没有社会地位的贱民,后者则是可以享受普通人社会权利的庶民。而在唐代乐人身份基本是贱民阶级,黄现番先生在唐代社会概略一书中对唐代贱民阶级的类别进行了考释。他认为:“唐代贱民阶级大体上可分为官贱民和私贱民两种。官贱民又分为官奴婢、官户、杂户、工乐、及太常音声人等。私贱民又分为私奴婢、部曲、客女、随身等。”黄现番:唐代社会概略,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宋代由于长期战争,采取削弱地方政权,加强政府对兵权的控制政策。为满足大量士兵在闲时对娱乐的需求,政府在城镇内外专门设立了娱乐场所,召集各种民间艺人在其中表演。如吴自牧梦梁录卷十九瓦舍载:“杭城:绍兴间驻跸于此;殿岩杨和王因军士多西北人,是以城内外创立瓦舍,召集妓乐,以为军士暇日娱戏之地。”宋 吴自牧:梦梁录 瓦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另外,由于宋代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逐步壮大,出现不少繁盛的大城市。经济的发展促使了音乐艺术的发展;繁盛的城市经济,密集的人口,瓦舍勾栏等娱乐场所的增多,给市民艺术的兴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京瓦伎艺载“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周峰点校:东京梦华录,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而且,宋代民间伎艺已发展到很高水平,且种类繁多,已能与政府教坊的伎艺相抗衡,甚至超过了宫廷水平。宋代宫廷不仅借助于乐籍制度下进行轮值轮训的乐工来娱乐,还派宫中乐师去地方上设置的教乐所进行教习来招募新乐工,甚至常常从瓦子勾栏中挑选精彩节目供奉统治阶级,即出现了与乐籍制度不同的带有浓厚的商品交易性质的和雇制度。由此宫廷音乐与民间音乐的关系更为密切。宋代明确规定乐籍中女乐必须掌握“小令三千”,作为专业乐人,女乐们更多参与筵宴俗乐的场合,除了掌握多种的乐器演奏外,歌舞成为安身立命之本,这就是宋代以下的典籍中多以“女记小令三千”的道理了。在唐代乐谱尚不完备的情况下,宫中乐人完全凭借记忆,便将刚刚听过的曲子重复弹出,技艺、记忆甚是过人。实际上,这些乐妓常常与达官显贵、文人雅士者存在有一种依附关系。纵然她们由于声色俱佳常为达官显贵所宠幸,为文人雅士所青睐,为时人所称道赞赏,历史上“妓”的一个主要层面就是歌舞艺人,又被称为商女(歌女),但这也无法改变她们贱婢的低微身份。三 明代畸变期明代,与乐籍制度所传的前几代相比,可以说是乐户最多,入籍成分最为复杂,而又最为残酷的时代。没有哪一代的乐户比明代更为低贱酷的,也没有哪一代的乐户比明代更为低贱。这与当时实施的政策有很大关系。在政治的高压之下许多曾经位极一时的高宫显贵成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从而直接导致了这些人家眷亲属的“籍没”。数量大,涉及面广,而且集中发配至山西等地,所以异常残酷。自燕王朱棣始,明代的统治者均把乐籍制度作为镇压不同政见者的工具,这将乐籍制度发展到极致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畸变。这种畸变就是以权势将乐籍制度用作镇压反叛的工具,凸显政治刑罚的意义。当官居高位,声名显赫者因政治的原因而获罪,导致全家全族被籍没为乐户,终身“继代不改其业”的时候,尤其是在封建中国这样一个讲求血统纯洁的社会形态里,这些“人上人”们必然要忌惮。在这种畸变中,乐人身份益发低下。我们可以从掌管音乐的太常,教坊司官员的阶品来看。宋代,在教坊司服务二十年,满五十岁者,还可以成为庙令和镇将。元代的教坊官至三品。而明代的教坊最高官员,其阶却在九品。明史 志第五十 职官三中记载:“教坊司,奉奕一人,正九品,左、右韶舞各一人,并从九品,掌乐舞承应。以乐户充之,隶礼部。嘉靖中,又设显陵供祀教坊司,设左、右司乐各一人。” 清 张廷玉:明史 志第五十 职官三,中华书局,1974年版“女官司乐四人,典乐四人,掌乐四人,女史二人,掌音乐之事”。 清 张廷玉:明史 志第五十 职官三,中华书局,1974年版这从制度上决定了乐户更加卑微。虽是朝廷九品命官,因穿着与百官无异,也使得宫僚们很不舒服。毕竟所管辖的是有别于士庶的贱民,从服饰上就令人一目了然,举止言行更是如此。由此及彼,竟然其中的宫员也给人以轻贱的印象。在人们的心目中,即便是教坊司的宫员,也要与百宫有所区别才是,这本身就含有贬义。明代对乐工,乐户的服饰规定的最为清楚。宫中雅乐乐工与女乐有专门的服饰。但教坊和王府中的乐人,其服饰却主要是为了区别于民庶,让大家一看便知其为何等人,使其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和心理的压力。具体规定:“乐工冠青字顶巾,系红、绿帛带其乐妓则戴明角冠、皂褙子,不许与庶民妻同” 明姚广孝等:明实录 明太祖实录 卷三十洪武元年二月壬子,江苏国子图书馆传抄本。据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说:“按祖制:乐工俱戴巾,系红绿搭膊;常服则绿头巾,以别于士庶,此会典所载也。” 明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华书局,1953年版何孟春馀冬序录说:“教坊司伶人制,常服绿色巾,以别士庶之服。” 明 何孟春:馀冬序录,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中心,1986年版均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统治者这种极其可恶的措施。除了从服饰上区别,从行动上亦有限制。国初纪事上记载;“乐户男子 不许于道中走,只许于道边左右行。妓妇出入不许穿华丽衣服。” 明 刘辰:国初纪事,齐鲁书社,1997年版对乐籍的衣着,行为等多方面都有约束,时时刻刻使社会上的人,包括他们自己意识到其低贱的身份。贱民的身份又一次凸现出来。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余载的乐籍制度,到明代可谓登峰造极,成为统治者镇压和排斥异己的工具。当高官显贵们的眷属进人乐籍,其所拥有的一切社会权利和社会地位,功名利禄顿时烟消云散,坠入社会的最底层,沦为贱民。其中的女性,充斥于青楼妓馆,所谓血统的纯洁性也便就此了结。这就是畸变之后的乐籍制度。由这一群体组成的乐籍,对中国传统乐文化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无疑对中国传统乐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这却是建立在乐籍中人血泪辛酸的痛苦之上的。不过,除了对乐户的限制、歧视和禁黜外,出于统治者的某种需要和考虑,明代官方也制定了一些对乐户较有利的政策。“吴元年(1367年),置太常司,其属有协律、司乐等官,职雅乐。又命:自今朝贺,不用女乐。” 清 龙文彬:明会要,中华书局,1956年版明景泰七年(1456年),朝廷还曾议颁律令:“凡良家女子,本司不许买作倡优,犯者问拟如律原系民户,今为乐户,许令改正。其乐户内有愿从良者听其自首,与民一体当差。” 明姚广孝等:明实录,江苏国子图书馆传抄本这两则材料似乎说明,明代官方在恢复和健全署理雅乐的机构时,也曾考虑过废除女乐乃至官妓的问题。应该说,这种打算还是有利于乐户,特别是那些在宫廷供役又兼充官妓的女乐。但这项法令未明确规定不许买良为娼、变卖乐户的细则条例,也没有为乐户从良当差、谋生提供具体实际的出路和措施,因而开明之举亦如一纸空文,天颜微恤并没有产生什么效果和影响。所以,不仅乐户制度还一直延续下去,乐户所面临的凄惨生活和卑贱命运,也并没有因此项法令带来的福音而有所改变。总结乐籍制度最终的消亡在雍正元年。虽然看似是残酷的官方制度消失了,但经历了一千余年政治制度,经济压迫下的乐工们的精神枷锁依然未除去。封建等级专制的本质,决定了这种社会制度的失衡和法律的不健全。帝王偶一为之的人治之善,并不能从根本上弥补千年来官方制度的缺憾,即使有一朝一夕的宽宥,其律令也徒有其表,无法维持政策的连续性。诞生在封建制度下、并几乎伴随封建制度一起衰落的乐户,想要摆脱奴役、获得身心解放、要求从事职业活动的自由,根本是不可能的。在整个封建王朝仍一直受到歧视,社会地位极端低下。杜牧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但“商女”的辛酸,也并非很多人能了解。而乐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阿克苏辅警招聘考试题库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3年那曲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4年上海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完整答案详解
- 河南省豫南六市2025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刑事诉讼法理论与实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城建学院《西方社会学理论A》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2026届物理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网络商务策划与创新实践》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6届辽宁省大连市第十六中学高一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安徽省部分高中2025年化学高二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国网网络安全专业考试复习题库大全-2(多选题汇总)
- HR-1-04猎头管理办法
- WH/T 42-2011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第2部分:临时搭建演出场所舞台、看台安全技术要求
- GB/T 3811-2008起重机设计规范
- GB/T 27734-2011压力管道用聚丙烯(PP)阀门基本尺寸公制系列
- GB/T 20346.1-2006施肥机械试验方法第1部分:全幅宽施肥机
- GB/T 20056-2015滚动轴承向心滚针和保持架组件外形尺寸和公差
- GA/T 1068-2015刑事案件命名规则
-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蛟川书院2022-2023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试卷+答案
- 论文写作讲座课件
- 双减作业设计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优秀案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