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国际空间法,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及其新的发展动态。教学重点:掌握航空器的法律地位和飞行制度;航空损害赔偿;空间技术及其运用原则;空间制度新领域和新发展。教学难点:航空损害赔偿及航空安全保护;外空技术运用的基本原则。,第一节概述,一、空间法的概念地球上方的空间分为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两部分。空间法是规定空间各区域的法律地位,调整国际法主体在空间活动中相互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分为航空法(空气空间法)和外层空间法。,航空法是有关空气空间的法律地位和空间的利用尤其有关民用航空活动的法律。外层空间法是有关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及各国从事外空活动的法律。这两个法律部门是独立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航空航天机的试制成功,今后也会发生交叉。,二、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的分界问题,在划界理论方面有两种主张:功能论和空间论。功能论者不主张划分两者的界限,认为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是连续的空间,只要按照空间活动和飞行器的性质就能去被适用什么法律。空间论者主张以空间的某一高度划界,认为这样便于确定两种不同法律制度所适用的范围,也有利于各国对其领空有效地行使主权。,有关划界的高度主张有:,(一)航空器上升最高限度说;(二)空气构成说;(三)有效控制高度说;(四)卡曼管辖线;(五)卫星轨道最低近地点说。,第二节国际航空法,一、国际航空法的概念与发展航空法是指关于航空器运行以及民用航空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这里所说的“航空法”,指的是国际法的一部分。“国际性”是航空法显著特征。国内法应尽可能地与国际航空法取得最高程度的一致。航空法是“民用”性质,主要是调整民用航空活动所产生的社会关系。,国际上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国际条约和各国的国内航空法,存在某些共同的因素:(1)领空主权原则是一个根本性的法律制度,是航空法的基础;(2)民用航空活动所产生的社会关系是航空法的主要调整对象;(3)在和平时期和正常情况下,民用航空和非民用航空在同一空域活动时,应遵守统一的空中交通规则,实行统一的空中交通管制,必须统一管理空中航行,以保障空中航行的安全和畅通。,对航空法可以定义为:航空法是规定领空主权、管理空中航行和民用航空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航空法的发展,20世纪初就开始出现了航空法的萌芽。1919年10月3日在巴黎签订了空中航行管理公约。这是第一个关于航空的国际条约,首次确立了领空主权原则,为空中航行的法律制度打下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它被誉为“航空法的出生证”,标志着航空法的正式形成。1928年2月20日,在哈瓦那签订了泛美商业航空国际公约(简称1928年哈瓦那公约)。,三、航空法的渊源,1、航空法最重要的渊源是国际条约。(1)关于国际民用航空的世界性多边条约;(2)关于国际民用航空地区性多边和双边条约。(3)其他含有有关国际民用航空的规定的国际条约。,国际习惯、司法判例、一般法律原则、各国权威最高公法学家的学说对航空法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也可以作为国际航空法的渊源。,四、空气空间的法律地位,(一)领空制度:领空是指处于一国主权支配之下,在国家领土之内的陆地和水域之上的空气空间。领空制度争论的焦点在于,是空中自由还是国家主权。最终确立了完全的和排他的领空主权原则。,(二)、关于空气空间法律地位的理论和实践,1、有关理论:(1)完全的空中自由论;(2)空中有限自由论;(3)领土区域论;(4)国家警察权论。;(5)国际共管论。2、空气空间的争论最后是由国际实践解决的。(见教材),(三)、领空主权的法律性质,1944年芝加哥公约重申了领空主权原则:1明确宣告了领空主权原则。2领空主权是每一国家都享有的,无论是缔约国还是非缔约国。因此,领空权原则不仅是国际条约法规则,而且是国际习惯法规则,具有普遍的法律约束力。3每一国家享有的领空主权是“完全的”和“排他的”。,领空主权权利体现在下列四个方面:(l)自保权:一国领空不受侵犯。未经一国允许,任何外国航空器不得进入该国领空。任何国家都有保卫其领空安全,不受外来侵犯的充分权利。(2)管辖权:每一国家对其领空都享有管辖权。(3)管理权。每一国家都有权自行决定制定必要的法律和规章,以维护空中航行的正常秩序,保障空中交通安全,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不受外国干涉。(4)支配权。国家根据领空主权原则,对其主权下的空气空间拥有支配权。国家可以通过国内立法对领空实施支配,可以规定公民有自由通行的权利,而对于外国通航则需要签订航空协定或通过批准,给予运营权。,(四)、无线电信:领空主权原则不仅适用于航空,也适用于无线电信。国家对其领土上空的无线电信传递拥有完全的管辖权,可以合法地保护本国无线电频谱资源,反对一切外来有害干扰。国际民用航空公约规定:“各缔约国航空器在其他缔约国领土内或其上空时,只有在具备该航空器登记国主管当局发给的设置及使用无线电发射设备的许可证时才可以携带此项设备。在该航空器飞经的缔约国领土内使用无线电发射设备,应遵守该国制定的规章”;“无线电发射设备只准许飞行组成员中持有航空器登记国主管当局为此发给的专门执照的人员使用”(第30条)。,五、国际航空法律制度,(一)空中航行法律制度:主要有:1、领空管理制度2、航空器及其国籍3、国际空中航行的一般规则4、国际空中航行的特殊规定5、拦截和避免对民用航空器使用武器6、航空安全监督和审计的法律问题,1944年11月1日至12月7日在美国芝加哥召开了国际民用航空会议(简称为“芝加哥会议”)。会议签订了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等五个文件,奠定了现代国际航空法的基础。根据1944年芝加哥公约成立了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尔后,签署了一系列世界性多边条约。此外,还有一批地区性多边条约。大量存在的,是各国之间签订的双边航空协定。,有关国际航空的国际公约大致三类:,1、有关国际航空的基本规则的公约。2、有关国际航空的民事责任的公约。3、有关制止危害民航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公约。,1、领空管理制度,各国普遍实行设置禁区、限制区和危险区的制度。应当遵循国际航空法规定的要求:(1)此种禁区的范围和说明应当合理,以免空中航行受到不必要的阻碍;(2)关于此种禁区的说明及其随后的任何变更,应当予以公布,尽速通知各缔约国及国际民用航空组织;(3)关于禁区的规定,对本国和外国从事同样性质的飞行的民用航空器不得有区别对待;在非常情况下或在紧急时期内,一国关于暂时限制或禁止航空器在其全部或部分领土上空飞行的禁令,应不分国籍适用于所有其他国家的航空器(第9条)。,外国飞行器应遵循各领空主权国针对领空管理制定的各种法律和规定。,2、航空器及其国籍,“航空器是指可以从空气的反作用,但不是从空气对地球表面的反作用,而在大气中取得支撑力的任何机器”。民用航空器受航空器所在地国家的管辖,并受该国法律的约束。一国民用航空器在外国不享有任何特权和豁免权。航空器具有国籍,“航空器具有其登记的国家的国籍”,国际管辖原则。,3、国际空中航行的一般规则,(1)展示识别标志。(2)遵守飞入国的法律和规章。(3)在设关机场降停,接受降停国的检查。(4)应携带必备的文件。(5)遵守飞入国关于货物限制的规定。(6)不滥用民用航空。,4、国际空中航行的特殊规定,(1)公海和专属经济区上空飞行自由。(2)过境通行权。(3)“群岛海道通过权”。(见海洋法的相关内容),5、拦截和避免对民用航空器使用武器,(1)拦截指一国的军用航空器受命对入侵本国领空的外国航空器,或进入防空识别区而不报明身份的航空器,或其他违法航空器采取强制手段,或将此等航空器驱逐出境,或迫令其在本国境内的指定机场降落,予以检查处置的行动。(2)对民用航空器使用武器的问题。(a)缔约各国承认,每个国家必须避免对飞行中的民用航空器使用武器,如果拦截,必须不危及航空器内人员的生命和航空器的安全;此项规定不应被解释为以任何方式修改了联合国宪章所规定的各国的权利和义务。(b)缔约各国承认,每个国家在行使主权时,对未经许可而在其领土上空飞行的民用航空器,或者有合理根据断定该航空器正被用于与本公约宗旨不相符的目的,有权要求该航空器在有定的机场降落;该国也可以给该航空器任何其他指令,以终止此类侵犯。,6、航空安全监督和审计的法律问题,国际民用航空组织根据国际民用航空公第37条、第54条第12款和第9条的规定,为保障民用航空的安全,方便空中航行,制定了一系列国际标准和建议措施(SARPS),称之为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的附件。根据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第38条的规定,这些国际标准和建议措施并非是强制性规范。1992年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大会第29届会议通过了A29-13号“改进安全监督”的决议。1996年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列入预算开始进行航空安全评估活动。,(六)、国际航空运输问题,1、国际航空运输的管理体制2、航空运营权3、双边航空协定4、航空运输管理体制的发展变化:(详见教材P165-166),1、国际航空运输的管理体制国际航空运输是指经过一个以上国家领土之上的空气空间,以航空器运送旅客、行李、货物和邮件的公共航空运输。航空运输管理体制应遵循“尊重主权、平等互利、合理管理、友好协商”的原则,真正做到“使国际民用航空得按照安全和有秩序的方式发展,并使国际航空运输业务的建立在机会均等的基础上,健康地和经济地经营”。,(1)芝加哥会议。(2)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3)百慕大协定:百慕大协定模式的主要内容:(1)以领空主权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空中航行法律制度,构成了国际航空运输活动的“框架”;按照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的规定,国家之间交换与航空运输有关的辅助权利。(2)经营定期国际航班必须由有关国家签订双边航空运输协定予以管理,而非定期国际航班则由飞入国单方面管理。(3)国际航协以其制定运价的机制,统一协调世界各地的航空运价。,2、航空运营权:A、主要权利:a、市场准入,这里涉及:航线权、业务权和经营权。b、运力权c、定价权B、辅助权利:是指商务权,包括:a、建立办事处和雇用外籍职员权;b、使用当地货币或可兑换外币销售权;c、使用航站地面服务选择权;d、兑换外币和结汇权;e、在一定情况下,机场起降停机位进入权;f、电脑定座系统使用权,,3、双边航空协定:是指两国之间就组织经营国际航空运输业所达成的协议,主要内容包括:(1)确定航线。一般在协定附件“航线表”中列出。(2)交换运营权利。(3)指定空运企业。(4)航空运力条款。(5)航空运价条款。(6)行政性条款。(7)争端解决条款。(8)协定生效、修改和终止条款。,4、航空运输管理体制的发展变化:(详见教材P165-166)(1)百慕大体系崩溃(2)放弃管制政策(3)“天空开放”协定(4)航空公司联盟与反托拉斯法(5)多边化与全球化,(七)国际航空的损害赔偿责任,1、国际航空承运人的责任制度A、“华沙体制”:B、1999年5月在蒙特利尔举行的航空法外交会议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客观责任制有限额的主观责任制,2、外国航空器对地(水)面第三人造成损害的赔偿责任1952年罗马公约:公约适用于在一缔约国领土内,又在另一缔约国登记的航空器在飞行中对地(水)面上第三人造成的损害(第23条第1款)。公约不适用于:(1)对飞行中的航空器以及航空器上的人或财产造成的损害,即不适用于空中碰撞(第24条);(2)受害人与航空器经营人之间已签订有合同或他们的关系由劳动合同法律来调整的情况(第25条);(3)军事、海关或警察用的航空器造成的损害(第26条)。,公约是建立在航空风险的基础上,采取无过失责任原则,实行的是客观责任制。但是,公约排除了诸如航空器噪声污染造成损害的责任。航空器对地(水)面上第三人造成的损害,由该航空器经营人承担责任(第2条)。下列情况下可以免除或减轻责任:(1)如果损害是武装冲突或民事骚乱的直接后果,或者被公共权力机关的行为剥夺了使用航空器的权利,则按公约规定应负责任的人将对该项损害不承担责任;(2)如果能证明损害全部或部分地是由于受害人或其受雇人的过失所造成的,则可以免除或减轻赔偿责任。此外公约还规定了对责任的限制(第11条)和对责任的担保制度(第三章)。,(八)国际航空安全的法律保护,1、关于国际航空安全的国际条约及其所现定的罪行:(1)1963年东京公约。(2)1970年海牙公约。(3)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4)1988年蒙特利尔议定书(5)1991年蒙特利尔公约。,2、刑事管辖权:东京公约航空器登记司管辖原则1970年海牙公约和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明确了下列国家在符合有关公约规定条件的情况下有管辖权:(1)航空器登记国;(2)航空器降落地国;(3)航空器承租人主营业所所在地国或其永久居所地国;(4)犯罪发生地国;(5)被指称的犯罪分子所在地国;(6)不排除根据本国法行使刑事管辖权。,3、引渡或起诉:1970年海牙公约和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都规定:“在其境内发现被指称的犯罪分子的缔约国,如不将此人引渡,则不论犯罪是否在其境内发生,应毫不例外地将此案件提交其主管当局以便起诉。该当局应按照本国法律,以对待任何严重性质的普通罪案件的同样方式作出决定。”(第7条)这就是“不引渡则起诉”的原则。,4、国家的权力和责任:(1)确立管辖权。缔约国应根据有关公约的规定采取必要措施,以确立其管辖权。(2)准许机长使人下机或接受机长移交的人。(3)司法协助。(4)通报国际民用航空组织。(5)预防犯罪和对旅客、机组提供协助。,第三节外层空间法,一、外层空间法的概念与发展二、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与外层空间法的原则、制度三、空间技术及其应用原则四、外层空间法的新领域与新发展五、中国的航天政策与法律,一、外层空间法的概念与发展,外层空间法是伴随人类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探索和利用外空活动而产生的国际法的一个新的分支。外层空间法泛指有关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及各国从事外空活动的法律,是调整各国探测和利用外层空间活动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的总和。各国探索和利用外空活动会带来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如外空地位、宇航员和空间物体及其造成损害赔偿问题等,都需要国际法规则加以调整。,2、外空法的发展:1958年联合国大会决议指出为了保障外空物体发射完全用于科学和和平目的,应共同研究一套监督制度。1959年12月联合国大会决议再次确认外空为人类共同利益所在应专用于和平目的,并成立“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特设委员会”,后改为常设机构“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成为指定外空法的主要机构。,1961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721号决议,提出三项原则:第一、国际法包括联合国宪章适用于外空和天体;第二、外空和天体供一切国家按照国际法自由探索和利用,不得据为己有;第三、发射空间物体的国家必须通知联合国外空委员会,以便登记。,1962年12月,第1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802号决议,重申“各国对外空的探索和利用活动应遵守包括联合国宪章在内的国际法”,强调“逐步发展关于进一步制定各国对外空的探索和和平利用的基本法律原则的必要性。”1966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1967年开放签署的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活动所应遵循原则的条约即所谓的外空宪章或外层空间条约。,此后有相继通过一系列的有关决议和宣言。目前有关外空的国际性决议、宣言除前面提到的联大决议外,还有:1967年营救宇航员、送回宇航员和归还射入外层空间的物体的协定1971年空间物体造成损害的国际赔偿公约1974年关于登记射入外层空间物体的公约1979年指导各国在月球和其他天体上活动的协定1982年各国利用人造地球卫星进行国际直接电视广播所应遵守的原则1986年关于从外层空间遥感地球的原则1992年关于在外层空间使用核动力源的原则1996年关于开展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的国际合作,促进所有国家的福利和利益,并特别要考虑发展中国家的需要的宣言,二、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与外层空间法的原则、制度,1、外层空间法律地位:外层空间为全人类所共有,专用于和平目的。各国不得对外层空间主张主权,外层空间不属于任何国家的主权范围,不是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外层空间不属于无主物,不得通过先占取得,禁止任何国家和私人以任何方式占有外层空间;所有国家有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的自由,外层空间的探索和利用应为和平目的,应为所有国家谋福利。,2、外层空间的基本原则:,1966年通过的外空原则条约基本上确立了外空制度的基本原则,主要有:A、共同利益原则;B、自由探索和利用原则;C、不得据为己有原则;D、为和平目的原则;E、援救宇航员原则;,F、国家责任和赔偿责任原则;G、对空间物体的管辖权和所有权原则;H、空间物体的登记原则;I、保护空间环境原则;J、国际合作原则;K、遵守一般国际法原则。,3、外层空间的一些法律制度:,包括:援救制度:空间物体损害的赔偿责任制度:空间物体登记制度:其他相关制度包括非军事化制度、国际合作制度、环境保护制度、争端解决制度等。,(1)援救制度:,由援救协定和外空条约第5条和第8条规定的制度。主要内容包括:A、各国应尽量采取措施援救和帮助遇难的宇航员,包括a、通知发射当局,b、寻找并援救宇航员,c、立即交还发射当局;B、各国于获悉空间物体或其组成部分降落在其领土内或任何其他地方,应a、通知发射当局,b、如经请求,应协助发射当局寻找着陆在其领土上的空间物体并给予保护,c、将其归还发射当局,d、如发现其性质为危险或有害时,可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可能造成危害的危险;,C、履行保护和归还的费用由发射当局支付;D、“发射当局”一词包括国际组织,但该组织必须宣布接受协定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且该组织的多数会员国为协定和外空条约的缔约国。援救制度仅涉及对宇航员及空间物体在地面的发现、通知、援救及送回等问题,没有提及空间援救问题,而空间遇难问题也会增多,有必要对相关规定进行修改和完善。,(2)空间物体损害的赔偿责任制度:包括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损害赔偿的范围、求偿程序、决定赔偿数额适用的法律、赔偿限额问题等规则。(见教材182-183页),(3)空间物体登记制度:,1974年关于登记射入外层空间物体的公约建立了强制性的空间物体登记制度。空间物体登记制度有助于辨认射入外层空间的物体的归属,确定有关发射当局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从而有助于实施外层空间法的原则和规则。,“凡发射进入或超出地球轨道的空间物体应进行登记”;发射到外空的空间物体必须在一个发射国登记。空间物体应在两个登记册上登记。登记国设置和保持一份登记册,并有其决定保持登记册的内容项目和条件。联合国建立一个总登记册,由联合国秘书长保存,每一登记国有义务及时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供其登记入册的每一空间物体的下列情报:,a、发射国或发射国的国名;b、空间物体的适当标志或其登记号码;c、发射的日期和地区或地点;d、基本轨道参数,包括交点周期、倾斜角、远地点和近地点;e、空间物体的一般功能。并应在切实可行的最大范围内尽速将原在轨道上,但现今不复存在的空间物体的情况通知联合国秘书长,以便能够及时和全面掌握各国卫星在地球轨道上的运行情况。总登记册充分公开,听任查阅。,(4)其他相关制度包括非军事化制度、国际合作制度、环境保护制度、争端解决制度等。(见教材),三、空间技术及其应用原则,1、卫星国际直接电视广播问题:2、卫星遥感问题:3、外空使用核动力源的问题:,1、卫星国际直接电视广播问题:,有关卫星国际直接电视广播问题涉及到国家主权和自由传播信息的问题。1982年各国利用人造地球卫星进行国际直接电视广播所应遵守的原则的主要内容有:(1)利用卫星进行国际直接电视广播活动不得侵犯各国主权包括不得违反不干涉原则,并且不得侵犯人人有寻求、接受和传递情报和思想的权利。这类活动的进行应促进文化和科技领域情报和知识的自由传播,促进国家和人民之间的互相了解和友好合作。,(2)、从事卫星直播活动应遵照国际法,其中包括联合国宪章、外层空间条约、国际电信条约以及无线电规则的有关规定,以及关于各国友好与合作及关于人权的国际文件的有关规定。(3)、国家及其授权的个人或实体从事卫星直播活动,权利一律平等,所有国家和人民有权享有直播活动带来的利益;各国有权按议定的条件,不受歧视地取得这方面的技术。,(4)、同一国际直接电视广播服务范围的任何广播国或接受国有要求协商的权利和迅速与之协商的义务。(5)、缔结适当协定,保障版权和邻接权利。(6)拟议设立或授权设立国际直接电视广播卫星服务的国家应将此意图通知收视国,如后者提出要求,应迅速与之协商。,2、卫星遥感问题:,卫星遥感是一项综合性活动,包括原始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所获得的数据,以及散发各种卫星数据资料。卫星遥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制定有关卫星遥感活动所应遵守的原则于1972年纳入联合国和平利用外空委员会法律小组委员会的议程。在审议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强调遥感活动对地面国家的影响和国家对自然资源享有永久主权。要求从事遥感活动需经被遥感国的同意或事先通知被遥感国。坚持散发遥感数据资料前要经过被遥感国的同意,被遥感国有权优先取得有关其领土和自然资源的卫星数据和资料。而发达国家则认为卫星遥感是在外空进行的,在外空没有主权,应适用外空自由原则,并且坚决反对对卫星遥感数据资料的散发加以任何限制。,1986年联大通过了关于从外层空间遥感地球的原则的决议,包括15项原则。主要内容有:(1)、外层空间遥感活动应为所有国家谋福利和利益,进行遥感活动应遵守国际法,并特别指明应遵守外层空间条约第1条所载的在平等基础上自由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的原则,应尊重所有国家和人民对其财富和自然资源享有完全和永久的原则。这种活动的进行不得损及被感测国家的合法权利和利益,(2)、从外空遥感地球的国家经请求应同领土被感测的国家举行协商,以提供参与机会和增进由此而来的相互利益。(3)、被感测国有权在有关其领土的原始数据和处理过的数据一经制就,即在不受歧视的基础上依照合理费用条件取得这些数据。被感测国也有权按同样基础和条件取得任何参与遥感活动的国家所拥有的关于学期管辖下领土的分析过的资料。,(4)、参加遥感活动的国家有义务促进地球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促进人类免受自然灾害的侵袭。若拥有经认定能防止有害于地球环境的现象的资料或对受自然灾害侵袭的国家可能有助益的数据、资料,应提供给有关国家。,3、外空使用核动力源的问题:,由于外空活动使用核动力源及其失控问题的增多并顾及核动力源的使用对地球环境、人类生命财产的潜在威胁,使人们不能不在科学技术和法律两方作出努力,以保证外空使用核动力的安全。,1992年关于在外层空间使用核动力源的原则的决议。该决议共11条原则。主要内容有:(1)、安全使用的准则和标准:首先规定了对核动力源使用的限制:为了尽量减少空间放射物质的数量和所涉及的危险,核动力源在外空的使用应限于非核动力源无法合理执行的航天任务。,关于放射性防护和核安全的一般目标方面,规定载有核动力源的空间物体的设计和使用应极有把握地确保使危害在可预见的操作情况下或事故情况下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建议的对公众的防护目标,同时要求根据深入防范的原则来设计、建造和操作安全系统。,关于核反应堆,规定它可用于星际航天任务和足够高的轨道。若在地地球轨道上使用,航天任务执行完以后,必须将反应堆存放在足够高的轨道上。核反应堆的燃料只能用高浓缩铀235,核反应堆在到达运行轨道或星际飞行轨道前不得使其进入临界状态,并应有一个极可靠的操作系统。,关于核反应堆,规定它可用于星际航天任务和足够高的轨道。若在地地球轨道上使用,航天任务执行完以后,必须将反应堆存放在足够高的轨道上。核反应堆的燃料只能用高浓缩铀235,核反应堆在到达运行轨道或星际飞行轨道前不得使其进入临界状态,并应有一个极可靠的操作系统。,(2)、安全评价:对核动力卫星拥有管辖和控制权的国家在发射前应进行彻底和全面的安全评价,并在发射之前公布评价的结果。(3)、重返时的通知:发射载有核动力源的空间物体的国家在该空间物体发生故障而产生放射性物质重返地球的危险时,应及时通知有关国家,通知内容包括系统参数,核动力源的放射危险性的资料,并且也应将该份资料送交给联合国秘书长。,(4)、对各国提供的协助:在接到有关核动力源重返大气层的通知后,拥有空间监测和跟踪设施的所有国家均应本着国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劳动者的合同权益与责任解析
- 常熟中学模拟考试题目及答案
- 常德美术教师考试题目及答案
- 曹县中考模拟考试题目及答案
- 现代山水创作题目及答案
- 2025借款合同样本
- 2025合作代理合同协议书模板
- 2025汽车租赁合同范本「中介」
- 2025年中小学体育教师招聘考试专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共380题)
- 2025年国际物流模考试题(含参考答案)
- QC/T 1209-2024汽车噪声与振动(NVH)术语和定义
- 中职生劳动教育试题答案
- 现代学徒制课题:市域产教联合体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内开展现场工程师培养的机制创新研究(研究思路模板、技术路线图)
- 餐厅开荒保洁操作技术方案
- 2024年春季小学三年级英语课件教学方法探索
-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词语表注音
- DB52T 1781-2024 介入诊疗医务人员辐射防护规范
- 2024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详细解读课件
- 回收黄金合同协议书(2篇)
- 新能源发电技术 电子课件 2.5 可控核聚变及其未来利用方式
- 建材销售购销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