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基础习题集_第1页
临床检验基础习题集_第2页
临床检验基础习题集_第3页
临床检验基础习题集_第4页
临床检验基础习题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血液标本采集和血涂片检查一、选择题(一)、A1型题(标准型)1静脉采血法的采血部位首选A肘部静脉B手背静脉C内踝静脉D股静脉E颈静脉2WHO推荐成人皮肤采血部位为A无名指指端内侧B中指和无名指指端内侧C中指指端内侧D耳垂E大拇趾3血细胞分析中最常用的染色法为A吉姆萨染色B瑞氏染色CHE染色D罗氏染色EPAS染色4溶解瑞氏染料的有机溶剂是A丙酮B无水乙醇C甲醇D二甲苯E乙二醇(二)、A1型题(否定型)1血清中不含有下列那种成分A球蛋白B白蛋白C纤维蛋白原D无机盐E激素2静脉采血标本溶血的原因不包括以下那种情况A容器不洁B抽血过快C与水接触D剧烈震荡E有组织液混入3下列那一种抗凝剂不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AEDTAK2B草酸钠C草酸铵D肝素E枸橼酸钠(三)、B1型体(配伍题)问题13AEDTAK2B肝素C枸橼酸钠D双草酸钠E草酸胺1适用于全血细胞分析用的抗凝剂为2红细胞沉降率测定所用的抗凝剂为3用于凝血功能测定用的抗凝剂为二、判断题1耳垂采血的测定结果与手指采血、静脉采血的测定结果一致。三、名词解释1抗凝和抗凝剂四、论述题1试述瑞氏染色法的原理及PH值对其的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一)、A1型题(标准型)1A2A3B4C(二)、A1型题(否定型)1C2E3D(三)、B1型题(配伍型)1A2C3C二、判断题1三、名词解释1所谓抗凝,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或抑制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的活性以阻止血液凝固。这种能够阻止血液凝固的物质,称为抗凝剂或抗凝物质。四、论述题1瑞氏染色法的原理瑞氏染料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兰组成的复合染料。瑞氏染料溶于甲醇后,解离为带正电的美兰和带负电的伊红。由于各种细胞成分化学性质不同,对各种染料的亲和力不同,因此染色后呈现不同的色彩。如血红蛋白和嗜酸颗粒为碱性可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染成红色。细胞核蛋白和淋巴细胞胞浆为酸性,与碱性染料美兰或天青结合染成紫蓝色或蓝色。中性颗粒呈等电状态,与伊红和美兰均可结合染成紫红色。此染色过程既有物理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学的亲和作用。PH值的影响细胞各种成分均为蛋白质组成,由于蛋白质系两性电解质,所带电荷随溶液PH值而定。在偏酸性环境中正电荷增多,易与伊红结合,染色偏红。在偏碱性环境中负电荷增多,易与美兰或天青结合,染色偏蓝。(王敏)3第二章血液一般检验一、选择题(一)、A1型题(标准型)1红细胞从骨髓释放入血后的平均寿命约为A50天B80天C100天D120天E150天2血液的PH值是A680700B735745C700725D600700E5506503以N表示五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总数,则红细胞显微镜计数法的计算式应为AN510104200BN510105200CN25/510106200DN5/2510106200EN25101062004正常成人红细胞中90以上的血红蛋白是AHBABHBA2CHBFDSHBEHBH5血红蛋白测定的参考方法A沙利法B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C叠氮高铁血红蛋白法D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测定法E碱羟血红蛋白测定法6国内推荐哪种方法作为血红蛋白测定的次选方法A沙利法B血气分析法C叠氮高铁血红蛋白法D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测定法E碱羟血红蛋白测定法7血红蛋白测定法中基本淘汰的是A沙利法B血气分析法C叠氮高铁血红蛋白法D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测定法E碱羟血红蛋白测定法8HICN法测定血红蛋白所用波长A500NMB530NMC540NMD560NME570NM9血液分析仪和血红蛋白测定仪多采用哪一波长测定血红蛋白A500NMB540NMC560NMD575NME600NM10测定HB时,静脉血比毛细管血的结果A低1015B高1015C基本相符D低510E高51011下列何种物质被认为是最强烈有力的促红细胞缗钱状聚集的物质A胆固醇B纤维蛋白原4C球蛋白D球蛋白E球蛋白12血涂片中成熟红细胞常呈缗钱状排列的疾病是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B多发性骨髓瘤C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E再生障碍性贫血13外周血出现多色性红细胞增多,表明骨髓造血功能A正常B活跃C低下D重度低下E以上均不是14双形性贫血最常见于A溶血性贫血B急性失血C巨幼细胞贫血D铁粒幼细胞性贫血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15高渗溶液中红细胞的形态为A影红细胞B口形细胞C锯齿状红细胞D球形细胞E椭圆形细胞16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形成的原因为A脂蛋白变性B胞浆内残留的DNA变性C胞浆内残留的RNA变性D核碎裂或溶解后的残余物E纺锤体的残余物17铅中毒时,血中哪种细胞明显增加A嗜碱性点彩红细胞B有核红细胞C泪滴形细胞D多色性红细胞E镰形细胞18成人外周血涂片出现有核红细胞最常见于A缺铁性贫血B再生障碍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D铅中毒E地中海贫血19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最常见于A缺铁性贫血B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急性溶血性贫血E铁粒幼细胞贫血20红细胞数降低的程度比血红蛋白更显著,最可能的诊断是A缺铁性贫血B溶血C失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E巨幼红细胞贫血21WHO认定血细胞比容测定首选的常规方法为A微量离心法B温氏法C折射计法D粘度法E放射性核素法22ISCH认定血细胞比容测定的参考方法为A放射性核素法B温氏法C粘度法D比重测定法E折射计法23血细胞比容测定法中趋于淘汰的是5A血液分析仪法B温氏法C粘度法D比重测定法E折射计法24单位FL相当于A106LB109LC1012LD1015LE1018L25单位PG相当于A106GB109GC1012GD1015GE1018G26某患者MCH为15PG,MCV为70FL,MCHC为214G/L,其可能为A正常B正细胞贫血C大细胞贫血D单纯小细胞贫血E小细胞低色素贫血27关于红细胞平均值的叙述下列哪项正确A红细胞平均值正常,提示红细胞形态无改变B贫血时红细胞平均值可能在正常范围CMCV小于正常,MCH小于正常,其MCHC必小于正常DMCV大于正常,MCH大于正常,其MCHC必大于正常EMCV、MCH、MCHC三者之间无联系28红细胞为461012/L,HCT为040,HB为130G/L,MCV为A3538FLB2826FLC87FLD115FLE325FL29正常成人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参考值范围A120150B110130C116146D106136E12515630RDW常用下列哪项表示A标准误B变异系数C均数D误差E偏差31RDW增大表明红细胞A体积增大B体积减小C体积大小不均一D形态异常E以上都不是32显微镜计数法成人网织红细胞绝对值的参考范围A2575109/LB2070109/LC200250109/LD100150109/LE1025109/L33MILLER窥盘小方格内计数的红细胞总数是500个,大方格内(含小方格面积)计数的网织红细胞总数是180个,网织红细胞是A002B004C005D0066E00734下列疾病中网织红细胞升高最显著的是A巨幼红细胞贫血B急性苯中毒C反复输血D急性溶血E地中海贫血35贫血伴轻度黄疸,网织红细胞计数007,最可能的诊断是A再生障碍性贫血B地中海贫血C脾功能亢进D急性白血病E溶血性贫血36目前血沉测定首选的方法A库氏法B温氏法C潘氏法D赖氏法E魏氏法37血沉测定时,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A41B51C32D21E3138关于血沉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红细胞越大越薄,血沉加快B心绞痛,血沉加快C红细胞增多症,血沉加快D免疫球蛋白增高,血沉减慢E高胆固醇血症,血沉减慢39计数池四角4个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数分别为37、39、40、41,则白细胞数为A39109/LB57109/LC68109/LD87109/LE78109/L40白细胞形态检查中描述正确的是A吉姆萨染色法对细胞核、寄生虫着色效果好,胞质和中性粒细胞着色较差B仪器法和手工法能提供白细胞形态改变的直接信息C正常血涂片常见到浆细胞和退化变性的白细胞D瑞氏染色和吉氏染色不能混合染色E毒性指数有中毒颗粒的中性粒细胞数/所计数的白细胞数41关于白细胞在血涂片中的分布情况描述正确的是A淋巴细胞多位于涂片的边缘B嗜碱性粒细胞多位于涂片的尾部C幼稚细胞多位于涂片的体部D中性粒细胞多位于涂片的头部E单核细胞多位于涂片的尾部和两侧42白细胞分类计数时应选择血涂片哪一部位进行有序的镜检A头部B体部C尾部D边缘E体尾交界43白细胞计数稀释液常用AHAYEM液B稀乙酸溶液C丙酮伊红稀释液D生理盐水E1甲醛的生理盐水44中性粒细胞升高的疾病常见于A流感7B伤寒C系统性红斑狼疮D心肌梗塞E疟疾45正常人血涂片中中性粒细胞核分叶最为多见的是A杆状核B二叶C三叶D四叶E五叶46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中性粒细胞核象右移,常表示A预后不良B预后良好C机体抵抗力好D骨髓造血功能旺盛E有严重感染47退行性核左移提示A机体的反应性强B骨髓造血功能旺盛C骨髓造血功能减低D感染程度较轻E预后良好48中性粒细胞胞核与胞质发育不平衡的表现A中毒颗粒B空泡CDHLE小体D棒状小体E染色质小体49中性粒细胞出现空泡,提示A细胞衰老B细胞发生吞噬现象C细胞核与胞质发育不平衡D细胞分裂E细胞融合50白细胞11109/L,淋巴细胞010,异型淋巴细胞015,最可能的诊断为A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B上呼吸道感染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D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扁桃体炎51放射线损伤引起白细胞中哪类细胞的形态和数量改变最为明显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E淋巴细胞52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会导致A中性粒细胞减低B嗜酸性粒细胞减低C红细胞减低D淋巴细胞升高E以上都不是53火焰状浆细胞形成原因A核蛋白体凝集物溶解B内质网充满球蛋白C脂肪变性D粘蛋白凝集物E内质网分泌球蛋白受阻54在电阻抗型血液分析仪中,哪项与脉冲振幅成正比A细胞的移动速度B细胞的数量C细胞的体积D细胞的比密E以上均不是55电阻抗型血液分析仪依据哪项对白细胞进行分类A白细胞的移动速度B白细胞自身的体积C白细胞的比密D加入溶血素后白细胞的体积8E白细胞胞浆内颗粒的大小56血细胞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者为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淋巴细胞E单核细胞57正常红细胞直方图主峰的分布区域A50125FLB50200FLC36360FLD3595FLE125200FL58正常红细胞直方图中,大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分布于A50125FLB50200FLC36360FLD3595FLE125200FL59血小板直方图右侧呈脱尾状,MCV低于正常,最有可能的是A红细胞碎片B血小板聚集C小红细胞干扰D大血小板增多E小血小板增多60血小板减低,MPV增高,提示A骨髓受抑制B骨髓病变C骨髓造血功能衰竭D血小板分布异常E骨髓正常,但外周血血小板破坏过多(二)、A1型题(否定型)1哪项不是衰老红细胞所具有的特征A细胞内酶活性降低B变形性降低C脆性增加D易被脾“阻滞”E红细胞膜表面所带负电荷增多,细胞间排斥效应增强2不能促进红细胞生成的是A雌激素B肾上腺素C红细胞生成素D糖皮质激素E雄激素3有关改良牛鲍氏计数板的描述错误的是A通过H型沟槽分割为两个相同的计数池B每个池分为9个大方格C盖玻片与计数池之间距离为001MMD每个大方格的面积为1MM2E中央大方格又用双线分为25个中方格4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不能将哪种血红蛋白转化为HICNAHBO2BHBREDCSHBDHBCOE以上都不是5下列有关HB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影响HB合成的激素为红细胞生成素和雌激素BHB是一种含色素辅基的结合蛋白质C组成HB的多肽链分为和两大类D铁原子只有处于亚铁状态才能与O2结合EHB分布靠近红细胞膜处最高,越往细胞中央越少96有关血红蛋白测定哪项不正确A多参数血细胞分析仪要经过HICN标准液校正后才能进行HB测定B十二烷基硫酸钠测定法是次选方法,能有效转化SHBC十二烷基硫酸钠测定法不能用吸光度A值直接计算HB浓度D叠氮高铁血红蛋白试剂有公害问题EHICN法需定期检查K值7正常人外周血涂片中不可能见到A裂红细胞B新月形红细胞C泪滴形细胞D口形细胞E椭圆形细胞8关于有核红细胞错误的说法是A幼稚细胞B1周之内婴幼儿的血涂片中可见少量C脾切除后,少量有核红细胞进入外周血D红细胞破坏后,外周血出现有核红细胞,说明骨髓增生减低E最常见于各种溶血性贫血9红细胞中不能找到哪种病原体A间日疟环状体B三日疟环状体C恶性疟环状体D三日疟裂殖体E恶性疟裂殖体10对血细胞比容叙述错误的是A血液分析仪中HCT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B贫血时HCT减低C抗凝血自然沉降后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的比值D临床可以根据HCT决定是否输液E手工法作为仪器的参考方法11对红细胞平均指数描述不正确的是A高脂血症或白细胞增多症使MCH假性增高B仪器法3个平均指数都是间接算出C各类患者红细胞平均指数相当稳定D可应用于血液分析仪的质量控制E作为贫血的形态学分类依据12对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描述哪项错误A最常见于叶酸及VITB12缺乏B易见豪焦小体、卡波氏环CMCV、RDW增高D分叶过多的中性粒细胞有助于诊断E低色素性红细胞多见13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细胞改变不正确的是A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减低B网织红细胞减少CRDW增大D退行性核左移E正细胞贫血14下列哪项在瑞氏染色血片中不可能见到A异型淋巴细胞B点彩红细胞C幼稚细胞D网织红细胞E以上都不是15下述有关网织红细胞概念,错误的是A属于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B胞质内残存嗜碱性物质RNAC骨髓中数量比外周血高D网状结构越多,表示细胞越幼稚E级是指红细胞内几乎被网织物充10满16网织红细胞测定的临床意义中,不正确的叙述是A观察贫血疗效B判断骨髓红细胞造血情况C鉴别诊断贫血的初筛指标D监测骨髓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状况E反映红细胞的功能17下列哪种情况红细胞沉降率不会加快A室温25B标本溶血C血沉管倾斜D抗凝剂浓度增加E以上都不是18ESR不加快的疾病是A恶性肿瘤B活动性肺结核C盆腔炎性包块D多发性骨髓瘤E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9血沉测定的意义中,错误的观点是A常规项目,但缺乏特异性B判断疾病是否活动的指标C动态血沉对了解疾病发展有重要意义D能作为健康人群的筛查E血沉正常不能排除肿瘤或其他恶性疾病20血液检验中,下列哪一项指标的参考值无性别差异A红细胞计数B白细胞计数C血红蛋白测定D血细胞比容E血沉21有关瑞氏染色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染色时间与细胞多少、室温有关B可以复染C冲洗时应先倒掉染液后再以流水冲洗D血片着色偏红时应适当调高缓冲液PH值E瑞氏染色和吉氏染色能混合染色22NCCLS使用的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方法中不包括A人工制备血涂片BEDTAK3抗凝的静脉血CROMANOWAKY染色液D油镜下计数100个白细胞E“城墙式”移动血涂片23有关中性粒细胞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病毒感染时,总数常正常或轻度降低B早晨较高,下午较低C运动、疼痛、情绪激动时升高D妊娠、分娩升高E出生后第69天和45岁两阶段与淋巴细胞数大致相等24类白血病反应不具有的特征是A有明确的病因B白细胞大多003为核象右移C白细胞总数升高,杆状核粒细胞010,表示有严重感染D炎症恢复期可见一过性核象右移E核象右移时,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减少1126中性粒细胞不升高的是A大面积烧伤B急性溶血C恶性肿瘤D胆囊炎E电离辐射27不引起核左移的疾病A恶性贫血B急性化脓性感染C急性溶血D粒细胞白血病E急性中毒28不属于中性粒细胞中毒改变的是A大小不均B空泡C中毒颗粒D豪焦小体EDHLE小体29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涂片中白细胞胞质不出现棒状小体的是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D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E以上都不是30淋巴细胞不增高的疾病是A流行性腮腺炎B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C结核D淋巴细胞性白血病E严重化脓性感染31下列疾病中外周血涂片不易出现浆细胞的是A多发性骨髓瘤BIGA型骨髓瘤C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D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E胰腺炎32嗜酸性粒细胞不升高的疾病A支气管哮喘B猩红热C伤寒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E血吸虫33白细胞稀释液不能破坏的细胞是A网织红细胞B有核红细胞C正常成熟红细胞D小红细胞E大红细胞34对VCS法检测原理理解错误的是A白细胞形态完全与体内状态相同B体积相同,但性质不同的细胞群无法区分C利用电阻抗原理测定细胞体积D应用电导性技术测量细胞内部结构E光散射技术可区分粒细胞类型35关于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的错误观点是A电阻抗型易受大血小板和非血小板颗粒的干扰B光散射型血小板计数准确性较高C光散射型中血小板的折射系数比红细胞高D高角度光散射检测细胞折射指数E低角度光散射测量细胞大小36三分群白细胞直方图上,中间细胞区不包括哪类细胞A单核细胞B中性粒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嗜碱性粒细胞E幼稚细胞37白细胞直方图中淋巴细胞左侧区域异常,最不可能的原因是A血小板聚集12B异型淋巴细胞C巨大血小板D有核红细胞E脂类颗粒38血小板不减少的疾病是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脾功能亢进C再生障碍性贫血D急性白血病E弥漫性血管内凝血39红细胞直方图不出现两个细胞峰的是A铁粒幼细胞性贫血B巨幼细胞性贫血治疗初期C缺铁性贫血治疗有效D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E以上都不是40MPV变化的临床意义中不正确的是AMPV减低,有出血倾向B白血病缓解期MPV增高C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MPV减低DMPV越小,骨髓受抑越严重EMPV持续低,说明感染未控制(三)、B1型题(配伍题)问题13A瑞氏染色B碱性亚甲基蓝染色C煌焦油蓝染色D墨汁染色E抗酸染色1白细胞分类2结核杆菌3网织红细胞问题46A40551012/LB45601012/LC35501012/LD60701012/LE50601012/L4成年男性红细胞计数参考值5成年女性红细胞计数参考值6新生儿红细胞计数参考值问题79A8092FLB80100FLC2734PGD2731PGE320360G/L7血细胞分析仪MCV参考值8血细胞分析仪MCH参考值9血细胞分析仪MCHC参考值问题1013A球形红细胞B裂红细胞C镰形红细胞D口形红细胞E棘形红细胞10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易见到11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易见到12红细胞含HBS易见到13脂蛋白缺乏症易见到问题1417A红细胞丢失过多B红细胞寿命缩短C造血原料不足D骨髓造血功能减退E神经、体液调节异常14消化性溃疡15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16铁粒幼细胞贫血17蚕豆病问题1821AMCV正常,RDW增高BMCV增大,RDW正常CMCV,RDW均正常DMCV,RDW均增高EMCV减少,RDW增高1318铁粒幼细胞贫血19再生障碍性贫血20巨幼细胞性贫血21缺铁性贫血问题2225A脂蛋白变性B脂肪变性C胞浆内残留的RNA变性D核碎裂或溶解后的残余物E异常溶酶体22豪焦小体23卡波氏环24CHEDIASKHIGASHI畸形25中性粒细胞空泡变性问题2629A050070B003008C0005005D000001E00100526成人中性杆状核粒细胞27成人嗜酸性粒细胞28成人嗜碱性粒细胞29成人单核细胞问题3032AHOWELLJOLLYSBODYBAUERBODYCDHLEBODYDRUSSELLBODYECABOTRING30急性粒细胞白血病31严重感染32多发性骨髓瘤问题3336APCVBMPVCRETDHDWREMONO33血小板平均体积34血细胞比容35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分布宽度36单核细胞百分率问题3740EDABVC1437缺铁性贫血38铁粒幼细胞性贫血39巨幼细胞性贫血40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二、填空题1红细胞计数医学决定水平_,应采取相应治疗措施;_为诊断贫血的界限;_应考虑输血。2正常状态,机体有99HB的铁原子呈_状态,称还原血红蛋白;1HB的铁原子呈_状态,称为_;只有_状态的HB才能与O2结合,此时称为_。3红细胞形态变化主要包括_、_、_和_。4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RMI_。5成人白细胞计数的参考值为_,新生儿为_,6月2岁为_。6根据发育阶段将粒细胞群划分为_、_、_、_和_五部分,白细胞计数反映的是_。7ICSH推荐在白细胞形态检查中使用的两种染料为_和_。8白细胞降低主要是中性粒细胞降低,粒细胞减低症是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_,粒细胞缺乏症则是低于_;中性粒细胞增高是指分叶核粒细胞超过_,绝对值计数超过_;单核细胞增多是指绝对值计数超过_;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是指绝对值计数超过_;嗜碱性粒细胞增多是指绝对值计数超过_。9在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中,乙醇、丙酮和乙二醇的作用是_,溴甲酚紫、伊红和石棉红的作用是_。10异型淋巴细胞分为3型,型又称为_,型为_,型为_。11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大致分为_和_法。12血液分析仪性能的评价主要包括_、_、_、_和_。三、判断题1网织红细胞计数仪测定网织红细胞,荧光强度越低,网织红细胞越幼稚。152某些病理情况下,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浓度不一定能正确反映全身红细胞总容量的多少。3潘氏法为血沉测定的标准法。4血液凝固使红细胞聚集,血沉加快。5分析白细胞分类变化的临床意义时,必须计算各类型白细胞的绝对值才有诊断参考价值。6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依据白细胞体积将其人为地分为三群,不够准确。四、名词解释1嗜碱性点彩红细胞2RDW3棒状小体4核右移5携带污染率6EBLM五、简答题1手工显微镜计数红细胞已不常用,但为什么仍不能被淘汰2红细胞形态变化主要包括那些方面3简述红细胞平均指数手工法和血液分析仪的检测原理4根据MCV/RDW特征将贫血划分为哪些类型,并分别举例典型的12种疾病5简述RPI的计算公式及其意义6血沉测定的方法学评价7白血病、非白血性白血病及类白血病反应血象改变的特点8白细胞分类计数质量控制中应注意哪些影响因素9淋巴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10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临床意义11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进行血细胞计数的检测原理12试述ICSH推荐的有关血液分析仪性能的评价方案。六、论述题1血红蛋白测定的主要方法及其方法学评价2网织红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3血沉变化的的临床意义4如何进行白细胞计数的质量控制和考核5中性粒细胞病理变化的临床指导意义6正常白细胞直方图和异常白细胞直方图各峰所代表的含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一)、A1型题(标准型)1D2B3C4A5B6D7A8C9B10A11B12B13B14D15C16C17A18C19A20E21A22A23B24D25C26E27B28C29C30B31C32A33B34D35E36E37A38A39E40A41E42E43B44D45C46A47C48C49B50A51E52B53B54C55D56B57A58E59C60E(二)、A1型题(否定型)161E2A3C4C5A6B7B8D9E10C11B12E13C14D15E16E17D18E19D20B21C22D23B24D25A26E27A28D29A30E31E32C33B34B35C36B37B38A39D40C(三)、B1型题(配伍题)1A2E3C4A5C6D7B8C9E10A11B12C13E14A15B16C17B18A19C20D21E22D23A24E25B26E27C28D29B30B31C32D33B34A35D36E37A38B39E40C二、填空题1高于681012/L,低于351012/L,低于151012/L2FE2,FE3,高铁血红蛋白,FE2,氧合血红蛋白3红细胞大小不一,血红蛋白含量变化,红细胞形态改变,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4MFRHFR/LFR1005410109/L,1520109/L,1112109/L6分裂池,成熟池,贮备池,循环池,边缘池,循环池7天青B,伊红Y815109/L,05109/L,70,7109/L,08109/L,05109/L,005109/L9保护嗜酸性粒细胞而破坏其它细胞,着染嗜酸性粒细胞10空泡型/浆细胞型,不规则型/单核细胞型,幼稚型11电阻抗,光散射12可比性,准确性,总重复性,精密度,线性范围三、判断题123456四、名词解释1嗜碱性点彩红细胞,简称点彩红细胞,指在瑞氏染色条件下,成熟红细胞或幼红细胞的胞质内出现形态不一的蓝色点状物,即核糖核酸RNA,属于未完全成熟红细胞,其颗粒大小不一、多少不等。2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由血液分析仪根据红细胞体积的直方图导出,反映所测标本中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异质程度,常用变异系数(CV)表示。3棒状小体在WRIGHT或GIEMSA染色的血涂片中,白细胞胞质中出现呈紫红色细杆状物质,长约16M,1条或数条不定,称为棒状小体。白血病细胞中见到棒状小体就可确诊为急性白血病。但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则不出现棒状小体。4核右移指中性粒细胞核分叶5叶以上者超过3则称为核右移,此常17伴有白细胞总数减低。可由于造血物质缺乏、脱氧核糖核酸减低或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所致。5携带污染率连续测定1份高值样本3次,结果记录为I1、I2、I3,然后立即测定1份低值样本3次,结果记录为J1、J2、J3;计算携带污染率()J1J3/I3J3。6循证检验医学EBLM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用当前最好的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体系,对临床实验检测结果进行严格的评价,为临床提供患者真实情况的最有价值的实验检测证据,这就是循证检验医学。五、简答题181手工显微镜法是传统的红细胞计数法,不需要特殊设备,但操作复杂、费时,现虽已不常用,但仍作为血液分析仪的校正;与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严重减少时的对照核实;血小板计数受小红细胞干扰时的校正。2主要包括红细胞大小不一小红细胞、大红细胞、巨红细胞、红细胞大小不均;血红蛋白含量变化正常色素性、低色素性、高色素性、多色性、细胞着色不一;红细胞形态改变球形细胞、椭圆形细胞、靶形细胞、口形细胞、镰形细胞、棘形细胞、新月形红细胞、泪滴形细胞、缗钱状形成、裂红细胞、红细胞形态不整,有核红细胞。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豪焦小体、卡波环、寄生虫。3手工法对同一抗凝血标本同时计数红细胞、测定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计算红细胞平均指数(FL)HCTMCVRBB(G/L)CT血液分析仪能直接导出MCV值,再结合仪器直接测定的RBC和HB,计算出MCH和MCHC(即MCHHB/RBC,MCHCHB/RBCMCV)。4贫血类型MCV/RDW特征常见疾病小细胞均一性MCV减少,RDW正常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小细胞不均一性MCV减少,RDW增高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正常体积均一性MCV、RDW均正常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正常体积不均一性MCV正常,RDW增高铁粒幼细胞贫血、骨髓纤维化大细胞均一性MCV增大,RDW正常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大细胞不均一性MCV、RDW均增高巨幼细胞贫血5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代表RET的生成相当于正常人的多少倍。由于生理和病理的不同情况下,RET从骨髓释放入外周血变为成熟红细胞所需的时间不同。若红细胞生成加速,未成熟的RET释放入血增加,此时RET血中生存期延长,这意味着RET计数增高将导致对红细胞实际生成速率的过高估计。为了纠正RET提前释放引起的计算偏差,提出用RPI来反映RET的生成的相对速率。计算公式PRIRET(被测HCT/正常人HCT)(1/RET成熟天数)6手工法包括魏氏法、潘氏法等,魏氏法简便实用,ICSH推荐为血沉测定的标准法;潘氏法与魏氏法测定相PG19关性甚好,采用手指采血,用血量少,尤其适用于儿童,但易混入组织液,目前已很少使用。手工法只能测定血沉某个时刻的最终结果,特异性差,其应用有很大的局限性。血沉仪可动态记录整个血沉过程的变化,描绘出红细胞沉降的曲线,反映了不同疾病或疾病不同阶段,血沉3个沉降阶段所存在的差异,为临床分析血沉测定结果提供了新的手段。其他技术包括微量法和血沉率ZSR。ZSR需要有特殊的离心仪器ZETAFUGE,其优点是测定不受年龄、性别、贫血及试验条件的影响,但该法尚未得到公认。7类白血病反应指机体在有明确病因的刺激下,出现白细胞数中度增高(大多100109L,可见各阶段的粒细胞,并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类白血病反应与白血病的进一步鉴别,尚须作骨髓检查、细胞化学染色和染色体检查等。非白血性白血病是指少数急性白血病其白细胞总数不高反而减低,其白细胞可4109L、4岁以上的儿童72109L、4岁以下的儿童9109L的一种征象。(1)生理性增多婴儿出生时淋巴细胞约占35,粒细胞占65,69D后淋巴细胞可达50,至23岁后淋巴细胞比例逐渐减低,粒细胞比例增高,逐渐达正常成人水平。(2)病理性增多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百日咳等。某些慢性感染,如结核病;肾移植术后;白血病,如急、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白血性淋巴肉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为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此时白细胞总数是减低的。淋巴细胞减低主要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严重化脓性感染。10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指成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05109/L。寄生虫病是最常见的病因;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仅次于寄生虫病的另一主要病因,见于支气管哮喘、坏死性血管炎、药20物过敏反应等;皮肤病,如湿疹等;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脾切除术后、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某些恶性肿瘤,如肺癌;某些传染病,如猩红热急性期;其他,如风湿性疾病、脑垂体前叶功能减低症等;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11根据血细胞相对非导电的性质,悬浮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血细胞颗粒在通过计数小孔时可引起电阻的变化,于是瞬间引起了电压变化而出现一个脉冲信号。脉冲信号变化的程度取决于非导电性细胞体积的大小,细胞体积越大产生的脉冲振幅越高,记录脉冲的数量就可测定细胞的数量。这些脉冲信号经过放大、阈值调节、甄别、整形、计数及自动控制保护系统,最终可打印出数据报告。12ICSH推荐的血液分析仪性能的评价方案包括可比性指血液分析仪一些血液学测定结果与常规方法所测结果相比较。准确性是指测定结果与真值一致性的程度。真值是用决定的方法或参考方法才能得到。总重复性指同一份标本多次测量的结果间接近的程度。精密度分为批内、批间两种,前者是对同一批样本重复测定结果的评价,后者是对两批或两批以上样本重复测定结果的评价。线性范围评价血液分析仪的测定值与稀释倍数是否呈比例关系,求出仪器的最佳线性范围。测定值与稀释倍数之间的线性关系范围越宽越理想。六、论述题1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HICN)为国际标准参考方法。操作简单、显色快且结果稳定可靠,可检测除SHB外的各种血红蛋白。该法强调仪器、比色杯、试剂及操作的标准化,但实际很难达到上述要求。采用HICN参考液,通过绘制标准曲线求出K值来校正结果,故定期地检查K值十分重要。KCN有剧毒,并存在高白细胞和高球蛋白血症可致试剂混浊,以及HBCO转化较慢等问题。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血红蛋白测定法可替代HICN法。SDS与HB作用(除SHB外),生成SDSHB棕红色化合物,其吸收峰在538NM,但不能用吸光度A直接计算HB浓度。SDS可用HICN法定值的抗凝血或溶血液,制备标准工作曲线。本法操作简单,呈色稳定,准确性和精确性符合要求,且无公害,为次选方法。SDS本身质量差异较大,且破坏白细胞,不适用于同时有白细胞计数和HB测定的血细胞分析仪上使用。叠氮高铁血红蛋白(HIN3)测定法具有与HICN测定法相似的优点,显色快而稳定,试剂毒性仅为HICN者的1/7,但仍存在公害问题。碱羟血红蛋白(AHD575)测定法,试剂简单,不含有毒剂,呈色稳定,可用氯化血红素作标准品。但此法在血液分析仪中的应用受限。沙利法为传统方法,操作简单,但误差较大,已被淘汰。多参数血液分析仪测HB逐步取代手工法,操作简单、快速,同时可以21获得多项红细胞的参数。其测定原理多采用HICN法,但由于各型号仪器使用的溶血剂不同,形成HB的衍生物不同。仪器要经过HICN标准液校正后,才能进行HB测定。2网织红细胞计数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当骨髓网织红细胞增多而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减少时,可提示释放障碍;骨髓和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均增加,数量比为11时,则认为释放增加。(1)判断骨髓红细胞造血情况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生成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尤其急性溶血)、急性失血;放化疗后,造血恢复期可见RET短暂和迅速增高,是骨髓恢复较敏感的指标;红系无效造血时,骨髓红系增生活跃,而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仅轻度增高。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障危象。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网织红细胞计数常低于0005,网织红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为其诊断标准之一。(2)观察贫血疗效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疗效判断。RET是贫血患者随访检查的项目之一。(3)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造血恢复骨髓移植后第21天,若RET15109L,常表示无移植并发症;若RET7109L。包括(1)反应性增多是机体对各种病因刺激的应激反应,贮备池或边缘池粒细胞进入血循环,且大多为成熟的分叶核粒细胞或较成熟的杆状核粒细胞。急性感染或炎症是最常见的原因,尤其是化脓性球菌感染。其增高程度与病原体种类、感染部位和程度以及机体的反应性等有关。广泛组织损伤或坏死。急性溶血。急性失血。急性中毒。恶性肿瘤。其他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应用皮质激素等。(2)异常增生性增多为造血干细23胞克隆性疾病,造血组织中粒细胞大量增生,见于粒细胞白血病和骨髓增殖性疾病;主要是病理性粒细胞(如白血病细胞)的原始或幼稚粒细胞大量增生,释放至外周血。白血病急性白血病,以幼稚白血病细胞增多为主。慢性白血病,以成熟的白血病细胞增高为主。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中性粒细胞减低指绝对值低于15109L称为粒细胞减低症;低于05109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1)感染见于伤寒、副伤寒、流感等。(2)血液病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非白血性白血病。(3)慢性理化损伤。(4)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等。(5)脾功能亢进。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1)核左移指外周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和)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时称为核左移。包括再生性左移,指核左移伴有白细胞总数增高者,表示机体的反应性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见于感染、急性中毒等。退行性左移,指核左移而白细胞总数不增高、甚至减低者。提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严重感染,表示机体反应性低下,骨髓释放粒细胞的功能受抑制。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低症,(2)核右移指中性粒细胞核分叶5叶以上者3则称为核右移,此时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减低。可由于造血物质缺乏、脱氧核糖核酸减低或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所致。主要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等;炎症恢复期,为一过性核右移;但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则表示预后不良。6电阻抗型血液分析仪在35450FL范围内将血细胞分为3群。(1)正常白细胞直方图的左侧峰又高又陡,跨越3595FL,定为淋巴细胞峰小细胞群,以成熟小淋巴细胞为主;最右侧峰又低又宽,跨越160450FL,定为中性粒细胞峰大细胞群,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包含杆状核细胞和晚幼粒细胞;左右两峰之间的谷之间较平坦区,定为单个核细胞区中间细胞群,主要以单核细胞为主,也含有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及白血病细胞等。(2)异常直方图通常的含义淋巴细胞峰左侧区域异常,可能有血小板聚集、巨大血小板、有核红细胞、未溶解红细胞、蛋白质或脂类颗粒;淋巴细胞峰与单核细胞区之间区域异常,可能有异型淋巴细胞、浆细胞、非典型细胞、原始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单核细胞区与中性粒细胞峰之间区域异常,可能有未成熟的中性粒细胞群、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峰右侧区域异常,表示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增多;出现多部位报警,表示同时存在2种或2种以上的异常。(洪敏、唐爱国)24第三章血栓和止血一般检验一、选择题一、A1型题(标准型)1血小板聚集是指A血小板与红细胞、白细胞的相互粘附B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发生粘附C血小板与血管内皮细胞下胶原的粘附D血小板与凝血因子的相互粘附E血小板与胶原纤维、红细胞、白细胞的相互粘附2具有促进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是A血小板活化因子(PAF)B血小板第3因子(PF3)C血小板第4因子(PF4)D血小板促生长因子(PDGF)E血小板生长素(TPO)3下列血小板聚集诱导剂,哪一种最强AADPB肾上腺素C凝血酶DTXA2E胶原4血小板颗粒内容物为AFG、VWF和ADPBFG、VWF和ATPCFG、VWF和TGDFG、TG和5HTEFG、PF4和5HT5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A激活FB激活FC提供ADPD提供血小板第3因子E提供FV6血小板膜糖蛋白BA的作用是A参与血块收缩B参与粘附反应C参与释放反应D参与聚集反应E参与凝血7参与初期止血的基本因素为A血管、凝血因子和纤溶系统B血管、血小板C凝血因子、血小板D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E凝血因子、血小板和抗凝物质8活化蛋白C主要能灭活下列哪些因子AFA和FABFA和FACFA和FADATEHC9下列物质哪一种有利于止血APGI2BTPACATDPAIE肝素10用罗马数字表示凝血因子,其中缺下列哪一因子A因子B因子25C因子D因子E因子11在凝血过程中,哪几种因子形成复合物发挥作用AFA、FA、PF3、CA2BFA、FA、PF3、CA2CF、F、F、磷脂、CA2DF、FA、FCA2EFA、FA、FCA212内源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是A因子B因子C因子D因子E因子13抑制凝血酶活性最主要的物质是A抗凝血酶B抗凝血酶C抗凝血酶D抗凝血酶E抗凝血酶14对凝血酶敏感的凝血因子是下列哪一组A因子、B因子、PK、HMQKC因子、D因子、E因子、15凝血过程中起反馈加速(催化)作用的因子是A钙离子B组织凝血活酶C因子D接触因子E凝血酶16内、外凝血系统形成凝血活酶都需要哪种凝血因子AFBFCFDTFEF17在纤维蛋白降解过程中,由可溶性纤维蛋白形成不溶性纤维蛋白的过程,除钙离子外,还需要哪种凝血因子AFBFACFDFAEFA18下列哪项是继发性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TFPIFDPTFVWFD二聚体19决定出血时间延长的主要因素是下列哪项因子减少因子减少因子减少因子减少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异常20出血时间延长见于下列哪种疾病血友病A血友病B血友病C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21出血时间正常可见于因子缺乏症26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血小板功能异常血管性血友病药物影响如阿司匹林22出血时间测定是反映下列哪一对主要矛盾的平衡关系PGI2TXA2CAMPCGMP凝血酶和纤溶酶以上都是以上都不是23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检测的因子为F、F、F、F、FF、F、F、F、FF、F、F、F、FF、F、F、FF、F、F、F、F24白陶土可激活的凝血因子是25肝素治疗时,APTT一般维持在正常对照的多少倍比较合适0510153035455060657526患者PT15秒/对照13秒,APTT36秒/对照35秒。临床有出血症状,提示可能缺乏FFFFF27患者自幼反复关节腔出血,查APTT65秒,PT13秒。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25秒参考值1014秒,但能被正常血清纠正。该患者最可能缺乏的凝血因子是FFFFF28慢性肝病患者,近来有皮肤瘀斑,检查TT28秒/对照16秒,被甲苯胺蓝纠正至21秒,不被正常血浆和纤维蛋白原纠正,应考虑下列何种情况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血中FDP增高血中存在类肝素物质凝血因子缺乏29正常成人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是24G/L25G/L23G/L34G/L13G/L30监测普通肝素治疗时首选的指标是PTAPTTBTFDP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31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有F、F、F和F27F、F和FF、F、F和FF、F和FF、F和F32维生素K缺乏可引起凝血酶原合成增加凝血时间正常凝血时间缩短凝血时间延长出血时间延长33临床疑为DIC,应选择下列哪组筛选试验PT、APTT、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PT、纤维蛋白原测定血小板计数、血块收缩、BTCT(试管法)、PT、APTTBT、束臂试验、CT(试管法)34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出血的实验室筛选试验,其主要阳性结果可以是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束臂试验()血小板减少,凝血时间延长,血块退缩时间延长血小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