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学习方略】高中语文 5《米洛斯的维纳斯 》课件 鲁人版必修4.ppt_第1页
【全程学习方略】高中语文 5《米洛斯的维纳斯 》课件 鲁人版必修4.ppt_第2页
【全程学习方略】高中语文 5《米洛斯的维纳斯 》课件 鲁人版必修4.ppt_第3页
【全程学习方略】高中语文 5《米洛斯的维纳斯 》课件 鲁人版必修4.ppt_第4页
【全程学习方略】高中语文 5《米洛斯的维纳斯 》课件 鲁人版必修4.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自主预习学业达标评价素能综合检测,阅读课文14段,完成16题。1.第1段中被称为“作品命运”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说它“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答:_【解析】联系作者观点来看,维纳斯失去双臂之后获得了不可思议的艺术效果。艺术效果决定作品的命运,维纳斯神奇的艺术效果提升了这尊雕像的艺术价值,使她超越时空,走向世界,走向永恒,成为不朽的杰作。参考答案:被称为“作品命运”的东西是指作品的散失、偶然发掘、缺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人们为求得完整美而作出的设想和追求。因为烘托作品的这些“遭遇”都不是创作者有意安排的,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说“同创作者毫无关系”。,2.第2段中说“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这里的“特殊”和“普遍”具体指什么?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能力。要联系具体语境和作者的主要观点来理解。参考答案:“特殊”是指完好无损的、单一的、特定的那一尊雕像;“普遍”是指缺损的、变成了不确定不具体的、带有了普遍意义的那一尊雕像,许许多多为人们所想象的包含了无数可能的那些雕像。,3.第3段末说:“人们只要一度被这神秘气氛所迷,必将暗自畏惧两条一览无遗的胳膊会重新出现在这座雕像上。哪怕那是两条如何令人销魂勾魄的玉臂!”作者的这种说法是不是太武断?如果真的是一尊完好无损的雕像,难道就不美吗?作者为什么这样说?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审美观点的全面理解。这句话看似“武断”,实际是对“缺憾美”的无比欣赏。回答这三个问题必须紧扣作者的审美观点。参考答案:双臂残缺的维纳斯具有“丧失”的美感,迷人的神秘气氛,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如果一旦复原,就没有这种美感和气氛了,欣赏的价值就差远了。所以说作者这种说法并不武断,而恰恰说明作者对“缺憾美”的高度认可。,4.为什么说“这艺术效果一半是由偶然所产生”?答:_参考答案:雕像原本就是一个美的典型,它是产生后来的艺术效果的一个因素;偶然失去双臂,为人们提供了无限可能的想象空间,这是产生艺术效果的另一个因素。,5.既然“为复原所做的一切尝试,都是顺理成章的”,作者又为什么认为那些方案“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和文意的理解。解答此题,抓住“顺理成章”和“倒人胃口”两个关键词,联系文段上下句作答即可。参考答案:所有复原的手臂都与残缺的维纳斯非常协调搭配,但是复原后的维纳斯只是追求艺术效果上的数量变化,却毁灭了其在质量上的提升和飞跃,并束缚了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6.“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说出“无”和“有”的具体含义。答:_参考答案:“无”失去双臂,不具体的、包孕着无数可能的、引发人们不尽梦幻和想象的雕像;“有”双臂不缺损,具体的、单一的、实在的、凝固的、限制人们想象的雕像。,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譬如()烘托()峪口()气氛()b.丰腴()擎着()孕育()毋庸赘言()c.回溯()玉笏()媒介()出神入化()d.魅力()驰骋()匀称()迥然不同()【解析】选a。b项中“擎”应读;c项中“溯”应读;d项中“称”应读,“迥”应读。,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倒人胃口销魂勾魄顺理成章b.出乎意料完好无损不可思义c.烘云托月百看不厌娆有兴趣d.奇谈怪论骄揉造作浮想联翩【解析】选a。b.义议;c.娆饶;d.骄矫。,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主要以纸张为_的信息传递方式,使得信息实现以“光速”在全球传播。在服装、纸牌和背景灯下,用演员队型的不断变化,_出充满动感的图形,是本届全国中运会开幕式区别于其他大型活动开幕式的最大特色。宝山沪剧团以南江县原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王瑛的事迹为_创作的大型沪剧红叶魂,于7月31日起在宝山区委党校演出。a.媒介变换原型b.媒体变换原形c.媒介变幻原形d.媒体变幻原型,【解析】选a。“媒介”指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媒体”指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如报刊、广播、广告等。“变幻”指不规则地改变;“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原型”指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原形”则指原来的形状,本来面目(含贬义)。,【解析】选a。本题考查常见成语在生活中的运用,要结合成语具体含义和具体的语境来辨析正误。“标新立异”是指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词义与语境不符。,5.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针对金融危机蔓延全球,胡锦涛主席强调,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是继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尽快恢复市场信心,遏制金融危机扩散和蔓延。b.冼星海的音乐理论和实践,对中国音乐的发展,过去不仅起过重要的作用,就是今天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c.上海大众25年来披荆斩棘,以累计500万辆的销售成绩,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光辉历程和辉煌成就,并为国庆6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d.他在遗嘱中明确表示,万一若在事故中丧生,他的全部财产都将捐献给红十字基金会。,【解析】选c。a.成分残缺,应为“针对情况”;b.语序不当,应改为“不仅过去起过重要的作用”;d.“万一”和“若”语意重复。,6.根据下面提供的体育比赛信息,任选其中两个赛场各拟写一句话新闻予以报道。要求用“某某队以某某队”的句式,简明、恰切、具体地反映赛事,注意语言变化。2010年世界杯预选赛各赛区的比赛在2009年4月1日继续进行,其中几个赛场的部分比赛信息如下:南美赛场,阿根廷队与玻利维亚队的比赛结果是16;欧洲赛场,德国队与威尔士队的比赛结果是20;亚洲赛场,韩国队与韩鲜队的比赛结果是10。(资料来源:人民日报2009年4月3日)南美赛场:_欧洲赛场:_亚洲赛场:_,答案:南美赛场:阿根廷队以16的悬殊比分惨败玻利维亚队;欧洲赛场:德国队以20的明显强势轻取威尔士队;亚洲赛场:韩国队以10的微弱优势险胜朝鲜队。,7.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音乐家常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源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美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答:_【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把此句改写成排比句,只要做到陈述对象一致,句式大体相同,连贯顺畅即可。参考答案:音乐家的灵感常成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的灵感常成为优美的辞章,画家的灵感常成为完美的构图,一般人的灵感常是霎时的喜悦。,8.按照“因而”的句式补全下列语段,使上下文语意贯通,构成排比。缺憾也是一种美。维纳斯因断臂而“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_;飞燕因瘦而更显其轻盈迷人之姿;_;戴安娜则因早逝而给人们留下了一个永远光辉灿烂的形象。缺憾让美永存。【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句式仿写能力。题目明确告诉我们了“因而”的句式,只要我们联系历史和现实生活找到体现缺憾美的恰当例子即可。参考答案:玉环因肥而更显其雍容典雅之态西子因病而更增其娇媚婉转之韵,9.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a.艺术追求的是美,但也离不开真。b.有了科学性,艺术表达就会有美感。c.科学家在追求“真”的同时,有时也会感受到“美”。d.科技创新主要是形象思维的产物,但也离不开理性思维的辅助。e.文中所说的“职业的痴呆”,是指对自己从事的职业缺乏了解。,【解析】选a、c。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b项“有了科学性,艺术表达就会有美感”是错误的,第二自然段中有“无科学性,艺术表达就不会有美感”,“科学性”不是“艺术表达有美感”的充分条件。d项“科技创新主要是形象思维的产物,但也离不开理性思维的辅助”是错误的,从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科学发现并不只是理性思维的产物,它还依赖于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依赖于人们的灵感和顿悟”中可找到依据。e项“文中所说的职业的痴呆,是指对自己从事的职业缺乏了解”是错误的,从文中所举达尔文、许国志的例子看,“职业的痴呆”应是指对自己不从事的职业缺乏了解。,10.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艺术与科学、美与真,有重叠、有交融”的是()a.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电报。b.毛泽东说,木兰花慢含有地圆的意思。c.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美学诞生了。d.艺术创新需要感性、直觉与顿悟。,【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重要语句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艺术与科学、美与真,有重叠、有交融”强调的是科学并不只是理性思维的产物,它还依赖于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依赖于人们的灵感和顿悟;艺术也并不只是感性思维的产物,它同样需要科学,“无科学性,艺术表达就不会有美感”。题干强调的是两者的关系,而d项只是从艺术本身的角度来说明艺术创新的条件,与题干不照应,因而是错误的。,11.本文第二段和第四段都谈到了艺术的科学性问题,这是重复吗?请说明理由。答:_【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这类问题需要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作者是按照什么思路来写的?为什么第二段和第四段都写艺术的科学性?为什么不合并在一起?通过层层分析,不难得出作者写作的角度是不一样的,第二段是从艺术表达技巧(形式)角度来写,而第四段则是从艺术表现的内容方面来写,由此找到了解答问题的关键。然后根据文段内容,概括答案即可。,答案:不重复。第二段是说艺术的表达技巧需要适中,符合客观规律,因而有科学性;第四段则说艺术作品表现的内容,能够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因而有科学性。,12.从事科学研究与艺术创作的人,分别要怎么做,才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更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答:_【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观点的概括能力。本文的观点是“我们要不断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