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方法和我们的关系1.学术与和方法的关系:得法意味着成功。方法是抵达真理的路径。鲤鱼跳龙门。动机目的。研究对象、研究主体研究结论。2.如何治学: 才 学 识 德。非识无以断其义,非才无以善其文,非學无以练其事 。”才、学、识三者,得一不易,而兼三尤難。3.方法对我们的意义。寻觅原乡,回归自我。(成人)我是谁?提升思维,化知成识。(成大人)仁且智把握人生,实现价值。(做人)自我与实现认识社会,铸就辉煌。(做大人)知事与治世第2讲 马克思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例一.马克思是怎样成为马克思的?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同时代的人相比,马克思恩格斯面对的认识对象并无二致,但是,他们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他人(如费尔巴哈)并没有创立,为什么?对象相同,结论不同,必定是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使用了不同于他人的方法。这个方法是什么?二.费尔巴哈不能创立到唯物史观原因不能从实践出发研究自然界(现实世界)不能从实践出发研究人类社会(自然的历史)不能从实践出发理解人和人的认识(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革命的反映论)直观性、形而上学性。马克思恩格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科学结论。对象是一样的,但对对象的认识结果却迥然有别,为什么?三.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把握和解决时代问题的?马克思恩格斯如何认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自身、人的认识、经济、政治、文化?他们究竟得出了什么结论?所得出的这些结论和他使用的方法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四、.马克思恩格斯如何和解决时代问题?1.自然的奥妙与认识自然的方法。2.社会历史之谜的破解与认识社会历史的方法3.人类对自身的探寻与认识人的方法4. 思维的秘密与认识思维的方法5. 物质利益难题与认识经济的方法6. “苦恼的疑问”与认识政治的方法7. 文化的追问与认识文化的方法1. 自然的奥妙与认识自然的方法。阐明传统哲学和社会科学认识自然界的贡献和局限,说明马克思主义认识自然界的视角转换和方法论变革,让学生懂得马克思主义认识和把握物质世界的基本方法,懂得马克思的现实世界理论与旧哲学抽象世界理论之不同。2.社会历史之谜的破解与认识社会历史的方法阐明以往哲学和社会科学在破解社会历史之谜过程中取得的进展和不足,了解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在认识社会历史过程中的贡献和局限,说明马克思主义认识人类社会的根本方法,让学生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方法论对旧的社会历史理论的超越。3. 人类对自身的探寻与认识人的方法阐明以往哲学和社会科学对人和人性问题的探讨,了解中国传统人性理论和西方人学理论的失误和不足,让学生懂得马克思主义研究人的正确方法、以及对人性和人的本质理论的科学解答。4. 思维的秘密与认识思维的方法阐明以往哲学和社会科学探讨认识问题取得的成就和不足,了解经验主义和基于经验主义之上的实证主义、理性主义和基于理性主义之上的建构主义这两类不同的认识方法,让学生懂得马克思主义认识方法的形成及其对认识本质的阐释,了解马克思主义把握和揭示思维奥妙的科学方法。5. 物质利益难题与认识经济的方法阐明传统哲学和社会科学探讨社会问题时对“物质利益难题”的忽视,了解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的经济学转向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掌握马克思主义研究经济的基本方法和取得的伟大成就。6. “苦恼的疑问”与认识政治的方法阐明传统哲学和社会科学对政治的基本认识,了解自然主义和实证主义、唯意志论和目的论对政治的错误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的基本方法及其对政治的科学认识。7. 文化的追问与认识文化的方法阐明传统哲学和社会科学对研究文化问题时的失误,了解当代西方哲学社会科学对待文化的基本态度、观点和研究文化的基本方法(文明相对论、文化生长论、文明冲突论、文化模式论、文明本能论等),掌握马克思主义研究文化的基本方法及其对文化问题的科学解答,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路径。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自身、人的认识、经济、政治、文化等七个方面,说明马克思主义认识和把握世界方法的不同于前人之处,凸显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本特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马克思怎样看世界?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大纲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就于布鲁塞尔,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后的一篇论纲,供进一步研究用的匆匆写成的笔记,根本没有打算付印。提纲是篇什么样的论著?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全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大纲。近几年的哲学和理论界热点问题的论争,大多和提纲有关。提纲一书的内容新唯物主义新在哪里?唯物史观高在哪里?“主观唯心主义”如何启发了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康德费希特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一句话:马克思为什么会成为马克思?所有这些秘密的破解皆在不足1500字的提纲中。一、 马克思为什么能够正确地认识自然界(1、5条 )人究竟应该怎样看世界?马克思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什么是现实的世界?什么是抽象的世界?拒斥抽象王国?(一)、从实践出发理解世界的要义(拒斥抽象的世界)康德哲学的启示:促成了马克思哲学视角的转换主客体相统一的视角旧唯物主义单纯客体的视角唯心主义单纯主体的视角高扬人的主体意识1、形成了现实世界的理论。改造的对象,人化的自然。月亮在人不看他的时候是否存在?马克思说:“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的自然界,不是费尔巴哈生活其中的世界,因而对费尔巴哈来说也是无。”“但是,被抽象地理解的,自为的(旧版译为“孤立的”),被确定(旧版译为:被固定为)为与人分割(旧版译为:分离)开来的自然界,对人来说也是无。”(全集新版,第三卷,第335页)这个“无” 不是没有,而是无意义,对人来说,没有价值。2.把实践纳入到哲学视野中,强调对世界的改造。从实践和主体出发,将物质世界作为人类实践所指向的进入了主体视域的世界,没有进入主体视域和实践领域的存在只是抽象的存在,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但并非真正的不存在。3、中国哲学对客体理论的阐释何谓“心外无物”。南镇观花。“未看此花,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在汝心中一时明白起来。”“寂”不是空无,而是没有关系,即“未看此花”时,花和人心没有关系,并非花真的不存在;待到看时,花的颜色便“一时明白起来”,由于有了人的观照参与,花就成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打上了人的烙印,因此而被赋予了人的精神力量,花与人心建立起了联系。(二)、从主体出发理解周围世界(反对直观的世界)1.费希特的启示:自我的非我。没有主体就没有客体。2、马克思对费希特的扬弃现实世界的内容是什么?世界必须作为人的对象存在,作为体现主体的本质力量的存在才有意义,所以马克思说:“世界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新版全集,第3卷,第306页)这个世界打上了人的意志的烙印,是活生生的世界。3、中国哲学对现世界内容的阐释王阳明和弟子论“天心”。物即事也。意之所在便是物。客体中的主体因素:中国唐宋以来特别推崇山水画,山水画体现的是人个体对宇宙世界的体悟。(三)、实践人道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1、实践人道主义与纯粹的人道主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产主义作为私有财产的扬弃就是对真正人的生活这种人的不可剥夺的财产要求,就是实践人道主义的生成。” 42卷,第174页。“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1979年版第42卷第120页; 1844年的神圣家族:对真正的人道主义说来,没有比唯灵论即思辨唯心主义更危险的敌人了)。2.实践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形态:“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3、实践唯物主义视野下的自然:历史的自然。马克思批评他把自然和历史相割裂,反对自然和历史的对立。 “费尔巴哈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一来就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4、实践唯物主义视野下的历史:自然的历史。德意志意识形态:“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他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在他那里,唯物主义和历史是彼此完全脱离的。”(新版1卷,78页)总结:马克思主义不是人学空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不是一种纯自然主义,而是和纯自然主义相对应的自然主义,即把自然看作是历史的自然。完成了的人道主义。不是关于人本身的人道主义,而是包含着把人从自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的人道主义,包含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人道主义,对必然性有正确认识和把握的人道主义。即把历史看作是自然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是真正高扬人的旗帜的理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提纲第一条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到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gegenstandliche】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第五条:“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性的直观;但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感性的活动。”与马克思第一条的表述相比较:“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恩格斯1888年的修正:“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马恩在根本上的一致性。二、 马克思认识会历史理论的方法(3条和8条)环境和人的关系(环境决定人?还是人创造了环境?)社会的本质是什么?新唯物主义视野下的人类社会(人应该怎样看社会)请看提纲的第三条和第八条。(一) 爱尔维修的尴尬和困惑:马克思对社会本质问题的追问1758年论精神的困惑。87年后马克思的回应。既不能说环境决定人,也不能说人决定环境,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改变都是由实践决定的。这就超越并解决了爱尔维修这两个判断之间的对立和矛盾。马克思这一理论贡献的意义决不仅仅止于此,而在于从此出发,把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归结为实践;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把人的改变归结为实践。这就科学地解决了社会的本质和人的本质这一关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面貌的重大理论问题,确立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提纲第三条: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一定把社会分成两部份,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二)马克思对社会本质的明确解答第八条: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1845年的原文:Alles gesellschaftliche Leben ist wesentlich praktisch。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恩格斯1888年附录中的原文是:Das gesellschaftliche Leben ist wesentlich praktisch。省去了马克思原稿中的“全部”一词。社会的本质是实践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恰好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三条的思想相呼应,两者共同构成了唯物史观的核心和基石。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表明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应该从实践出发才能得以说明,实践“是整个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础”。无论是社会存在还是社会意识,包括看似荒诞不经的各种神秘现象,都能够在实践基础上得 到说明。“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同上,第56页)1、社会历史完全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2、实践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3、实践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4、实践构成了全部社会关系。5、实践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三、马克思认识人的方法(6、7、9条)爱尔维修的尴尬和困惑。费尔巴哈的迷茫:人的本质。马克思的解答。现实的人与抽象的人。(一) 费尔巴哈的迷茫:人的本质1、人的本质是孤立个体的特性吗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费尔巴哈不是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撇开历史的进程,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类个体。(离开历史活动)()所以,他只能把人类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在静止中把握人的本质)个体的存在是否可能?人的本质是与个体自我选择(如何理解存在先于本质?)。个人的成功与自我奋斗。个体选择的社会制约性。个体的完满与人类的幸福。个体的能动性与人类历史的大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七条:所以,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实际上是属於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第九条: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2、人的本质是抽象的共性吗?理性、情感、意志是否是人们的本质?仁义礼智信是否是人类共有的吗?存在普世价值吗?普世的概念与普世的内容。(二)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解答人的本质问题的解释,马克思有两处经典的论述。1、人的本质是劳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的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73页)。2、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6页)如何理解这两种说法及彼此间的关系是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的关键,众多的分歧也正是因此而生。劳动本质论(实践本质论),强调后者的则主张社会关系本质论。3、实践“是整个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础”全部社会关系则是实践的表现形式。“物质关系不过是他们的物质的和个体的活动所借以实现的必然形式罢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532页) 人“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从而“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73页)。3、劳动本质论与社会关系本质论的统一一切社会关系皆生成于劳动中劳动本质论是从人的本质的内在依据上说社会关系本质论是从人的本质的现实表现上说一是异于禽兽者,一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四)中国传统哲学解答人性问题的误区1、善端与善性“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认为,人所固有的四种“善端”,是善的源头,具有了四端的人性是善的。善端还不等于善行。孺子落井,人皆会生同情与怜悯之心,并有去救小孩的冲动,但在未付诸行动之前,这只是善端,而不能叫做善行;只有参与了抢救小孩的行动,将这善端付诸于实施,这才是善行。真正的善是善端和善行的统一。2、性恶论荀子(298238)为代表。“性者,本始材朴也。”“生之所以然”为性。人生而具有的自然本性就是人性。“生而好利”“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人“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好利恶害”等等。这些自然本性是人性,也是人之为恶的根源。人性本恶,善自何而来?“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伪”就是人为的意思,善是人在后天的学习修养中形成的。礼仪不是先天的性,而是后天的“积伪”,积伪成善,故“涂之人皆可以为禹”。3、性有善有恶在先秦时以世硕、漆雕开为代表。世硕是战国初人,其著世子早佚。据王充论衡本性载: “周人世硕,以为人性有善有恶。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恶性,养而致之则恶长。如此,性情各有阴阳,善恶在所养焉。故世子作养性书一篇。密子贱、漆雕开、公孙尼子之徒,亦论性情,与世子相出入,皆言性有善有恶。”世硕是中国哲学史上最早倡导性有善有恶的人。性有善有恶论者看到了人性的复杂性,认为单纯的性善论或性恶论都不足以全面概括人的本性,而认为人性本身就包含了善与恶。扬雄提出“善恶混”,董仲舒性三品、韩愈上中下三品,皆滥觞于此。张载和朱熹发展完善了这种观点。张载和朱熹都将人性分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两部分:天地之性是一种先验的善性,人禀受于天地的先天具有的道德理性,是善的;是人所共有的,每个人都具有相同的善性。天地之性是人善的根源。恶则来源于人性的另一部分气质之性。“气质之性”就是人生之时从天地之间禀受来的物质性的气,形成了人的物质形体,同时也形成了人性中的欲望,因为人的身体及其器官产生了衣食温饱等的欲望。气质之性是恶的根源。张载和朱熹的有善有恶论是以性善为基础将性善论和性恶论进行了整合,既表达了人对于物质的需求,更注重人的精神需求,形成了中国古代比较全面的人性论。4、性无善无恶论以告子(告不害)为代表。告不害(前420年350年),战国中期人。他的著作早就佚失,有关他的思想材料,主要见于孟子告子上。人性是先天的本能属性,不应该区分善恶,故无善恶。这是中国哲学史上关于性无善无恶论的最早的表述。“性无善无恶也”“生之谓性”,“食色性也”。“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与不善,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告子上)“性犹杞柳也,义犹杯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杯棬。” 这是中国哲学史上关于性无善无恶论的最早的表述。这一观点的积极之处在于他看到了,善恶道德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后天养成的。比如说,杞柳是先天的材质,可以把它编为杯棬,也可以把它编为箱子,或其他东西,在这里杯棬、箱子等就是后天生成的。把仁义说成是人先天就有的,旧如同视杞柳为杯卷一样,是可笑的。孟子不同意,力主人之天性有别:“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欤?” (告子上)。第一,自然性不是人性,更不是人的本质。把人的本质还原到自然属性那里。性恶论、性无善无恶论,着眼点在于人的自然而然、与生具有的天赋属性。没有把对人的本质的探讨放到社会属性的视野下予以关照,而是把视角转到了自然属性上,在人的生命存在和延续上强调人的物质需要。第二,性善论和性有善有恶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的社会属性,但他们将作为人的本质的一个层面的社会性先验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将社会属性还原为自然属性。第三,传统人性论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认为只有先天的才叫“人性”,后天的不叫人性。他们所谈的人性就只能是一种自然属性,或主要是自然属性。真正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的那些特性,恰恰是后天生成的。人一生来时,不能说一点社会属性没有,但主要的是自然属性,是个“小动物”。传统人性论把目光囿于人的先天属性上,一开始的着眼点和出发点就出现了错误,因而不可能对人性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四、马克思认识宗教的方法(4条)费尔巴哈在宗教问题上的贡献。费尔巴哈在宗教问题上的局限。宗教产生的原因。消灭宗教的途径第四条: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致力於把宗教世界归结於他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哪。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於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後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後,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受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四条: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致力於把宗教世界归结於他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哪。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於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後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後,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受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一)、费尔巴哈在宗教问题上的贡献费尔巴哈在宗教问题上的贡献:(1)宗教是异化的产物(2)把天国归于人间第四条:“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致力于把宗教世界归结於他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哪。”(二)、费尔巴哈在宗教问题上的局限(1)为什么会有异化(2)世俗基础为什么会生出神圣家族(三)产生宗教的原因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思想“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四)消灭宗教的途径自然的主人(自然界的主人)。社会的主人(社会结合的主人)。自己思想的主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後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後,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受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五、马克思主义认识的认识的方法(2条)能动的反映论。革命的反映论。选择创造和改造。反映本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第二条: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六、马克思主义的使命(10、11条)无产阶级的的解放。人类的解放。解释世界。改造世界第十条: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第十一条: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於改变世界。(一) 哲学的阶级性1842年六七月间,马克思第179号科伦日报社论“哲学,尤其是德国的哲学,喜欢幽静孤寂,闭关自守并醉心于淡漠的自我直观。” 旧哲学是纯粹批判的哲学,在黑格尔那里,尽管有世俗化世界化的倾向,但躲躲闪闪,德国的现实决定的。出生晚,力量小。黑格尔实施以后,处在狂风暴雨时期的黑格尔的年轻弟子们,成立了黑格尔俱乐部,它们不安分,要想改造当时的的意志民族。改造的方式是批判。(二) 哲学的实践性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克思告别了青年黑格尔派,认为靠理想信念什么也改变不了。所以在43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演中说:“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选集第一卷,第9也,新版)在神圣家族中说:“要想站起来,仅仅在思想中站起来,而现实的感性的用任何观念都不能解脱的那种枷锁依然套在现实的感性的头上,那是不行的。”(第105页,全集第二卷)“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需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全集第2卷,第152页。)(三) 时代问题的形上解答“哲学家的成长并不像雨后的春笋,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实现里。”“因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各种外部表现证明哲学已获得了这样的意义:它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全集第一卷,第120-121页。)结论: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密涅瓦的猫头鹰。高卢雄鸡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第三、四讲 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方法论一、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致拉法格 这些先生们都在搞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大概会把海涅对自己的模仿者说的话转送给这些先生们:“我播下的是龙种,而收获的却是跳蚤。”恩格斯“半世纪以来,没有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理解马克思的!” 列宁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之后的马克思。1979年,英国肯特大学的麦克莱伦教授发表Marxism after Marx。2002年,美国杜克大学的洛克莫尔教授发表Marx after Marxism。有三种马克思主义:归属政治家类型的马克思主义;归属学者类型的马克思主义;离谱的苏联式的实践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类型的马克思主义由于政治原因,把恩格斯、斯大林和毛泽东等都无一例外地说成是世界级哲学家,这是错误的。“这种过分的做法,不仅使得人们的想象力变得贫乏,而且很难把马克思主义研究严肃地作为一个学术活动。”离谱的苏联式实践马克思主义:“在前苏联及其卫星国地区,一提到平等、自由和正义等自称共产主义的目标,人们只有苦笑。” “人民是革命建设的主人。人民应当接受首脑的指导。首脑是头,党是躯体,人民是手足,躯体和手足应当听从头脑的指挥。如果没有头脑,就失去了生命”。 1、 马克思是否过时?20世纪的争论:弗朗西斯.福山 历史的终结。 雅克.德里达 马克思的幽灵们21世纪的争论:2005年7月,英国广播公司(BBC)公布了“谁是现今英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哲学家”的调查结果,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国家是一种以其无处不在的复杂的军事、官僚、宗教和司法机构,像蟒蛇似的把活生生的市民社会从四面八方缠绕起来的中央集权机器。法兰西内战2、 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上世纪末,英国学者弗朗西斯惠恩(FrancisWheen)出版了马克思传。这本获得英国“四频道”电视台年度最佳政治书籍的传记,引导出欧洲人对马克思的重新认识。他是一个富有创造力和博学的思想家,一个注重实证研究、对资本利弊了如指掌的经济学家,一个充满人道情怀但不太看得起工人鲁莽行动和不动脑子的革命家,一个在生活、工作和情感上充满诗意的文学家。资本论完全可以当做一部哥特式小说、维多利亚情节剧、希腊悲剧或斯威夫特式讽刺文学来读,是一部未完成的文学大著。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不是对象,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一种本质力量的确证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二、三种解读模式(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1、以恩解马“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了40年。我所提供的,马克思没有我也能够做到,至多有几个专门的领域除外。至于马克思所做到的,我却做不到。马克思比我们大家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观察得多和快些,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恩格斯费尔巴哈论费尔巴哈提纲第十一条: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1845)。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aber)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888)怎样评价恩格斯的功过得失?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苏联教科书模式采取的全盘肯定态度,甚至将费尔巴哈论和反杜林论这两部通俗性、论战性著作视为马克思哲学思想系统化的最高成果和主要代表作;另一种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采取的全盘否定态度,制造马克思、恩格斯的对立。恩格斯的历史贡献:第一,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创立者、辅助者。如果说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原生形态创立的“第一提琴手”,恩格斯则是 “第二提琴手”。第二,对马克思哲学做了总结,是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大众化的最初尝试,便于工人群众掌握。第三,恩格斯是马克思著作的最早的整理出版者,也是马克思最早的传记作者。所以,恩格斯可谓马克思的知音、战友。没有恩格斯,马克思就可能是理论界的梵高。恩格斯的历史局限:第一,主要精力的历史局限。1869年,退出商业公司,在致马克思的信中说:“我摆脱了这个该死的商业而能重新随意工作,是多么高兴。”第二,论战对象的局限性。反杜林论与杜林的思想体系紧密相关。杜林只是柏林大学的一名讲师,在哲学史上只是一个匆匆过客而已。第三,恩格斯本人哲学思维的局限性,青年马克思走的是柏林的大学专业训练之路,青年恩格斯走的是自学成才之路。2、以苏解马苏联模式的哲学教科书体系中,物质运动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理念;历史唯物主义则被简单化地理解为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推广,以阶级斗争论为核心理念。 这种解读模式曾一度适应那个以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时代以及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但在理论阐述上却是一种退化。关于革命和专政恩格斯晚年经过反思,在1895年如此坦言:“一切革命的共同形态,就在于它们都是少数人的革命。多数人即使参加了造成一种假象,仿佛这少数是代表全体人民的。”“历史证明,我们及所有和我们有共同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恩格斯明确地说:“老的套话没有意思了,老的口号已被推翻必须开辟一条新路,只能是走向民主制的道路。”在这片贫穷的土地上实行无阶级差别、无城乡差别、无货币、无商品交易的“超级社会主义”。几乎在一夜之间:富人被消灭了,统统都是穷人;城市被消灭了,人人都成了农民;曾经的“东方巴黎”金边,成了无人的“鬼城”;家庭解体,男女分开,吃大锅饭;穿一样的黑色革命服,戴一样的红格毛巾,婚姻由“安卡(组织)”指定配对。3、以西解马从政治倾向看,西方马克思主义有三大派别:左翼、中间和右翼左翼:在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和派别有卢卡奇、葛兰西、法兰克福学派、阿尔都塞等人。中间学术派:许多论述马克思的著作都受到各种政治斧钺的消磨。我所尝试做的至少是要客观公正地写作,向读者呈现一个合理的稳妥的形象。因此,我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引述,并以一种同情批评的立场进行写作,避免陷入要么偶像化、要么玷污的两个极端。麦克莱伦马克思传2006年右翼: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及其产生、发展和瓦解三卷本:奠基人(19世纪下半叶)、黄金时代(20世纪上半叶)、崩溃(20世纪下半叶)。马克思主义是本世纪最大的乌托邦;马克思主义将被证明在全都精神生活领域中是最少有吸引力的意识形态;是为人与人之间采取暴行作辩护的哲学。科拉柯夫斯基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建立,汹涌澎湃的商品潮,对人们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消费文化的平庸,拜金主义的盛行,导致精神和价值缺失。有些人突然间发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罪恶正在一个古老的东方国度上演。于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抗拒和批判的武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地域特征和时代性特征相当明显,现代性被视为西欧这棵树上熟得开始腐烂的果子。他们的论调是否全部适用于现代化刚刚起步的中国,值得认真思量。“当你们想伸张台湾不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大可以从西马出发,这会使你们对自己的社会环境有深刻的透视。但是,当你们伸张台湾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就不能以西马为出发点了。”丁学良从新马到韦伯三、 回到马克思“当代哲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对马克思作出所有人都能够接受的解释” 。K.梅吉尔要建立一种新的马克思哲学解读模式,这种模式必须能给出可靠的历史的和文本的依据,并保持对时代的开放性。(一) 回归历史包含三个方面:1. 结合人生道路 波恩柏林:反家庭 教师记者:反体制2. 考察历史背景:其中包括“西欧背景”、“德国民族国家背景”、“莱茵地方区域背景”、“家庭环境背景”等四个层次的历史背景。3. 追溯理论来源:除列宁提到的三大理论来源外,应重视马克思哲学的另外三大理论来源古希腊哲学、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近代哲学、德国浪漫主义。波恩大学(1836年)颁发给马克思的学籍表显示,马克思选修了十门课程,有四门和浪漫主义有关:罗马和希腊神话;荷马;现代艺术史;普罗佩提乌斯的挽歌。德国浪漫派代表施勒格尔是这两门课程的老师,他给马克思写的课程评语是“勤奋和专心”。(二) 回到文本1. 从政治回到学术 政治和学术纠缠不清的状况,使对马克思思想的阐释成为一种忽左忽右的政治游戏。比如共产党宣言,冷战时期将它的主旨概括为阶级斗争、 “两个不可避免”;现在又将其主旨概括为世界历史理论或全球化思想。这种解读损害了马克思文本研究的严肃性、科学性。2. 从原理回到原著马克思的原著多处提到“消灭私有制”、“消灭国家”。“消灭”一词的 德文是“aufheben”,这个词有“举起”和“废除”的双重涵义。该词在黑格尔那里意为有保留的否定。因此,应该译为“扬弃私有制”、“扬弃国家”。“消灭”或者“扬弃”概念在这里引 发出了对许多基本原理问题的再思考、再讨论。(三)文本研究的解释学处境“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不会变成李尔王。”恩格斯致拉萨尔的信从解释学的历史发展来看,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为代表的古典解释学是一种客观主义解释学,极力主张摆脱个人的偏见和误解,纯客观地理解文本的意义。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充分证明,所谓摆脱阅读者的主观世界而达到对文本的纯客观理解,是不可实现的幻想。 阅读者者无法摆脱“前见”或“先入之见” ,是历史赋予理解者的生产性积极因素,它为阅读者提供了特殊的“视域”。第一,正视“解释学处境”,是任何文本研究得以可能的前提之一,阅读者必须形成相应的“问题视域”。 “问题视域” 是任何文本研究得以可能的必要条件。第二,正视“解释学处境”,可以使我们对自身的局限性保持自警和自省,从而避免种种僭妄。每个阅读者的“视角”(perspective)是有局限的,要避免绝对化和“惟一性”的陷阱。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宗教是还没有获得自身或已经再度丧失自身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心境。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废除作为人民的虚幻幸福的宗教,就是要求人民的现实幸福。要求抛弃关于人民处境的幻觉,就是要求抛弃那需要幻觉的处境。现代德国制度是时代错乱,它公然违反普遍承认的公理,它向全世界展示旧制度毫不中用;它只是想象自己有自信,并且要求世界也这样想象。现代的旧制度不过是真正主角已经死去的那种制度的丑角。历史是认真的,经过许多阶段才把陈旧的形态送进坟墓。世界历史形态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它的喜剧。对当代德国政治状况作斗争就是对现代各国的过去作斗争,而且对过去的回忆依然困扰着这些国家。这些国家如果看到,在它们那里经历过自己悲剧的旧制度,现在又作为德国的幽灵在演自己的喜剧,那时很有教益的。第5讲 马克思主义社会认识方法论以公平问题为例认识方法论今天如何探索中国的新道路?在书斋里进行顶层设计、规划路线图?还是从基层实践中寻求改革的方向?毛泽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从地方群众实践探索中总结经验,进行推广。公平问题公平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地球上20的人口拥有80的财富。如何认识和解决社会不公,实现公平正义?通过对此问题的分析,看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论。一、 社会研究的起点1、 作为启蒙的提问社会科学研究的起点是什么?从哪里开始学术的研究成功机会一半以上就在选题。不仅因为需要找一个公众感兴趣的主题,尤其因为需要发现一个能使我自己也能为之振奋并为之献身的主题。(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起点的追问语言从哪里开始不假思索地说话,根据经验,书本,想当然它们是否构成合理的前提?思想源于对那些习以为常的、想当然的各种前提、假设、公理的质疑。提问是启蒙的过程学习的本质部分在于提出问题,动物不能体验问题,而体验问题就已是自觉地不再视事件的自然进程为理所当然。 “充满人性的学习方式是把确定的体系置于问题的光辉中。” 荷皮尔森:文化战略从改变问题入手2、 问题与时代个人困扰:自己珍视的价值受到了威胁。公共论题:公众感到自己珍视的某种价值受到了威胁。米尔斯:社会学的想像力时代之谜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有着和任何在内容上有根据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因此,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每个时代的谜语是容易找到的。这些谜语都是该时代的迫切问题,问题却是公开的、无所顾忌的、支配一切个人的时代之声。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马克思集权问题1842马克思的问题康德:共同体生活的原则1,作为人的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由。2,作为臣民的每一个成员和其他成员的平等。3,作为公民的每一个共同体成员的独立。马克思跳过概念和原则,回归生活事实本身从中找到真实的问题。启蒙理性主张的平等观念并没有彻底实现,反而出现了急剧的分化和严重的不平等。3、 批判性思维:做减法社会科学如何达到科学的层面?易错的根源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作为无数种意志和力量博弈的过程,社会生活充满了主观性;社会的演变充满不确定性,偶然性,不可重复性。“社会事实如此复杂,根本不可能全盘掌握或预见到它们的相互影响带来的后果。能够感觉到的现象可以喻为波浪,它不过是海洋深处我们一无所知的湍流的表象。”勒庞 乌合之众p15认识主体的局限性无意识现象不但在有机体的生活中,而且在智力活动中,都发挥着一种完全压倒性的作用。与精神生活中的无意识因素相比,有意识因素只起着很小的作用。. 我们有意识的行为,是主要受遗传影响而造成的无意识的深层心理结构的产物。.我们的大多数日常行为,都是我们无法观察的一些隐蔽动机的结果。勒庞 乌合之众p15从减法做起加法与减法:“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物。 “我应该只是一面镜子,让我的读者能够透过镜子看到思想上所有的畸形,以便他用这样的途径,将思想端正。”维特根斯坦批判理性与启蒙精神社会为何需要批判,人为何需要批判性思维?批判理性构成启蒙的基础,即对一切既存世界、秩序、价值的怀疑、拷问。启蒙意味着从独断、盲从、权威中解放出来。 批判理性培育了主体精神,塑造了现代文明的理性基础。彻底的怀疑是认识之父。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的批判哲学作为启蒙之子的马克思,他承继了西方启蒙思想的传统。“你最喜欢的格言是什么?怀疑一切”“要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所谓无情,意义有二,即这种批判不怕自己所作的结论,临到触犯当权者时也不退缩。” (全集第1卷第416页。)二、实践的批判认识方法论1、 实证主义与经验认识论“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 德意志意识形态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马克思:搜集到一切既有的材料。实证主义基于经验主义之上,相信知识来源于经验,事实是知识的基础。假设:客观世界为某种规律所支配,有一种外在于人的客观事实等待人去发现。科学研究的任务和目的就是发现这一事实和规律,透过现象寻找本质。社会调查“把裤子做脏”芝加哥社会学流派 “将事实当做事物”(“take facts as things ”)涂尔干清理头脑中一切成见、偏见、知识。同时,人的头脑还是有一种认识框架,带着问题和分析框架进入现场。 直面事实本身,直面生活世界,观察和发现社会生活的真实存在。从具体感性事实出发,进一步抽象出概念、判断,形成对社会事实的理性分析。演绎式实证研究的通用程序 引自:巴比社会研究方法经验主义的局限莫兰: “实证主义的反映认识论观念和自然反映理论垮台了。科学理论是心理和大脑的构造物,同时也是心理和文化的构造物,这一事实已经不能再被认为是毫无价值的了。理论不是根据现实归纳出来的。理论是思想应用于现实的构造物,如果现实与理论的主张正相符合,那么这构造物就是有效的。”仅仅有感性的事实是不够的。面对这些芜杂的社会事实,如何能够认识得更加深刻?2、 建构主义假设:世界是人理解和参与建构的世界,事实是人认识和理解的事实。人通过行动(包括互动)构筑意义,进而形成人类社会。 “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资本论)理论模型理论力图建立逻辑上的闭合体系,作为自变量影响对事实的观察。韦伯“理论型”:理论是解释现实的型式。它基于感性经验之上,尽可能地接近现实系统本身,力争正确、全面、精准。现实是一个x黑箱,而模型则是对这个黑箱的猜测。3 、辩护/参与式研究传统理论不能实际改变现实,尤其是不能维护边缘群体、无权者的利益。理论不仅要解释现实,更要改变现实。研究应包括变革现实、改变参与者状况的行动议程。马克思主义解放理论; 社会批判理论; 女权主义; 解放神学;“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将人从限制自我发展的社会结构中解放出来,形成政治议题和政治行动。旨在改变现实,提出行动议程;三、批判的矛盾分析法1、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资本论序言)现代性的矛盾分析“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24760-2:2025 EN Information security,cybersecurity and privacy protection - A framework for identity management - Part 2: Reference architecture and requirements
- 2025秋统编版三年级(2024)新教材语文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练习题及答案
- 编织品耐候性测试技术改进考核试卷及答案
- 稀土离子浮选回收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兴趣点地理信息采集员5S管理考核试卷及答案
- 建筑五金制品制作工三级安全教育(公司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信息技术考试题及答案
- 服务心理学(第四版)课件 项目三 任务二 转变角色意识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核心考点综合测试卷
- 银行押韵员面试题及答案
- 玻璃体切除手术护理查房
-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未来农业律师大赛试题
- 审批及决策流程管理制度
- 泌尿系结石 课件
- 物业投标书样本
- 【组织沟通障碍及其对策探究-以A企业为例12000字(论文)】
- 殡葬礼仪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血液灌流治疗癌症的原理与前景
- 2024年四川能投宜宾市叙州电力限公司招聘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广告制作报价单-明细
- 屁屁辅助脚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